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湖南骡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原第十二侦察大队特侦四连某工兵的战地日记(09年2月19日最新更新 见40楼)

[复制链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1#
发表于 2009-1-8 10:1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转战老山 (日记1986年10月29日)

十月二十七日,连里召开由班长以上参加的会议,宣布我们将要从原定的临战训练转入第一战区,并于二十八日晚上秘密进入老山主峰左翼。此消息来的这么突然,让我们感到一种形势的紧张。
昨天晚上十点,天黑沉沉的,看不见一颗星星,只能听见八布河水流的声音。我们背着行李,扛着冲锋枪,挂着手榴弹,悄然从驻地八布农场出发了。
沿着八布河边的一条公路,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路边的芭蕉树的影子和右侧山的剪影,知道这个熟悉了二十多天的地方又要离我们而去了。
夜,静的出奇,听不到蝉鸣和狗叫的声音,只有部队急速行军的轻微脚步声。我掂一掂身上的装备,足有五十斤开外。心想,不就六十多里的路程吗,也算不了什么,于是,一种不以为然的心态涌上心头。
走在路上,我信心十足。
可是,走出五、六里,过了八布镇,我已经是满身大汗了。我想,别的同志比我好不到哪里。就这样,我们摸着黑,在暗夜里继续前进着。
队伍走的很快,稍一放松就掉队了,这时候你只有紧走几步或小跑追赶,才能赶的上队伍。大约走出十里后,我分明感到身体的不适,走起路来比开始吃力了很多,两腿象上紧了的发条,越往后走绷的越紧,大有绷断了的感觉。我开始感到山路的漫长和作战的艰难。
部队过了八布镇后面的一个小村寨,要经过一个铁索桥,桥面是用木板搭成的,有五、六十米长,一米七、八宽,象吊在河上的一匹飘带,两头高中间低,最低处几乎触及水面,人走上去时,向左右摇来晃去,象是在荡秋千。我背着行李过桥时小心翼翼,恐怕失手掉进河里。于是我用十二分的小心,猫着腰,手抓着铁索链,两脚使劲抠着桥面,用整个身体维持着平衡,总算平安地走过了铁索桥。
过了桥,是一条缓缓而上的战备公路,走了半天,我们便可以俯视整个八布镇了,但始终没有离开那星星点点的小镇灯光。横亘在面前的大山,终没有让人摆脱遥远给心里带来的纠缠。这时,我的心里有点讨厌八布这个边关小镇了。远离它,就是远离了苦难,远离它,就是接近了希望。但谁知道,以后的艰难又是怎样一个模样呢?
两小时后,队伍里开始有叹息声了,看样子,终于有人挺不住了。而且,从人们踢踏的脚步声中,不难听出一种挣扎的声音。这时,好多人在强烈要求休息一会儿,但没有得到同意,队伍在继续前行。
的确,从我的感觉来看,这样的行军太累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上的装备象是越来越重,头上的汗水在蒸发,身上的汗水浸透了衣裳,军用水壶里的水也开始告罄,肚子在噜噜鸣叫。不一会,后边传话,有人掉队了,队伍才停下来等待,大家乘着这片刻工夫,纷纷背包落地,舒一口长气,以解暂时之乏。我靠着背包,感到一种卸甲轻松带来的快活。
掉队的是本班战士董强,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情。作为这次行动的第二小组长,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给掉队的战士鼓励和帮助其整理好行装,然后继续上路。
五分钟后,我们又赶路了,大约半个多小时,部队走到一个山口地段,凉风吹过来,异常地舒坦,但两肩的酸痛却怎么也挥之不去。为了减轻两肩的痛苦,我用手撑起背包带和冲锋枪背带,感觉稍微好点。但是,后面的路还很长,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和耐力。不过我估计,我是可以挺的住的。为此,我在给自己心里打气,想到自己小时候在村里割草时,面对超过自己体重的担子,总是走一走,歇一歇,每次起身时把前面的参照物作为目标,跌跌撞撞地向目标地挺进,也能一次次地完成任务。今天,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军人,尽管步伐还坚定,但难受的滋味已经难以想象了。天很黑,目标还很遥远,我想,只要有一个人能走到,我就不会掉队。
