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8807
帖子
592
主题
14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6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7 01: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这个贴子最后由camp123在 2004/10/27 12:32pm 第 3 次编辑] 每一个到过老山前线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条南温河,每一个知道南温河的人都听说过南温河蔬菜供应站的故事。 战士们说,南温河畔的各族乡亲都有一颗温暖的心,南温河人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使我们久久难以忘记。 战士们还说,南温河蔬菜访就是前线战士的家,蔬菜站里的大爹大妈,哥哥姐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性格—一南温河性格。 南温河蔬菜供应站,是由两个老民兵、两个青年民兵于1984年4月组建的。在收复老山作战和老山坚守防御期间,该站担负着前线部队70多个伙食单位的蔬菜供应任务。三年多来,这个菜站先后调供了各种新鲜蔬菜700余万斤,干咸酱菜30多万斤,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支前任务。老山脚下没有邮电所,部队还暂时没有通信代号的情况下,菜站同志想方设法为前线战士做好事,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帮助前沿战士传递家信1000多封,女民兵李芸就传递了300多封,被战士誉为“好姐姐”。这个蔬菜站还被老山战士誉为‘知心站”。1986年10月,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支前模范蔬菜站”的荣誉称号。前面的这张照片,是云南省副省长在给菜站同志授奖旗。 当战士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来了 南温河离县城不近,翻山越岭,少说也有五十来里地。 驻南温河的部队却比县城多,千山万壑都是战士的大本营,老山、扣林山就在它的两翼,士兵的心系着祖国的安宁。 成千上万的人每天要吃蔬菜,成千上万的军车每天拥挤在这边境的要道上。麻栗坡县蔬菜公司老民兵、已经退居二线的副经理陈兰仙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以其让部队每天跑到县城里来拉菜,不如在前面增设一个供应点,这样,既减轻了部队的负担,也尽了我们蔬菜公司支前的一分心意。 陈兰仙的想法被刚分到公司不久的年轻会计李芸知道了,她与陈兰仙定下了“合同”:只要上面批准建立,就有自己的一个位置。 李芸,是从州财贸学校分配到公司的彝族姑娘、女民兵。当一批又一批部队来到她们这个昔日很少有外地人光顾的边远小镇时,她就感觉到这一次战斗非同小可,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公司门口每天都停着一辆辆运送蔬菜的军车。由于蔬菜门市小,许多单位有时一等就是一整天,作为公司会计的李芸十分着急和内疚,她多么想亲自投入到战斗中去啊。 南温河蔬菜站在南温河畔成立的时候,除了陈兰仙和 李芸外,还有一位应该办理退休手续的何福昌大爹。何也是一位边防老民兵,说什么也要与小李他们一块去办菜站,他拍着胸脯说: “别看我快到花甲,论扛蔬菜,有的小伙子还比不上哩!” 参战部队一下子传开了:“晦,再不用赶着铁马日行百十里地去买菜了,人家陈大妈,李大姐她们想的可周到,把菜站办到战壕边来啰!” 然而,烦恼几乎同时与喜讯一起到来,尽管有了个菜站,尽管前线部队可以少跑一些路,可是蔬菜的供应量却成了大问题。麻栗坡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县,居住着十几个少数民族,大多数民族历史上就没有种菜的习惯,因此光从本县调集蔬菜是远远供不应求的。陈兰仙、何福昌和李芸等4人想了不少办法,也只能解决参战部队蔬菜需要量的4%。每当看到部队同志乘兴而来,失兴而去的背影,每当面对着司务员们那一双双希望的目光,南温河蔬菜站的每一个人心头都象压了一块沉重的大石头。 一天,闷热得没有一丝风。李芸芙正专心致志地整理着帐目,八连司务员小朱突然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小李姐姐,小贾不行了,你快去看一看吧!” 李芸脑子里“嗡”地一下:小贾,不就是那个长着娃娃脸,秀气眉,成天总是笑眯眯的四川战士么?前几天他还跟着车子来菜站拉菜的嘛,他怎么啦? 还没跨进医疗所的门,远远就听见指导员的声音:“小贾,小贾,你醒醒!”连长告诉李会,小贾是在一次与敌人的战斗中负的伤,由于阵地上缺水和蔬菜,部队好多天没能吃上一顿饱饭,大家的身体都比较虚弱,加上小贾流血太多,已经昏厥过好几次了。 一会儿,小贾艰难地睁开眼睛,嘴角微微颤动了一下,指导员赶忙俯下身子问:“小贾,想吃点东西么?” 小贾好不容易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西—一红—一柿。”