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回忆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390
帖子
51
主题
18
精华
0
积分
6
威望
6
金钱
103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6
最后登录
2015-3-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6 09: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我对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回忆
<DIV align=right>[ 2004/9/19 22:21:00 | By: hyliqx ]</DIV>
<DIV class=digg_list style="DISPLAY: inline; BACKGROUND: url(/Images/digg.gif) no-repeat left top; FLOAT: right; MARGIN: 0px 10px 5px 0px; WIDTH: 45px; HEIGHT: 55px; TEXT-ALIGN: center"><DIV class=digg_number style="PADDING-RIGHT: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600; FONT-SIZE: 18px; PADDING-BOTTOM: 11px; WIDTH: 45px; COLOR: #333; LINE-HEIGHT: 1; PADDING-TOP: 10px; FONT-FAMILY: tahoma,Arial,Helvetica,sans-serif">1</DIV><DIV class=digg_submit style="PADDING-RIGHT: 0px; PADDING-LEFT: 6px; PADDING-BOTTOM: 0px; LINE-HEIGHT: 1; PADDING-TOP: 3px; LETTER-SPACING: 6px"><A style="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 onclick=diggit(5787); href="javascript:void(null)">推荐</DIV></DIV>

1、红色的禁忌

1997年在电视里看到在东山岛举行的军事演习,红旗依然在演习场上舞动,我想这肯定是没有参加自卫还击战的人在那里指挥,至少他们不了解自卫还击战后期为什么不戴红领章、红帽徽的原因?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三天部队伤亡很大,除了指挥程序有问题外,与佩戴的红领章、红帽徽成为敌人的射击目标点也有很大的关系。后来下令全部取消佩戴红领章、红帽徽,进攻时也不再举着红旗进攻。
发现这一现象的是部队里的一名班长和战士。有一次部队在往前开进的时候,班长叫一名战士背一袋红色的米袋子,这位战士不肯背。班长问他为什么不肯背?他指了指在前面山坡上正在行进的部队,班长一看就明白了。原来那红色的领章和红色的帽徽是那么的耀眼,就更别说那迎风招展的红旗了。于是班长取了一条备用的绿色军裤,将红色米袋子里的米倒了进去,并将这一发现报告了上级机关。上级首长对此非常重视,马上下达紧急命令,红色一律禁忌。红领章、红帽徽和红旗在以后的战斗中就很少出现了。
后来这个班荣立了集体一等功,当然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的事迹。
希望在今后的战争中能记住,这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

2、不许自伤

逃兵,在我们的宣传教育中是怕死鬼,是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在有一些电影中还有枪毙逃兵的镜头。那么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有一个紧急规定就是不许自伤,枪毙逃兵要团以上机关批准。做出这一决定的是一些打过仗的部队首长,因为真正的战争与我们宣传品中的战争是有一些区别的。
后来的战争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英明的。因为在和平年代的宣传教育中是不会把自己误伤自己的事情讲出来的。
1979年2月16日晚,我们就进入了战壕。早上4、5点钟就开始了炮火攻击,那时天还没亮,但整个炮火把天空都打红了。我们的炮兵阵地也打的浓烟滚滚,分不清是我们的炮打过去了,还是越南人的炮打过来了。因为就是在平时的演习中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没有见过打这么多炮弹的,有一些兵的腿不听招呼在那里哆嗦发软。在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有一位衡山籍的兵怎么也爬不起来,最后是班长背着他往前进攻的,但缓过了这一阵子之后,这个兵反而变的很勇敢,打死了很多的敌人,后来成了战斗英雄。如果当时班长一气之下把他给枪毙了,岂不是冤枉了他,也给后面的战斗造成了非战斗减员。