又走了很长时间,我发现前面的山坡上荧光闪闪,以为是一个村寨,或是接应的部队亮着手电,心想可能是快到了。可是走呀走,没有一点快到了的迹象,仔细辨别,才发现是一些飞来飞去的荧火虫。
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已经传来几次掉队的声音。这些掉队者,多是我预料之中的。董强依然是掉队者之一,并且在行进中摔了几次跤,最后终因支撑不住晕倒了。我既是同情又是恼火,因为这些同志多是平时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牢骚满腹,没有过硬的作风,这也正应了那句军谚:“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不过,也真难为我们的战士们了。说实在,没有亲身经历过,谁也想不到大家究竟在挑战怎样一种极限。虽然这仅仅是战争的前奏,就可以让人体会到生不如死的感觉。此时,我和大家一样,正在经受着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严峻考验,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队伍行进了一多半路程的时候,许多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我多么希望走过此路的人说一声:“快到了。”这样,好给我的精神以安慰,让我看到希望就在眼前。
即便我知道这是自欺欺人。
后半夜的山谷,静悄悄的,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部队越往前走,离越军的阵地就越近。大家朦朦胧胧一直向前进,地势也越来越高,走在后面的人们,只是凭着前面的黑影,摸索着向前走,根本不知道东南西北。
天下起了小雨,战备路虽然有点泥但并不滑,可是路面的砂石还是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脚下功夫。我罗圈着腿,靠两外脚背走路,两脚心蚕豆大的水泡已经将我折磨的精疲力竭了,我强打精神支撑着,艰难地朝前走着。这时,由于几个掉队的战士已经走不动了,只好将他们的一些装备分给其他战士,由此,我的身上又增加了20斤的重量,其艰难可想而知了。
往后的道路越走越艰难。随着行进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体力逐步下降,疲劳、困乏、疼痛汇聚成忍耐、埋怨、挣扎。我强忍着脚下的巨痛,掂着身上七十多斤的重量,不知道该恨谁。我恨不得将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扔下山去,轻轻松松地走上战场,但这又是怎样一个幻想呀。在部队停歇时,我一股脑儿坐下去,不顾地上的泥泞与湿润,什么也不看,即便有狗屎与马尿,也没心思顾及了,只管尽快地摆脱一时的痛苦,不想再起来。这样虽然在纷纷细雨里感觉很寒冷,但也体味着歇脚带来的轻松。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呀。可是再起身时,那种刺骨的寒冷,瑟瑟发抖的感觉却带来的是另一种痛苦,不过这种痛苦很快又被行军的艰难转移了。
天快亮了,依稀可以看到路的一点影子,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心想,再走下去,恐怕就进入越南了。此时,我几乎不是在走路,而是在蹭着向前移动了,这样,往往就拉开队伍百十米,然后咬着牙再追赶上去。终于,在早晨六点前,我们到达了战备公路的一个拐弯处—麻栗坡县云岭瑶族壮族小学。
云岭瑶族壮族小学非常简陋,规模也很小,典型的少数民族建筑,坐落在战备公路的下边。沿着学校背后的一条羊肠小道,一路下坡五公里,才可以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到达此地后,都不顾一切地跌倒在地上,东倒西歪地睡起觉来。虽然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淋透了,但并没有影响大家休息的欲望。几分钟后,前面探路的副连长和前来接应的人员回来,我也被亚热带早晨的寒流冻醒了。在瑟瑟的抖动中,我们听完连副的指示,要求大家振作精神,在天大亮之前必须赶到五公里外的荒田驻地,以免被对面的越军发现。
路很滑,一直向下延绵五公里多,一不小心就是一个趄趔。走了不到500米,前来接应的副连长聂本立跟我擦肩而过时,突然叫了一声:“站住,手榴弹。”
