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239
- 帖子
- 80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10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22239
- 帖子
- 80
- 主题
- 23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19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10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这个贴子最后由绿色记忆在 2006/12/22 08:12pm 第 1 次编辑]
[一]
老山,主峰海拔高度仅1422.2米,面积约8平方公里,在国家公布的46座名山中,没有它的踪迹。然而,当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胜利之时,当一首《血染的风采》惯响于祖国大地之时,当数支英雄的部队在这里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防御作战之时,老山,以它特有的老山精神蜚声全国。成为一代军人军魂的象征,成为一代军人心中的圣地,成为一代军人梦中的挽歌,成为一代军人镌刻在心灵的丰碑。回老山去看看,成为无数活着走下老山的军人永远萦绕在心头的愿望。
驱车来到老山脚下,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整洁、庄重的营区。也许是巧合,或是偶然?20多年前领受攻打老山主峰检举任务的是被命名为“老山英雄连”的某部八连;20多年后守卫着块热土的是被誉为“戍边英雄连”的某部八连。虽然他们不隶属于同一支部队,但不朽的老山精神却使他们传承一脉。当哨兵听说我们一行是当年在老山战斗过,与老山有着千丝万缕情结老兵时,经请示后欣然放行(这里仍有很多地方是军事禁区,游人禁止入内)。
(整洁庄重的营区是现在的老山"戍边英雄连"八连)
[img][/img]
(老山战区的山门,上书"祖国知道我"五个鲜红大字.旁边写有“雷区,严禁入内”的警示牌在老山仍随处可见)
[img][/img]
沿着蜿蜒的山路盘行,一座刻有“祖国知道我”五个鲜红大字的“山门”呈现在眼前。看似简简散单的五个字,却富含着数万戍边官兵对祖国的忠诚,在这五个字的背后,是无数烈士的鲜活的生命,是无数英烈抛洒的鲜血,是无数军人付出的汗水。
看着这五个大字,与老山有着密切相连的一座座山脉挺拔起来:扣林山、者阴山、法卡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这不是一座座普通的山,是无数军人鲜血染红的英雄山;一个个高(阵)地清晰起来:662.6、1072、634、627、116……这不是一个个普通的地图高程,是战士们攻坚拔点的真实写照;一个个记录着惨烈战斗的日子闪现出来:“4.28”、“3.8”、“1.15”……这不是一个个普通的数字,是公历记录下的一次次惨烈的战斗;许多普通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金平红河、老山女兵、东山迷彩、那拉、工兵、重回军营、营火点点、血洒南疆、东东、点点、老山通信兵、军旅生涯、3510652、法卡山战士、回忆、老拐、红五星、南嘎、627、曾经最美、人生过客、老山野猫、老山荣军、无为上人、战斗英雄、老山情、凯旋在子夜、扣林山阵地、35206部队、999P、老山1.15大捷、老山、老山情等等,这些一个个普通的人,是一个个为这片热土付出过忠诚的人。
这些在今天看似平静的山峰,这些在今天又失去实际意义的高地,这些在今天已淡忘的日子,这些在今天与我们熟知的网名,象用不凋谢的老山兰一样,忠实记录下了在并不遥远的20多年前,被统称为“两山轮战”的血火、硝烟、汗水、鲜血、生命、忠诚、军魂、尊严。
主峰脚下,一座褐色的手持钢枪,注目远方的雕像,传诵着一个英雄的名字----张大权。在“4.28”收服老山的激战中,他的身上多处负伤,肠子流出体外,但他凭着惊人的毅力,第一个冲上杀顶,将胜利的战旗插在主峰。
(军旅生涯,那拉,绿色记忆,工兵在张大权烈士雕像前.)
[img][/img]
沿着一条隐蔽的通道走向老山主峰,通道内共有233个台阶,这些在日常人们司空见惯的台阶,在这条通道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233个台阶,象征着在收复老山战斗中牺牲的233条年轻的生命。每一个台阶,都是一个英灵,走在台阶上,步履轻缓而沉重,今日老山的和平之路,竟是烈士们的躯体铺垫而成,那眼前的郁郁葱葱,是烈士们曾穿过的绿色军衣,那间或在其间的朵朵红花,是烈士们流尽的鲜血。
登上主峰,首先看到是三把并列在一起的匕首直刺青天状的纪念碑,象征我陆海空三军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纪念碑高1.984米,宽0.428米,寓意为1984年4月28日我军收复老山。在“匕首”的“血槽”上刻有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亲笔书写的“老山精神万岁”!
