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474
- 帖子
- 34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5-29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15474
- 帖子
- 34
- 主题
- 2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42
- 金钱
- 111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5-29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watermark]“英雄 ”这个词从小就伴随着千千万万的人成长,各代人有各代人的理解,甚至于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我平时不大爱看电影,前不久女儿拿来了一部所谓的大片《英雄》,冲着英雄这两个字,看吧。看后我不知道怎么来评价它。我只能就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来理解英雄二字了。英雄是什么,英雄是筑成历史丰碑的基石。英雄在哪里,他就在你,我,他的身边,他就在无数的烈士陵园里。他就在默默无闻的平凡之中。
在征得赵志华同志本人同意后 ,根据罗选优的记实采访来展现我心目中的“英雄”。
(虽然这段事迹由“那拉”战友在军歌论坛以记实的方式发表过,但本文用另一种文学形式的方式来再一次的渲染和突出 “英雄”二字)。
《丰碑是由英雄筑成的》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为捍卫祖国尊严,用手中武器写下了我军光荣战史上的又一新篇章。
1985年3月在老山前线,曾出现过一支令越军上上下下都为之胆寒的敢死队。他们就是我军某部3连的一群决心血洒南疆不回头的年轻战士。
这支“敢死队”在夺取被越军长期占领的C高地战斗中,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战前,一位队员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是男子汉,我属于《第九交响曲》。我喜欢诗,也喜欢音乐,但是如果共和国需要我去打仗的话,需要我献出美丽的青春的话,那么我就不当诗人或者是音乐家了,去当一名战士。我知道战士的称号意味着牺牲,意味着有一天,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我也许不存在,而阳光依然灿烂,生活依然喧闹,但我不会后悔!”
这是一次硬仗,“敢死队”的人个个都十分明白。C高地位于老山的东南侧。远看它像一头狰狞的“怪兽”,近瞧又似多孔的一只巨型“蜂窝”。越军的阵地修得十分坚固险要,他们长期盘距在这儿对我军形成了很大的威胁,给整个老山自卫防御作战的全局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由于C高地情况特殊,我军几批换防的部队在执行防卫任务时都曾想彻底拔掉这颗“钉子”,但终因考虑到代价可能很大而未下决心。3连上来了,上级这回明确指示,要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夺下C高地,歼灭全部守敌。连长焦天成带着一批战斗骨干多次反复的察看了这里的地形,最后拍板决定,成立一支“敢死队”。精兵突击,速战速决。2月13日,要成立“敢死队”的消息传开后,全连一下子沸腾了,战士们都说,别的可以让一让,但冲着“敢死队”这三个字就丝毫不能让,弄得连长指导员手忙脚乱,怎么也说服不了大家,最后不得不采用“竞选”来解决。第一个走上竞选台的是排长林秀勇,这个老兵经验丰富,立过战功,首先获得了认同。第二个是自称为研究过多年古今中外军事论著的赵开红,他的精彩演讲也得到了通过,接着是从小练过一身武术功夫的赵志华。闻名老山的军工“骆驼”等等许多人纷纷上台来参加竞选。反复平衡后,连里决定由林秀勇和赵志华分别担任两个突击组长。由11名党员和一名战士组成“敢死队”。
出征的那一天,师长和政委来了,军首长也来了,胸带红花,腰挂手雷的赵志华代表全体队员庄严宣誓:“不把红旗插上C高地,誓不回还!”。首长们祝他们胜利凯旋。亲手为12名队员斟满了出征的酒。一饮而尽之后,又与他们照了一张合影以作留念。望着照相机的镜头,勇士们百感交集,他们明白这也许是自己生命历史中的最后暴光了,但他们视死如归,脸上没有一点后悔遗憾之色,他们眼中闪烁着一种咄咄逼人的光彩。一种中国当代军人履行神圣使命的坚定光彩。