我下意识地停住,低头一看,忽然惊出一身冷汗:携带的四枚手榴弹中,有两枚弹盖不见了,一枚未开过,防潮纸还牢牢贴着拉火环;另一枚由于曾开过,拉火环已经掉在弹柄外,在弹体外来回地摆动,路边的小树稍有钩挂,后果将不堪设想。要知道,我的手榴弹都是在弹袋上捆绑着的,即使真的拉响,在三秒七的时间里,我是无法解开并投掷出去的,那时侯,牺牲的将不止是我一个人了。
我有点后怕。一路的行军途中,劳累已使我顾不得考虑许多。幸亏,天亮了,羊肠小道的路途才刚刚开始,而且又有接应的干部檫肩而过并及时发现。否则,这五公里的山路或许就是葬送我生命的地方。
人们跌跌撞撞地在行进着,在天大亮时,终于全部到达目的地——荒田。站在老山左翼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边境山寨,仰视对面居高临下的越军阵地,总有一种被敌人压着的感觉。莫非,这就是我们作战的驻地了。
此时,我环视着周围整个地势,仿佛自己回到了几百年前,一种古老而原始的景象充斥着我的思维。这里真的太落后了。但是,仰视着正面东南角上嘎然而止的法国公路,你又觉得现实社会离自己并不遥远。
这,就是我们即将生活和战斗的地方了。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2#
发表于 2009-1-8 10:1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一 【寻路】(1986年11月10日)

早晨,副大队长李鹏带着警卫员小胡,侦察参谋傅平山,四排长李忠信和我一行五人,准备寻找出境作战的线路。由于我们驻地正前方越军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侦察作战成功的系数极小,所以,我们不得不舍近求远,向西寻找通道,迂回进入越军背后。
五点多,我们从连部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朝西向凹塘方向奔去。
早晨的小路,多少有点泥泞,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异常的崎岖。仰视路的两侧,群山突兀,巍峨挺拔,有的高山独立鸡群,远看向一颗披挂了绿色伪装网的巨大导弹头,尖尖地刺向天空。绿绿的高山之上,弥漫的是大片棉絮般的白云,把整个山头包裹的严严实实。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出对面越南阵地的视野覆盖区域,进入相对安全地带。
山路走起来很费力气,不一会儿大家便气喘吁吁,浑身是汗。大约一小时,我们走过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寨,侦察参谋傅平山顺便拐进寨子的一户人家,副大队长领着我们左拐向南朝前面的一座大山走去。爬到半山腰,我们一边在小路上歇息等待,一边观察着前方的地形地貌。
“前面那座高地就是越南的。”副大队长指着前方一座茂密的大山告诉我们。
顺着副大队长手指的方向,我细细观察着对面的地形。此时,刚刚露头的太阳把一束阳光洒过来,穿过树的间隙,形成一道道强烈的光束。雾不见了,使山的背影更加深暗,绿油油的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十几分钟后,参谋傅平山赶过来,还带来两位向导,老的约莫四十多岁,小的不足二十岁。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向山顶爬去。看似不远的路程,大家几乎是四脚并用地攀登着。
上到山顶上,向导指着远山近岭一一给我们介绍。参谋傅平山掏出军事地图,从腰里取下指北针,放在地图上,用坐标确定了我们所在的位置,然后进行实地与地图的对照,选择可以行走的路线。
地图与实地显示,前方的两座无名高地之间,形成一个长长的凹陷地带。用肉眼看去,那里黑压压一片,根本看不出一个究竟。听向导说,那里都是原始森林,近处可以看到的地方就是雷区,不过背后低洼地带没有人行走过。
为了探个究竟,我们翻过此山向前面的另一个山腰靠近。不多时,向导突然停住了脚步,不再向前走,说前面就是雷区,去年的轮战部队有一名班长就是在这里被炸断了腿,现在边民砍柴都不敢来这里。看来,这条捷径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舍近求远,从凹塘小寨绕道穿过原始森林进入了。
