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267
- 帖子
- 95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15267
- 帖子
- 95
- 主题
- 11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140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9-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有关烈士莫尤的两篇文章,很感人。
[图文] 一户邕城人家的家国情
桂龙新闻网记者 李伟红 杨子江
编者按:这是一个军人家庭的真情故事。因为对祖国的一腔热血,他在前线没有再回来。因为对战友的一片赤诚,他替他挑起了养家的担子。因为社会的种种关爱,英雄的子女一个坚强独立地走着自己的路,一个继承父亲的遗志,又扛起保家卫国的枪……
一、为了烈士的嘱托,他们共同挑起了养家的担子
二十多年前,广西边防某部副指导员莫尤为保住部队战备物资,保护战友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牺牲,留下了妻子周智莲和一对幼小的儿女。为了完成战友的嘱托,原武警广西总队全州县中队战士吴自保冲破世俗的偏见,走进周智莲的家……
莫尤牺牲了,吴自保是在中队组织学习英雄事迹时才知道的。他失声痛哭,泪水像断线的珠子直往下坠……莫尤在上战场前给他的信历历在目。“自保,我就要上前线了,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请照看一下我的孩子和妻子……”人生的最悲壮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最真诚的莫过于彼此的信任。吴自保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妻儿,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他们。
为了找到周智莲,1980年初,吴自保请探亲假专程赶到南宁,在自治区民政厅打听到周智莲的地址。但他接连向周智莲发了26封信后仍无音讯,同年他调到南宁武警教导大队卫生所。到了1980年8月,也就是吴自保发出第39封信后,周智莲终于回信了。从此他俩以姐弟相称,互相鼓励。1982年12月,在南宁的“拥军优属模范代表大会”上,吴自保终于和周智莲见上了面。从那时起,吴自保便常去看望母子三人。
1983年夏天,吴自保和周智莲的关系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一天,当吴自保提着孩子爱吃的东西来到周智莲家时,眼前的情景使他大吃一惊,脸色苍白的周智莲昏睡在地上,旁边是一大片的呕吐物,两个孩子趴在母亲身上哇哇大哭。简短问明病情之后,吴自保迅速买回药品,先服侍周智莲吃药,再帮两个孩子洗澡换衣,然后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由于只请一天假,仍放心不下的吴自保只好含泪与母子三个告别。他刚一转身,两个孩子就跑上前抱住他的双腿,一个劲地哭喊:“叔叔不走,叔叔不走……”
回部队后,他再也无法平静,周智莲家的情景不时在眼前闪现。莫尤信中的话也不断在耳边回响。深思熟虑后,他给周智莲去了一封信,“智莲姐,你身边需要有一个爱你的男人,如不嫌弃,我愿成为你家中的一员,与你一道挑起抚养孩子的重任……”收到信后的周智莲左右为难,答应吧又觉得自己实在不配,不答应又怕冷了自保的一颗火热的心。为难之下,周智莲请教老母亲,老人当即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周智莲一狠心给吴自保写了回绝信。吴自保不灰心,先后几次赶到周智莲家,几番表明自己的心迹。吴自保的真诚取得了周智莲及其家人的理解和信任。
1984年8月1日,已改志愿兵的吴自保与周智莲幸福地结合了。但苦难的生活并不因为他们的结合而结束。
婚后周智莲和一双儿女仍然住在钦州。为了减轻周智莲的负担,吴自保将4岁的莫卫国接到南宁。他既当爹又当妈,接送孩子上学,晚上接回来。小卫国偏瘦,缺少营养,他就每天早早起来给卫国做两个鸡蛋,吴自保把父辈的关爱全部倾注在小卫国的身上。他与周智莲的共同结晶“龙凤胎”出生也没有影响他对莫尤两个孩子全心全意的关爱。为了照顾好周智莲母子,1987年,吴自保多方联系,将周智莲调到南宁市五一建筑材料厂工作。
