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上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2919
帖子
66
主题
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59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15
最后登录
2014-8-24
11#
发表于 2005-3-21 19:3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下面引用由半岛之鹰2005/03/21 07:26pm 发表的内容:
叶赫那拉这个婊子把我们害苦了!说句实在话,满族的衰弱和与汉人的同化有很大关系,别拍俺
不拍你,虽然我是汉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满人确实比汉人更加有斗志.不过汉人中也不乏晓勇善战的,一句话:都是腐败惹的祸,希望现在的政府能重视腐败问题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0

好友

241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32
帖子
1505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2411
威望
241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12
最后登录
2014-8-24
12#
发表于 2005-3-21 19:3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对,腐败不除,国将不国!
兄弟,咱别谈政治了,省的人家把咱推荐到中南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13
帖子
45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84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1
最后登录
2014-8-24
13#
发表于 2005-3-21 19:3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下面引用由半岛之鹰2005/03/21 07:26pm 发表的内容:
叶赫那拉这个婊子把我们害苦了!说句实在话,满族的衰弱和与汉人的同化有很大关系,别拍俺
你这话我不同意:
——(转贴)八旗汉军在明清兴亡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八旗是满清政权的嫡系军队,八旗制度的整体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及汉军八旗构成。很多人认为满清统一中国就军事的因素而言是“弓马娴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
  综观古代战争史,骑兵野战能力强、攻坚能力弱,不论在旷阔平原的北方、还是在山河密布的南方,均属如此。北方少数民族欲攻坚城,多数不得不采取旷日持久的围困方式,待城内粮草日绌时,再相机夺取(例如金兵在宣和七年的南侵时,围攻太原二百六十天后才攻克、而围攻中山府竟需三年时间)。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能否切断守军与外部的联系,彻底杜绝守军的外援。在骑兵容易发挥特长的北方平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使用;但在南方,由于河湖纵横、崇山密布、道路崎岖,守城的军队完全可以通过水路、山路这两种途径与外部联系,围城的军队即使有骑兵优势,但也要受客观环境的限制,由此可知,在南方作战时,欲破坚城,不能够只依赖骑兵优势。 何况这种旷日持久的围城方式,一方面会使已方将士疲惫和松懈,另一方面也会因时间拖延太久导致敌情发生重大变化而功败垂成(例如安史之乱时,叛军知道江淮庸调是唐朝的命脉,故围攻江淮的屏障睢阳及南阳,但叛军攻睢阳用了十一个月、而攻南阳则用了一年,当叛军攻克两城时,唐军已经收复西京,故叛军无力再扰唐朝的经济命脉江淮)。
  现代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南明没有和南宋一样长期偏安于南方?中国的南方拥有众多的河流及山脉,这些地理因素对骑兵是一个限制,汉人完全可以据险而守,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我认为关键在于与南宋对峙的金国没有无坚不摧的大炮,与南明对峙的清军却拥有号称“威武大将军”的攻坚利器红衣大炮,并用它给南明致命的打击。
  那么清军究竟是如何拥有和使用这些大炮的呢?这种大炮叫红夷炮(明廷官员称荷兰人为红夷,又曾经误认为这些火炮是荷兰人制造和使用的,故称之为红夷炮,清廷忌讳“夷”字,遂取其谐音,称红衣炮),最初是由明朝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派人至澳门向葡萄牙当局购买力,尔后又聘请葡萄牙技术人员和工匠,训练中国的铸炮工匠仿制而成,这些火炮属于欧洲人在16世纪后期经过火炮改造和统一炮制后的一和早期加农炮。其威力远大于明军原有的佛郎机及其它旧式火炮。明军用红夷炮在宁远及宁锦之战中重挫了后金军,后金军决心学习汉人的火炮制造技术,以缴获的明军枪炮为模式,利用投降的明人终于仿制成功。并在战争中广泛使用。