3、打死不许动

部队在行进、夜间留宿的时候,尤其是打穿插时,会与敌人遭遇或遇到敌军的偷袭。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又作出了一个英明决定,那就是打死不许动。
这一招果然很灵,战斗进行的第五天,我们在某地留宿。晚上越南人来袭击,由于大家都能严格遵守打死不许动这一条铁的纪律,整个的反偷袭战斗是很成功的。尽管敌人是光着脚来,走路听不到声音;带着手榴弹来,不暴露打枪的火力点,但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对凡是走动的人或站着的人实行开枪即打的战术,使得敌人难以实施他们从中作乱的偷袭计划。第二天早上天亮一看,打死的全是敌军。在行进中也是一样,遇到袭击,只要大部队不乱,用机枪和82无后座力炮,或派一个班就能很快把敌人消灭掉,或视情况再作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还有一次我们的侦察兵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一个兵不慎被敌人的阻击手打伤,但他并没有慌张,而是马上卧倒在地一动不动,这时越南人也弄不清是打死了自己人呢?还是打死了中国人?于是过来了四个越南人来看一下情况,结果被潜伏的侦察兵一举全部歼灭之。
反观有一些部队就做不到这一点,遇到一点越军的偷袭,整个部队就打乱了。造成班不成班,排不成排,连不成连,整个指挥也就失灵了。从第一天进去遭遇伏击开始,到最一天撤军,整个前线都有这个部队散落的兵,一直就没有收拢过部队。这就是没有铁的纪律的危害

4、错一点都不行

或许有人不同意或不理解这种提法,如今社会流行一种“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的说法,在这里不去评论这种说法的对与错。我只能说,在战争中对于军人来说,错一点都不行。在战争中出错,对于军人来说付出的是生命与血的代价。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撤军的前一天,有一个连队在一座山头上驻守。通信员拿了一封电报给连长看,连长看也不看,就把它卷成一团丢在了山坡上。等到几个小时过后,发现山低下怎么有越南人在活动,再一看其他兄弟部队都不知道到那里去了,结果这时候才想起那封电报,等找过来一看原来是要他撤军的命令,时间耽误了。由此给部队造成很大的伤亡。
还有一个接力排长,营长叫他带一个班去一座山头上开通接力机。他满口答应的好好的,可是去了四、五十分钟后还没有开通,营长急了跑到山上一看,接力天线没带。这就是出错带来的危害。

5、步兵角色的转变

2003年4月9日美军很顺利的拿下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些军事评论家对此也解释不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步兵的角色已在现代战争中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再做更多的解释,也会跟前面的解释发生矛盾。
  1979 对越自卫还击战刚开始的时候是用炮火进行攻击,后来步兵开始出击。由于对方的阵地上还有不少活着的越军,因此给冲锋的步兵造成很大的伤亡。一些指挥员马上醒悟过来,不能这么冲。于是调整了策略,规定凡发现敌人明显的用枪扫射的,先用炮打。等到对方没有动静了,再派少量的步兵前去看看情况,这样伤亡大大减少。而有的部队打下一座山头也只牺牲两、三个人。本身步兵营里就配有机炮连,大炮打完了,小炮也要发挥作用。加上还有坦克车的配备,就更不应该实行大量步兵的冲锋作战。2月19日,我们在一座山上看坦克打对面山上敌人的火力点,简直是神了。从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算起,到我方坦克的炮弹打出,最快只用了三秒钟。逼着越南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敢一个劲的扫射。按照坦克兵的考核标准优秀是,从发现敌人火力点,到炮弹将目标击中是七秒钟。可见我方一些坦克兵的训练水平是很高的,但作为军队的指挥员应该发挥他们的优势,而不要派大量的步兵去冲锋。像这样的指挥员,受到了战士们的很高评价。
  实战证明步兵已经从过去的进攻主力角色发生了转变,作为指挥员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就应该把步兵训练成:1、侦察员——会发现敌人的火力点和重要的军事设施,会报坐标,以方便炮兵的开炮;2、通信兵——对发现的情况要会报告,要会使用通信工具;3、指挥员——要会指挥炮兵开炮;4、最后才是步兵,将剩余的残敌消灭尽。作为现代步兵一定要想到在你的身后有炮兵、有飞机、还有导弹等等,不是你一个人和一个兵种在作战,而是诸兵种在协同作战,不要冒然的冲锋,这样伤亡就会大大减少。