向导领着我们从大山右侧绕过去,是一条羊肠小道,站在小道顺山沟望去,凹塘就坐落在山沟的低端。
沿着小道转过去向南行走三四百米,森林越来越茂密,树木直立的,斜躺的,相互交错,遮天避日,显得非常潮湿.树的枝干上,绿绒绒的,苔藓遍布.在我们低头经过的一颗斜倒的树干上,星星点点长着许多核桃般大小的黄果实,形状象草莓,向导爬上树干,摘了两把分给我们吃,酸酸淡淡的,别有一番风味。
  吃着黄黄的果实,参谋傅平山说话了:“大家要记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野外生存需要的知识,每个人都要走一路,学一路,掌握一切与作战有关的生存技能,这是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的,以后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志。”
  我和排长点着头。这时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一声声砍柴的声音,我们几个屏住呼吸,判别方向,但原始森林空旷的回音始终没有让我们找出声音的出处。正在我们疑惑时,向导说,没事,这里一般不会出现敌人,我们才又继续向深处走进。
  越是往里走,地形越复杂,各种各样的树木下面,是千年无人踩踏过的残枝败叶,脚陷进去,挤出阵阵植物腐败的气味。我们每向前走一步,都必须用脚先探探虚实,然后才敢迈步。在一个需要侧身经过的地方,向导特意告诉我们,进路上的一颗树木不能用手触摸,否则会中毒造成身体不适.他走过的时候,就是用手托着衣服跨过去的。
  沿着山腰的拐弯处继续前进,向导说这里面边民们也没有来过,但还是我国的地方,傅参谋取出地图和副大队长一对照,发现我们所在位置已经越过国境一公里多。此时,我环顾四周,满山的树木和藤条挂满毛绒绒的青苔,婆娑的树叶遮掩着蓝天,透不进一丝的阳光.望不到底的山谷,望不到头的山顶,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李副大队长和傅参谋通过地图和实地确定,今天的通路就开辟到这里,下一步我们将沿着这条通路继续开进。
  返回的时候,我们按照来时所做的标记,慢慢地往回走。走出森林,太阳已经歪过了脑袋,一路向西飘去。踩着惨淡的阳光,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累了。
  穿过凹塘小寨,沿着来时的那条小路,我们欣喜地向驻地走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3#
发表于 2009-1-8 10:2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二 【寻路】 (日记:1986年11月12日)

  按照预定的方案,今天我们要继续深入敌境,寻找通路,抵近敌人阵地进行实地侦察。
  不到六点,天还没有亮。由指导员杜伟,四排长李忠信,黄世安,韩晓雷,徐永志和我组成的第一抵近小组就出发了。我们摸着黑,沿着去凹塘(小寨地名)方向的那条羊肠小道默默地前行着。
为了减少路途的劳顿和开辟通道中一些未知的难度,这次我们身上除携带必备的枪支,匕首,指北针,望远镜,西德探雷器等军事设备外,每个人还附带了几天的食品,雨衣,餐具等生活必须品,做好了风餐露宿的准备。
背负四五十斤的重量,急急地行进在忽上忽下的小道上,不出三公里,每个人都已是气喘吁吁了。但我们大家都是强忍着,任脸上的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流,只要领导不说一个停字,大家依然是默默地继续赶路。
快到凹塘的时候,我真有点支撑不住了,心里想,假使后面有敌人追赶,我也不想再向前多走一步了,宁可被枪打死,也不想再这样煎熬了。正在胡思乱想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狗叫的声音。指导员命令大家停下,稍事休息。这时,我只觉得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嘴里渴的要命。于是打开水壶和一罐黄桃罐头又喝又吃,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此时的水,太甜了。黄桃,也太好吃了。
休息一会儿,下了凹塘又是一座大山,走在这里我们反倒不愁了。由于山势较为陡峭,大家一鼓作气很难爬过去,因此在路途中,我们歇息了三四次。过了此山不远,我们就进入原始森林,我按照做好的标记,领着大家找到我们前天开辟的通路尽头,开始了新的跋涉。