说完头一偏,再也没有醒来。 这一夜,李芸一直未合眼,窗外的南温河水仿佛在激烈地撞击着她的心房,小贾的身影仿佛就在面前,伸开的双臂在一遍又一遍地企盼:姐姐,我要吃西红柿,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过西红柿了。 西红柿,极其普通的蔬菜,餐桌上它并不起眼,内地的菜摊上有时甚至成堆的烂掉。可是,一个战士在血与火的拼搏之后,在年轻生命的最后一刻提出的微薄要求,竟是想吃一个西红柿。李芸的心一阵阵地疼痛:为了祖国的安宁,自己的同龄人可以无私地奉献青春,作为一个民兵,一个共青团员,一个蔬菜公司的职工,自己没有理由不排除一切困难,为战士们送去他们想吃的蔬菜。 小贾的牺牲在南温河蔬菜站每个人心中都产生了共鸣,那几天,他们吃饭不香,睡觉不宁,大家心里部燃着一团火: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地搞好战区的蔬菜供应工作! 从此,4个人的小小菜站迈开了艰难的步伐。他们八方奔走,四处求援,除了组织好本县的货源外,还想方设法从十多个县市调运来了大量蔬菜。那几天,他们每个人肩上要扛的菜达到了一万斤。 蔬菜来得远,加上南疆气候十分炎热,搞得不好,菜头天运来,第二天就发干或烂掉。因此,保证蔬菜的新鲜,成了全菜站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堆放蔬菜的地方用水清洗得干干净净,运菜的车辆无论是白天来还是夜间到,他们都及时卸下来堆放好,并马上通知部队拉走。遇到有的单位一时通知不到或来不了,他们还用背篓、手推车送去。 从此,星期天,节假日,自然而然地从菜站每个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谁也不叫苦,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前沿阵地上的战士的生活条件比我们艰苦几百倍,每天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苦点累点算个啥? 寒来暑往,南温河蔬菜站里始终菜源充足,常常是红、绿、白交相辉映,鲜、干、咸应有尽有。短短三年,这个菜站为部队供应的鲜菜达700多万斤,干成酱菜30多万斤。一张又一张红色感谢信送到了县政府,上面都写着这样的话:没有南温河蔬菜站,就没有前方战士高昂的斗志;也不可能有战斗的胜利! 战士叫她一声“妈妈”, 她就更感到菜站的份量 为了进一步做好蔬菜供应工作,南温河蔬菜站还经常深入到战士们中间,了解战士的口味,听取部队的要求,改进供应工作。 最使人难忘的,是陈兰仙大妈第一次登上老山的那一天。 这一天是南疆少有的大热天,陈兰仙带上全站同志和自己家人端午节特意制的粽子,由部队的两位干部陪同,开始攀登老山。老山山高坡陡,从山下到山顶,最快的速度也得4个多小时,况且刚刚收复的老山还有许多地雷未排除,随时可能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陈兰仙身体比较胖,又是50开外的人,爬起山来十分艰难,有时不得不手脚并用。但是,陈兰仙仍然登上了老山主峰。前来迎接她的战士们拉着她的手高兴地说:“陈妈妈,你真是不简单呀,山这么高,你还带着这么多东西;却只用了5个多小时就上到了主峰,太难得了!“一个战士告诉陈大妈:”您是部队收复老山以后第二个登上主峰的女同志,却也是第一个上来的老同志啊!!”一番话说得陈兰仙热泪盈眶。她拿出自己带去的食品,递到战士的手上:“吃吧,这是我们菜站的一片心意呐!” 一名战士问:“陈妈妈,您不在家抱小孙孙,上老山来太危险了,您不怕挨炮弹吗/陈兰仙激动地说:“你们都不怕,我还怕什么’! 从50年代起,我就是边防上的一个民兵,经常参加训练和执勤,只是没有打过仗就是了。”过了一会儿,她满怀深情地对战士们说:“过节了,你们离家远,你们的父母不可能来看望你们,我就代表他们来看看大家吧!”听陈兰仙这么一说,许多人都忍不住哭了起来。一个战士说:“我现在才体会到‘妈妈’这个词的份量。”战士们拉着陈大妈的手说:‘“好妈妈,您快下去吧,这里太危险了!’是的,在老山上多呆一分钟,生命就多一分威胁。可是,陈兰仙执意不肯下去,她说:“我好不容易才上来,怎么能一上来就走呢?你们可不要撵我呀!”边说边朝一个猫耳洞摸了过去,询问战士们想吃点什么蔬菜。 到开饭的时候,战士们为了表达自己对陈妈妈的心意,每个班都在猫耳洞的煤油炉上用罐头盒做了一个好吃的菜,端到了陈兰仙的面前:“陈妈妈,今天,您无论如何也得尝尝儿子亲手为您老人家做的菜。”有的战士讲得更直率:“也许,这是儿子最后一次为您做菜了。””陈兰仙噙着泪水接过那一份份菜:‘“我吃,我吃,我都吃!” 陈兰仙从老山回到菜站后,把在阵地上碰到的一切都告诉了大家,她感慨万分地说:一想到战士们亲切地叫我"妈妈”,我就想到我们这个菜站的份量不轻呀! 针对战区气候炎热,战士们都希望吃到咸菜的情况,菜站从外地调来了酸菜、辣酱、大头菜、韭菜花、甜南头等十多个品种供应部队。有一段时间,西红柿又少了,陈兰仙、何福昌都分头赶到县里和一些乡,总算找到了一卡车西红柿。那天晚上南温河一带雷雨交加,大家七手八脚冒雨把西红柿搬下来后,连夜用旧木箱和竹箩精心包装起来,再用骡马运到战地前沿。当战十们吃上西红柿时都表示:我们想吃的,菜站的同志们想尽办法给我们送来,如果我们不守好阵地,就对不起养育我们的亲人了。由于当地气候炎热,有些蔬菜不易生长,群众也很少种菜。为了保障部队的蔬菜供应,菜站同志可以说是万方百计了。