3月8日凌晨,一阵猛烈炮火摇撼着C高地,脚下的群山大地在剧烈的抖动着,火光硝烟弥漫了整个敌军阵地。早已潜伏在高地两侧的我军12名突击队员,借着炮火的掩护,犹如离弦之箭,直射向敌阵。勇士们已逼到了敌军的眼皮下面。赵志华的左路突击组冲上了一号阵地,守敌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战士们的冲锋枪扫倒了一片。他们几个很快压住了敌人的火力,占领了阵地,但后边的几个战士还没来得及跟上之时。越军的3个火力点同时向他们压了过来,封锁住了去路,左路突击方向一下受阻了,指挥所见此情况,立即命令右路发起冲锋,变右路为进攻的主攻方向。林秀勇第一个冲了上去,其他两名战士紧紧随后,3个人连续翻滚,终于冲到了一个死角,决心首先炸掉一个山洞内的敌火力点,林秀勇把爆破筒握在手上冲了上去,把爆破筒塞进了敌火力点,一声巨响,敌火力点飞上了天。趁敌人混乱之际,林秀勇大喊一声“冲”几名战士交替掩护着杀了上去。随着又一场近敌搏杀,林秀勇再次将1.5公斤重的炸药送进了敌人的二个主火力点。一声爆炸,洞内9名越军被炸得血肉横飞。9点15分,林秀勇向指挥所报告:“我们已经全部占领了主峰,无一人伤亡,歼敌30名”。
但清剿战斗开始后,敌人凭着地形复杂的的优势,开始了负隅顽抗,仗打得更加激烈起来了,赵志华和另两名战士最先负伤,但他此刻杀红了眼,顾不上包扎伤口,一把扯掉头上的钢盔向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扑去.
突然,两颗手雷从火力点内仍了出来,爆炸声中,赵志华倒了下去……
“班长——”战士们不顾一切的朝赵志华奔过去。突然,只见赵志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使劲举起炸药包向敌人仍去,轰然一声巨响,几名敌人被炸飞。他自己也倒在了血泊之中。此刻,南侧的一个越军火力点仍然在顽抗,突击队员们一时无法接近。一名战士急中生智,向敌人投了两颗烟雾弹。呛得越军一个个嚎叫着爬了出来,出来一个被击毙一个,最后敌人脑羞成怒,猛得仍出两颗手雷,冲在前面的林秀勇身上被炸伤了十几处,但他仍旧坚持射击不止,直到击毙了5名敌人才倒下。突击队员们已有3人牺牲和几人负伤了。战士何平安双腿被炸断,仍拖着血糊糊的身体向前爬行。他来到一处石缝上时,接连向敌人仍出两枚手雷,炸死了两名越军。在手雷爆炸的同时,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他终于倒了下去,临死手中的扳机都是扣得紧紧的。
3月10日在一号哨位坚守的赵开红和钱灿贤连续打退了敌人11次冲锋,把这片仅有20来米宽的前沿阵地变成了越军地墓地。当两名突击队员杀得兴起之时,敌人的一排火箭炮弹落在赵开红身边,他再也没能起来,临闭眼时都保持着投弹得姿势。满身是血的钱灿贤,面对敌人一个排的冲锋,杀得双眼喷火,他一口气仍了半箱多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又端枪猛扫,子弹打完了他举起石头和弹药箱,一次次砸向敌人,边打边高声叫到:“二号哨位快来增援我 ”。越军欺他只有一个人,一下子蜂拥而上,呈扇形包围了他,当增援的同志赶来时,他已同越军扭成了一团。几个越军妄图扑上来活捉他,他毅然拉响了捆在腰间的800克炸药,随着一声爆炸和耀眼的火光,这位年仅19岁的战士把自己的生命与脚下的祖国大地熔为了一片……
战后人们发现钱灿贤的遗体与两具越军的尸体紧紧扭着倒在一起,越军已被炸得肢体残缺不全,钱灿贤的胸腹部呈开放性的炸裂口,右手食指上还套着两只手榴弹的完整拉火环。从烈士遗物中找到了一张稿纸,上面写着:“受命之时忘其家,作战之时忘其身,人在阵地在,宁死不当俘虏。”
3月10日。这块被越军盘踞很长时间的C高地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手中,越军在我们的沉重打击之下开始全线溃败。这个连的勇士经过50多个小时的激战,打退了越军从排到营规模的17次反扑,击毙越军269名,缴获了大批的武器装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4位突击队员烈士的名字也将与南疆这片红土地共存。他们是:一等功臣,钱灿贤。二等功臣,赵开红。二等功臣,王瑞良。二等功臣,何平安。1986年6月,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3连“坚守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waterma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