我们把前天最后停留的地方设定为第一转运点,作为小分队休息驻脚的地方。
来到转运点,大家放下背囊,简单小吃后,开始向靠近越军阵地的方向开辟通路。此时是上午十点刚过,原始森林里除了偶尔的鸟叫就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们从背囊里取出砍刀,安装好探雷器,开始烦琐而细致的通道开辟。
森林里的山石很独特,大有喀斯特地貌的特点,走起来十分的困难。由于此地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山里的植被很茂密,每向前走一步,都需要用砍刀将植被砍了后,才能用探雷器搜索有无地雷,因此速度很慢。
下午四点多,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搜排,我们开辟了五百多米的通道后,到达一个无名高地。考虑到在天黑之前回第一转运点安营扎寨和吃饭的需要,我们早早就收拾装备,打道回返。
  回到第一转运点,我们根据地势,各自准备夜间睡觉的地方。在两块相距不到一米的石头之间,我找到一块相对平坦且正好容身的地方,将塑料布铺在下面,把防潮被搁在上面,算是为自己筑好了巢。排长与我隔着一块石头,算是离的最近的其他人东一个,西一个,也分别在30米的范围内找到了安身之地。
  安置好各自的窝之后,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指导员取下冲锋枪弹匣,非常利索地启开几个水果罐头;韩晓雷用匕首将午餐肉罐头一分为二,并开始认真地分块;排长撕开压缩饼干和猪米饭袋,摆成一排;黄世安和徐永志点燃固体燃料,架起饭盒烧水;我呢,拿着跳雷将两头通道封住,以防万一有敌人进入。
  吃完晚饭,天已经黑暗起来。为了保险起见,我们用背包绳将每个人串起来,有情况时候,彼此都能拉醒。同时,根据各自的位置,指导员还布置了每个人的防卫和开火方位,以免和敌人交火时发生误伤。  
  天黑了,大家都静静地躺在原始森林里,虽然只有一张防潮被裹身,上下用雨布遮挡,但我感觉不到一点寒冷。身下有厚厚的树叶铺垫,倒也觉得很松软.即使侧过身体,也感觉不到匕首和手雷的障碍。
  刚刚入睡,排长的背包绳拽了一下,我爬起来,看周围没有任何动静,只发现地面白茫茫一片,放着萤光.我抓起最亮的一片,一点一点地辨别,原来是一些陈年朽木。由此,我推断这里萤火虫多的诀窍。
  半夜里,我被头上叮叮当当的雨水淋醒了,也不知道是下雨还是原始森林树叶上的雾水。我把雨布向头上拉了拉,继续睡我的大觉。
  或许我白天太累了,或许是因为年轻,这样的风餐露宿,我依然睡的很好。早晨醒来,我感觉不出来与睡在床上有什么区别。
  起床了,天依然阴着,雨还在滴答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4#
发表于 2009-1-8 10:2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三 (日记:1986年11月13日)

早晨起来,将防潮被、雨布等简单收拾装入被囊,就急匆匆地准备安顿肚子。
点燃固体燃料,水很快就烧开了。煮一包方便面,外加三块压缩饼干,早晨饭就算解决了。
取掉昨天晚上设置的地雷,沿着那段已经开辟的通道,我们继续象纵深开进。前面开道,后面掩护。镰刀、探雷器、探针交错使用,树枝、藤条、荆棘一点点地被取下,一条二尺多宽的勉强可以走人的小路豁然出现在眼前。
沿着这座东西走向无名高地的山腰一直走下去,就是越军的阵地了。可是,越过一道沟壑继续向东时,一座南北走向的直立山林又横在面前。我望望这座山林,最陡处足有120度,山石怪异,是制作假山的好石料。干瘦的山腰上,几条30多米长、碗口粗的藤条穿过裸露着的树的根系,交叉地拖在半山腰。好一幅美丽壮观风景画,我只恨自己没有一部摄象机,把这美丽的风景记录下来。
站在山脚下,向上只能是攀缘,向右是绕着山脚往回走,向左应该是理想的路线,但走出一段后,发现是扎眼深的陡峭山谷。
怎么办?
站在山脚下,大家都犯了难。我们知道,只要越过这道障碍,就是越南老百姓的层层梯田,越军的阵地就在这座山外的不远处。
“指导员,怎么办?”我调侃领导。
“你说怎么办?”指导员沉思着。
大家都楞在那里,韩晓雷、黄世安端着冲锋枪审视着山上的每一个角落。
“看来只有攀缘上去,翻过山顶寻找出路了。”我打破沉默。
四排长接过话茬:“就照这样,即使过去抓个俘虏,返回也是个问题。如果再有追兵,我们下都下不来呀!”