6、远离百姓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全民皆兵。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主要打击对象是越军,而不是老百姓,但对老百姓也不能不防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我们在进去的第三天,部队到了晚上需要驻扎在一个村庄里,有经验的师首长叫我们把越南老百姓赶走,当时一些老百姓不肯走,一位广东兵端着冲锋枪就打,老百姓听见枪声跑都跑不赢。其实,这是事先就准备好的,枪里上的全是空炮弹,伤不了人。当然只有这一个兵是这样,其他兵的枪里全是实弹。到晚上自然也就不会有老百姓的骚扰,也不会出现一些兄弟部队被越南老百姓伤亡的教训。

7、不要搞假的

战前中越两军,在边防上还是讲话的,一个越南兵问中国兵,一天的训练量是多少(不少的越南兵会讲中国话)?中国兵告诉他是五公里。并反过来问了越南兵,你们每天的体能训练量是多少?越南兵说是八公里。战争开始后的一个间隙,一个中国兵在河边洗手,突然跑出一个越南兵,两个人撞到了一起,连枪都来不及开就抱到了一堆,越南兵的体力明显的不如中国兵的体力强,很快就当了俘虏。经审讯后,得知越军每天的体能训练只有五公里,而我军的后期训练却达到了八公里。
1977年我们在师里举行的大比武中是没有什么对手的,还代表师里到军里参加了大比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到了1978年师里举行的比武时我们的一些优势项目,纷纷败给了一个步兵团。像什么五公里武装越野,五百米放收线、夜间紧急集合都输掉了。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了2000年战友聚会的时候这个团的一位战友才道出了其中的真相,原来他们把五百米的为双线的被复线将其中的三百多米改为了单线,这样重量就减轻了。五公里越野该带电池也不带,当然比我们跑的快。
到了1979年打仗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要他们架一条线不通,又架一条线还是不通。最后师里把我们派上,架到哪里通哪里。一条十多公里的线,仅用了四十多分钟就架通了,比平时的比武还快,让他们看的目瞪口呆,其实我们是利用了越南人既有的空明线和高压线架通的,不然哪有这么快?利用高压线通电话,还创造了军史上第一例。同样与越南人遭遇,这个团的班长牺牲了,我们却把越军打死了。到了后来这个团的通信股长认定一个死理:凡遇有架线任务,经请示师里后,一律用我们的线。还要我们帮他们整线,在帮他们整线的过程中剪掉了一些单线,当时并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们平时作假的结果。
其实在我们入伍的时候,就听一些老兵讲作假的危害。六十年代初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候,来偷袭东山岛。我们的一些部队遇有情况,还是改不了作假的恶习,以为又是演习,结果是机枪手不把子弹带够,无线电兵不带电池,步兵手榴弹也不带,等到部队赶到现场的时候,哪还能形成什么战斗力?结果是眼看着蒋军从海上乘船跑走。

8、小心到底

刚开始进越南的时候,以为越南到处是地雷和插有竹签子的陷阱,丝毫不敢乱走乱摸,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越南哪有那么多的钱来埋地雷呢?于是有人开始麻痹起来了,明明知道步兵在前面攻打一座山头,山脚下的人也不注意隐蔽,更有甚者有的在公路上还大摇大摆的走动起来,结果被在山头上的越南人用高射机枪一下子潦倒了好几个。还有的钢盔也不带了,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钢盔虽然防子弹比较困难,但防弹片效果还很好的。
3月15日最后一天撤军回国途中,一个连队的男卫生员要拉尿了,其实打仗的兵都是男的,他也不知道害的什么羞?偏偏要跑到越南老百姓的一个房角边去拉尿,结果踩中了地雷,人被炸腾空落地后又中了一颗地雷,就这么牺牲了。