  请看清军在入关前后使用火炮破城的一些不完全的统计:
  祟祯四年,后金军曾用自制的红衣炮围攻大凌河城,击毁大凌河城之子章台,后,远近百余台俱下,守将祖大寿降。
  至祟祯十二年,清军已经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炮,在松锦之战开始时,清军火炮实力不如明军,但到松锦之战后期,由于在作战中缴获了大批明军火炮,清军火炮实 力已经超过了明军,祟祯十五年四月,清军以红衣大炮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至此,松锦之战结束。
  在明清战争的松锦之战后,明军关外主力被歼,火炮尽落清军之手,此时屯兵锦州的清军已经拥有近百门红衣炮(而辽东总兵吴三桂仅存十门),为清军进关作战奠定了基础。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与推翻明朝的李自成在山海关作战,由于此战属于野战,并没有火炮攻城记录。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义军遭到挫败后逃遁入陕,据《清史稿》列传十八之金砺传记载:“(李自成)其将陈永福犹据太原,砺与叶臣潜往觇焉,城兵骤出,砺击败之,督本旗兵发炮克其城。”
  此后,清军分二路追击 李自成义军,顺治元年十二月东路清军进逼潼关,义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固守不战,次年正月,清军以红衣大炮破潼关。此后,李自成即采取避战的方式流窜,直到在湖北通山县被害为止。
  清军击败李自成军队后,即把矛头指向偏安一隅的南明,在著名的扬州之战中攻守双方都动用了火炮,南明的史可法以巨型火炮守城,轰杀攻城清军千余人。昔日袁崇焕虽然靠“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在宁远、宁锦二役取胜,但历史不会重演,因为清军也已经拥有了红衣炮,扬州城也是在清军的红衣炮的轰击下城墙崩陷而失守的。
  战略要地扬州迅速失守后,对南明政权是一大打击,令南明军队的抵抗意志低落到极点。南明福王政权随后便覆灭了。
  清军是如何用大炮攻城的呢?据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引《嘉定县乙酉纪事》中记载嘉定之战:“嘉定本土城,嘉隆间,倭奴围攻,不能克,自邑令杨旦筑砖城,最称完固。北兵发大炮击之,颓落不过数升。然下瞰城下,兵益众,攻益力,举炮益繁,终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初四日城陷。成栋进兵,屠其城。”从这里可见清军攻城炮火之猛(还有另一种说法,指清军围攻时,初三日火器告竭,初四日嘉定城因连日大雨,城墙倒塌,清军遂乘虚而入,个人认为嘉定既然是一座“最称完固”的“砖城”,那么,就不会象“土城”一样轻易被大雨冲塌,也有可能是大炮先轰裂了城墙之后,再被大雨冲塌的;另据《嘉定县乙酉纪事》中记载:“城之初破,成栋尚在城外小武当庙中。辰刻乃开门入,下令屠城。约闻一炮,即封刀。时日晏正长,日入后,始发炮......”)。由此可以证明嘉定城破之后,清军还能够发炮,似乎并没有“火器告竭”。
  嘉定守城者亦用大炮,这与史可法以大炮守杨州城颇为相似,并且在作战中轰死了攻城的清军统帅李成栋之弟。
  除了嘉定外,在反剃发的江阴城,其城墙也是被围攻的清军用炮轰塌的。
  清军在消灭南明的战争中,先后在扬州、嘉定、江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屠城,而这三座被屠的城市的失陷都与清军的大炮有关,这充分说明了当时清军对大炮的依赖。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指出:“满洲语所称汉军为‘乌珍超哈’(重火器兵)而不称为‘尼堪超哈(汉兵)’者,推其原故,盖清初夺取明室守御辽东边城之仿制西洋火炮,并用降将管领使用,所以有此名号”。
  满清“乌真超哈”的昂邦章京佟养性说得好:“火器攻城,非砲不克”(见《清史稿》列传十八),耐人寻味的是佟养性说这句话时,满清尚未入关,但已经意识到了火炮这种攻坚利器的作用。由此可见,火炮是满清统一中国的关键(军事因素),那么使用火炮的汉军(即“乌珍超哈”)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注:这篇文章曾参考“本职工作”的《古代战争史最彻底的解谜》、兵器工业出版社游仁安主编的《战争之神》、三联出版社陈寅恪撰的《柳如是别传》(上)之一五 八页、一 八零页、一八四页、一八五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5666
帖子
175
主题
9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13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16
最后登录
2014-8-24
14#
发表于 2005-3-21 19:4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还有龙云。他派部下卢汉、张冲带领20万滇军将士北上台儿庄,南下缅甸与日军欲血奋战,所到之处日军皆畏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0

