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1677
- 帖子
- 8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8-2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01677
- 帖子
- 8
- 主题
- 3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6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8-2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这个贴子最后由simonchan在 2004/09/02 09:58am 第 3 次编辑]
深圳特区报记者拍摄的赵妈妈照片
深圳人爱心抚慰烈士母亲
本报记者谷少传 (2004-08-30)
深圳人爱心抚慰烈士母亲
网络照片震撼人心 援助之旅走向云南
本报记者谷少传
一位77岁的云南老人赵妈妈,20年前,儿子赵占英在老山前线牺牲
,20年来,赵妈妈一直想到儿子墓前看看,可由于清贫,一直未能如愿
。直到今年4月,赵妈妈终于到儿子墓前去看看,当时的场面被一网友拍
到,并发表到网上,引起强烈反响。
不少网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其中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办公室的负责
人在网上看到照片后,发动办公室全体成员向赵妈妈捐款,并派6名工作
人员专门去看望赵妈妈,送去一万元捐款,数目占总捐款数的一半以上
,令赵妈妈和当地民政部门深受感动。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云南赵妈妈家采访,赵妈妈现在的生活状况让
记者欣慰中带着一丝忧虑。———编者
8月27日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云南省嵩明县嵩阳镇大庄村赵占英烈
士的家时,赵妈妈正在房间里剥蚕豆,一见来了陌生客人,赵妈妈喜不
自禁,慈祥的脸上绽放着淳朴的笑容。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就没过过
好日子,没想到77岁时却过上了幸福日子。
听说记者从深圳来,赵妈妈的眼里更是噙满泪水,握着记者的手声
音颤抖地说:“深圳人好啊,你们宝安区区政府的几位同志前不久还来
看我,送来了一万元慰问金,他们那么忙,还这么关心我,现在,我们
全村人都知道深圳人好了。”
赵妈妈或许不知,她生活的改变缘自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正是这
组照片,反映了烈士母亲清贫的生活,检阅着社会的良心,更折射出深
圳人无私的爱心。
扫墓照片催人泪下
今年4月,一组照片开始在国内不少大的网上论坛流行,题目叫“面
对烈士的母亲,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画面上:一位乡下老母亲在烈
士陵园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个人来到儿子的墓前,抚摸着儿子的墓碑
,伤心地哭着,着装是那么的朴素,历经沧桑的脸是那么的慈祥。很多
网友说,老人就像自己的奶奶或姥姥,看上去温和善良。
更让人心酸的是图片的说明:老妈妈的儿子20年前在前线牺牲了,
就葬在距离老家300多公里的地方。20年来,她一直想到儿子墓前去看看
,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主要是因为路费问题,老妈妈一等就是20年,
直到77岁高龄这年,她借了一些路费才得以一偿宿愿。
“妈妈,20年前,当我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倒在前沿,我多么想你
亲手为我合上双眼,用你温柔的手,再摸我的脸颊一遍,让我在冥冥中
,再次触摸你手上粗硬的老茧。妈妈,20年,我知道你好难,好难,我
不怪你,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你空手而来,没有任何祭品,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妈妈,你哭得那样辛酸,我明白你嫌自己来得
太晚……”
在一个论坛上,一位网友以烈士的口吻,给这位扫墓的母亲写下了
上面催人泪下的的诗篇。
“我也曾是一名老山女兵,曾经和老妈妈的儿子在一个地方战斗过
,看到照片,我感慨万千,萌生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位烈士母亲找到
。烈士为国牺牲,我们也有责任让烈士的母亲生活得更幸福。后来几经
周折,终于找到烈士赵占英的母亲赵老妈妈,她的近况再次深深触动了
我,烈士母亲的生活真是太苦了!”网友“老山女兵”这么说。后来,
“老山女兵”就把赵妈妈家的见闻写出来,发在网上,不少网友表示了