9、创新是战争之魂

越南人很多的战法是跟中国人学的,像《地道战》、《地雷战》和《英雄儿女》中的一些战法都被越南人学会了。他们也知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知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也知道埋地雷。像《英雄儿女》中王成那样整个阵地摆的都是枪,打完这枝枪后再打另一枝枪。甚至误导中国军人打完枪后就空着手往后跑,中国军人以为可以抓活的,谁知他跑了一段后在地上又捡了一把枪继续打。其实这都是他事先就设计好的,因为越南人的枪比较多。
中国军人也是很聪明的,越南人见打不赢后就钻了山洞。过去日本人拿那些钻地道的中国人没办法,而中国人却办法有的是,要么就丢几个烟幕弹下去,呛的越南人一个个自己跑出来;要么就把整个山洞炸垮了。最多时一个山洞就打死了70多人,中国这边一个都没有死。还有的越南人钻到了半山腰的浅浅的山洞里,这样中国军人就绳子吊着手榴弹将其炸死;或直接用高射炮将其消灭。
在排雷方面中国军人也有很先进的武器。他们打出一条25米或50米长的像鞭炮一样的东西,然后爆炸,炸出一条1米或80厘米宽的通道。这种以爆制爆的办法很好,不用再去出现用人的身体滚雷的英雄了。
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没有床,垫的棉絮也没有,他们就采了一些树枝和树叶替代棉絮,然后铺上雨衣就可以睡了。为了防止越南人的偷袭,他们把一些吃完的空罐头盒剪烂,丢在哨位的前面。因为越南人喜欢光脚偷袭,正好可以当刺扎他们。哨兵放哨时贴地观察,枪都是顶上膛的,保险都是打开的。只要发现有人走动开枪就打,不用问口令,也省去的打开保险的环节。
遇有夜间行进时,实行的是责任观察法,即一个看前面,一个看左面,一个看右面,一个看后面,发现敌人要做到先敌开火。只要坚持这么做,部队伤亡就会大大减少。
一些炊事员在没有锅子的情况下,利用空罐头盒煮面或煮饭,及时保证了前面战士的饮食供给。一些通信兵利用敌人的即有空明线和高压线通电话,创造了军史上的第一案例,还发明了边架线边通话的放线器,给整个战争增添了不少的色彩。甚至有人提出为减少因炮弹的炸伤,建议将钢盔放大制成一个钢罩,可以把整个人罩住。只可惜已到了战争的后期,做也来不赢了。

