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翔九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理解万岁

[复制链接]

2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4938
帖子
63
主题
2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4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4
最后登录
2014-8-24
11#
发表于 2007-10-26 14:4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夫妻双双把家还   同志们大部分都看过《高山下的花环》这本书,书里写了雷军长和儿子“小北京”一起在前线作战。很多人认为这是文艺作品,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事。其实不然,在前线,不仅有父子、兄妹同上战场的,还有夫妻双双一起战斗在前线的。   1979年第一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们昆明军区司令员张侄秀和儿子、女儿都同时在前线参战。   1984年这次老山、者阴山作战,十一军瞿政委一家四个人一起上战场:大儿子在阵地上当排长,二儿子是运输兵,冒着危险往阵地上送弹药,女儿在前线野战医疗所,瞿政委在指挥所指挥战斗。   原云南省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刘斌同志,两个儿子先后上了战场,并且都牺牲了,他又把女婿送上了战场,被人们称为“当代杨家将”。   我到过一个“前线的八女子救护队”,就有八对夫妻一起战斗在前线。   在离国境线不到五公里的一个小帐篷里,灯光下,一位女医生趴在铺上写信。她叫陈宏蓉,爱人叫夏德俊,是本部队的六连连长。部队接受参战命令时,她的孩子只有三个多月,她谢绝了领导的照顾,坚决要求和爱人一起上前线,被批准后,她把在河南农村的老父亲接来给她照顾小孩。   此刻,她正在给老父亲写信:“……要多给孩子喂水,每天加两片维生素C……”写到这,她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捏着钢笔顶在嘴角,两眼看着不断闪动的蜡烛,在火车站和孩子离别时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临近黄昏的时刻,打着绑腿、背着红十字包的陈宏蓉把小孩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又亲,吻了又吻。三个多月的小孩,瞪着两只明晃晃的眼睛,盯着妈妈的脸,不时地咧开小嘴笑一笑,还伸出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不住地抓妈妈的脸。   看着孩子天真活泼的样子,陈宏蓉脸上也浮起了一丝笑容,但眼泪却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眼泪大滴大滴掉在孩子脸上。   陈宏蓉使劲亲了孩子一口,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不明白待自己如心肝似明珠的妈妈,今天怎么这么狠心,“哇哇哇”越哭越伤心,越哭声音越大。   陈宏蓉心碎了,她知道这一去,有可能是生离死别啊!孩子他爹当连长是要带兵冲锋陷阵的,已经提前几天就开走了。自己进了救护队,也是要冒着枪林弹雨去抢救伤员的。万一?她不敢往下想了,心里一阵颤动,眼前一黑,差点摔倒。   “呜——”,火车汽笛拉响了。   陈宏蓉从痛苦中抬起头来,擦去眼角上的泪水,又使劲把孩子亲了一口:“孩子,别怪妈妈心狠,你需要我,前线流血负伤的叔叔更需要我啊……”她走近老父亲,把孩子往父亲怀里一塞,转身跳上了南去的列车……   到了战场之后,他们夫妻把对孩子的爱化为对越军的恨。夏连长亲自带领两名战士到离越军最近的地方开设观察所,坚持四十一昼夜捕捉目标三十六个,呼唤和指挥炮群对敌射击十六次,战果突出,荣立二等功。陈宏蓉多次到前沿阵地抢救战士,并热情为战士演出节目,成了救护队的骨干。   战斗之余,他们都非常怀念自己的小宝宝。尽管老父亲尽心尽力地照顾,周围的群众、家属都帮忙料理,孩子长得又白又胖。但是,作为父母,在生死难料的战场上,怎能不牵肠挂肚呢?为了使孩子能健康成长,陈宏蓉每三天就要定时给家里写一封信。在信里,总是反反复复地告诉老父亲:怎么给小孩煮牛奶,怎么给小孩洗澡,什么时候该加减衣服,什么时候要打预防针等等。   她说:“我那老父亲,都成了‘函授保姆’了。”   护士方晓京,上战场时,儿子七个多月,到了战场八个多月,儿子开始学说话了。年轻的妈妈,多么想听一听儿子稚嫩而天真的声音啊!家里非常理解她的心情,为了减少她的挂念,就成天教孩子说话,并且将讲的话反反复复地录下来,把磁带寄到了前线。   拿到了磁带,方护士说:“我是又想听又怕听啊,每次听都要流很多眼泪。医生、护士、伤员、老乡都陪着我掉泪。因为儿子不懂事,话也说不清,只会叫啊、喊啊:‘妈妈、妈妈呀!……我想妈妈了!’把我的心都给拉出来了。我们在这里,是把对儿女的爱倾注到伤员身上,这边流着眼泪听完磁带,转过来,我们还要带着笑容给伤员唱歌!……”   这些女同志难道不是英雄吗?前线战士就这样抛家舍业在战场上奋战,为了什么?他们在老山主峰上刻了一幅对联,表达了他们的情怀:    碧血洒满老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    风餐露宿戍边,幸福何在?在万户千家团圆。   有一次,在阵地上正好碰上两口子在同一个阵地上,男的叫李川斌,女的叫付玲。大伙轰他们出节目,两口子推脱不过,唱了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现在就请大家听他们当时的录音。   (放录音《夫妻双双把家还》)   同志们,朋友们:为了感谢大家对我们战士的关怀和理解,最后我用战士侯建辉在猫耳洞里写的一首小诗作为报告的结束:   告别家中的亲人,告别故乡的山水。我是一只绿色的小乌,唱着歌,飞向祖国的边陲。我不是来享受,也不是来游山玩水更不是为了自己的羽毛,抹上几笔金色的光辉。我是走向战斗的最前面,用理解和鲜血,抒写自己的墓碑。如果不准备献身,何必骗取光荣的领章和帽徽。那还不如潜进浪花,变做一只苟延百岁的海龟。我愿战场火红的熔炉啊,把我冶炼成一颗呼啸的手雷,以便在这战场上,在边疆的沃土中留下我青春的光辉!让祖国大地的花朵,开得更加鲜美。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4938
帖子
63
主题
2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4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4
最后登录
2014-8-24
12#
发表于 2007-10-26 14:4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注:(提起蔡朝东,人们都会记起八十年代他那轰动全国的演讲——《理解万岁》和《民魂万岁》,以及后来的《创业万岁》、《科学万岁》。蔡朝东同志生于昆明,原籍江苏海门。1968年从云南省凤庆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干事、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副处长。1989年转业到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工作。1991年下派到云南省昭通地区大关县代职任县委副书记。1993年被人民代表民主推荐当选为县长。1996年任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现任云南省演讲学会会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1985年以来,他先后在全国演讲了二千一百多场,并编著出版了十多本书。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并当选为“昆明青年十杰”之一。1996年4月被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教育艺术演讲十佳”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2 18:30 , Processed in 0.0948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