她们除亲自到产菜的乡村收购外,还通过县公司与邻县、邻州联系,从几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地区调运,尽一切努力满足部队的需要。 一封信、一顿饭,倾注着对军人的理解与支持 “战士在我心中”。这句话在南温河蔬菜站成了每个人的座佑铭。他们用实践证明着誓言,他们的默默无闻的行动温暖着前方战士的心。 一天,李芸发现平时谈笑风生的马副连长闷闷不乐地蹲在门口,脚下丢了一堆烟头,她琢磨马副连长一定有心事,便端了一杯水递过去:“副连长,有什么想不通的事啦?” 马副连长抬头望了望小李.随口应付了一句“想家喽”。李芸这才发现,他那本来很清秀的脸庞上布满了愁云,一根根直立的胡子象是一夜间突然长出来的,显得十分令人注目。 马副连长可算是南温河菜站的常客,只要经过菜站门口,有事无事总喜欢进来搭讪上一两句。李芸知道他是一年前结的婚,上前线走得又十分匆忙,便顺着连长的话茬子说:“是啊,当兵的军令如山倒,说走就走了。” “是哟,走时老婆刚要生孩子,也不知她娘俩是否平安,生的到底是个小子还是个闺女?”马副连长说完抓起衣服就要走,李芸抢先一步,朝他前面一拦:“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长期与前方指战员相处,李会也染上了一些兵的习惯,况且她本来就是个直性子,办事情不喜欢拐弯抹角。 马副连长冷冷地冒了一句:“成天不是奔东就跑西,老固定不下一个地方,连写封信都没个准确地点。”李芸明白了,马副连长的当务之急不就是盼着亲人的来信么?她突然地说了一句:“咦,我们菜站的地址倒十分固定,转转信件也许不是什么问题吧?”边说边撕下一张报表单:“如果相信,请把您爱人的姓名和地址留下吧。” 当晚,李芸便在灯下铺开了信纸,可楞了半天也没开个头。一个女孩子,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远方大姐写信,她会怎么理解呢?万一收到这封信产生不必要的想法怎么办?足足两个小时,小李才写完了这封信。信不长,只告诉说马副连长到前线后一切情况都好,只是由于部队一时没有通信代号,地址也不大固定,因此没有联系上,请收信后立即给马副连长写一封信,由菜站代转。 几天后,邮递员给李芸一个大信封,上面工整地写着“麻栗坡县南温河菜站李芸同志收”的字样,她小心异异地撕开一看,里面又装了一个小信封,上面写的是马副连长的名字。李芸兴奋极了,写出去的信总算有了回音,她立即托人把信送给马副连长。送走了信,她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她断定,这封信传递的一定是个好消息。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马副连长兴冲冲地跑到菜站,满脸的笑意,一见到李芸就大叫了起来:“小李子,我妻子给我来信了,她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我们家又多了一个扛枪的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斤。”李芸真正理解这句诗的“含义,正是在血火边关的战场,正是在与边防军人的朝夕相处之中。从此以后,她和菜站的其它人便主动地承担起了为前线战士传递信件的任务,先后为部队干部战士传递了数千封家信。有许多战士,他们连面都没有见过,在听说菜站可以帮转信时,也纷纷给家人写了信由菜站代转。每天信件一到,菜站就请各连来买菜的同志带上去。许多战士和他们的家属对此十分感谢,他们专门给南温河蔬菜站写来感谢信,称这个站是“战士之家”,是‘贴心站”,称李芸她们为“战地鸿雁”。 有一天深夜,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正在值班的李芸从睡梦中惊醒,她问:“谁?”门外的声音十分熟悉:“姐姐,请开开门,我们有急事相求。”” 门外,几名衣服单薄,泥土满身的战士伫立在冬夜的寒风里,一个干部模样的先开了口:“我是指导员,早就听说过你们这个菜站了。今天我们奉命下山来执行任务,因为路程太远,天也晚了,大家的肚子又饿得咕咕叫,只好来麻烦您了。” 李芸一听,立即把战士们请到屋里,先给每个人端上了一碗糖水,又点燃了两个煤油炉子,只两支烟的功夫,一碗炖得喷香的红烧猪蹄和一盘红烧肉便放在了大家面前。 战士们不吭声,也不盛饭,有几个还摇了摇头。 细心的李芸有些纳闷:“快吃嘛,还不好意思哩。”这几个战士从来没有来过南温河,也许是初次见面的缘故,显得有些拘束。 还是指导员直率:“不,肚子倒是早就提意见了,只不过,在阵地上呆了几个月,难得吃上点新鲜蔬菜,如果方便的话,给我们弄上一点,那就太美了。” 原来如此,小李马上跑进菜棚,挑了几个又嫩又新鲜的菜心,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又选了几支才应市的鲜莴笋。 很快,一锅热气腾腾的大锅菜端了上来。战士们可高兴了,有个战士干脆大声喊了起来:“太来劲了,这是我们上阵地以来吃到的最美最合口味的一顿饭!” 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小太平凡了。然而,在南疆这块炽热的上地上,每一个从南温河菜站同志手里接过家信的军人,每一个在这里喝过一杯水,吃过一顿饭的士兵,都会把这美好的瞬间永久地珍藏在心里,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朝着南温河的方向行深深的注目礼。