10、“三不”男子汉

即便是今年的战友聚会,我们还有不少的战友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他们始终固守着当兵时形成的概念,认为这三样东西都不是好东西。
在我们部队有一位副指导员,他的父亲是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别喝酒,别抽烟,别喝茶。他入伍后,把自己号称为“三不”男子汉,在他的影响下全连9名干部,除司务长一人因工作需要抽烟外,其余的均不抽烟、不喝酒。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们缴获了一些越南人的酒,全连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喝酒的。事实也证明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确实对战斗部队有很多的好处。像不抽烟,晚上就不存在暴露目标的问题;不喝酒,就不存在迷迷糊糊或睡过头的问题,也不会发酒疯;不喝茶,也就不存在烧开水泡茶喝的问题。
但在后来的一些电影和电视中经常看到表现军人喝酒、抽烟、喝茶的一些镜头,甚至还出现了临战前还喝酒的镜头。这实在是一种误导,至少不是优秀军人的表现。其实即便我们回到了营房,遇有逢年过节也是不喝酒的和禁止喝酒的,最多也只是喝一点带甜味的酒。因为我们是野战部队,要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18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390
帖子
51
主题
18
精华
0
积分
6
威望
6
金钱
103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6
最后登录
2015-3-30
2#
发表于 2009-2-16 09:3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11、神奇的三先
真文佳美 发表在 参考文摘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5049551 title=\"\">  小的时候爱玩打不许动的游戏,有一位小伙伴很厉害,只要你刚一露头,他就能喊出你的名字,这样就把你给消灭了。他经常一个人就把我们这一边五、六个人打得落花流水。我把这种玩法叫做三先,即先发现,先开火,先消灭。后来我也学会了,一个人也可以打赢五、六个人。
  长大后我入伍当了兵,在参加师举行的教导队的对抗演习中,我一人最多时可以消灭七、八个战友。他们很奇怪,他们问我反映能力怎么那么快,我跟他们说这是练出来的。他们要跟我学,我就教他们。从夜间的贴地观察开始,他们感觉发现效果就是不一样。还埋怨为什么以前不知道贴地观察?我说还是训练太少。有一位广东兵学的很快,我告诉平时就要注意揣摩对方的形象,他的相貌、衣着、举止都要记到心上,发现时判断要快,开火要快,消灭就会快。
  七九年中越自卫还击战,部队在进攻一段路口的时候花了很大的代价,牺牲了很多的战友和被打坏了六、七辆坦克都没有打下来。最后派了九名教导队出来的战士,由那名广东兵带队。他们在整个进攻中做到先发现,先开火,先消灭。结果是越军死了三十多人,我们就是这名广东班长牺牲了。他是在进入坑道作战的时候,被越南人先开枪击中的。但整个的战斗证明三先在战斗中是非常重要的。
  遗憾的是我那儿时的小伙伴没有一个当兵的,只好等我回来给他们讲战斗故事。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390
帖子
51
主题
18
精华
0
积分
6
威望
6
金钱
103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6
最后登录
2015-3-30
3#
发表于 2009-2-16 09:3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12、方言的妙用
真文佳美 发表在 参考文摘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5049098 title=\"\">  去年底到桂林走了一趟,很多的战友在桂林,他们知道我来了后,赶来了不少人来看我。当然主要还是我想看他们。
  在这些战友中,有一位战友,总是让我难以忘怀的。他就是湖南攸县的一位兵。
  七九年中越自卫还击战,在最后要撤军的前两天,部队某团有一段通信线路没有撤,师通信科长通过电话要求该团把这段线撤回来。命令发出去不久,又接到报告说,那一段线路上的部队已经开始撤军了。这样在去撤线的通信兵就很危险。怎么办?这时通信科长马上在拨电话,电话已经不通了。他急中生智,马上喊来了一位湖南攸县的兵要他用攸县话通过无线电台直接呼叫该团不要在派通信兵去撤线了,已经派出去的兵马上叫回来。对方接听的兵也是一位湖南攸县的,这一来一往的对讲,只有他们两个听的懂。结果被派出去的通信兵被马上召了回来,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伤亡。
  当我把这段往事在当着这位战友的面讲给别的战友听的时候,谁知一位战友的孩子尽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别人美国人早就有了,还拍了一部电影叫《风语者》。哪知这位孩子的父亲气起来说,这孩子真不懂事,你今天见到的都是真人真事。你平时想见还见不到他们呢?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390
帖子
51
主题
18
精华
0
积分
6
威望
6
金钱
103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6
最后登录
2015-3-30
4#
发表于 2009-2-16 09:4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13、不要指挥的太细

  在指挥上应该说,历来存在两大流派。一是宏观性的指挥,给参战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一定的空间;二是微观性的指挥,一点一滴都做周密的布置,参战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没有什么自主权。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此书一出,不少人狂热的推崇。我是不主张指挥的太细的人,也是参加过中越自卫还击战的人。亲眼目睹了个别指挥员因指挥的太细而带来的惨痛教训。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第三天,我们部队有一段100多米的公路通道打不通,上面也催的很紧。负责指挥这场战斗的首长也很着急,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派8辆(我认为是7辆,但不少的战友认为是8辆)坦克搭乘100多名步兵,强行冲到50米的一个路口,然后在向两边攻打,在没有到达50米的路口处任何人不许下车。当时带队的副团长反对这种做法,但命令还是执行了。谁知坦克车开到了3、40米处,就遇到了越南人的伏击,副团长当时就中弹牺牲了,这样没有人下达下车还击的命令。100多名步兵坐在坦克车上也不敢下来,因为有军令在这里,结果幸存者只有4人,牺牲了70多人,受伤了30多人,坦克车被打坏了6辆,剩下两辆,1辆退不出,1辆退了出来。最后由师政委指挥,他发扬军事民主,最后采纳一个方案,仅派出了一个步兵班就解决了战斗。在战后当我们看到那些因严守纪律不肯下车而牺牲的步兵时,真被他们所感动,也为这么样的指挥方式而伤心。
  中国历来就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在战争中可变的因素是很多的,只能是敌变我变,敌变了我还不变,那打败战是必然的。不给地下人自主权,不发扬民主作风,过去有人吃了亏,将来也还会有人吃这些方面的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111
帖子
303
主题
40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3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4
最后登录
2015-9-19
5#
发表于 2009-2-16 12:0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至少他们不了解自卫还击战后期为什么不戴红领章、红帽徽的原因?”
——我们一直到撤离都戴红领章,和我们一起的步兵都是红领章、红帽徽,夜间穿插部队有反戴军帽的情况。


