- UID
- 109458
- 帖子
- 726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2-11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09458
- 帖子
- 726
- 主题
- 12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0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2-11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烈士姐姐的心愿——我想知道弟弟是怎样牺牲的(2007-8-17 江门日报 第6530期 A2版)
近日,本报的一篇报道,激起一位烈士姐姐的心愿——我想知道弟弟是怎样牺牲的
本报《一等功臣创业办农场》的新闻(详见《江门日报》2007年8月2日A3版)刊登出来不久,记者接到鹤山刘玉卿女士的电话,刘女士在电话中说,她的弟弟刘洪发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家人一直不知道刘洪发是怎么牺牲的。悲壮的场面,该是怎样的,也成了全家人多年来萦绕在心中的一个难解而又痛苦的结。刘女士说,余想运老连长好像跟她弟弟是一个连的,但在联系了余想运后得知,他们是同一个团但不是同一个连的。刘女士说,想通过本报来寻找她弟弟更多的战友,了解他牺牲前的经历,以解开心中的结。
近日,记者来到鹤山,采访了这位在鹤山市残联工作的刘玉卿,听她讲述了刘洪发烈士成长的故事,也倾听到一段感人肺腑的姐弟情深的故事。
28年来的一个谜:
弟弟是怎么牺牲的?
想知道自己的亲人,是怎么走的,离开了这鲜花盛开的世界,离开亲人与朋友,这同样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家庭一个很自然的愿望,然而28年来,刘洪发牺牲的情况,一直是刘家一个最大的未解之谜。
刘洪发烈士是鹤山市沙坪镇镇南村委会石岭村始兴坊人,1977年底,正好18岁的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驻汕头某部787团五连的一名战士。1978年底,越南军队在我广西边境挑衅,这支部队开赴越南,投入到自卫反击战的战斗中。
家人从广播中得知中越边境局势紧张,前线战火连天。刘洪发也许是怕家人担心,并没有把上前线的事情写在家书上,只告诉了他同村的一位要好的同学,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辗转传到了刘家,父母、姐姐知道后都十分担心,但是又不能得到前线确切的消息,全家人在焦急、担心中度过了1979年春节这段难熬的日子。春节过后不久,鹤山市地方武装部派人找到了刘家,带来了一个沉痛的消息:刘洪发已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部队决定授予刘洪发烈士称号,并追记二等功。
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当时都哭了,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的父亲,尤为心痛,悲伤不已。捧着弟弟的遗物——留在营区的衣服、新的棉被,和弟弟相差1岁的姐姐刘玉卿十分悲痛,她在担当起安慰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妹责任的同时,心中不免想知道,弟弟在战场中是怎么牺牲的,是不幸被枪弹击中,还是被炮火炸伤身亡,或是不小心踩上了敌方的地雷呢?
后来刘玉卿问过刘洪发所在连队的同乡战友和同村的同学,想了解当时战争的情况和刘洪发的战斗历程,但是除了知道弟弟也许是在部队打到同登(越南一地名)时牺牲以外,其他的就不清楚了。刘玉卿多方打听,依然没有结果。这次看到本报报道,和余想运联系后仍然没有结果,余想运和刘洪发是同一个团,却并不是一个连。
姐姐眼中的好弟弟
谈到弟弟刘洪发,刘玉卿多次流下了眼泪,在她的心里,弟弟永远定格在那个年青的模样,还是那么聪明、那么懂事。
仅相差1岁的姐弟俩,感情最好,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到河里捉鱼,在池塘放鸭,一起玩,甚至一起打架,还相互改绰号。吃饭的时候,他们经常一个端菜,一个拿碗筷,碰面的时候,两姐弟总会调皮地相互撞一下手肘,说起这个细节,刘玉卿不禁一笑,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啊。
对于这个弟弟,刘玉卿用得最多的一个形容词就是“聪明”。刘洪发读小学的时候,已经和姐姐一起打理农务,养鸭、养兔子、种菜,能力很强,什么都不用父母操心。后来,他们养的兔子生了很多小兔子,刘洪发就卖给了当地的兽医药厂用作制药。现在,当年买小兔子的兽医药厂的工作人员,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姐弟俩,能叫出她弟弟的名字。还有一次,刘洪发和另外一名村民一起放鸭子,刘洪发回到家后清点自家的鸭子,发现少了一只,他想应该是走到另外那群鸭子中去了,于是去找那村民想领回自家的鸭子,但是别人并不承认有这回事。于是,刘洪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他要求村民和他再次一起在池塘中放鸭子,如果是自己家的鸭子,肯定会游到自己家鸭群中。果然是如此,聪明的小刘洪发,和平解决了这次“鸭子事件”。