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过去了,可是在南温河畔孕育的军民鱼水之情依然还是那样浓烈,那样深沉…… 战士的生命永恒,南温河菜站的事业永存 每年清明节,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的人群中,总少不了南温河蔬菜站同志们的身影。他们说:“战士们活着,我们为他们尽力做好蔬菜供应工作,他们倒下了,我们也不能忘了他们啊!” 在刘明烈士墓前,陈兰仙带着全家人祭奠英灵,她本来并不认识刘明,只是在一次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商业系统职工劳模表彰大会上,她与烈士的母亲王昌群不期而遇。当听完英雄母亲的发言后,她的心灵在震撼,她为这一家几口人都投身戍边卫国的事业而钦佩,她对刘明及他的哥哥刘光同把热血洒在麻栗坡土地上的事迹而激动。她表示,作为一个母亲,作为边城的一员,应该履行神圣的职责。于是,年年岁岁,她都要来祭扫刘明的墓,正如陈兰仙在烈士墓前所表达的那样:我们就是你们的母亲,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 李芸在一个又一个烈士的墓碑前默默地走着,她耳畔永远回荡着战士们生前的嘱托:“好姐姐,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在战场上倒下去了,每年清明节,你可不要忘了来看看我们啊!’此刻,在这些同龄战士的英魂前面,她要说的话实在太多太多了。她要告诉战士们:你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南疆边陲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她把一枚军功章恭敬地放到了烈士纪念碑下:南温河菜站的4个人中有3个被评为了文山州以上的先进个人,自己荣立了三等功,省委、省府授予菜站“支前模范蔬菜站”菜誉称号;她还要向烈士们报告:自己参加云南边防民兵英模事迹汇报团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里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汇报时,烈士们的光辉事迹在亿万人心深处掀起了波浪。 远方,传来了炮声的轰鸣。陈兰仙,李芸,南温河蔬菜站的每一个人,都把目光移向了远山,那儿,有他们的蔬菜站,有可亲可敬的边关战士,有奔流不息的南温河。 啊,南温河,、一条极其普通的南疆的河,你在战士的心中静静地流着,那样清澈,那样含情,那样长久…… (转自云南省军区编<边陲雄风--云南边境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十年民兵英雄集>,作者石耳)

C4CFCEC2BAD3CADF_1098811731.jpg

185.63 KB, 下载次数: 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30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3714
帖子
1270
主题
30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363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3
最后登录
2014-8-24
2#
发表于 2004-10-27 08:1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好文!!看了亲切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2456
帖子
789
主题
11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954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5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4-10-27 09:2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我家就在蔬菜公司,当时每天晚上都有当兵的住在我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1739
帖子
189
主题
13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7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24
最后登录
2014-8-24
4#
发表于 2004-10-28 11:0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军民鱼水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9879
帖子
9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7