“不过上去后从别处再找容易下山的路径吧。”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经过合计,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于是我挎好冲锋枪,背好探雷器,把望远镜挂在脖子上,寻找可以下手的地方。
攀缘实在是太费劲了,我庆幸自己平时练就的臂力,否则很难胜任这项工作。我一会儿抠着石缝,一会儿抓着树根,又怕石头和树跟着我一起掉下山底,所以每抓一个地方,都要认真地观察,然后才敢提起身体,进行下一个动作。爬到三十多米时,向下一看,心里直打颤:直立立的山体,我仿佛是山体上一块凸出来的石头。顾不的多想,我稳稳向上,上到七十多米时出现了一个缓坡,可以用脚走路了。在我的右上方,是一个山洞,一丈多高的洞口,斜着向里延伸下去;洞的上面是许多冰凌般的石笋,用匕首一敲铮铮有声。洞口的边上,有一些鸟粪和爪印,但不见一个鸟的踪迹。绕过山洞再向上,总算好走了点,起码有点坡度,这样减少了攀爬的难度。
上到山顶向下看,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刀刃上,窄窄的山体南北走向,东西两侧迈一步就是七八十度的向下坡度,要不是满山的树木和奇形怪状的石头,想上到山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沿着山脊走了几米,好象觉得此山曾经有人来过。取下探雷器来回搜索,没发现什么十分可疑的东西。但在一个石缝里,塞着一些罐头盒和食品包装,我用手掏出来分辨,依稀可以看到越南的文字。
看来,敌人来过此地。我不由地警觉起来,判断此山可能有地雷。
掌握了山顶的情况,我决定下山。沿着上来的路线,我小心翼翼地把背包带套在树根上,活扣系在自己身上,反复向下移动,终于下的山来。此时,我才更加深刻地感受了“上山不易,下山更难”的道理。
返回转运点,已近日落西山。我们草草地取出食品,解决今天的温饱。
依然是那种吃法,依然是那种起居,依然是那样的天气,依然是那样的感觉。匆匆忙忙中,我们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5#
发表于 2009-1-8 10:2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四 (日记:1986年11月14日)

抱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态,今天我们从转运点来到昨天开辟的通道尽头——山崖绝壁处,试图找到一条相对好走的通道。
沿着山底,我们几经周折,都未能发现一点希望。向前行,不是悬崖就是绝壁;向左走,不是深沟就是险壑。不知不觉中,已是中午时分,大家都饿了。食品不多了,任务还未完成,大家只好将就地吃点,不至于太饿就是了。我吃一袋猪米饭,半袋糖水梨,给肚子一点安慰。
刚吃完,突然从来的方向传来声响,大家迅速分散隐蔽,架好冲锋枪,瞪着眼睛观察情况。原来,从通道上走来的是副大队长李鹏,侦察参谋傅平山,工兵参谋刘占水。看到是自己的人,大家顿时放松起来,关上枪保险,出来迎接领导。
领导了解情况后,又和我们一起沿着山脚看了一遍实地情况。来到山崖处,参谋傅平山爬到树上,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情况,说这里观察的视角不是很宽。逗留不久,副大队长决定返回,到转运点研究新的开进方案。
返到第二座无名高地的山腰时,越境内层层梯田,栋栋住房,越军工事以及法国人修筑的那条公路便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观察一会儿,只见三三俩俩的越军走动或凉晒衣服,除此再看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回到转运点,天还很亮。
三天来,今天可是回的最早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6#
发表于 2009-1-8 10:2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五 (日记:1986年11月15日)

根据副大队长指示,按原路不能进入指定位置的情况下,从中段岔开,寻找新的途径。
上午,我们从第二座山底向右岔开开辟新的通路,到第三座无名高地的中部,从那里寻找突破口。
中午,干粮只剩一点了。参谋傅平山点一点背囊里的食品,只有七袋猪米饭、一盒午餐肉了,他把猪米饭一一分给我们七个人,自己打开午餐肉罐头,用匕首割成一块一块的。他命令大家:“抓紧吃饭,时间紧,任务还重,吃完饭就开始干活。”
说完,他又把午餐肉一块块地分给大家,并督促抓紧吃饭。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吃饭了。指导员急了:“老傅,要吃大家都吃,你都让我们吃了,你吃西北风呢?我知道,虽然谁都吃不饱,但都垫吧垫吧肚子总管点用,你也不能就让我们吃吧!”
“你们比我更重要,你们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多吃点。”
于是,你让我,我让你,谁都没有顺顺利利吃了手里那一小袋猪米饭。大家在傅参谋的命令下,饭是吃了,但都吃的不舒服。因为只有他,吃了一小块午餐肉,算是给大家一个安慰。
饭后,我们沿着通道继续向前开辟。依然是荆棘遍布,障碍重重,但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到达了第三座无名高地的山脚下。
来到山脚下,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感叹:“嘘,好陡呀!”