捐款的意向,向她打电话询问的更是络绎不绝。
“在所有的捐助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你们深圳人了!”发起这次
捐助活动的“老山女兵”告诉记者。
捐款彰显深圳人爱心
网络消除了时空的距离,更拉近了心灵之间的感动。
深圳宝安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勇清楚地记得:今年6月份,他在新
华论坛上看到赵妈妈的故事,立刻被感动,赵妈妈的儿子赵占英刚好和
他同龄,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21岁就长眠在前线,而母亲却
过着如此困窘的生活。他很想帮助这位母亲,并且把这个故事让办公室
的其他同志看。
在李勇的带动下,宝安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赵妈
妈的故事,不少工作人员看后,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纷纷表示要向烈士
母亲捐款,办公室领导制定了具体的慰问方案。“八一”前夕,办公室
组织了一次向赵妈妈捐款的活动,想不到的是全体干部职工60多人一下
子捐了14000多元,办公室主任余大浩更是一人就捐出1000元,余主任说
这些捐款饱含着大家的爱心,是对老山烈士深深的崇敬。
7月30日,受宝安区政府办公室委托,陈发旺调研员等6位同志带着
60多位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前往云南省嵩明县,看望烈士赵占英的母
亲。到了昆明后,汽车辗转了三个小时才到嵩明县。同行的年轻同志贺
波说,尽管一路上是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但大家的心情是沉重和
复杂的,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到赵妈妈家,脑海里不时浮现赵妈妈的模样
和境况。
在当地民政部门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赵妈妈家,村长告诉她广东
深圳的同志来看望她,赵妈妈听后非常高兴,连忙倒水,还到厨房里给
大家炒瓜子吃。尽管和二儿子住同一个院,赵妈妈却坚持自己做饭吃,
大伙在她厨房里发现只有一小碗豆瓣酱。
当地民政部门的同志告诉陈发旺调研员,当地像赵妈妈一样的烈士
家属还有四位,家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困难,于是,他们就拿出10000元
捐赠给赵妈妈,剩余4000元捐助其他四位烈士家属。迄今为止,这份捐
款是全国最大的一笔,占所有捐款的一半左右。
“老山女兵”掩饰不住激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太惊喜了,
深圳宝安的同志不远千里来看望赵妈妈,还送来一大笔捐款,正是有了
它我才能帮赵妈妈新修了大门,并装修了房屋,购买了一些电器。”
除了宝安区政府办公室的捐款,深圳还有一个不愿透露名称的团体
也捐了1000元。“老山女兵”说,原先误以为深圳是个人情比较冷漠的
城市,这次捐赠让她看到深圳是充满爱的城市。
网友纷纷表达关爱
虚拟的网络表达着一种真实的爱,这种爱抚慰着烈士母亲的心,也
温暖着每一个善良的人。
和热心的深圳人一样,不少热心网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烈
士母亲的关注。
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位年轻教师一次捐款800元,他说自己也是云南人
,父母已经离开人世,没机会孝敬他们了,看到赵妈妈就像看到自己的
父母,捐这点钱只为表达一份心意,希望老人家晚年过得幸福。为了让
学生重温老山那段历史,这位教师还把赵妈妈的故事做成光盘,在课堂
上给学生们播放,许多学生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一位留学英国的网名“忠国”的网友在书信中夹寄了200元,他希望
能为赵妈妈买一些日用品,他说虽然在海外,但赵妈妈的故事牵动着他
的中国心。吉林一名小学生寄来了20元零花钱,她说赵奶奶应该和自己
的奶奶一样幸福。
从今年4月到8月,在4个月时间里,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给烈士母亲的
捐款已经超过20000元。
“老山女兵”说当初自己把赵妈妈的故事弄到网上,没有想到会有
这么多捐款,而且大部分捐款都没有留姓名。每一份捐款都令“老山女
兵”感动,她说那是一颗颗鲜活的爱心在跳动,也是对老山英烈的告慰
。
赵妈妈抚墓悲泣的照片让多少网友同洒热泪,爱心也因此从虚拟网
络走入赵妈妈的现实生活中。老山之眸供图
赵妈妈给本报记者看儿子赵占英生前的照片本报记者齐洁爽摄
朱文蔚新闻工作室
记者千里探望,目睹烈士母亲生活改善——赵妈妈笑了
--------------------------------------------------------------------------------