最后登录
2014-8-24
5#
发表于 2004-10-28 11:5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说起这个供应站,我有个故事要讲讲:1984年5月的一天,我代司务长,从松毛岭下山到县城疏莱供应站办伙食,因汽车在干田附近遭炮火袭击。待我们赶到供应站时,天己经黑了,门也关了。害得我们在百货公司门口,抱着冲锋枪、靠在门墙上睡了一夜。
    今年4.28重返麻栗坡时,我还去看了看我们睡觉的那道大门,如今百货公司改超市了!供应站己不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2456
帖子
789
主题
11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954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5
最后登录
2014-8-24
6#
发表于 2004-10-28 12:0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山之眸在 2004/10/28 12:06pm 第 1 次编辑]

  我家以前就住了好多来买菜的司务长、司务员和驾驶员,他们为了使第二天阵地上的战士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所以他们必要要带头天晚上就要赶到县城,当他们到了县城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而且司务员还要排队买菜,也不可能住旅社了,所以他们就住在我们蔬菜公司的职工家里,我经常起来读书的时候才发现我家的空床上又多了几个人,但是后来我们家就习惯了,而且和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8807
帖子
592
主题
14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6
最后登录
2014-8-24
7#
发表于 2004-10-28 12:0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下面引用由松毛岭迫击炮2004/10/28 11:56am 发表的内容:
说起这个供应站,我有个故事要讲讲:1984年5月的一天,我代司务长,从松毛岭下山到县城疏莱供应站办伙食,因汽车在干田附近遭炮火袭击。待我们赶到供应站时,天己经黑了,门也关了。害得我们在百货公司门口,抱 ...
    虽然故事简单了点,可是也很好,这里发的毕竟是宣传资料上的文章,如果有老兵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对于让大家认识老兵们,认识民兵们都是很有意义的.当然了,要问供应站还在不在,非找老山之眸大哥不可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2456
帖子
789
主题
11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954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5
最后登录
2014-8-24
8#
发表于 2004-10-28 12:2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蔬菜公司早就不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2456
帖子
789
主题
11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954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5
最后登录
2014-8-24
9#
发表于 2004-10-29 19:2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老山战士的‘知心站”一一麻栗坡县民兵支前模范蔬菜站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山之眸在 2004/10/29 07:55pm 第 3 次编辑]


热心为前线官兵服务的麻栗坡县军工蔬菜站
想前线所想  急前线所急  供前线所供
  为了前线将士吃得好,用得上,住得下,打得响,全省商业、供销、粮食、物资、农垦等部门和军工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千方百计组织生产,调运物资,充实库存,做到了货源广、库存足、不脱供。
照片上这个蔬菜公司的职工叫蒙帮富,已经退休好几年了。

020036_1099049122.jpg

63.04 KB, 下载次数: 2

020151_1099049198.jpg

69.81 KB, 下载次数: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16:19 , Processed in 0.1081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