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永志不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前驻越大使的回忆:中越边境战争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9635
帖子
4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7
最后登录
2014-8-24
11#
发表于 2009-12-29 15:4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半步崩拳:
[quote user=\"爱未来\"]

基本上只有愚蠢的人会相信这个帖子里面的任何一句话。

帖子就是说了一句话:越南人有神经病!突然就在街上用刀砍人。

我作为一个正常人分析是这样的:看不出这个“精神病人”有病理基础以及发病原因等等。

其他的我限于我的眼界,暂且不说。可我地当时就圈划出土地,设立华侨农场,用来安置被"反骨崽"越南当局赶回中国的华侨。本人还面对面与华侨们交谈过,他们在越南的财产被 当时的越南当局没收,凄惨回国。你说我相信吗?而且,将心比心,当年,我的俩位同班同学,另一个朋友,他们家庭就属越侨,可我国并不睚眦必报,赶他们回越南,我的同学们也不对他们冷眼相待,一如既往共同学习,玩耍。

这个“精神病人”患的是"自大狂妄症"引发的走火入魔。病理基础以及发病原因,是人都知道!

我不分析越南人是不是有精神病,也无法分析。但如果他们有正如你们说的精神病,我们的国家用更重方式拉拢他,那是怎样的精神病呢?

还要和精神病人打壕沟战,谁的病可能更重一些呢?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9635
帖子
4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7
最后登录
2014-8-24
12#
发表于 2009-12-29 15:5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越南难民是近期移居美国的最大群体。25年来,近200万越南人移居美国。与所有移民一样,他们面临重重困难和障碍--陌生新奇的文化、语言障碍和贫困。但他们与其他新到美国的移民群体相比,至少在一个方面有重大区别,那便是由美国政府决定他们应居住的地点。但政府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越南难民挫败了规定他们散居美国各地的计划,沿美国温暖的海岸线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例如在南加州,他们建立了越南本土外最大的越南人社区。

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Mississippi Delta)一个凹凸不平的码头上,50岁的里克.高(Rick Cao)在织补\"美芳小姐\"号渔船的渔网,用双手和一个大脚趾理顺一团乱麻似的尼龙网。不久,他将再次乘船出海,去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捕虾,有可能在海上待几个星期,可能不会在他的船用收音机上听到一句英语。他解释说:越南人\"接管了墨西哥湾\"。

在圣何塞(San Jose)市外的一个办公楼停车场上,42岁的阮盛(Thinh Nguyen)在又一个15小时的工作日后,钻进了他的雅阁牌(Acura)轿车。他有几个月没休息了,不过,这算不了什么。1975年,他们一家刚到美国时只有75美元。而硅谷(Silicon Valley)最近的一笔大交易就使他成了百万富翁。

在享廷顿滩(Huntington Beach)一所社区学院的校园内,25岁的陈维(Duy Tran)吃力地背着一个装满了数学和电脑科学书的背包。维的青少年时代荒废在吉隆坡的难民营中,被关在铁丝网内渡过了整整8年。如今,他白天当接待员,晚上是学生,有时在梦中还说英语,醒来后不禁感到好笑。他说:\"我以前一直想要的只是自由而已。\"

这些越南人在美国找到了家园。但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越南战争结束25年后,近两百万越南裔美国人艰苦奋斗,捱过了贫困、海盗袭击、疾病和不明智的政府计划。他们的故事对文化的历久不衰,对美国提供的避难政策所固有的不确定性,都极具说服力。

西贡陷落后,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决定,将蜂拥而至的越南难民分散到美国各地,其目的在于防止出现如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多年前古巴流亡者在迈阿密(Miami)造成的状况,即移民大量涌入某一美国社区,使其不堪重负。美国政府希望缓解难民对某一地区的资源一它的文化、政治、尤其是福利制度一可能造成的压力。

当时,一位负责移民的工作人员对参议院说:\"我们不想要族裔聚居区。\"

但专家和移民现在异口同声地指出,这一社会实验失败了,它只不过延迟了美国移民种族飞地的形成。飞地多少像个小安乐窝,它的形成却是同化过程中重要的第一步。

许多人还认为,分散难民的做法造成了一系列其他出乎意料的后果一隔离、剥削、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对福利政策的长期依赖。

