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那些利用每周的闲暇时间,从写字楼、咖啡店、家里奔赴一场“刷街”的骑行者们,他们自然、随性的生活姿态,单纯源于对骑行朴素的爱好,也可能成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内在力量。
关于自行车的记忆 如果要为这样寒冬深夜的单纯骑行找一个理由,除了“炽爱”外,很难有一个统一且具备说服力的答案,自行车在中国有相当深厚的文化,甚至是连续几代中国人的国民记忆,不管是这样寒冬深夜的短途刷街,还是环游世界的骑行创举,背后都藏着一段个人对自行车的热爱和温暖的记忆。 听见过许多关于骑行的传奇故事,对于长途骑行,或许因为传统,“中国有过潘德明曾经骑行环球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所以许多同样成长在80年代的骑行者对那个年代的浪漫气息耳濡目染,记得一位骑友这样描述过他的骑行:我沿着阴山脚下的110国道一路向西骑行,时值8月,青色的山峦下,劲风吹着牧草,路的一旁向日葵开着,花朵冲着深蓝的天空绽放,其在路上视野宏大宽阔,出发时的感伤很快就被路上的美景一扫而空。
有人说过:“行走时记忆的连接线,每次行走都是一个小剧场,有着情节和挫折,行走于思想,友谊,兴趣交织。”即便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十几岁少年,他依靠一辆自行车展开了一个满足自己思念的小剧场,几百公里的路程,对汽车旅行来说,不过短短几个小时,而自行车将其延展为了一个10天的旅程,在这10天的孤独骑行中,你会经历欢喜、憧憬、恐惧、疲劳,更重要的是,它会为你将来要做的事情找到了支撑。 骑行与城市 当我与其他骑行者一同骑行在城市道路上时,才发现一旦骑上这个久违的交通工具,城市便显现出很多从未见过的面貌。不得不说,城市给骑行者留下的空间并不多,尤其是城市边缘区域。但让人感动的是,不管现状如何恶劣,仍然有相当多人选择骑自行车穿行在城市里,看着他们日常的装束,神态,会感觉人和自行车有一种更自然的相处,这种自然的姿态,源于对骑行单纯朴素的爱好,也可能变成一种社会的力量。
英国曾经有这样的先例,1997年,工党在会议推动“漫步权”立法,要求开放乡间给公民,要求扩大公共领域,通行权和环境保护成为政治议程的重要部分,如今这样的骑行俱乐部以他们的行动组织各种骑行宣传活动,在寒风、车流、尾气等不利因素中坚持骑行,或许是为骑行者争取在城市中通行权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