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0
379
中级会员
老实说,我不喜欢这种照片,有如看到张志新裸体骑在一匹骏马的雕塑像一样,这不合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
即将告别人世的人最需要的是心理的平静安宁,最牵挂的可能是自己的家人,亲人,也包括别人对他这一生的评价,应该有一个类似西方牧师的人,使他的灵魂得到安宁,
西方关于战争的照片恐怕数不胜数,有类似这样的照片吗,我好象没看到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信息监察员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1-7-16 11:19:06 编辑过]
9
1986年10月14日,王红(左一)持相机与突击队一起等待冲锋的命令。这是另一位战地记者拍摄的。
王红,1956年生于西安的一个军人家庭,1986年作为一名部队摄影师参加了对越防御作战,火线采访身负重伤,是一位冒着枪林弹雨跟随突击队火线采访而身负重伤的战地摄影师。他用浸过鲜血的镜头,见证了当代军人为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壮举,再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他手持相机和擎着冲锋枪的战友们一起经受过枪林弹雨,和他一起历经炮火的是他在前线抢拍下来的2800多张底片。主要作品有《激战中报捷的突击队长马全斌》、《突击队员》、《搜剿残敌》、《墓前跪拜父亲的幼童》、《最后的微笑——彝族战士罗卜基》、《墓前点烟的女兵》…,他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1987年受到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接见,1995年当选“全军新闻摄影十佳记者”。
hjf1390:谢谢”为了忘却的记忆“的解释。您提供这张彩照与顶楼那张黑白照是两张,不是把彩色转黑白的。老兵讲得对,2张照片不是一张。
这是凤凰卫视采访王红的视频《一个战地摄影师----生命的记忆》
战争是有着很残酷的一面的,没上过战场的人,尽管可以从电影中看到那种血腥,但与亲临其境还是不同的。
79.2.17上午10点多,布局对面的那兰村旁,薄雾和硝烟下,一头大水牛卧在地上,它屁股中了流弹,显然活不了多久,水牛的嘴巴还慢慢的咀嚼着,大眼睛看着土路上它从来没见过的景象。
两边是一百多米高象城墙一样的高山,中间是时宽时窄的平地,坦克,奔跑的士兵,车载步兵,炮车,紧紧挤在一起,象峡谷中的山洪一样向前涌动——那时突然感到,好像进入了一个象钟表一样有很多齿轮的大机器里,你必须在其中一起转动,一旦你离开了,你就非常危险。而无论你离开或倒下,这部机器仍毫无影响的继续转动着。
[此帖子已被 鸣鹤在阴 在 2011-7-17 10:20:01 编辑过]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22 23:50 , Processed in 0.0965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