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撒哈拉沙漠中的中国观察员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4266
帖子
5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2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6 16: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今天是7月22日星期二﹐我作standby(原地休息)﹐也是到這兒以後的第一次。閑呆了一天﹐竟有些無聊。裝在大電腦裡的中文輸入老出問題﹐不知這臺小機子會怎麼樣﹐沒想到只能打繁體字。
下午同事打來電話﹐還談到了他們隊的情況。看來他們那裡自由﹐輕鬆多了。到勾起我照相的心思。傍晚帶了相機出去。熱風像往常那樣滾滾而來﹐沙子灼人腳底﹐門前那條坑坑窪窪的公路上鋪的瀝青居然不化﹐可見這裡也還有好東西。天灰白灰白的﹐太陽躲在同樣灰白的雲朵之間﹐幾不可辨。都快七點了﹐它還不肯西陲。我們的營地週圍是一米多高的U字形的沙丘﹐肯定是十幾年前初建營地時平整土地留下的。站在沙丘上眺望遠處﹐一片灰白褐色﹐遠方希希疏疏的樹更像是柴。這景象倒是第一次注意。平日因天氣炎熱﹐不去巡邏時﹐就呆在屋裡。見到的不外乎是貼了牆紙的天花板和三壁(對門的一壁還保留了帳篷的原樣。)偶爾出屋門﹐便置身于有點發黃的帳篷之間了。巡邏時﹐要開車﹐我總是帶着墨鏡。透過墨鏡看過去﹐沙漠沒有這麼白晃晃的讓人心焦。拍了一張遠處沙漠的照片。這裡其實更應叫戈壁﹐沒有南區或Laayoune附近那樣連綿的沙丘。地勢平緩地起伏﹐但因這裡的能見度正如我們在天氣報告中常講的一樣是unlimited 所以就是這樣的起伏也不能滿足我們極目天外的慾望。走到馬路對面的直升機場﹐照了一張營地。20米開外有一間同沙漠一樣土紅的小房子﹐裡面住着三個摩洛哥士兵﹐據說是負責我們安全的﹐實際上給我們提提水﹐澆樹的﹐每個月輪換。他們大概看到我拍像了﹐揮手示意我過去﹐並拿出毯子鋪在屋外簡陋的床上。摩洛哥人很喜歡照像﹐不管是在Laayoune星級飯店住店的紳士﹐前臺的小姐﹐跑堂的活計﹐還是Laayoune海邊裹得厚厚實實的婦人﹐都坦率地請你給他們照張像。我給他們照了像﹐他們高興極了。其中一人是我從沒見過的高瘦﹐腦袋還沒有大可樂瓶寬﹐可英語講得比我們隊一半人都好。他問我講不講法語﹐看來他的法語講得更好。(實際上﹐40多歲的摩洛哥人基本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 自然不提他的母語--阿拉伯語了。其實﹐在前殖民地又是民族雜居的地方有不少這樣的語言天才﹐Laayoune就有好些。他們大多並沒有因自己的語言才能而擺脫窮困的境地。上天待人如此不公﹗
我沒有接受邀請喝甜膩膩﹐放了薄荷葉又有點泡煙葉的摩洛哥茶。當然是不喜歡﹐更主要的是嫌臟。當然他們生火﹐燒水也不易。因為沙漠上風太大﹐灶不壘在地上﹐而是挖1米來深的坑﹐放幾塊石頭就行了。不想在那裡多呆﹐借口開晚飯了﹐握了手﹐就往回走。(此地人極喜握手﹐就是十幾歲的小孩﹐半天不見﹐見了也要握半天手。) 正想着要不要回去洗洗手(不洗﹐他們的手的確太黑﹔洗吧﹐又有點矯情。)抬頭一眼﹐看見一輛摩軍吉普﹐胖乎乎﹐笑咪咪的摩軍聯絡官肯定又來了。車上又給放上了兩咂(12瓶)Sidi ali (摩洛哥唯一品牌的礦泉水)﹐還有些餅干。這傢伙每次來都要帶這些東西走。摩軍的中上層人士也就這個份了﹐倒象以前的土八路。

Conduite20danger_1125046167.jpg

168.69 KB, 下载次数: 3

103_0397_1125046435.jpg

31.54 KB, 下载次数: 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56

主题

0

好友

241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32
帖子
1505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2411
威望
241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12
最后登录
2014-8-24
2#
发表于 2005-8-26 17:2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撒哈拉沙漠中的中国观察员

繁体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0

好友

34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08738
帖子
6699
主题
381
精华
0
积分
3466
威望
3466
金钱
21777 分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17-10-13
3#
发表于 2005-8-26 22:5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撒哈拉沙漠中的中国观察员

关于中国的维和部队、海外观察员,他们在国外的生活经历相对而言还是充满着神秘,也许他们没有象共和国历次对外作战的那般的轰轰烈烈,但我相信在那些充满未知变数的恶劣的环境中他们也有着无私的奉献,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我很希望有着这份经历的朋友能将当中的一些事情告诉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5496
帖子
166
主题
3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55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2
最后登录
2014-8-24
4#
发表于 2005-8-27 01:4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撒哈拉沙漠中的中国观察员

