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驳《德国之声:中越战争25周年探索历史的真相》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0

好友

1498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9516
帖子
2311
主题
173
精华
0
积分
1498
威望
1498
金钱
125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30
最后登录
2017-10-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11 1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原文

德国之声:中越战争25周年-探索历史的真相

  25年前,中国和越南之间爆发了边境战争,也就是中方所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战争进程及胜负如何,战争对交战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香港军事专家杨达对德国之声记者谈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1979年的世界还是个冷战的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立,形成东西方阵营。中国自命为第三世界弱小国家的代言人,但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还远不足以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匹敌。相反,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又拼命拉拢中南半岛小国越南,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合围的态势。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中美相互靠拢无疑令苏联和越南感到担忧和恐惧。越战结束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在中南半岛扩张势力,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政权,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当然为中国所不能容忍,并且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北京政府当时是支持红色高棉政权的。中国领导人认为,是到了该制止苏联的“亚洲古巴”、教训教训这个越南“小霸王”的时候了。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香港浸会大学欧洲文献中心主任、军事问题专家杨达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中国担心的一个问题。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中国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据颇具影响的澳大利亚“时代报”在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批华侨被迫逃离越南。该报在对为数众多的难民进行采访后得出结论,河内要对争端负主要责任。越南北部的难民潮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1978年达到高潮。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因此,中国在阐述战争理由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自卫反击战”。但是,看一看当时出版的“新德意志报”就会了解到当时的国际舆论对这场战争的反应: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苏联则更不用说。当然,中国在打这场战争时对苏联并非全无顾忌,但军事问题专家杨达认为,中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中苏边境出现战事,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无险可守。但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战果保持下去,与其说是出于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装备不足所致。
  杨达对两军装备情况进行了对比:“那时候解放军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中走出来,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不强,在攻打谅山、老街等其它边境城市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很大。比如说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就被越军打垮了,坦克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部队在战争头一天所发的炮弹的数量比过去20年所发的都要多。而越军方面1975年越战刚刚结束,作战经验丰富,手中握着缴获美军的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以及过去中国的支援。所以如果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越军士兵当时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中国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
  杨达也谈到了中国军队暴露的问题:"技术上来说,1979年时中国军队作战的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方没有出动空军,因为那时候的飞机,特别是歼击机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白天可以作战,其它时候作战能力不强。现代化的战争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解放军不可能在越南有什么做为。
  对中国人来说,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电影所宣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昔日媒体称颂的影响已无人再提起。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西方媒体在关于中越战争的报道中指出,中国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军队曾尝试发动联合兵种进攻,但均未成功。高级参谋人员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中国军队从未真正建立起进攻的理论,虽然能够实现有限的目标,但在重武器装备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举个简单、但却令人无言以对的例子: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中越边境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冲突不断,没有哪一方成为战争真正的赢家。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各大军区轮流派兵参战,中越边境成了练兵场。
  杨达在谈到战争对中国军队的影响时说:"战争对中国军队最重要的影响是,强调了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战争给解放军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军队要正规化,不能像过去打游击那样,过去的经验一定要放弃。”
  历史进入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越南自1986年起也开始他们的改革开放。到80年代后期,中越双方认识到,军事对抗没有意义。杨达介绍说,1990年前后中越边境还有放冷枪的,但此后就回到和平、几乎没有控制的开放的边境。两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改变使战争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这场战争除了给交战双方造成损失外,对东南亚地区政治也产生很大影响。
  杨达分析道:“这场战争对东南亚是很重要的。1978年越南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政权后,东南亚成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反越阵营,一个是亲越阵营。中国当时是支持反越阵营的,在中国的支持下,东盟一直支持波尔布特政权的所谓合法地位,包括在联合国的席位。所以从1979年一直差不多到90年代中期,红色高棉虽然没有控制领土,但仍占据联合国席位,所以说东南亚也有它的冷战。”
  中越之战也对亚太地缘政治产生影响。美国80年代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好,在新疆建立监听系统,中美军事合作越来越多。而苏联则与越南越走越密,80年代苏联在金兰湾拥有海军和空军基地。中越战争也反映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173

主题

0

好友

1498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9516
帖子
2311
主题
173
精华
0
积分
1498
威望
1498
金钱
125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30
最后登录
2017-10-16
2#
发表于 2005-9-11 10:5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驳《德国之声:中越战争25周年探索历史的真相》

[这个贴子最后由cpcliusi在 2005/09/11 11:06am 第 2 次编辑]

这个杨达的东西,谬误多多.评论是个人看法,没有争论的必要.仅就史实方面随便举几个例子

在步兵轻武器方面,越军全部实现自动化,相比还装备大量56式半自动的解放军有优势.不过这点优势在解放军牛刀杀鸡战法面前已经不复存在.在炮兵方面,越军只能用一个"弱"字来形容.以云南方向为例,整个2军区的炮兵还不及一个13军的一半.

解放军此战动用了8个空军师,飞机870架,出于有限战争的考虑,为避免升级,战前即规定按敌不用我亦不用的原则在边境巡逻警戒.战中,越军慑于解放军空军强大压力,一直未敢出动.那些越军飞机优势论者怎么不提这点?

解放军第55军3月4日攻克谅山后,还有一万余人的预备队未动.41军 42军 43军 50军 54军已转入清剿残敌阶段,士气正旺.谅山以南为平原地带,越军已无险可守,河内掌握的兵力就3个师,面对解放军6个军。“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完全是鬼话。把解放军按战前计划回撤说成什么“装备不足所致”者,可曾认真分析过战场形势?

越北3个师遭到歼灭性打击,一个被重创,浅防御纵深内的军事设施和防御体系被摧毁,还能说“解放军不可能在越南有什么做为”,岂不是信口胡说?

“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
--------------------------------------------------------------------------------
这段话更是毫无根据,荒唐透顶。对解放军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战中出现指挥员伤亡,自有副职或下级军官继续实施指挥(战前即有),干部伤亡后战士主动代替指挥是平常现象,例子不胜枚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0

好友

241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32
帖子
1505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2411
威望
241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12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5-9-12 20:3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驳《德国之声:中越战争25周年探索历史的真相》

晕啊.军歌嘹亮和燃烧的血现在是越来越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8-14 13:01 , Processed in 0.0939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