吴自保和周智莲的工资都不高,而且因企业效益不好,周智莲在1992年也办理了内退手续,他们两个人的工资加上民政局发的抚恤金不足1000元。这点钱不仅供小孩子读书,而且还要赡养三方的父母,经济上非常困难。为了节省开支,孩子们的衣服周智莲扯布自己做,平时买菜总是捡最便宜的买,肉是逢年过节和孩子过生日才能买。有时为了能买到便宜一两分钱的东西,周智莲总要对比好几家才肯下决心。而吴自保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利用晚上、节假日和每年工休假的空闲时间,给人家看工地,或者去工地拉砖头、搬水泥、挑砂子、挖鱼塘,样样都干,什么活儿挣钱来得快,就抢干那份活儿,挣来的钱全部用在小孩的身上。犯烟瘾了,他也舍不得买上一包,而且还下狠心把烟戒了。
生活的磨难对于吴自保夫妇来说实在太多太多……但由于夫妻间相敬相爱,苦难的生活也充满了爱意,洋溢着幸福。
二、因为社会的关爱,他们努力走好青春生命的每一步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家庭,烈士留下的两个小孩现在已经长大成人……
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女儿莫雄君中专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可是十几个单位都以她学历不高为由,把她拒之门外。好不容易进某大酒店,辛辛苦苦干了半年,老板只给她写下一张3100元工钱的欠条,就逃之夭夭。莫雄君下岗了,但她没有以自已是英雄的儿女而去向民政部门提出任何要求。在求职的艰辛路上,她坚挺地走着。
可是,莫雄君的情况很快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所知晓,院党委书记黄寿昆当即表态:“先挤出一个指标,优先安排莫雄君的工作,至于我们院的10名下岗职工子女就业暂不安排。”尤为感人的是,院里一名女职工,前夫病故后,自己又得了癌症卧床不起,曾要求组织照顾刚从财校毕业的女儿。但当她得知院里为优先安置烈士子女,而暂时不安排其女儿时,她很理解地说:“这是应该的,烈士的子女工作安排不好,就会影响国防建设。”莫雄君终于有了工作。
莫卫国在《守护精神的高地》赠书仪式上
一个高考落榜后踏进军营的小战士,在了解这个家庭的故事之后,他不再为处身军营而徘徊,决心向莫卫国学习,安心为祖国守好边防线上。法卡山英雄营全体官兵也表示,他们要不怕苦、不怕累,扎实练好本领,守好边关,以报答周妈妈和吴叔叔对军队的无限厚爱。
女大学生们在读完吴自保和周智莲的故事后,都变成了泪人,她们说,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始终改变不了她们对军人真心的敬佩。
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杨长勋说,吴自保与周智莲的家庭牵动着许许多多的人。众多的同情,众多的理解,众多的支持,延伸了他们的婚姻,也完善了他们的婚姻。这家庭,牵动整个社会,进步的社会性成全了这个家庭,健全的社会丰富了这个家庭,文明的社会强健了这个家庭。这应该是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的真实演绎。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李建平认为,周智莲和吴自保以他们的青春岁月为我们筑起了社会主义精神高地,他们的事迹和人格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们自己在坚守中显示出人格魅力,令人感慨,更重要的是这种坚守中的气节、精神,正在打动周围的人们,正在传播到我们的社会之中。周智莲和吴自保守护精神高地的境界,正在化作我们社会的精神风气,发展动力。
广西作协副主席常弼宇说,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仅仅体现为个人生命过程和个人欲望和私有性的家庭组合,都不是世上最精彩的。最能感动人的家庭,一定是跨越了历史局限性并为民族精神增添了光彩的家庭,它是较高程度文明的结晶。吴自保和周智莲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家庭,因为他们的家庭在这个最具私有利益的社会舞台上始终守护着一片纯洁美丽的天空,并且展示着无私的真、善、美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