2004年08月31日 12:10 深圳特区报
8月的昆明市,气候稍显燥热,白天出着太阳,时不时会下些小雨,但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位于昆明郊县嵩明县的气候却比昆明市区凉爽很多,赵妈妈家就在嵩明县嵩阳镇大庄村,距离昆明市区100多公里。
她们情深似母女
8月27日,“老山女兵”驱车和记者一同前去看望赵妈妈,一路上她向记者讲述着赵妈妈的故事。几个月来,“老山女兵”与赵妈妈已由陌生而相熟,每隔半个月她都要去看望赵妈妈,双方都在彼此感动着,也都在内心深处把对方当做亲人。老人一些不愿给儿女讲的话都讲给她听,赵妈妈则是她和丈夫谈论最多的话题,围绕赵妈妈发生的事也深深改变着她的生活。
尤其令“老山女兵”难忘的是,一个星期前,老人在孙女的陪同下前来昆明感谢她,手里拎着一些乡下土特产不算,还抱着一只大公鸡。“老山女兵”见状百感交集,急忙跑过去,心疼地一把把老人抱在怀里,两人相拥而泣,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个老兵应该做的事情,可老人却把自己当恩人。
“老山女兵”1984年曾在老山前线当过战地医院的护士,20年过去了,可她却时刻不能忘记那些牺牲的战友。她说,那时候他们那代年轻人充满为国捐躯的热血和豪情,那里的人和事成了她心中永远忘不了的情结。
说起赵占英,她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第一次去看望赵妈妈时,村里人问她是谁,她说是赵占英的战友,村里人还问是不是一个班的,她点点头,村里人于是就说,赵妈妈这些年生活得太苦了,可能是赵占英看不下去,就委托战友来看望自己的母亲。而实际上“老山女兵”和赵占英并不认识,她不过把在那里战斗过的军人都当做了自己的战友,同时也是为了让赵妈妈心里更高兴。
自从深圳宝安区的同志去看了赵妈妈后,大庄村人每次见了“老山女兵”就说:感谢共产党,社会主义好,深圳好。她说村里人对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心酸酸的,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赵妈妈有了现代化的家
“老山女兵”告诉记者,赵妈妈有五个孩子,赵占英为小儿子,赵妈妈的丈夫几年前去世,目前,赵妈妈和二儿子住一个院。赵妈妈说赵占英生前对她最好,最孝敬她。
从嵩阳镇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大庄村。这是一个有一千多人的自然村,村里人家大部分是土坯房子,在当地属于贫困村庄,村里不少人正端着碗在门口吃饭,见有汽车进村,他们说肯定是去赵占英家的。我们先到村委会,村委会潘支书被我们从田地里叫了回来,和我们一起去赵妈妈家。
赵妈妈家门前有一条小溪,一年四季水流不断。赵妈妈家新修的大门显得比较气派,是一个三米高的铁门。“老山女兵”说是她帮赵妈妈修复了围墙,并安装了大门,还把卧室和客厅重新装修,又搭建了新的厨房。
在大门口,“老山女兵”轻声呼唤:“赵妈妈在家吗?”话音未落,就见一位老人从偏房里跑出来,她那枯瘦的脸上布满皱纹,但人看上去精神矍铄,这就是赵妈妈了。赵妈妈亲热地一把抓住“老山女兵”的手,然后对我们点头致意,眼神是那么慈祥。
老人对我们的到来显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们看到,她身上的衣服显得比较破旧。接着,只见赵妈妈与“老山女兵”说了几句当地方言,就折回房间了,“老山女兵”就让我们在院子里等一会儿。5分钟后,老人穿了一身比较新的衣服走出房门,形象和那张扫墓照片上一模一样:头包蓝色围巾,穿当地蓝色长筒服装,系着深蓝色围裙。“老山女兵”告诉我们,老人爱干净,有客人来访或者到外地去,她总喜欢把最漂亮的衣服穿上。
进了赵妈妈的客厅,记者发现这是一个在当地算是很现代化的房间:墙壁雪白,木板吊顶油光发亮,茶几和沙发都是新的,柜子上摆着电视和一部VCD机,新装的一部电话也格外显眼,房间打扫得很干净。赵妈妈的卧室虽然狭小,但床是崭新的,床上是当地民政部门专门给赵妈妈送来的棉被。
卧室里即使在白天也需要开灯才能看得见,灯泡却是很小瓦数的,老人家怕费电。有一些旧柜子和盛粮食的器物,赵妈妈说用了几十年,舍不得扔,依旧在用。
在我们参观期间,赵妈妈很快把瓜子和糖摆在桌子上,然后把糖和瓜子往客人口袋里塞,还不停地说:“我这里现在跟天堂一样,村里人都羡慕我,都是因为你们的关心啊!”说着,赵妈妈露出了笑容。
“老山女兵”说,赵妈妈家装修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共花了一万多,剩下的捐款加上每月的抚恤金,现在赵妈妈的生活来源已不成问题。
中午,我们要离开的时候,赵妈妈依依不舍,要留我们吃饭。临走时,老人又往我们口袋里塞瓜子和糖。汽车开动的时候,赵妈妈还让儿子把一袋薯片塞进车里,要记者带到深圳,向宝安区政府的同志表示感谢。
汽车开动了,赵妈妈追到村口才停住,远远地向我们挥手。看着她的身影,“老山女兵”和记者顿时泪眼模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