好友

241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32
帖子
1505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2411
威望
241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12
最后登录
2014-8-24
15#
发表于 2005-3-21 19:4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大哥偶说的意思是你们汉族的懦弱容入到我们满人中,才会衰弱的!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别误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641
帖子
457
主题
9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732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9
最后登录
2014-8-24
16#
发表于 2005-3-21 19:4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对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我们应该客观、公正看待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7635
帖子
283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43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10
最后登录
2014-8-24
17#
发表于 2005-3-21 19:5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下面引用由半岛之鹰2005/03/21 07:47pm 发表的内容:
大哥偶说的意思是你们汉族的懦弱容入到我们满人中,才会衰弱的!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别误会
半岛之鹰,你好幼稚。
这是科学文化落后的必然结果。满请少数民族虽然是比较优秀的民族(其实汉民族文化最高,满组早期善于学习而已),但是人数太少,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心存疑忌,
在大难快要临头的时候不肯变法,不能集中广大民众的智慧,再勇猛也没用。
    我的看法少数民族不宜做统治者。
    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少数族裔统治的国家容易动荡不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0

好友

241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32
帖子
1505
主题
56
精华
0
积分
2411
威望
241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12
最后登录
2014-8-24
18#
发表于 2005-3-21 20:0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死鸭子嘴硬.没有英国猪,我们的统治不会只有268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13
帖子
45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84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1
最后登录
2014-8-24
19#
发表于 2005-3-21 20:0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下面引用由半岛之鹰2005/03/21 08:02pm 发表的内容:
死鸭子嘴硬.没有英国猪,我们的统治不会只有268年!
——(转贴)近代史中屡战屡败的八旗军

八旗驻防之制,早在清入关之前即已实行。入关之后,八旗驻防制度更有重大改进,使之在全国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主要形成以下几条驻防线:运河驻防线(京师、德州、京口、杭州)、黄河驻防线(德州、开封、西安)、长江驻防线(江宁、京口、荆州、成都)、东南沿海驻防线(杭州、福州、广州)、此外还有京畿驻防线、关外驻防线、塞外蒙古编旗驻防及甘肃新疆驻防线等等——清廷根据旗民分治的原则,在驻防地为旗人筑城别居,或者在城内划出一角令旗人居住,通常称之为“满城”。
   八旗军在近代战争史中可以说得上是屡战屡败。
   一.与洋人作战
   1.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满清军队防守的广州(为八旗驻防点),被道光帝任命为“靖逆将军”的满清宗室奕山无力作战,向英军求和,交纳了“赎城费”六百万银元。此后,英军又攻克了八旗军驻防的乍浦、镇江,接着进逼八旗军驻防的南京,屡战屡败的满清不得不议和,在南京与英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克了八旗驻防点广州、后进占八旗驻防点天津、再侵入八旗驻防兵力最雄厚的北京,清咸丰帝逃往热河。在此期间,满清政府不得不又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
   3.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朝鲜后,渡过鸭绿江侵入满清老巢东北,多次在野战中击败满清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率领的八旗军,而且还攻占了一系列的八旗军在东北的驻防据地,计有:凤凰城、金州、海城、岫岩、熊岳、盖州、牛庄、营口、辽阳、鞍山等地。满清由于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除了若干丧权辱国的内容外,还含有割让东北的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放弃占领东北的辽东半岛,但仍向满清索取赎金。
  4.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攻陷了八旗驻防兵力雄厚的天津及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西逃,八国联军又陆续攻陷了八旗军的驻防地山海关、保定、张家口等,在此期间,沙俄还单独出兵侵占了满清的老巢东北,至此,满清八旗军颜面丢尽,之后,屡战屡败的满清政府不得不又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
  
