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妮妈妈亲自执笔,山妮代传)ffice ffice\" /> 思 念 对越自卫还击战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了,但岁月没有抹掉我对当时的记忆,只要一想起,泪水便模糊了眼睛。 我婆家当时在靖西龙临公社街上,1979年2月,是解放军战前曾宿营的地方,我家也驻进多位军人,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柯的指导员和一位副连长,还有一名华侨向导。军人们在我家大约住了二十多天,最后一天晚上半夜间,不动声色悄悄走了。第二天我起来,屋里空荡荡的,我心情感觉很失落,我们也猜到他们一定是打仗去了。即时,我非常认真地直立,仰望天空,双手合十,为军人祈祷:“老天爷,你保佑军人打胜仗,快快平安归来吧”。他们走了,虽然在我们家的短暂的二十多天,但给我们留下的感觉似鱼水情深。 也记不清部队在越战斗了多久,忽然有一天,听说部队就要返来了,我激动万分,乡亲们也为迎接军人的归来提前准备了礼物,有的做糯米粑粑,有的拿来了煮鸡蛋,还有很多很多的花,政府为迎接部队还布置了欢迎仪式,让乡亲们站在公路两旁排成长长的队伍,还有锣鼓队,等待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天从中午12时到下午1时半左右,部队大车,大炮,坦克从街口缓缓驶来,此刻锣鼓喧天,乡亲们大喊口号“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凯旋归来,你们辛苦了”,呼声不断,因为车开得较慢,当时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军人一张张脸上是那么憔悴,表情是那么沉重,眼睛是那么红肿,实在让我们痛心,当时真想让他们留下来,看看这些都是谁家的孩子,但是不可能啊。 车子太多了,从一开始到结束,将近一个半小时,然而部队并没有回去他们的驻地,还是沿路宿营,我们街上又驻进了几个连队。当时我什么都不明白,还以为原来驻我们家的军人又回来了,可是怎么也见不到他们,而一个个都是新面孔,后来才知道这是调了营防。因为心里始终牵挂,担忧原来驻家的那几位军人,在部队归来后两天,我回到那坡的娘家,我当时的来意也是想打听一下,或许能找到他们。 那坡县城小,我充满希望。可没有想到, 反而让我惨不忍睹的是,每每我走在街上,看见的是一车一车载满军人遗体的车从街头驶向感驮岩(烈士陵园就在感驮岩对面山上)。车厢两旁的下部,是军人们的已凝结的鲜血,满天是浓重的血腥味,灰蒙蒙的天,没有喧闹和嘈杂,乡亲们手抹眼泪,有的妇女在嚎啕大哭,我太悲伤了,抑制不住泪水流个不停。此时心里边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我们家的那几位军人怎么样,他们会不会……,我打了个哆嗦,没找到他们,不甘心。 79年4月清明节前,那坡县政府对烈士陵园的清理工作暂告一段落。我再度回那坡,最后看个究竟。到那坡第二天,我约了在中学时的几位好友,每人都买了点花,清明那天早上9点多钟,我们就去到了烈士陵园。“莫道君行早”,我们才进入口处,就看见了很多的人群,点香火,烧纸钱,陵园里早已烟火弥漫。我从第一排就看见墓碑上刻着某政委、副团长、参谋长、指导员等名字,我原以为墓碑上会有照片,可只有烈士的名字和档案,因为住我们家的那几位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能见到照片才知道了。这让我又一次失望。 我们继续按顺序往下看,牺牲的军人大部分年龄都在20—25岁左右,而最小的却只17岁。看着这些曾经活生生的生命长眠在这片山坡上,我的心如波涛汹涌,步履沉重,一步一回头,不知不觉来到了出口处,我们把花插在这几位敬重的首长坟前,含着眼泪我们离开了烈士陵园。 时间过得太快,人生又过掉三十多年,有多少象我这样的人,对战争充满了痛恨,战争夺走了多少年轻的生命,除了怀念,留下的只有永久的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