这一做法以彻底失败告终,一场大规模的二次移民几乎随即开始。许多越南人家庭离开了向他们提供赞助的美国城镇,进入了一些沿海和阳光地带的社区一尤其在加州一他们在这里有人多势众的磆感觉。

在弗吉尼亚州(Virginia)城镇郊区,包括许多在越南战争期间与美军共事的人在内的数千难民,专门就职于政府和国防部门,使幸存的南越老同事凝聚一起。

在休斯敦(Houston),越南难民使市中心一个萎靡不振的地段恢复了生机。在不太远的地方,有与越南的三角洲不可思议地相似的长沼,他们在那里将渔网撒入墨西哥湾。

在圣何塞,他们帮助推动了一场高技术革命。在南加州,他们建立了小西贡(Little Saigon)一越南本土外最大的越南人群体。

在成千上万二次踏上移民之路的越南难民中,有一位名叫陈青锋(Thanh Phong Tran)的人,陈和他的妻子及4个孩子在一位善心的赞助者帮助下,于1975年移居费城(Philadelphia)郊外,但却深感孤立无援。像许多其他难民一样,他们不久便设法去了南加州。

这位退休的工程师现年73岁,是那些使美国地图上有了名副其实的小西贡这个地名的越南难民之一。经过移民大力游说,小西贡出口路标已设立在花园丛(Garden Grove)和圣迭戈(San Diego)两条高速公路上。

陈说:\"美国人可以单独生活,任何地方都行。可越南人不这样。我们像是天空中的飞鸟:我们一起展翅飞翔。如果我们不生活在一起,我们会觉得不知所措。\"

小西贡:精神首都

星期天早上,加州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博尔萨大道(Bolsa Avenue)上的亚洲花园商店区 (Asian Garden Mall)熙熙攘攘,各种越南商品应有尽有。小贩们在叫卖一碗碗热气腾腾名叫\"福\"(pho),历史悠久的米粉以及榴莲果,据说,这种古怪的水果吃起来味道奇美,但闻上去却令人作呕。商店内佛像和寿星雕像的后面,一些庄重的老人一边轻轻捋着一缕缕白色山羊胡,一边喝着一种越南冰牛奶咖啡。

这就是小西贡,南加州越南裔美国人社区的商业和精神首都,人口估计为20万以上。托尼.林 (Tony Lam)为威斯敏斯特市政委员会委员,是美国第一位当选的越南裔美国人官员,他的家即在小西贡。这里还有2200多家越南人开的商店一音像制品店、成衣店、法式咖啡店和可提供装饰华丽的四层婚礼蛋糕的面包房。

这里也是全世界越南移民的文化中心。琳达.庄黛(Lynda Trang Dai)是以越南的麦当娜而闻名于世的歌星。她和一些有影响的作家及艺术家都住在这里。以小西贡为基地的越南语电台广播节目同时在休斯敦和圣何塞播出。

西贡陷落不久时,可供橙县(Orange County)早期难民选择的由越南人经营的买卖只有四家一药店、食品杂货店、保险公司和饭馆。在某些人看来,博尔萨大街一英里长的蓝领阶级地段颇似郊区有损其形象的地方,但对弗兰克.姚(Frank Jao)这样的越南裔美国人来说,这里却似金矿。

姚在家里11个孩子中排行第七,成长于河内北部一个港口城市,后来在西贡发现了自己的创业才能。14岁时,他手下已有4人为他干活,分发报纸,他后来为美国政府当翻译。他搭上撤离西贡的最后航班中的一架飞机,来到橙县。姚找到了一些投资者,将一些低档的房产改建为商店,为难民提供服务,并建立了两个购物中心,作为该地区的商业基地。

不过10年的光景,这一地区接纳了大量越南难民,还拥有200家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商店。

从一开始,小西贡便因人们政见不一而深受困扰。最初几年,在反对和支持与越南关系正常化的人之间出现了暴力冲突。今日的帮派则为一切事情相互争斗,从控制一年一度的春节游行到掌握当地银行业等等。去年,威斯敏斯特一家银像制品店的老板挂起了一面共产党的旗帜和一张已故共产党领袖胡志明的画像,导致持续7个星期的抗议活动,52人被捕。

70岁的乔黎功(Le Cong Giao)是阿普兰(Upland)的居民,几乎是在最后一次撤离的航班中逃离西贡,后来成了南加州越南人社区的宗教和文化领袖。他说,尽管如此,小西贡\"已经成为越南裔美国人社区的象征。\"

