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0
60
信息监察员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135
西蒙辛苦了, 你们去的时候应该是大雨了,那场台风。
6
[此帖子已被 七九长排山 在 2010-8-8 19:55:05 编辑过]
381
3466
超级版主
七九长排山:“弄平村的入口并不容易找,因为它只是一条小路,很窄,而且没有路牌,左右有茂盛的植被,在沿边公路上很容易一晃而过。”确实是不好找,我们去年就能一步到位。 [此帖子已被 七九长排山 在 2010-8-8 19:55:05 编辑过]
呵呵,队伍中有认路的,当然可以一步到位了。我们几个从来没有去过,基本上都是一直打电话问弄平的老乡和沿途问路。大概方向我们知道,就是如何找到入口的问题。还好,眼睛一直盯着前路,车过了7~8米,赶紧掉头,总算进去啦!
老地方啦,尽管事隔三十了,想当年我们是从边防连队后侧的山爬上弄平岭的。今天可好啦,小车可以直接开到弄平村。让我们遗憾的是乡亲们的生存环境一点没改变。
[此帖子已被 七九长排山 在 2010-8-9 11:21:0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8-9 20:44:40 编辑过]
这是4连住过的房子。
是啊,老乡的生活环境的确令我们惊讶。我是通过122一个老兵联系上这位老乡的,这位老兵当年就在这家里住。
我给这位老乡带了一瓶酒和一条烟,早上老乡带我们去长白山脚,中午又招呼我们吃饭,还特意杀了一只大公鸡,中午陪老乡喝了一大碗他自酿的玉米酒,带着几分醉意又随着老乡上了清代炮台山。
对于他我不再多描述了,毕竟他还要在那里生活,天天到长白山脚放牛,也经常到越南那边喝酒,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到访越方也是敏感的,我们那天在长白山脚到处转悠、拍照估计越方边民也会上报的,我们不想因此给他添麻烦,山里人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从心底里面感谢他。
我们知道那只公鸡在他家庭经济中的分量,临走时往他手里塞了200元。我们衷心祝愿弄平村民能够早日脱离贫困,至少希望他们能够不再住这种四面漏风的木房子了。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8-9 0:28:26 编辑过]
从老乡家里出来,沿着路往回走不远,有个很不显眼的入口,如果这次我不预先打招呼自己摸进弄平村,估计是死活也找不到如何通往长白山的路。
这条就是通往长白山脚的小路,狭小、湿滑、闷热,我们上去的时候天刚下过大雨,湿滑泥泞。老乡说,这条路还是老样子,当年部队从这里上去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如今还是这个样子。没有被开发保持原生态对于旧地重游的老兵或者是好事,记忆一下拉回30年,但对于长年累月生活在这里的老乡来说,原生态意味着贫穷和落后,开发意味着脱贫,好还是不好呢?
这条小路的路面上尽是泥泞和碎石满布,一不小心滑倒摔跤,一定要受皮肉之苦。当年部队在夜晚漆黑一片的环境下从这条路摸上去,估计不少仁兄摔疼过。
边疆人民是伟大的人民,那坡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参战老兵和烈士亲属,此行得到了那坡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朋友们的热情接待,某部门的两位领导还专程倍同我们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平孟。边防连队招待午饭后,就驱车前往当年122师365团2营进攻出发阵地――弄平村,看望了村民和当年支前老民兵,追忆当年军民鱼水情,老民兵们对当年战斗的情景历历在目,扛炮弹、前送战斗物资,后送伤员、收殓烈士遗体,记忆犹新,如数家珍。边民们的爱国情怀和淳朴感情让我们万分之感动,看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他们还住在当年部队住过的旧房子,也令我们这些参战老兵感到伤感。可是,老民兵们就说了一句令我们感动的话:“解放军同志,今天你们从远方回来看看我们,乡亲们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已到了夕阳西沉时分,再见吧,长白山,在有生之年我们还会回来!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长白山,回到了那坡,准备明天的行程。
[此帖子已被 七九长排山 在 2010-8-9 11:43:0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simonchan 在 2010-8-9 16:01:37 编辑过]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2 07:44 , Processed in 0.1054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