(那拉与绿色记忆在老山纪念碑前)
[img][/img]
站在主峰的了望亭,极目远眺,鸟鸣茔啼,苍松翠柏,实在无法想象出20多年前,这里是狼烟四起,炮火连天的战场。在这片山林中,曾有多少战士的英魂,曾有多少战士的呐喊……这一切都已掩映在蔼蔼升腾的白雾中。
主峰向下100米就当年老山的主战场。云峰是老山上的一个制高点,这里战壕纵横交错,掩体、猫耳洞遍布其间,碉堡依山势而建。在这里站岗可以一哨看两国,不远处的越南河江省省会河江市,与老山主峰不足一发炮弹的射程(17公里)。向东看,则是当年的八里河东山主阵地。以老山为主的边境线,仅在猛垌乡境内就有37公里,以山顶的骑线点为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79年自卫还击战期间,敌军抢先占领骑线点上的高地,构筑工事,密布地雷,盘踞在此。1984年4月28日,在我军凌厉的攻势下,仅用3个小时就全歼入侵之敌,收复了老山,打出了国威军威,老山由此而闻名于祖国大地,家喻户晓。
站在这块曾被炮火削平了近2米的山头上,透过漂浮的浓雾,你能感受到硝烟弥漫的血火,你能听到战士冲锋的呐喊,你能看到烈士的生命在瞬间化为永恒,你能目睹草被染红、树被染红、山被染红,一座被鲜血染红的山----老山!
(在老山主峰,金平红河在向新一代军人讲述"4.28"收复老山惨烈的一幕)
[img][/img]
("祖国在我心中"是无数老山战士用血染的风采对祖国付出的爱)
[img][/img]
(在老山艰苦卓绝的防御作战中,众多的军工,民兵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鲜血.)
[img][/img]
我没有参加过老山作战,当老山的炮火震响在山谷时,我已退役多年,但作为一个曾参加过1979年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军人,共同的战火经历,使我跟当年在这战斗过的战友们一样牵挂、关注着老山。站在这块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心中所感受到的是:关于国家领土主权、关于战争、关于生命、关于和平……两国政府制定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是无数士兵鲜血与生命的沉重代价!我为有这样的战友而自豪,敬礼!
(在老山主峰的了望亭,绿色记忆向曾在老山战斗过的战友和牺牲的烈士敬礼.)
[img][/img]
(在老山主峰了望亭,金平红河与绿色记忆为《重走老山路 追忆战友情》作品的成功问世而欣慰)
[img][/img]
老山,你是多少年轻士兵光荣坚守的热土,你是多少年轻士兵心中长久的痛,你是多少年轻士兵永远的陪伴,你是多少年轻士兵不灭的记忆。在你的身边,有一群年轻的士兵长存在这里,为你筑起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让后人永世记住----老山,无言的界碑! 老山在我的视线红越来越远,但这座英雄的丰碑,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高大。只有和平,阳光才会在每一刻灿烂;只有和平,英灵才会永远笑慰。老山,我们永永远远记着你!