多写点, 当初我就是想当观察员才报的英文专业, 梦想仍历历在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460
帖子
231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5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23
最后登录
2014-8-24
5#
发表于 2005-8-27 08:1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撒哈拉沙漠中的中国观察员

没了!
不会吧!
怎么会呢?
那么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4266
帖子
5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2
最后登录
2014-8-24
6#
发表于 2005-8-27 09:5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撒哈拉沙漠中的中国观察员

转贴
说说这里的日常工作和作息。我们只要呆在队里就没有所谓的礼拜日。在这里呆一个月可以挣得6天的CTO和1.5天的UN Leave。 我们刚来, 要合格以后(即能当巡逻队长)才能去休假,这个过程一般要两个月。(10次二车驾驶,10次头车驾驶,10次二车导航,再10次头车导航,即巡逻队长。)这儿的主要工作就是巡逻,一周有三,四天巡逻。人多时,分两个巡逻队,每队两车四人。一般来说,跑上不到两百公里,上午七,八点出去,中午十一,二点就回来了。主要就是到各个摩洛哥部队去转转显示联合国的存在,看看有没有异常活动,绕着别人的军营转,数数武器数量。摩军都很有好,见到我们的车都主动敬礼。摩军指挥官还经常请我们去喝茶。这几次巡逻,我是天天有茶喝,而且总能在他们的客厅发现中国的东西。他们的茶和锁头都被中国垄断了,最常见的是中国电扇。今天去的这家,颇令我吃惊,没有发现什么中国货,后来还是法国人非利普问我知不知道成都,我才看到在放装饰品的地方有一个磁盘,上面用英文印着1994年成都国际跳伞大赛。
       再就是值班。主要是看电台,接受区司令部的各类信息和巡逻队的每小时方位报告。尽管这儿有电话和互联网,但工作通信还是依赖电台。还有些杂事,比如接送厨子(我们的厨子是摩军军人,通常住在他们的军营),到驻军司令部去取面包,监督厨子打扫卫生(我们每月每人交五美元,算是他们兼职所得。),把垃圾用车拖到野外,倒上柴油烧掉。
初此而外,每个人还轮流作飞行安全官(ASO)和运货的(英文叫trailor)。这儿的供给和人员往来主要靠安东洛夫运输机,每一,三,五都有飞机来。这的机场恐怕是世界上最简单,最精简的了。平整的戈壁滩,用废轮胎和石头作上标记,再竖两个大大的风向标就是飞机场了。飞机到前半小时,作ASO的开车到跑道上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一跑,试试颠簸否,顺便检察有无石块或骆驼,然后把汽车在风标旁逆风停住,打开大灯就行了。作trailor的等飞机停稳后,把皮卡车倒到机舱边卸货。按习惯,所有乘客,不管职务如何都要排起队,帮忙把货一箱箱的传到货车上。其实这两个活最轻松,顶多一小时就干完了。人少时,我们先干完这两活再去巡逻。
每周有一天大家都不去巡逻,作汽车保养:洗洗车,充充气等。我不喜欢这活,烦人,还比较累。再有就是轮流作Standby即待命了。实际上就是原地休息,就一天,哪里也去不了,也没地方可去。
除了这些工作,每人还兼职。比如我,第一个职务是ASO,其实就是问问别人每次接飞机时有没出意外,基本上是没有;过几个月换换风标,最轻松也最重要了。我还是候补后勤官,登记每周运来,每天用掉多少油,要向上面要什么,杂事较多;而且从明天起就是正式的G4(即后勤官) 了。我还兼了第三候补G6(通信官) 。反正大家有官当。

BIR20MOGHREIN_1125107672.jpg

65.43 KB, 下载次数: 4

DSC00642_1125107689.jpg

93.44 KB, 下载次数: 3

DSC01665_1125107704.jpg

89.97 KB, 下载次数: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4266
帖子
5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2
最后登录
2014-8-24
7#
发表于 2005-8-28 10:2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撒哈拉沙漠中的中国观察员