   二.与太平天国作战
   太平天国起义后,太平军先后攻克八旗驻防要地有南京、镇江、沧州、杭州、乍浦、汉中等处;包围但没有攻克的有开封、天津、西安等。
   在太平天国、捻军、洪门、回教等一系列反清战争中,八旗驻防的乌鲁木齐、伊犁曾被伊斯兰教徒(有外国分裂势力介入)攻陷、八旗驻防的广州亦曾被义军围困、八旗驻防的西安曾被捻军围困。
   清廷从各地调动了大批八旗兵参与围剿太平军,例如在咸丰三年春,满清建江南、江北两大营于大江南北,以围困天京。
   江北大营由满清钦差大臣琦善节制调遣各路清兵,计马步兵一万八千人,值得注意的是,江北大营之将领士兵,大多数为满洲人,其后增援的尚有蒙古兵。而江南大营最初由向荣统率,据《李秀成自述》指出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时曾经“有满兵数千、汉兵二、三万之众”。单从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八旗兵力来看,满清显然是下了血本的。
   遗憾的是,满清的寄以厚望的江南、江北两大营在太平军不断的反攻下先后惨败、最终崩溃了。此后,咸丰帝不得不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节制大江南北各路清军,从而把消灭太平天国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的湘军之上。
   三.与捻军作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命 僧格伦沁亲王为钦差大臣进剿捻军,僧格伦沁率军一万人(其中八旗马队3500人、步队2000人;绿营5000人)。后,由于首次作战失败,再从直隶古北口及内蒙古等地抽调八旗马步队2300人及绿营1500人增援(此时僧格伦沁部队八旗马步队为7000人左右、绿营9000人左右)。
   在四年的征战中,僧格伦沁部队中的八旗名将恒龄、副都统格绷额、伊兴额、总管伊什旺布等先后战死;侍郎瑞麟因战败被革职、富克精阿、精色布库等将领因怯战被军法处斩。由于连年征战、损兵折将,到1864年著名的高楼寨之战前,据说僧军能战者仅余1300人。
   1864年在著名的高楼寨之战中,僧格伦沁部队全军惨败,僧格伦沁本人战死,虽然清廷没有公布其被歼总数,但统计此战前重新得到补充的僧格伦沁部队共1.36万人,战时损失约7000人,其中马队近2000人(还有一种说法,僧格伦沁部队此役共有3万人,损失1万人,其中马队6000人)。
   清廷这支嫡系军队覆灭后,自此不得不专依靠汉人的湘淮军。
  
   四.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中,八旗兵驻防的南京、镇江、杭州、乍浦、福州、广州、荆州、成都、西安、伊犁都先后失陷。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东北后,东北三省的政要在是否“独立”还是继续拥护满清小朝廷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最后的折中办法是把东北三省代表清廷的“黄龙旗”降下来,更换了“黄色旗”,产生了所谓的“国民保安会”,分别由东北三省原来的总督、巡抚担任会长。虽然尚未算正式“独立”,却也在世人面前暴露了满清无力量控制东北三省的事实。
   清未,八旗军早已经军政久弛、岁以为常了。就以绥远驻防的八旗为例,计八旗二十佐、二千马甲、七百步甲、六十三弁,其中染鸦片烟毒的约十之六七。暮气沉沉,这样的军队自然不堪一击,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清帝不得不宣布退位(实际在辛亥革命时,革命军并没有将八旗军视为主要对手,而是将袁世凯的北洋军视为主要对手。当然,也有部分八旗军改练成新军,例如京师八旗曾挑选部分兵丁交袁世凯仿照北洋常备军的形式训练,编入后来被称为禁卫军的陆军第一镇及陆军第六镇中,不过此军名为禁旅,而将校却都是袁世凯的部下,实无异袁的私军)。
   ——注:文中所述的八旗军在近代战争史中被侵占的驻防点及结局均引自各类公开出版的通史(例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军事史大事记》等)。
   八旗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时,江北大营的兵种的记载来源于台湾“三军大学”编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十八卷第一三八页(大陆军事译文出版社86年版)。
   江南大营的兵种的记载来源于罗尔纲编的《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一三九页(中华书局82年版)。
   僧格伦沁部队的人数及被歼人数来源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捻军史》(郭豫明著)之二七一页、三七零页、三七一页所引的朱学勤等著的《方略》第八十四卷第三十页;及《国瑞奏档》、《薛福成日记》(《捻军史料丛刊》第三集,第二九二页);佚名的《山东军兴纪略》也透露高楼寨之战后,新捻军“新得官马四五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捻军》之四第九六页)。
   绥远驻防的八旗的例子来源于罗尔纲先生的《晚清兵志》(中华书局)一七七页所引的光绪三十年九月庚寅贻彀奏(见《光绪东华继录》卷一八九页)。
   禁卫军的内容来源于罗尔纲先生的《晚清兵志》(中华书局)二一八、二一九页所引的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兵部奏的《筹议变通武备章程谨拟办法》(见《光绪政要》兵部练兵处陆军部卷六)、宣统元年陆军部奏(见《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二四零页)、同年训练禁卫军大臣贝勒载涛等奏(见同上书卷二七零)、宣统二年谕(见同上书卷二百六)、宣统三年七月壬子谕(见《宣统政记》卷三八)、同年命冯国璋充禁卫军总统旨(见《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二七零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7635
帖子
283
主题
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43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10
最后登录
2014-8-24
20#
发表于 2005-3-21 20:0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国民党抗日的十大名将

下面引用由半岛之鹰2005/03/21 08:02pm 发表的内容:
死鸭子嘴硬.没有英国猪,我们的统治不会只有268年!
那怎么见到英国猪就不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7 09:24 , Processed in 0.1060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