\"我们是穷人中最穷的人。但是,我们自己设法克服了困难。不管你们怎么做,人们都会设法找到他们自己的人。这便是我们拥有小西贡的原因。\"

在橙县建立家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直到1989年,威斯敏斯特仍不允许南加州的越南老兵游行。一位市政委员会委员对这些老兵说:\"如果你们想当南越人,那就回南越去。\"白人居民举行社区会议一后来被比作三K党1集会一阻止越南难民潮涌入。

乍一看,传统上是白人保守派的地盘的橙县1975年容纳了一个族裔飞地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正是这里的政治状况帮助创造了小西贡。开明派认为越南战争是一个错误,是政府政策失误的产物。但是保守派,特别是那些与这一地区众多军事基地有关系的保守派,仍是美国参与东南亚事务的坚定支持者。

研究越南裔美国人经历的加州大学富勒顿分校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的杰弗里.布鲁迪(Jeffrey Brody)说,\"他们认为,这些人不是移民,而是逃离共产党政权的难民。\"

尽管如此,许多美国人确信,移民和福利计划是美国种族紧张局势的直接原因。根据当时的民意调查,半数以上的美国人反对向越南难民开放边界。自1959年以来,古巴难民计划(Cuban Refugee Program) 为45万名古巴流亡者提供了免费医疗保健及无息贷款等其他福利,但它没有被看作可仿效的模式,而被视为应当避免的代价昂贵的计划。

明.Q. 史蒂文.多万(Minh Q. Steven Dovan)是圣何塞的律师,1961年从越南移居美国,成了北加州越南裔美国人社区的领袖,他回忆说:\"人们的同情心减弱了。这是一个时机和运气好坏的问题。\"

伊内斯.M. 米亚尔斯(Ines M. Miyares)是一位古巴难民,纽约享特学院 (Hunter College) 的地理学副教授,专门从事东南亚移民问题研究。他说,在古巴人出逃时期,\"从冷战开始,当难民便是件时髦的事。到越南陷落时,这个国家对冷战已彻底失望。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难民是一场人人厌恶的战的产物。\"

西贡长沼:像故乡一样

多少个晚上,汉.林(Han Lam)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又一个14小时的工作日后,踢掉自己的懒汉鞋,像小孩一样卷起裤子,涉水进入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德拉克(Durlac)浑浊的格雷德卡罗运河(Grade Callou Canal)。他拔出一堆睡莲,慢慢地走回家,用它们来煮甜鲻鱼烩,并断言他又能尝到他在越南童年时享受的美味了。

对庚元(Canh Nguyen)来说,当阳光刚好穿过桉树树藤,当虾还未长大或干脆不肯露面,从而使工作步伐放慢,当在自己那条\"小吉恩\"号(Li誰 Gene) 渔船甲板上独自享受少有的时光时,他仿佛回到了故乡。他甚至能肯定地说,他回到了越南,正在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上乘风破浪。

这些人是美国移民历程中最偏远的居民点之一的一部分,按人口统计学家的说法,是美国的越南人社区中较为奇特的一个\"集合体\"。仅就人数而言,还有更大的社区。但是,如果按在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散布于从得克萨斯州(Texas)到密西蝖西比州的墨西哥湾湾口地区的几个城镇,堪称美国国内越南人最集中的地区。

根据1990年人口调查的统计,越南人集中程度最高的5个地区,有4个在长沼地区 - 路易斯安那州的阿米利亚(Amelia)等城市名列榜首。这里的人口近30%是越南人。阿米利亚市的一所小学,成了美国种族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学校之一 - 主要是因为越南裔美国人学生现在已占学生总数的1/3。

越南裔渔民受墨西哥湾地区丰富渔业资源的吸引纷至沓来。但真正使他们留在这里的是那种他们原以为已永远失去的纯朴的乡村生活。

墨西哥湾的语言和文化对越南人来说是陌生的,但这里的生活节奏却与他们的家乡颇为相似:当地人在握手前先要在牛仔裤上擦擦手掌。他们生活在像昔日巷 (Bygones Lane)这样的街道和无名小溪的沿岸地段,通过数他们看到的吊桥来计算自己的往返次数。

1978年逃离越南的林说:\"我觉得自己像在故乡一样。我们没什么改变,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越南裔捕虾蟹者群集在有打盹的美洲鳄和长着片片盘结柏树皮的小港湾里。他们经常将海产品卖给越南裔批发商,再转发给越南饭馆和市场小贩。

