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 ffice\" /> 一位指导员的回忆: 那年的那些事情从来就没有忘记,可是怕回忆,一想起来就头疼。 回忆片段一 我们占领了312高地之后,已经差不多弹尽粮绝。之后有通报说我们当面有越军两个连的兵力准备反扑,我叫各排检查武器弹药。全连只剩下6发迫击炮弹,1百多发子弹还有几十个手榴弹。我们是打穿插的,没有后援。说实在的,这时我已经有点绝望了。我在阵地上开了一个支委会。主要就是叫干部把自己身上的东西都烧掉,就是什么文件,粮票,钱,日记等。因为战前规定不许带一个字进越南,高层怕我们一旦落入敌人手里,这些会成为证据。战士执行了,但干部没怎么执行,我想地图都要带,其他也无所谓。所以临时想起来,要赶快烧掉。只有一样东西我舍不得,就是女友的照片,虽然那时已经分手三年了。我对着照片说,我死以前还在看你啊。 这就是普通人的正常的情感。照片在阵地上还是烧了。 回忆片段二 我们连的运气好,敌人没有规模进攻,我们想与其等死,不如博一下,我们把班长或者能力强的人组织一个小队,由副连长副指导员带队,把手榴弹,子弹都给他们,经过上级批准,夜里摸下山的村子。 越军要打游击战,事先将武器弹药粮食等都分散存放在村庄里,以便他们到什么地方都方便补充。 我们在阵地上,给哨兵每人一发子弹,如果哨兵发现敌人,只能开一枪。其他人都上好刺刀,然后把帽子反过来戴,帽子里面有些是白色,有些是草黄色的。后来就用白毛巾扎在胳膊上,都是土办法,落后的表现。敌人的那个帽子反过来戴不了。反戴帽子是平时训练就有的。其他人只要看见不是白帽子就用刺刀捅。 不过我们运气好,敌人没有攻我们阵地。 敌人攻刘粵军连的阵地,差点把刘粵军杀死。刘粵军本来准备睡觉,裤子刚脱一半。那时好多天根本没洗过,身上又是泥,血,汗,臭的要命,主要想透气。 敌人扑上来,把刘粵军连的指导员按倒在地。指导员叫郑大宇。黑暗中,因为没有标识,刘粵军分不清谁是自己人。敌人和郑大宇滚在一起。 “郑大宇你出声啊”,刘粤军喊。 等郑大宇被压在下面的时候他就喊了。刘粵军手枪怕打歪。就照着上面那个人用枪砸下去,把郑救出来。 越军突击队员没死,但很顽强。 战斗结束后,等他苏醒审问他。不但不回答,而且拼命大叫企图给下面越军指示目标。夜间声音能传很远。就用袜子塞他嘴,但他硬是咬紧牙关,塞不进去,后来刘就叫战士用枪的通条使劲插他的牙,把他插的满嘴满脸血。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回忆片段三 我们已经断粮了,在山上找不到任何东西吃,我记得最后一块压缩饼干是五个人分吃。都是桂林那种石头的山,光秃秃的石山。有一次经过老百姓的木薯地,饿得扒了来吃。 我让战士去找粮食,主要交代是找大米,因为可以存放,另外就是找盐,大家都没力气了,所以我强调盐是重点。 布置完后,我悄悄对副指导员说:“你还有一个任务,帮我找点烟回来。”在山上抽树叶实在没劲。 其实出发前,我靠关系在服务社弄到两条牡丹牌带上。当时告诉我们是打一个星期,我想这些烟足够了。我还从来没买过成条这么贵的烟呢。最多抽大前门,3毛一包,牡丹要5毛1。那时的中华才6毛一包。可惜战前都被首长们买光了。那时的烟没有玻璃纸包装。 平时即便有钱也不敢买,怕影响不好。这回买这么贵的,心想说不定这是最后抽的烟了,抽好一点的吧。我还觉得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让通讯员帮我背5包,卫生员背5包,文书背5包,自己带5包。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天过河时发生战斗,所有的人都游泳渡河,我的烟通通泡汤了,成了稀糊糊,后来就只能抽树叶。 打到村子里没有多大的抵抗,都是些民兵之类。 没有找到弹药库,但是在路边却找到我方民工遗弃的弹药。这就更合适了,成箱子弹有700多发。战士们还搜到了大米,饼干,还有糖果和酒,聪明的战士还弄了很多衣服。从村里扛回来。 因为晚上山上冷,我们的军装破破烂烂,毛毯又是湿的。所以那时也不顾不了那么多。很多人都把搜来的老百姓衣服套上。当时在阵地上就是花花绿绿一片。有的甚至还穿上女人的长丝袜,保暖啊。 终于看见副指导员了。他拿出一包黄黄的,那是真正的烟丝。 “你还真行啊!”我高兴得说。 他叹气说:“我这还是第一次这么狠心”。 “怎么了?”我问。 副指导员说:“找了好几家都没发现烟,最后在一家发现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小孩估计是老人的孙子,大概3、4岁。因为不懂话,只能比划。我发现屋梁上吊着一个竹篮子,于是就摘下来。里面有钱等,还有这包烟丝。老人始终拽住不让拿。跟他吼也没用。时间过去,再拖下去说不定被隐藏的敌人干掉,我急了,于是就拔出手枪,抵着小孩的头(没有子弹)那老人终于屈服,撒手了。弄这点烟丝,不容易啊。” 这是我抽的昧着良心的烟。 分别30年后,也就是今年5月,我与老曾重逢,也就是拔枪夺烟的副指导员,(其实他的资格比我老,他是66年的兵)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在他家聊到这一段事情。 我忽然想起问他:“老曾我记得你不是也抽烟的吗?” 他笑着说:“我那时已经戒了,你忘了?” 我说:“为什么?” 他说:“家里太困难,只好把烟戒了,烟钱可以解决很大问题。” 那时他们农村来的干部多数都抽两毛钱左右的烟。有些还是抽烟丝。按一天一包算,一月大概节省6块钱。而这6块钱却可以让家里人不会挨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