不过经过反复寻找,还是终于找到了一处相对好上的去处。虽然路依然险要,但毕竟有可以斜走的地方,且树多还可以降低直接掉下的风险。这样,我们大家就都可以登上山顶了。
上到山顶,发现此地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只内,不过此处在越军背后,想必这里不应是他们观察的目标。为了防止万一,大家还是小心翼翼地前行,一步一步地慢慢向更利于观察,更利于下到山底的目标推进。走到一个隐蔽处时,参谋付平山命令大家在此休息等待,他领着指导员去前方观察去了。
等了好久,天也黑了,不见俩位领导返回,估计是有什么新的发现了。考虑到下山的困难,排长决定我们先走一步返回转运点。
晚上,雨下的很大,没有饭吃,我们只有早早地钻入被子里保持点温度。不一会儿,两位领导回来了,淋的象个落汤鸡,但却很高兴。看来他们真的有什么收获了。
夜深深,雨蒙蒙。听着雨打树叶的声音,大家又一次度过一个风餐露宿的夜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7#
发表于 2009-1-8 10:2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六【野居】(日记:1986年11月16日)

根据大队指示:某连发生枪走火事件,即日起各连开展纪律整顿。按照连里的要求,我们出境执行任务的人员部分回去参加整顿,部分继续留在原始森林里待命。早晨,接应的人员来了,还给留守人员带来了一些食品。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把留守位置向后六百米,挪回原始森林边上的国境线以内。上午,参谋傅平山领着几个人随同接应人员回去了,留下我和其他的四位同志在此守侯。根据需要,在回撤的路上我们布设了几颗地雷,为便于再次进入的自身安全,特做书面记录:
1、从最尽头以里,中间一山下坡接近凹陷点:设跳雷一枚。装置:松发、绊发并用,雷体置于尖石背后。
2、第一座山末端下坡处,即两条通路岔口端,设跳雷一枚。装置:双绊发。
3、第一座山大致中间靠近我方,有一棵必踩小树,树后设雷。绊发。
4、我转运点居住处向东30米外,设一颗绊发雷。
5、我居住点北侧40米处,设跳雷一枚。绊发。
6、居住点西侧:绊发雷一枚。
7、居住点返回路上120米处的乱竹藤间,设绊雷一枚。
8、骑线点内我现在居住点向里100米外,设雷两枚(机动),彻底封锁小路。
返回指定位置,今天最忙的事情要数给自己搭窝棚了。不过,靠近山体的地方还是有些自然优势。在一个个两头凸起,中间凹进的石头之间,我们五个人没费多大功夫,四个可以藏身的窝棚就搭好了。虽然前后还能够被雨淋着,但要比前几天的日子好过多了。
因为无事情可做,几个人就在窝棚前的森林小道上打打拳、比划比划,以解寂寞,或者相互聊聊家乡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一天的生活也就过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8#
发表于 2009-1-8 10:3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野居】(1986年11月17日阴、雨)

五个人,一个小小的集体,在阴暗潮湿的原始森林里,显得单薄渺小。周围是一片枝藤蔓缠的世界,四面高山,把茂密的丛林遮挡的密不透风,只有天空飘落的小雨,鼓点般地敲打着遮天蔽日的树叶,然后再滴落下来,打在两块石头上遮掩着的塑料布上,给我们的野居生活送来一点点欢乐。
昨天,第一次执行抵近观察任务的搜排小组,已经回去一半人马参加整顿,留下我们五位在此坚守,心里不知道有种怎样的感觉。说实在,要不是节外生枝,今天该是大举进入的时候了。眼看着即将产生的效果,忽然就暂时搁置一边了。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几个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消除几日的疲劳,养精蓄锐以砺再战。
早晨,天空还是一片黑暗,雨就下起来了,丛林枝头,噼噼啪啪,头顶的塑料布上,叮叮当当,烦死人了。本来还想多睡一会儿,可脚底的被子被雨淋湿了一片,头顶和两侧,雨滴在石头上,向小小的藏身之地拼命地乱溅,叫人感觉到全身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防潮被湿乎乎的,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好象是赶着我们早起。可恨的天公呀,在我们刚刚撤出的第一宿,就开始折腾我们了。我多想,上苍给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我们好好享受一次阳光的照耀。