许多越南裔美国人不会讲英语,与讲英语的社会不相往来,生活在越南人街区,去越南教堂,像在路易斯安那州摩根城(Morgan City)那样,邻居正是他们在越南老家的邻居。星期天下午,人们可以看到他们蹲在传统的越南菜园中,戴着他们在越南戴的土族斗笠,照料荷兰芹菜地。

弗朗西斯.厥裴(Francis Quyet Bui)是路易斯安那州圣洁家庭天主教区的教士。他说:\"他们根本不干白人干的事,也不说英语。没这个必要。\"

但是,这里决非天堂,至少从长远看是如此。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墨西哥湾沿岸,越南裔渔民和美国渔民之间出现了暴力冲突。在得州海漂城(Seadrift),有两个越南兄弟被控谋杀了一名美国渔民。他们自称是自卫,被判无罪--但那是在他们的4条渔船被火焰炸弹炸毁之后。

时至今日,仍有报道说不同街区的白人、黑人和亚裔美国人轮流将对方赶走。

这一地区的许多白人仍然认为,越南战争后,美国政府直接把钱交给越南难民去做虾蟹生意。这一谣言纯属无稽之谈,但与之相关的偏见却阴魂不散。

巴迪.戴西(Buddy Daisy)是路易斯安那州霍马(Houma)一家小型海产品公司的老板,他说:\"我们同他们打仗,然后又把他们带回美国来养活他们。\"他根本就不分共产党人和美国从前的盟友,现沦为难民的南越人。

但是,在这种传统文化的谨慎结合中,一些越南裔渔民与海湾沿岸的当地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并掌握了长沼地区不成文政治策略而取得发展。

举例来说,一个3月的早晨,在阿米利亚附近,阮悌(De Nguyen)灵巧地驾船驶近一个渔栅,并用手将其收起。渔栅里的30只蓝蟹发出响声 - 考虑到大多数渔栅直到5月才会挂满,这一网收获颇丰。

阮得到允许在方圆130公里私有的路易斯安那州沼泽地中撒网,因为他与管理这片地产的人是朋友。这天,该是阮去德拉克市外一个简陋营地看望这些 - 汤姆.唐泰(Tom Dontay)及其儿子布奇(Boogie)的时候了。

布奇称他没有其他教名,曾在前廊击中一条13英尺长的美洲鳄(鳄鱼头是后卧室中最引人注目的物品)。营地内到处放着枪支,其中至少有一支是突击炮。布奇为他的稀客从码头下抓了一只牡蛎,啪的一声将其打开,将半边贝壳递了过去。他指出,这是他们弄到的最新鲜的牡蛎。

在三月那天的简短交谈中,话题大多是关于偷捕者的事。聊完后,阮悌答应不久再来。临走时,汤姆.唐蒂说:\"我不知道这船是谁给你的,可是他跟你够哥们儿的。\"

这条船其实是阮悌将捕蟹赚的钱省下后买的,但他转了转眼珠,拿那个关于难民靠政府的恩惠开展自已业务的老谣传开了个玩笑。

他答道:\"山姆大叔!福利!\"

这是墨西哥湾沿岸当今一个伤脑筋的话题。福利是美国政府重新安置越南难民政策的核心。

为了避免出现许多人在迈阿密目睹的福利州,政府官员向越南人提供了与他们10多年前向古巴流亡者提供的福利显著不同 - 而且更少 - 的福利。与古巴人不同,越南难民有赞助时没有资格享受福利待遇。

这一移民计划依赖于一个主要由教会组成的志愿者网络,来向难民提供赞助。每次行程都始于一个移民安置中心,其中最大的中心是加州的彭德尔顿营(Camp Pendleton);阿肯色州的查菲堡 (Fort Chaffee, Arkansas);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 (Eglin Air Force Base, Florida) 和宾夕法尼亚洲的印第安人山口城堡(Fort Indiantown Gap, Pennsylvania)。难民从这些地方被送往散布于美国各地的赞助者。

美国政府本想加快同化过程和减少对福利的依赖,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一计划将难民分散到各地,从而推迟了移民社会的自然成熟过程,迫使这些越南人自己重新形成群体,如果这是他们想要的结果的话。

