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3714
- 帖子
- 1270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8-1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23714
- 帖子
- 1270
- 主题
- 301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1363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8-1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这个贴子最后由都市女孩在 2004/11/05 03:33pm 第 1 次编辑]
云南麻栗坡县“帐篷小学”第一届毕业生罗应华代表“帐篷小学”同学们写了《我的士兵启蒙老师,您在哪里》的来信,寻找当年的战士老师。
今年是“帐篷小学”创立20周年,当时的战士教师到底在哪里?不久前,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医院主管技师孙哲明打来电话,告知他担任过“帐篷小学”教员。随后,他又寄来了一些文字材料和照片,深情回忆了他1987年在“帐篷小学”担任教师时的那段难忘时光,流露出了对“帐篷小学”和他的学生的思念之情,对他教过的20多个学生名字记得清清楚楚。
987年是北京军区老山某部一○○炮六连战士,年仅18岁,在任“帐篷小学”教员期间,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部队和当地政府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文化教员”的光荣称号,其事迹还被《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报道过。
今年10月16日,孙哲明在昆明转车到文山军分区,第二天又到了100多公里外的“帐篷小学”。
“对了,这就是芭蕉坪,这就是‘帐篷小学’。”学校大门上由康克清题写的“帐篷小学”几个字,他太熟悉了,但是如今的学校已经不是当年的帐篷了,而是整洁美观的二层楼房,学校已今非昔比。20个春秋过去了,“帐篷小学”从1984年由参战部队创立时的两顶帐篷、2个年级21人发展到如今的6个年级130多人,纳入了麻栗坡县全日制完全小学的编制。有电脑学习室、少先队活动室、图书室、医疗室等配套设施。已发展成为一所配套设施齐全的一流边疆小学。
孙哲明走访了当地几户农家,重温了当年给他们的子女在家补课的情景。昨天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令人回味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