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女作家——庞天舒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0

好友

923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2474
帖子
1365
主题
101
精华
0
积分
923
威望
923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2-11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8 0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寻找女作家——庞天舒
1984年9月,在前线牛滚塘野战医疗所,我与沈阳军区女作家庞天舒邂逅,并接上级通知,安排她和我同睡一张床,记忆中去的有作家叶楠、刘亚洲等~~~~~~
我与庞天舒同龄,因为安排她与我同住一床,所以我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当时她是去前线体验生活,我值夜班她就跟我值夜班,我洗衣服她就跟我看洗衣服。闲暇时候我们还一起唱歌,三四个小女兵一起在躲前线睡觉的小屋相互唱歌表演,记得她唱了一首马来西亚民歌,好象就叫《妈妈》(或者叫别的名字),反正歌词改了,当时我觉得歌词改得很好玩,很快就学会了,所有至今记得很清楚:“妈妈,梦中的妈妈,她的女儿是个蛤蟆;她的儿子不听话,也是一个癞蛤蟆~~~~~~”庞天舒还有一个绝招就是表演“兔子嘴”,当时觉得她带来的东西很新颖,也很好玩;跟着学,不过她教了很多次还没有学会。我给她表演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反正是表演过的。
她没有在我们医院呆几天就走了,临走时她送一串“关牧村”送给她的海贝项链,她告诉我关牧村跟她妈妈曾经在一起工作过。我也送给她一样很重要的礼物,那就是一首从破烂血衣里找出来的一首诗歌;是我洗衣服时翻出来的,当时那张手稿已经染红了鲜血,我不知道作者牺牲了还是受伤了```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我把这个东西统统交给了庞天舒,她象拣到宝贝似的拿走了~~~~~~
第二次与庞天舒邂逅是1988年,那时候我已到北京上学,而她也去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进修;她来参加我们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我们再次相逢,高兴得不得了。记得我们一起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她的寝室的小蚊帐里聊天,聊了很久,也聊得很累~~~~~~我们相邀一起去海军大院看叶楠老师,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去成~~~~~
记得她告诉过我,我给她的带有血迹诗歌已经收入她一篇小说里,还特意注某野战医院一个护士给的~~~~并且拿出刊登的小说给我看,记得我当时提出疑意,我一个劲的解释说我是“卫生员”不是“护士”~~~~她觉得很好笑。不过对我来说这是原则,因为护士是干部,卫生员是战士,我一直觉得我不应该冒充什么护士,卫生员就是卫生员。她为这个事情笑了很久~~~~~
那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因为当时学业紧张,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后来她回到了沈阳,我留在了北京~~~~~~~各奔前程,从此失去了联系~~~~~~
事隔十多年,今天突然想起她,她现在哪里?生活得好吗?又出了什么好作品没有?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想找到她,如果可能,我想要回那个带血迹的手稿,20年来,生命里留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记忆随风远逝~~~~~~什么都不重要~~~~~~
突然间觉得类似手稿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太重要,那首诗我当时看见时就哭了,一是因为有血迹,二是笔迹也写得很好。具体内容忘记了;反正写些得相当棒~~~~~~那样的东西应该属于那位烈士或者伤员~~~~~~~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赠与别人。当时太小,我们都不懂。
所以非常想再次找回那篇战时手迹;祭奠那位烈士或者纪念那位伤员。因为我太怕天舒随意的把这些东西抡掉~~~~~~20年过去,希望这篇手稿还在~~~~~~~~~
若不在也希望能够找到已经印刷出来的诗歌内容~~~~一定~~~~~~
若知道庞天舒下落,请把这篇寻人启示转发给她,请她与我联系~~~~~谢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sddff(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4-8-8 18:5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5790
帖子
187
主题
46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83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12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4-11-8 21:2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寻找女作家——庞天舒