由于没有提供曾给予古巴难民的集中援助和教育机会,该计划几乎没有帮助新来的越南难民摆脱立即陷入的贫困处境。

享特学院的米亚雷斯说:\"例如,他们中的许多人以前一直是农民。如果你一直在公有的土地上耕作,突然之间,你被带到别的地方,而你又没有能挣钱的技能,那么,你算干什么的呢?\"

1979年,美国住房、教育和福利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Education and Welfare)发表报告指出,大多数越南难民\"生活在勉强糊口的条件下\",越南难民计划未能实现其最终目标。在一些社区,越南裔美国人中多达60%的人接受某种福利补助。

这一调查发现:\"他们几乎不会说英语,只能在较差的就业市场上寻找工作,或是靠福利补助生活,住在拥挤不堪, 像似贫民窟的住房中。\"

持批评意见的人指出,美国政府的这一难民政策还造成了其他一些非预期的后果。例如,政府鼓励雇主为难民提供赞助,从而为剥削行为打开方便之门。

社会学家布拉德.沃顿(Brad Whorton)现为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教育部工作。他1997年在堪萨斯大学(Kansas University)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俄克拉何马州(Oklahoma)一位家禽加工商人\"赞助\"了近700名难民。沃顿写道,一位难民协调员得出的结论是,提供的赞助中有\"很大一部分\"带有\"合同工性质\" 。

美国国务院仍在为这一计划辩护,并说它的难民政策没有改变。

\"不应在短时间内在某个地区重新安置大批人口,因为会很快使他们需要适应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堪重负,\"一位国务院官员说。\"我们要给他们机会自己站稳脚跟。\"

1978年,汉.林(Han Lam)走下飞机,踏在雪地上。他发现自己到了阿拉斯加(Alaska)。这是移民机构根据将越南难民分散到所有50个州的政策,为81名越南难民选择的目的地。

这里真不像是家。它不像任何他愿意称之为家的地方。

林说:\"天气冷极了,白茫茫一片。\"

与许多越南难民一样,林在这里没呆多长时间。他先是去了得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Amarillo),后来又设法去了路易斯安那州。

去与亲戚相聚或是建立越南人社区,有时仅仅因天气而迁居,越南难民开始聚集在一起。到1980年,他们中已有一半人不再居住在他们最初被安置的地方。1/3越南难民已在加州定居。

\"当时的设想是,如果我们将他们分散,他们会更快地美国化。他们将从根本上得到同化,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我们要使难民不再是个问题,\"米亚雷斯说道。\"但是这在人身上行不通,特别是那些有把'群体'看得比'个人'更重要的文化背景的人。我们那时不理解这一点。\"

在像休斯敦或小西贡这样的较大的社区中,越南难民获得较好的机会接受就业培训和学习英语。他们并且找到了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份政府研究报告称,大多数难民通过其他难民找到了工作。例如,在越南人开的杂货店中,向其他难民销售木波罗和红毛丹果。

随着这类社区的发展,越南难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根据美国人口调查的数字,1980至1990年间,越南裔美国人的平均家庭收入增长了一倍,达到33500美元,略高于美国的全国平均水平。越南裔美国人中可以熟练使用英语者,已从1980年的27%上升至近40%。

1999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项研究中引用的数字显示了其他重大进展:成人中大学毕业生的百分比从13%上升至17%。16岁和16岁以上男性中,加入劳工大军的百分比从1980年的66%上升至72%。拥有企业和房产者的百分比也提高了许多。

甚至由所谓的船民--越南难民的第二次移民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于20世纪70年代末来到美国,经济状况甚至比早期难民的状况更可怕--组成的社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阮庭胜(Nguyen Oinh Thang)是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Fairfax)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船民紧急救援机构(Boat People SOS)的执行董事。他说,例如,有5万多名越南裔美国人 - 其中一半是船民 - 现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南部的郊区。

今天,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投身于该地区的主要行业,即国防和政府部门,其他人则经营越南饭馆。许多人在苦苦挣扎,其他人自认为已融入美国日常生活,他们的同事和客户多半是美国人,而不是越南裔美国人。

位于弗吉尼亚州瀑布教会城(Falls Church)中心的伊甸中心(Eden Center)是这一社区的社会中心,它是一个\"L\"型的长条商业街,以越南战争结束前西贡最大的商业街命名。该中心于1984年开张,有数十家由越南人经营专卖亚洲产品的商店。这里有饭馆、面包房、发廊、珠宝店、纺织品商店和草药店,以及旅行社和音像制品商店。