该吃早饭了,五个人聚在唯一能睡俩人的窝棚下面,一个午餐肉,一个雪菜笋丝,每人两袋猪米饭,三袋糖水梨往饭盒里一倒,再添少许凉水,便是一顿早餐了。无须准备的早餐,就着亚热带特有的凉气,很快就充饥了。
饭毕,各自又回到了自己简漏的窝里,没书看,没收音机听,只有对着天空发呆,或胡思乱想一通。有时想到自己两个多月没给家里去信,父母肯定会怀疑自己上了前线,心里不免有些担忧;有时候,看着自己这种今不保明的生活,不由地会想起内地公园里,课堂上,饭店里等每一个角落人们各种各样的幸福生活,忽然就哼起现在正流行的董文华的歌曲:“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哼着小调,心里不免有些悲伤;摸摸身边的冲锋枪,冰冷冰冷的;看着周围阴冷的世界,只有我们这五个活生生的生命。
不知不觉中午已过,雨不下了天依然很阴沉,叫人无法有个好心情。但饭总该吃吧,于是,呼啦啦几个哥们全都起来,烧点开水,吃点压缩饼干、猪米饭等专用食品,又算了结了一件事情。
吃过午饭,生活依然如故:寂寞,寂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19#
发表于 2009-1-8 10:3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 【野居】 (日记 :1986年11月18日)

还没起床,雨就下开了。揉揉醒松的眼睛,看看天色,灰蒙蒙的。原始森林被雨击打着,辟辟啪啪响成一片。
看看手表,时过七点,穿上潮乎乎的衣服,准备烧水,但雨下着,人都懒得动,所以大家一致通过今天早晨吃凉食。压缩饼干、黄桃罐头、凉水,简简单单一顿早饭。
上午,冒着雨到山腰间背回一袋水。回来以后,裤腿泥了大半截,脱掉鞋子,脚丫子黑糊糊的,象从烂泥里刚抽出来,这些天和衣睡觉,不脱鞋,开辟通路灌进鞋里的沤土,在水的浸泡下起了作用。舍不得用食用水,我便撩起窝棚雨布,用积存的雨水简单洗洗脚,不用擦干便又钻进了被窝。
水有了,可中午吃饭时点不起火来,唯一的气体打火机没气了,看来只好喝凉水了。但凉水喝一顿可以,两顿也可以,总不能天天喝吧。该怎么办,到小寨凹塘找边民借吧,山高,路远,又不安全。大家都说不能。还是等吧,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出来打柴的边民身上了。还好,下午三点多,一位砍柴的边民进山,拦住一问,有。大家高兴极了,谢天谢地呀。黄世安拿过来一看,还有十根。十根可能办大事了。高兴之余,把一包压缩饼干甩给老乡,老乡高兴地走了。
下午,我们细细盘算着十根火柴的用法,保证不能浪费一根。于是,大家把肉罐头里的油困出来,剪一节鞋带做灯捻,火种就诞生了。凭着这一粒火种,晚上大家吃上了热腾腾的方便面,真是幸福呀。
夜色蒙蒙,刚刚钻进被窝,雨又下开了,亚热带的雨在旱季也是不依不饶的,很是烦心。捂在潮湿的被窝里,听着雨打塑料布的声音,我不知道每个人在想点什么。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中的一个或几个真的倒下了,到时候,活着的请别忘记大家曾经的这段难忘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0809
帖子
720
主题
5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4
最后登录
2014-8-24
20#
发表于 2009-1-8 10:3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抵近侦察 【野居】(日记:1986年11月19日)

进入原始森林已经八天了,完完整整只有一天晴天。现在雨还在下,让心情也连阴起来。
一天无事可做倒也是一种规律。起床、排除地雷、吃饭、切磋功夫……
下午钻进被窝,仰望天空,看着飘来飘去的云,忽然觉得我们这帮人活的真可怜,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根本不知道你有多苦,你有多累,你有多危险。就象天上的云,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你甚至不能保证几分钟以后你是否还活着。要不然,人们都叫我们傻大兵,其实这话不错。也许凯旋时,我们瘸着、拐着、或让人抱着遗像,回家后,该种地的种地,该做肥的做肥,生活又恢复了以前的常态。
有人保家卫国就有人安居乐业,想想城市,想想乡村,脑海里象过电影一样。
不需要想的太多,还是继续睡我的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17:58 , Processed in 0.1101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