“通信员拿了一封电报给连长看,连长看也不看,就把它卷成一团丢在了山坡上”
——随地丢弃作战命令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我们演算诸元的草稿纸都彻底销毁了,否则给予纪律处分,所以后来回到国内发现一点作战记录都没有留下,后悔不叠。

“在排雷方面中国军人也有很先进的武器。他们打出一条25米或50米长的像鞭炮一样的东西,然后爆炸,炸出一条1米或80厘米宽的通道”
——这种排雷方式在我们的战区没有见过,所以用身体滚雷的英雄比比皆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爆破排雷器材是1980年,当时我们团长说,如果打仗的时候有这东西,可以死少好多人了。

“还有的钢盔也不带了,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钢盔虽然防子弹比较困难,但防弹片效果还很好的。”
——我们前线的步兵是没有钢盔的,当时步兵营级以上干部才有钢盔,上面要求我们炮兵前观和步兵一起的时候绝对不能戴钢盔,以免被越军狙击手当指挥员干掉,上面说得好,这时候不戴钢盔比戴钢盔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3752
帖子
188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0
最后登录
2014-8-24
6#
发表于 2009-2-16 12:4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在排雷方面中国军人也有很先进的武器。他们打出一条25米或50米长的像鞭炮一样的东西,然后爆炸,炸出一条1米或80厘米宽的通道”
——这种排雷方式在我们的战区没有见过,所以用身体滚雷的英雄比比皆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爆破排雷器材是1980年,当时我们团长说,如果打仗的时候有这东西,可以死少好多人了。

——这种火箭开辟器在亚热带丛林里使用效果并不很好,我们在老山的时候曾经使用过,发射出去后经常出现被挂在树枝或岩石上,爆破后并不能达到平原丘陵地区的开辟效果,反而是看似更危险的直列式装药的爆破筒开辟通道的效果和速度更好更快些,因为以此方法开辟的通道,在突击时伤亡也比使用火箭开辟器小。

“还有的钢盔也不带了,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钢盔虽然防子弹比较困难,但防弹片效果还很好的。”
——我们前线的步兵是没有钢盔的,当时步兵营级以上干部才有钢盔,上面要求我们炮兵前观和步兵一起的时候绝对不能戴钢盔,以免被越军狙击手当指挥员干掉,上面说得好,这时候不戴钢盔比戴钢盔安全。

——在老山轮战时,我们步兵全部都配发了钢盔。不过我们也确实有不少把领章帽徽都拿掉了,尤其是领章,因为戴钢盔时不戴军便帽。钢盔在防爆炸碎片以及低速子弹时,确实起了不少保护作用。至少我的钢盔就保全了我没成为烈士,不过钢盔戴的时间长了,压得脑袋脖子都酸疼。一般没有战斗时,我们也不整天把它顶在脑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111
帖子
303
主题
40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3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4
最后登录
2015-9-19
7#
发表于 2009-2-16 14:5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哦,你讲的是老山战斗的经历,不好意思讲岔了。你们后来的条件,我们是没有办法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18:50 , Processed in 0.1067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