(金平红河,绿色记忆,那拉,工兵来自于三个年代两个不同战区的四个参战军人在老山。身后是船头通往662.6高地唯一的道路)
[img][/img]
(662.6高地上当年营指挥部)
[img][/img]
(工兵高喊:老山,我们回来了~~~~~)
[img][/img]
(那拉,绿色记忆,工兵在老山,背后就是老山主峰)
[img][/img]
(662.6高地上的碉堡,右前方是老山主峰下最前沿的82号高地,正前方是南嘎,左边是通往116高地及连接634、623、119阵地的长型土战壕。)
[img][/img]
(金平红河与绿色记忆在老山战区纪念碑前)
[img][/img]
[二]
离开老山,宿营在船头。夜晚的船头,街道宽阔,行人稀少,一切都在静谧之中。面对天保口岸而立,正前方是越南,左边是八里河东山,右边原是一片沼泽开阔地(也是这个地方的百米生死线),稍后的地方是当年堆积尸体的地方。20多年前,脚下站着的这个地方曾是来自于敌军汉阳、东山直瞄火炮、高机的火力控制区,大大小小的弹坑密布其间,在路边的不少民房墙壁上,仍能清晰的看到敌军高机扫射的弹孔,昭示着后人,这里曾发生过怎样惨烈的激战。
躺在这块曾是一片焦土上建起来的宾馆里,夜不能寐。想起牺牲在这里的战友,痛苦猛烈地撞击着胸口。对烈士的怀念之情,迫使那拉、工兵当晚就要为他们燃烟敬酒,经再三劝阻,第二天一早陪他们一起去。
(我们当晚就住在当年“百米生死线”的开阔地上建起的宾馆,面对的是松毛岭)
[img][/img]
清晨,我们向着老山松毛岭防御地区116高地方向走去,激动的心情,使那拉话不连贯,强忍悲伤,在当年营救护所转运烈士遗体的地方向烈士烧燃敬酒。堂堂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特别是经历过战火的风云岁月,走过了人生的坷坷坎坎,已近天命年之际,以能平静地对待着生活一般的事情,是难以触动那尘封以久的心弦,很难有什么再能感动,但是昨天所经历的事,唤醒那沉睡已久的悲壮,确确实实流泪了。稍事平静后,向我们讲述着他自己的战斗负伤经过。
(那拉在向我们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
[img][/img]
(对面就是八里河东山)
[img][/img]
(那拉在当年他们连队停放烈士遗体的地方燃烟敬酒)
[img][/img]
沿着颠簸的山路爬上662.6高地制高点,那些当年修筑的碉堡、战壕、掩体赫然在目,虽然苍郁掩盖了当年的焦土,但仍掩不住激战的痕迹。放眼望去,右前方是老山主峰下最前沿的82号高地,正前方是南嘎,左边是通往116高地及连接634、623、119阵地的长型土战壕。驻守在这里守军的一个班长,被老兵们所感动,欣然破例在前带路,引领我们去看看这个长长的战壕。
战壕不宽,人站在其中齐胸口深。在和平年代里,战壕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军事作用,很多地方已经塌陷,但塑料编织沙袋、猫耳洞、搁置手榴弹的土台、射击位,仍能清晰的反映出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看着这熟悉的地形地貌,战友们兴致昂然,边走边回忆着各自战斗的场景。激动中那拉情不自禁地边说边演示:“在一个射击位最多打完一个梭子,就换地方,绝不会在同一个射击位连续射击。当敌人冲锋时,我们就背靠掩体坐着,反手向外丢手榴弹。”这种实战中的体会,与电影中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战斗中有效的保护自己,才能最有效的杀伤敌人,而电影中艺术升华的场景,在实战中是违背战争规律的,这也是不少人曾向战场下来的军人问一个浅显的问题:你打死过多少敌人?而老兵往往都是哑然一笑不答的原因。
走在这长长的战壕里,好似又感觉到了战争的气息,虽然已是仲秋时节,但这里仍然潮湿闷热,蚊虫小咬彼彼皆是。可想而知,外面是敌人的炮火,里面是酷热难奈,蚊蛇袭扰,缺吃少水,那些曾长期坚守在这里的军人,为了祖国利益,为了人民安宁,忍受了多么艰难的恶劣环境。
从662.6高地下来,一路走过曼棍、猫猫跳、三转弯、青水河,老兵们记忆犹新,感触尤深。如今的曼棍,已建起了一个颇有规模的餐馆,据说,有头脑的人正准备将这个当年的前指僻为一个旅游景点;青水河,当年曾遭遇敌军的无数次炮击,欣慰的是青水河大桥在炮火中侥幸得以完整保存,以流动不息的河水,向后人讲述着这里的当年发生的战事。
阳光明媚的天保口岸,这里没有了战火,没有了硝烟,有的只是和平下的宁静,偶有过境边民匆匆而行。战争的撕杀声已随老山的云雾升腾,但烈士们没能走出边疆的红土地,你们躺在冰冷的黑暗中进入天国,伴着无声的英魂,守护着他们用热血换来的一片宁静。一年、一年、又一年……你们知道吗?当年的硝烟战场,现在已成喧闹的边贸口岸。
无言,泪水轻轻拂过面颊 ;敬礼,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 。无须过多描述,只求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军人。
再见,老山,你将长存在南疆军人心中一隅 .
(今天的天保口岸)
[img][/img]
(离开老山前,在留言簿上签名.)
[img][/img]
(那拉找到了当年住宿的老乡家)
[img][/img]
(金平红河在船头的老桥前,这座桥历经无数次炮火,但仍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成为22年血火的见证。)
[img][/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