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界广西段的界碑情况。fficeffice" />
原有的中越边界的界碑是按照中国清政府与占领越南的法国政府代表签订的“中越边境条约”确定界碑数量和位置的。据说,当时广西省与越南接壤的边界共有240块界碑正碑和40块负碑。正碑的排列和走向大致如下:
东兴段1 - 33号界碑:由东向西,北起北仑河口,向西至东兴县(战时改为防城县)与宁明县边界交界处。
东路(段)1 - 67号界碑:由西向东,西起凭祥市西北的平而关,向南经凭祥市边界、再向东至宁明县与东兴县边界交界处。
西路(段)1 - 140号界碑:由凭祥市西北的平而关起, 向北经龙州县、大新县硕龙,转向西经靖西县、那坡县与云南升的富宁县的边界与越南的交界处。
战后, (2000年后) 中越两国政府对边界重新划定。分别将中越陆地接壤的边界原有争议的地区进行协商、重新划定了明确的、不留争议的、不可被自然改变的边界,重新编排和修建了新的两国边界的界碑。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有着1347公里的陆地边界线。1999年12月30日,两国政府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陆地边界条约》,开始在边境进行勘界立碑和清障排雷工作。 2000年8月和11月,中越联合勘界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开始起草勘界有关法律文件。根据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将在边界全线由东向西埋设1537座界碑。 按照国际惯例,陆地边界谈判的第一步就是两国各自提出边界主张线。在最初的主张线提出来后,两国专家组比对发现存在近300处争议。但是双方在详细谈判协商后,确定真正有争议的地方只有164处,共计227平方公里。最终,这227平方公里土地113平方公里划归越南,114平方公里划归中国。 除了分歧,自然条件的险恶也给堪界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中越边界地区地形险要复杂,气候条件恶劣,越南奠边省及莱州省等许多地区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在1347公里的边界线上,有344公里以河为界,而且连续的洪涝导致河流变化。许多边界线远离村舍,往来道路极为困难。一些勘界立碑工作组人员必须跋山涉水,穿越三四天丛林才能到达边界线,而且一些地方还有地雷遗留,工作人员流血受伤是常有的事情,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所以,在勘界过程中往往需要当地向导来协助勘测。 界碑还分为单立界碑、双立界碑和三立界碑等几种。“有的地方只需要立一块界碑就能明确边界走向,这叫单立界碑。有的地方地形比较复杂,出现山坡、山谷、河流、峡谷等立了主碑之后,还需要立一块附碑来标明边界走向。为了确定河流主航道中心线,需要在河的两岸各立一块界碑,这叫同号双立。”中国国家测绘局中越测绘办主任武晓淦告诉记者。 正因为情况的复杂性,中越边界上原来预计界碑编号1373号,总计大约1534块,但从最终的情况来看,为清晰地表明走向,新增了400多块界碑,界碑总数达到近2000块。 有趣的是,中方的界碑与越方界碑有着鲜明的对比。在凭祥友谊关口,中国大型界碑身高1。6米,基座高达40厘米,正面碑身镶有直径30厘米的金属国徽。中型界碑有1。2米高,底座也是40厘米,而小型界碑的底座只有20厘米,碑身只有1米高。中型界碑立在边界上比较普通的位置,小型界碑则往往立在人迹罕至的偏僻地方。 凭祥边境立碑人员反映:“越方所立的双号界碑也分成大中小3种型号,尺寸与中方相当,但凑近一看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越方的界碑是空心的,中方的界碑都是实心的,而且几乎都是整块的花岗岩。” 根据国际惯例,我国所立的中越单号界碑分成大中小3种类型。确定立哪一种型号的界碑,需要通知对方。在交通通道、口岸等边境来往频繁的地区,一般会设立大型界碑。界碑由一块完整的花岗石砌成,预计使用寿命至少100年。 中越边境很早就开始动用高科技的控制系统来确定边界,高精度的卫星定位系统使得界碑和边界走向达到了厘米级别。 倍受大家关注的、81年我们从越南人手里夺回的法卡山, 仅剩3号高地仍属中国外,1号、2号和4号、5号高地改归越南;而其东面的北山地区过去错埋的界碑,被恢复到正确的原位,中方收回很大一片领土。 [此帖子已被 含笑江湖 在 2012-12-29 10:27:3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