“弟弟很想去参军。”刘玉卿说。当年,飞行学院曾两次到鹤山一中招学员,刘洪发都报名了,也许是报国心切,自己太激动,两次体检都因心跳过快,脉搏指标不合格而没被录取。1977年,刘洪发高中毕业想再圆参军梦,希望儿子留在身边发展的父亲,一开始并不想让他去,刘洪发便半开玩笑对父亲说:“如果这次你不给我去当兵,以后我长大也不养你。”父亲说不过倔犟的儿子,又想到儿子是去保家卫国,做了很多年农村干部、深明大义的父亲终于笑着同意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刘洪发参军,全家当成一件大喜事来办,请了很多邻居吃饭。高高兴兴地把刘洪发送进军营,可是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刘洪发在部队十分积极向上,他在给姐姐的家书中提到自己想学专业知识,还想学开汽车,姐姐告诉他:“要服从部队的安排。”在部队1年多的时间里中,刘洪发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推荐到教导队学习,成为部队重点培养对象。学习没结束,他就上了战场。弟弟上战场的事情,姐姐还是后来从跟刘洪发一直保持书信联系的同村同学那里得知的。在姐姐眼中,弟弟一直都很懂事、独立,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处理,他不给家里写信说,也就是不想让家人担心。
接过弟弟的枪
刘洪发牺牲后,部队来人询问刘家有什么要求,刘玉卿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接过弟弟的枪,当兵去!这次,父亲没有阻止,只是再三叮嘱刘玉卿:你是烈士的亲属,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工作。1980年4月,刘玉卿也成为驻汕头某部(与弟弟同一个军)的一名卫生兵。说起3年的部队生活,刘玉卿显得十分谦虚,她说:“在部队里功劳比我大的有很多人,比我表现积极的也有很多人,我没上过战场,做的只是很普通的工作。”
1983年,刘玉卿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在当地福利院当了一名卫生员,后来又做过出纳、会计等工作。1992年通过干部考试,成为福利院副院长,后来还考取了医士资格。1999年,她任福利院院长,同时也兼福利院保健医生。2002年,刘玉卿来到残疾人劳动服务就业所,开始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2003年1月到现在,担任鹤山市残联的副理事长。20多年来,刘玉卿一直从事着一份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作,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从另一方面努力践行着弟弟保家卫国的遗愿。
永远的思念 永远的光荣
刘洪发牺牲后,葬在了遥远的广西凭祥匠址山烈士陵园。父母由于年事渐高,只能在家乡遥祭儿子。退伍回家乡以后,几乎每年清明前后,刘玉卿都会和跟弟弟一同入伍的战友的亲属,一起到广西给弟弟扫墓。一开始是坐长途汽车去,后来是坐火车去,如今生活好了,有了自家车,就开车过去。刘玉卿说,如果弟弟还在就好了,现在生活富裕了,在部队就想开车的他,也会圆自己的私家车梦。
现在,刘玉卿一看到弟弟同学,就会想起弟弟,一看战争影视片,更会想起弟弟。今年,中山的一个战友借给刘玉卿一盒战争资料纪事片,其中一部分,就是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攻打到同登时的实况录像,刘玉卿反复地看了,“我只是想看看里面有没有我弟弟,我想知道他是怎样牺牲的。”当她真的看见一名解放军战士牺牲后,躺在冰冷的地上时,尽管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弟弟,还是止不住淌下了泪水。
刘家对于刘洪发的牺牲,一直不愿多说。刘玉卿的儿子,也是在上四年级时,学校老师告诉他有一个英雄的舅舅,回来后问母亲,刘玉卿才告诉他的。儿子看了刘洪发穿军装的照片,照片中他永远不可能见面的舅舅,是那样英气逼人。
刘父对待儿女十分严格。虽然刘洪发小时候也被父亲狠狠教训过,但是,父亲一直都很疼爱这个他认为是“能力非常最强”的儿子,刘洪发的牺牲,对父亲打击最大,刘玉卿第一次去广西扫墓时,专门在弟弟墓地前,照了一些照片,回来以后,只是偷偷拿给母亲看,却不敢给父亲看,怕他再次伤心。连最初几次去扫墓,也不敢给父亲知道。现在,母亲已经去世了。80岁高龄的父亲,也渐渐看开了,看淡了,直到今年“八一”期间,老父亲才终于答应在家门口挂上“烈士光荣之家”的牌匾。
时间流逝,伤痛会渐渐淡忘,但浓浓的亲情却永远难以割舍。悠悠岁月,镌刻着刘洪发烈士的英勇忠魂,也铭记着刘家姐弟的挚爱深情。
(本报记者 赵焕明 实习生 谢玮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