今天第一次座直升飞机去巡逻,感觉挺好。能很清楚地看下面的风光,尽管沙漠里没有什么可看。但系着安全带,打开机舱门,大地就在下面,摩洛哥军营清清楚楚地在脚下,很威风,有点空中骑士的感觉。去前怕跟别的几个同胞一样会吐,所以吃了两片晕车宁。结果一点也不晕机,只是老想打瞌睡。 这段时间沙漠里都在下雨,快一个星期了吧。从Laayoune到Smara到这里沙漠腹地。据说,Laayoune机场都被水淹了;Smara附近也平地出现了条河,搞得上周机械师驾我们的UN451号车到不了Smara,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儿。来这儿以后,有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沙漠驾车就不必提了,没想到第一次用雨括竟然也在沙漠。我们北区与阿尔及利亚相接,实际上是戈壁地带,漫延无际的黄沙景象倒是少见。遍布四周的是无尽石子和小石片,皆无圆润形态,当得怪石棱峋四字。大地常呈黑色,好像到处都洒了沥青一般。这里的路正是鲁迅所说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的那种,我们称之为track,即车辙。如果过往车辆较多,车辙就宽,像以前乡下的机耕道了。只是路面是根本提不上平坦二字的。宽的地方一般都是搓板路,真的跟搓板一样,而且沙漠上有一半的路都这样,也不知怎么形成的。窄的地方一般都在沥青石子或是岩石碎石地带,车辙浅而杂乱。从直升机上望下看,沙漠上车辙交错;有时几条隔得远远的车辙其实会交汇,把你带到同一个终点;而有时看似距离很近的两条车辙却把你带向不同方向,让你迷失。难怪老观察员在餐厅帐篷上留言说:没有GPS和减震器,哪里都别想去。这里既然有雨就有植物。所见就两种:针叶树和一兜兜独立的草。树高不过三米,且通常一颗只小部分呈现出绿色。草像乱蓬蓬的毛毛头,不过隆起不高的根部却非常坚硬,据说能磕坏汽车轮胎。有树草的地带多沙,车速不能太快。一个多月以来我都是带着墨镜开车去巡逻,沙漠看去还有一点点柔和。我开第二车,大白天也要打开大灯,在头车留下的滚滚红尘(名副其实的红尘)中奔驰,很有点“巴黎至卡塔尔”拉力赛的感觉。(这个比赛传统上要途经此地,但去年有个车手在雷区附近拉尿触了雷,上半年法国外长又开黄腔说西撒属于摩洛哥,搞得想独立的人阵要绑法国选手的票,所以很可惜,今年不走这里了。)前个星期我第一次开头车,一心想给别人灰吃,竟忘了带墨镜,第一次领略到了沙漠的真色彩:眩目,刺眼。目之所触,无不令人想起废弃了的建筑工地。尤其是法希亚地区,山岭交错,然而绝对与“山”通常给予我们的绿色联想无关:穷山恶岭。整个地区只能用荒弃了的矿山或采石场可勉强一比,史前洪荒的景象也不过如此吧。尤其是山谷,西撒常年强劲的热风和难得的降雨,把沙或刮或冲到了这里,开车穿行谷底必须小心翼翼且动作敏捷,如溜冰一样般掠过沙面,否则就会陷进沙里。这几天都下了雨。这里的雨绝对不能用连绵来修饰,一次最多不过二十分钟。连续一个来月每天50多度的高温使我们都喜滋滋地看着这场雨:当然,我们并不指望看到森林一夜之间在沙漠出现,然而记得哪节<<人与自然>>里说过:雨后,沙漠中封存了几年以至十几年的种子忽然间苏醒了,发芽,成长,开花和结子,以几天的时间走完了别地植物四季的轮回。如果,<<人与自然>>描述属实的话,那也是别的沙漠,与西撒哈拉无关。实际上,沙漠就象一个常年营养不良的病人,突临的降雨只给它增添了消化不良的毛病。平日的车辙积上了一洼洼的泥水;山谷里的车辙就成了河床,雨水冲走了泥沙,剩下了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石头:我们得重新开辟道路了。最糟的还是有植被的地段。人常说,物极必反,这话我信了。雨后,有植被的地段就像块海绵,车一过,轻轻一压,就把水挤出来了。在这里行车比在沙地还难,顺利时泥水溅满车窗,车身;难堪时车陷泥浆。沙漠与沼泽只在翻云复雨之间。这个季节行车也并非全无好处。沙漠中放眼四顾,毫无遮碍;而能见度又总如我们每天在气象报告中所说的那样unlimited(无限),极可逞双目之能。而此季节真正地道湛蓝的天空上,幕幔般的白云相间,放眼望去,大地是一片平面的圆,而蓝天白云就象一层蛋壳笼罩着原野,车行在路上,好像不断地在向大地边缘天地相接处挺进,而这边缘似乎总伸手可及,却总在前头。这老让我想起美国一部叫Trueman(汉语好像翻作“真人秀”)的电影。当男主角获悉自己的一生不过是别人在拍,在看的一部片子时,他奋力要冲出那个他生长的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时刻监拍他的巨大片场)。他独自划着船漂泊海上,终於到了海的尽头,用手触摸到了天空。原来海不过是人工湖,而天却是玻璃建筑而成的。这种感觉因平时很难体会:没有一丝云彩作参照物的天空不能给你以“天地尽头”的联想。车行在这块天地中,我的导航员,平日里不太为外物所动的俄国人瓦列里竟也叫道:“x,看左边那块云。x,看前面那片天。”的确,驱车在此天此地,心里翻来复去老是流着那首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尽管这里没有连天的青草和成群的牛羊,偶尔一瞥,三,四匹骆驼在远处掠过.

Coucher20de20sol_1125195731.jpg

44.79 KB, 下载次数: 5

DSC00313_1125195751.jpg

52.75 KB, 下载次数: 3

DSCF0081_1125195767.jpg

12.97 KB, 下载次数: 4

WW77_1125195790.jpg

90.21 KB, 下载次数: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8-14 17:06 , Processed in 0.10668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