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54450在2008-4-1 18:55:02的发言: 今天因公去凭祥,临近清明,理所应当抽空带上鲜花、烟酒去看望那些永远年轻的兄弟。在匠址看到几个工人在挖开一个烈士墓,正把骸遗骸敛入金缸,原以为是烈士家人要带烈士回家,一问才知道是陵园搞修缮,要移动墓址。当年烈士入葬时,没有棺椁,只是在身下垫了木板。时近三十年,遗骸完好,的确良军装完好无损,色彩依旧鲜艳,解放胶鞋只剩下鞋底了。边上还放着十几个缸,可能还会有墓葬要移。当时心里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滋味,竟忘记拍下此景。 据报道,国家和广西拨款2千多万元,在今年修缮广西境内的烈士陵园,可能是为30周年做些准备。南山和匠址都已开工。就是不知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搞,如碰巧让烈士的家人看到此景,又是撕心裂肺的痛。 向永远年轻的兄弟宫广平、黄进飞、马玉文、张光友、向战死的55TKT官兵及所有烈士行军礼。……………………………………………………………………………………………… 在壮族的习俗中,对逝去的人是这样安葬的:头一次入土叫 埋,三年以后待尸身骨骸化后,把遗骸按头脚的顺序敛入金 缸,举行仪式,正式将装着遗骸的金缸埋入土中,这叫葬。 这是壮族人民对先人最隆重的安葬法。 89年迁葬的烈士绝 大部份的都是这样的葬法,只有少数烈士因为当年迁葬时 肉身还未完全骨骸化,所以又继续埋入土中,以后再移入 金缸。楼主看到的一幕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