黎剑文(Kiem Van Le)于1986年移居费尔法克斯县前在劳工营和难民营呆了10年,他说:\"我曾经有个梦想,去一个地方过自己的生活。我来到美国后,我的梦想实现了。\"

圣何塞:发展高新技术之地

在美国,其他地方没有比北加州越南难民同化进程更顺利,经济成就最显著,同化程度最高的美国越南人社区。

它的核心在圣何塞这一西贡陷落后难民最初的目的地。第一次越南难民潮中的许多人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他们发现,他们可以通过为那些蓬勃发展并最终形成硅谷的新兴技术公司组装电子产品,得到较好的报酬(而且不必先学英语)。

许多早期越南工人被公司视为宝贵的雇员,学会了英语并受到提升而离开了生产线。他们的孩子,以及年轻的难民,则理所当然地受到因特网革命提供的机遇的吸引。

一年前,一个由20来人组成的思想超前的小团体从他们小工作隔间脱颖而出,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开始寻求出资赞助商。硅谷风险投资商将数十万美元投入一个羽翼未丰的网络公司。没过多久,投资者纷至沓来。

GolinQ网络公司的销售主任卡西.陈(Cathy Tran)回忆说,投资者\"为这一技术所倾倒。他们为那种创造力和能量所倾倒。\"

令他们倾倒的还有其他的东西:种族特性。

GolinQ网络公司的4位高级经理(包括它的首席执行官)和25名雇员中的大多数都是越南裔美国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该公司已筹集到125万美元种子基金 - 完全来自越南裔美国人投资者。

按照硅谷的标准,这笔钱是个小数目。但是,这家公司帮助小企业在因特网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然后再从其在线赢利中分一杯羹,因而有希望今年有2000万美元的收入。

公司最初的成功体现了主要是北加州越南裔美国人和电脑之间形成的象征性关系,今天,北加州已有10万多越南裔美国人。

45岁的藩香(Phien Huong)在圣何塞市中心附近拥有一家小型成衣和纺织品商店,她说:\"最初,我们团结在一起是因为我们选择逃离越南寻求自由。\"7年前,藩从越南移居美国,7年的时间足以让她8个孩子中的3个或是开始在电脑行业工作,或是开始去上课,从而使他们可以踏进这个行业的门槛。

\"越南人和电脑行业之间有着牢固的联系 - 电脑行业发端于此。它使我们取得了显著成就。\"

阮盛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始于冬天在户外洗汽车,即使在路易斯安那州,如果你将全身弄湿,也是冷得要死。他通过上学设法找出路,后来去了北加州。他现在是Xros公司的网络系统经理。这是一家制造先进的光学开关的高技术创业公司,诺特尔(Nortel)网络公司刚以32.5亿美元买下了它的股权。

这一交易将使Xros公司的雇员在今后4年中每年平均得到约100万美元,而作为经理的阮将得到更多,阮说这话时有些不好意思。

像阮一样,\"冠林冠\"公司26岁的总经理迈克尔. 汉(Michael Han)也是在越南人移居美国之路上认识了自己的天赋。

负责审核和选择投资者的汉说:\"我想使这个社区,这个越南人社区,成为某个事业的一部分。我是这么对人说的:'我们是新的一代。我们可以抱成团干一番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9635
帖子
43
主题
4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7
最后登录
2014-8-24
13#
发表于 2009-12-29 15:5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不要一张嘴巴总说别人怎么怎么坏,还是好好检讨自己的德行吧!比如收留了多少难民。

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sl=zh-TW&u=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006/01/0601235.htm&ei=XbY5S7rRFY6OkQXA1o3gCw&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1&ved=0CAgQ7gEwADgK&prev=/search%3Fq%3D%25E8%25B6%258A%25E5%258D%2597%25E9%259A%25BE%25E6%25B0%2591%25E6%2580%25BB%25E6%2595%25B0%26hl%3Dzh-CN%26sa%3DN%26start%3D10%26newwindow%3D1

我们从未驱赶过一艘难民船;亦从没有把无处容身的越南人拒诸门外。我们更为长期无法移居外国者提供了融入本港社会的出路。事实上,香港收容的越南难民人数比全亚洲其他国家所收容的总数还要多。」

[此帖子已被 爱未来 在 2009-12-29 16:01:3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02:59 , Processed in 0.0918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