高山下的花环
野马
《高山下的花环》是反映1979年中国对越作战的一部影片。那年,这部影片被捧得很红,还获了甚麽奖。获奖原因是这部影片在塑造英雄人物时,突破了文革时流行的高大全模式,增加了牢骚兵作战也很勇敢以及欠帐单之类的故事。这在当时来说确算是一个思想的进步,获奖也无非议。至于后来类似影片中凡牢骚兵必很勇敢的新模式却又让人感到不自在。
但是不管使用什麽雕虫小技,仍旧没有或者不敢走出文艺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前提,所以,这场战争的实际背景和实际情况如何是不能被表现的,导演和演员们只是在银幕上塑造勇敢的英雄形象。
在这里,我不是要从政治上讨论这场战争,只是想告诉大家,高山下还有另一类花环,而这一类花环估计在很长时间也不会被搬上银幕。
那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越战报告会,请的是沈阳军区某文工团的一对母女。女儿名叫庞天舒,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作家,十六岁就开始发表小说,来我们学校时看样子也就二十出头,她的母亲叫什麽已经忘了。
她们母女曾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奔赴前线考察过,所以学校请她们来,目的是给我们这些对战况一无所知的人进行一次爱国教育。
母亲确实阅历丰富,从抗美援朝一直说到现在,女儿庞天舒,因为没有母亲那麽多经历,只是将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综合在一起略表感想。但是现在仍忘不了的还是庞天舒单纯的故事:
故事一:我方有三个士兵执行抓“舌头”任务,出去一天没有结果,就打算回营房。当他们又说又笑地走在路上时,一位士兵突然“扑嗵”摔到了。另外两个士兵以为他走路不小心,被石头拌到了,便“哈哈”大笑起来。但看见地上慢慢有血了,这才意识到周围山上有敌人,赶快端起枪,隐蔽起来。奇怪的是再没有听见枪声。他俩就迂回到山上,抓到了那个开枪的越南士兵。于是他们一个背上受伤的战士,一个押着抓来的“舌头”回去交差。回到家时,那个受伤的士兵已经死了。他们问抓到的越南士兵,为什麽只开了一枪就不开了。那个越南士兵说,他看到剩下两个在哈哈大笑,把他弄糊涂了,竟忘了再开枪。
庞天舒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残酷的战场实际也有许多轻松有意思的事。但若我们的导演在场,是不会这样安排的,他会首先告诉这三个士兵因为没有完成任务,在路上行走时应该垂头丧气,一个士兵倒下时不该哈哈大笑,要含着泪水大声呼叫,然后满腔怒火地冲上山去,等等之类。
故事二:越军中有许多女兵,无战事时总到一条河里去洗澡,我方摸准这一情况后,就派一队士兵去袭击。这队士兵提前到河边埋伏好,子弹推上膛,等候越南女兵。一会儿,越南女兵来了,她们把枪支在地上,脱光衣服,一个一个的跳进水里,在水里嬉闹起来,丝毫没有意识周围还有十几支枪正对着她们。但她们更没有想到,直到她们洗完澡穿上衣服离开这里后,竟没有听见一声枪响。原来这队士兵一直在欣赏她们美丽的躯体,实在不忍心在上面钻上几个眼。没有完成任务,回去怎麽交代?带队的说,回去就说她们没来。
庞天舒说完这个故事后说,我们的战士实际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是象过去电影所表现的那样。但我想,恐怕以后的电影也不会表现这样的事情,尽管实际中的人是复杂的。
故事三:某连连长的妻子抱着一岁的儿子来前线看他。儿子已经一岁了,爸爸还没有见过,所以爸爸非常爱他的儿子。几天后,上级有命令,要这位连长带一连人化装成越南士兵深入敌区执行侦察任务。连长告别了妻子和儿子,带着人走了。在丛林中,他们碰到一个越南小孩,小孩认出他们是化装的,撒腿就跑。连长身旁一位士兵立刻举起枪瞄准小孩,但被连长一下按住,示意他不要开枪。因为连长看见这个小孩就想起他的儿子,所以把这个小孩放走了。但后来他们就遇到一营越军的伏击,因为寡不敌众,只有几个人生还。在激战中,连长看见那个小孩也在越军中,当他向那个小孩开枪后,自己也中弹倒下了。生还的人回到营地,给连长的妻子讲述了整个过程。连长的妻子最后带着烈属的称号抱着孩子回家去了。
庞天舒只是个二十出头的纯情女孩,又是从事心灵创作的,没有受过政客们的影响,所以她的讲演就完全没有从政治的角度进行选材,否则我们不会听到这类故事。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若被搬上银幕,却是很感人的。
故事四:在中越边境,除了有时发生大的冲突外,平时总不时地互相磨擦一下,今天你到我这边偷袭一下,明天我又去报复。无事时,就用喇叭对骂,进行舌战。日子长了,双方的情况实际都被对方摸清了。在边境某处对峙的两个山头上,这边是我方某师长带的队伍,越军那边领头的长官是个女的,很年轻,因为越南连年好战,男人也不够用了。我方对这位越军女长官了如指掌,听说非常厉害,交手几次,也只能继续对峙,还听说这位越军女长官曾发誓,不抓住我们的师长,不打败我们,她决不结婚。所以我们的士兵对这位越军女长官反倒有几分佩服。后来发生了一次大的冲突,这位越军女长官亲自出马,带着队伍袭击我方阵地。战斗打得很激烈,双方都有损失,但由于我方是守,越方是攻,越军最终处于劣势。但越军这位女长官却没有撤退,领着剩下的人进行最后的拼命,她冲在最前头,最后连她在内全部被消灭。战斗结束了,兴奋的我方士兵都跑下山,围住这位死去的越军女长官观看,原来这位骁勇的女对手长的很美,一些士兵忍不住去摸她的脸。我方一位连长说道:“她是为她们的国家而死,而且死得很勇敢,我们应当尊敬她。”于是大家找了一个地方,把这位越军女长官掩埋起来,还立了一个石碑。
庞天舒讲的这个故事是大出很多人意料的。因为不论是组织者还是我们这些听众,事先都是准备来听虽然没有听过但可以推想的故事,接受爱国教育的。但她的故事又确实吸引了我们,促使我们陷入深层次的思考。
从那次报告会以后,我就一直注意庞天舒是否有新的作品问世。然而,我离开学校已经十年了,文学新人辈出,却没有了庞天舒的影子。
时间如流水,冲淡了许多的往事,那场对越作战已不再有人提起,可庞天舒所讲述的越战故事,在我脑海里却始终不能褪去,反倒分明了。每逢想起此事,眼前就浮现出庞天舒秀气而腼腆的面容。
前面我已经说过,我不是要从政治上讨论这场战争,把这些事整理出来,实在是想让大家知道高山下的花环除了人造的花环外,还有很多自然的花环,这些自然的花环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是永不消失的花环。
唯一的愿望是能够在银幕上看到这自然的花环,或许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18:48 , Processed in 0.10075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