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459
- 帖子
- 144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1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Rank: 9](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9](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9](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UID
- 99459
- 帖子
- 144
- 主题
- 29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168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1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http://pub.idqqimg.com/wpa/images/group.png)
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这是迄今为止,我见到一篇最客观完善的分析)
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抗战时八路军的战斗力一直表示怀疑,对其战果也表示怀疑。本文从技术的角度,研究一下八路军的实际战斗力。八路军是我最喜爱的军队,应该说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或是华北农民的军队。人民对八路军的感情以及八路军对广大人民的感情都是很深厚的。八路军确实是华北抗战的主力。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八路军的战果并不是很大,其战斗力与日军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1937年八路军出兵时国民政府给的番号有3师6旅12团,大约4万6千人,有一部分留在陕北,加上陕北地方武装组成了8个团的陕甘宁留守兵团,大约3万5千人开到山西抗战前线,这些人基本上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骨干,战斗力很强,装备也不错。我曾看到一篇关于抗战回忆的文章,介绍115师的编制装备,轻武器与国军的德械嫡系师差不多,基本是德国或捷克造的的98型毛瑟,但火炮较差,只有几门迫击炮(野战炮几乎是没有)。这种装备决定了八路军无法进行阵地战和进行攻坚战斗,只能打游击袭扰。
八路军的3个师在1937-1938年的战斗还是不错的,有时一战可以消灭日军1000多人,但自身损失也较大,如果再打几次歼灭战,那八路军也基本会消耗光的。所以毛泽东要求八路军分散到敌后去,放手发动民众,扩大武装,展开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除120师外、115师、129师基本分散成团或比团小的规模四处发展力量,还收编了许多民间抗日武装、绿林武装,到1939年末人员扩大了5倍多。但新编部队太多,老的红军骨干被分散了,战斗力普遍较差。另外,武器国民政府也不供应,多数武器十分陈旧杂乱,也缺少弹药,平时只顾着扩大队伍,军队训练也跟不上。
所以,这段时间八路军的规模尽管很大,但实际战斗力并没有提高,有些老部队因新兵过多反而战斗力下降了。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发动的百团大战中,看到了盲目扩军的后果。八路军105个团级单位,近20万人战斗了几个月,只是打死打伤日军2000多人,恐怕自身损失也很大。后期,关家垴战斗,刘邓派出了385旅、新10旅,又加上薄一波的决死2纵的2个团,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等,一共近10个主力团,攻打一个日军岗崎大队(500-600 人),伤亡颇大,最终也未能歼灭,还损失不少,失去了根据地,老主力385旅差点全垮了,刘邓为此还和彭德怀拍了桌子.
从这里,可以看到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十分差了。百团大战后,彭德怀鉴于暴露的问题,提出要分批整训华北的八路军部队,但未来的及开展,冈村宁次就发动了华北治安作战,1941、1942两年在华北给与八路军极大的杀伤,人员从40万人,降到了20万人,主力地方化,华北进入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平原的部队1943年,八路军在华北的部队开都撤到山里,而且主力地方化,编成了新的平原作战团,团以下取消营的编制,每个团下辖5个步兵连,团有团部,特务连,机炮连,每个连大约130人,有3挺轻机枪,3门边区造掷弹筒,具有独立平原游击作战能力。始分批整训,日军的压力也减轻了,八路军才开始渐渐恢复元气。
装备差,是八路军战斗力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使主力部队装备也很差。轻重机枪很少,没有火炮,弹药缺乏,补给几乎没有。根据地十分贫穷,对部队的支援有限,如果当时共产国际能从兰州的补给中心调拨给八路军100个团的全套轻武器(全部苏联的武器都给了国民政府),每个团再配备4门76。2毫米的苏联09式山炮或6门45毫米的反坦克炮,6门重迫击炮,再编10个重炮团(骡马托拽的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就行,八路军没有汽车和汽油),弹药充足,补给经费有保障,经过1年的训练,我想仅这100个团就可以把华北日军的一半消灭掉,还可以迫使日军从满洲调入大批关东军到华北,又可以缓解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压力。
毛泽东抗战初期多次向共产国际提出这样的要求,但共产国际要求毛要服从国民政府,拒绝提供任何武器经费补给。彭德怀回忆国民政府一共给八路军6门苏联制反坦克小炮,120挺苏制转盘轻机枪(彭雪枫和张震就是靠6挺转盘机枪和100多个青年学生在河南起家的),1941年后,弹药,经费也一分不给了。华北又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日军的扫荡又很利害,差点共产党没能在华北坚持住(准备退往西北或中苏边境)。
所以说,士气,装备,人员的训练十分重要,没有好的装备,是打不好仗的。冀东暴动后有20万人,但日军一个反扑,部队全都垮了,宋时轮收拢残兵退到平西后只剩下几千人了。红军干部以及东北军吕正操的一个团在冀中发展的抗日力量有好几万,但战斗力极差,基本上也没和日军做过战。后来,贺龙率第 120师主力来到冀中,打了几个歼灭战,老红军主力还是有战斗力的,也把吕正操的部队整训了一下,战斗力有所提高。八路军山东纵队拥有几万人马,但主要是农民和小知识分子,收编的游杂武装构成,缺乏军事干部。陈光、罗荣桓率第115师的2000多人来到山东后,才逐渐打开山东抗战的新局面。
八路军的武器来源五花八门,大多是旧杂式的长短枪,各地土造的也不少,弹药及其匮乏,全华北不过几十门直瞄火炮,又缺乏炮弹和专业炮手。基本无攻坚力量。40多万人马,但轻重机枪不过几千挺。也无法打大的歼灭战和阻击战。华北1941-1942年主要是反扫荡,1943年整训部队但1944年华北也没有打过稍大一点的战斗,十分令人不解。因为八路军又发展到4,50万人了,而且华北日军除一部调到南洋,大部主力参加一号作战,华北十分空虚,如果在各个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攻击战果比百团大战要好上几倍,还可以锻炼部队。可能是1941,1942年的大扫荡给吓的。
我还认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政策有很大的失误。20年代内战后,苏联有大量的莫辛-纳甘式步枪(北伐时给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广东的北伐军很多),苏军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在换装(换装托卡列夫新式自动装填步枪和西蒙诺夫自动步枪),如果华北的八路军能装备上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一次大战时的低轮式枪架的俄1910式马克辛重机枪,杰格廖夫式转盘轻机枪,以及轻便的火炮(一战时,俄军用的野战炮就不错)抗战的历史可能就会重写。但老毛子每次对中国的援助总是有问题,朝鲜战争时也是如此。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文,说哈桑河之战後,为缓解远东军事压力,斯大林有意让毛泽东将一部分华北的军队撤到蒙古边境,准备给八路军换装,且要求八路军控制察绥,进攻热河以及进入东北,用来牵制日军。但毛泽东因为害怕军队被苏联或苏联共产国际支持的王明派控制而没有答应,为此共产国际还谴责了毛泽东。但第120师及1941年五一大扫荡後撤到晋绥的吕正操冀中的7-10个团一直部署在大青山,这支力量比较强大。我看主要是为了紧急时打通从陕北通向蒙古的道路,退往蒙古。当时老毛子自顾不暇,不太会管中共的事,主要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这个机会失去太可惜了。要不然,八路军战力提高,可以打死多少日本鬼子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