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11月1日之前,中越边界虽然发生过上千次的冲突,但是都没有造成武装人员和边民死亡。如前述,笔者手中的资料记载的,从74年起渐渐严峻的边境形势中第一个有姓名可查的遇难者,是死于越南埋设的地雷的黄宏。
但是,78年9月起,越南武装人员渐渐采用“开枪”的方式进行挑衅了。
78年10月,仅据来自广西东兴、宁明、凭祥等县、市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十月份,越方向中国边民和民兵开枪挑衅的事件就达十七起之多。
当枪口指向了中方边民的时候,流血事件就难以避免了。
庭毫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湖润公社,具体位置在中越边界第六十二号和第六十三号界碑之间连结线的中国一侧。
78年3月,越南当局派遣的武装人员突然占领了这个地区,称“庭毫山“为“高谅省重庆县亭风乡中冒山”。越南武装人员在山上挖战壕,修碉堡,架设铁丝网,埋设地雷和竹尖桩。 在局势渐渐紧张之后,又不时向山下的中国村庄和在田间劳动的中国居民开枪射击,使我边境群众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78年11月1日上午,广西靖西县湖润公社的社员和民兵,在该公社所属的弄教、弄黑地区(庭毫山附近),清除越方在我国境内非法设置的路障、竹签,填平越方在我国领土上挖掘的堑壕时,越方出动武装公安人员和民兵六十多人,侵入我国境内,对我社员和民兵的正当活动进行蛮横的捣乱和挑衅活动。中国边境群众指出他们侵入了中国领土,要求他们返回边界线越南一侧。越南武装人员不仅不听劝阻,反而用石头和匕首刺伤、打伤中国边境群众。对此,我方人员始终没有还手,据理驳斥。
正当我方社员和民兵同越方武装人员说理之时,枪声响起了……当即打伤我社员和民兵十二人,并抓走八人(应是都被击中了)。11月3日下午,有六人被越方证实被打死,越方通知:“中方六人在越南领土上死亡。”
11月4日,法新社记者从被越方称为“中冒”的庭毫山报道说,在草地上,“躺着死后发黑的六具尸体——他们是中国人,显然是平民”。
越方外交部在流血事件发生后曾宣布有越方民兵“多人伤亡”。但法新社记者报道“与原先星期四和星期五河内官方公报所说的情况相反,越方没有人被打死。”
越方后来向去采访的法新社记者承认:“二人受伤”。
合众国际社十一月二日从莫斯科报道说:“一位西方国家外交官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河内电台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报道中越边界突然发生激战”,“这位外交官说:‘这可能是越南人为了好要求援助而为这种事情选择这样的时间’。”
78年11月1日当天,黎笋率越南的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
德新社十一月二日从莫斯科发出的报道说,外交界人士认为“黎笋将在越南同柬埔寨和中国发生边界冲突中尽量向莫斯科谋求援助。”
庭毫山流血事件发生两天之后,苏联和越南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和六项经济协定。 现在网上在讨论反击战的初衷时,几乎都忽视了78年11月1日这中越边境第一起流血事件……
1979年2月17日,南疆自卫反击战打响当天,新华社奉中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如下:“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
如果我们研究这个“局势急剧恶化”的具体过程,就会发现,怎么都不可以绕过中越边境的第一起流血事件——78年11月1日庭毫山流血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