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浓烈士,广东省恩平县横陂公社横东大队委圹表村人。1976年3月入伍,41军122师364团2营5连4排11班长(火箭筒班),ffice:smarttags\" />1979年2月19日傍晚在墩张口战斗牺牲,终年24岁,追认共青团员,追记三等功,安葬在靖西烈士陵园2区9排13号(我从2006年开始写书时就找他的照片,问编了家乡他的亲人和364团的老乡,都没有人保留有他的相片)。ffice ffice\" /> 吴惠浓烈士牺牲情况:关于他的牺牲,我听到有多种说法,有说他被子弹击中当场牺牲,有说他被子弹击中倒下后被我方坦克压过的。至于牺牲的时间,有人说天黑前,有人说天黑后。在5连总结里写到:19日战斗牺牲一人,这一人就是他了,因为5连19日只牺牲一人。因为5连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伤亡严重,剩下那些人也不一定知道。至于他怎么牺牲虽然有多种说法,但他牺牲地点就在越南河广县墩张村附近。 此图片是122师政治部刘干事,于1979年2月23日中午在墩张村摄的实况图片(发回复前给刘干事电话征求过),不得转载。此图片我几次编写<<对越还击战亲历记>>都用,最后定稿因页面问题而弃用,下次重印书可能补用上。

关于吴惠浓打仗的情况,在364团5连的英雄事迹里就有写到, 以下转载两小段: 二月十九日凌晨,战斗进入了第三天。上级命令我连在那茭搭乘坦克,以最 的速度直插南山东侧无名高地,因为这是我连第一次担负尖刀连的任务,所以同志们非常激动。党支部进行动员以后,连长翁俊雄带领一、三排搭乘坦克前进,指导员带领二排跑步跟进。六点多钟,我们进到张村口,敌人做梦也没想到我们来的那样快。当我们突然出现在敌人眼前,墩张的敌人惊恐失措,立即以猛烈的火力封锁了路口,我们暂时停止了前进,观察分析敌情。 墩张村的两侧都是石头山,中间有一条公路通过,是我团攻打朔江的必经之路。敌人凭借有利地形,以石洞为依托,在石山两侧组成交叉火力,企图阻止我团向南山发展进攻。遇到这种情况,连长当机立断,命令大家跳下坦克,占领有利地形,向敌人还击。尽管敌人的火力很猛,但是,全连同志个个精神抖擞,大家互相掩护,很快通过了一片开阔地,逼近了敌人。三排长吴焕朝指着敌人的火力点,大喊:“八二无,打!”八二无后坐力炮班长蓝启带,听到命令,亲自肩炮射击,连打五炮,敌人的两个火力点成哑巴。但是,还有一挺机枪,在疯狂的向我扫射。我们紧接着又组织火箭筒向敌人还击,由于距离较远,没有打中。火箭筒手吴惠浓、陈镇雄就利用敌人机枪射击的间隙,迅速转移阵地,靠近敌人打。敌人发觉后,又拼命向他们射击。我们这两个同志,灵活机智,就地一滚,冒着敌火又向前跃进了十几步。当距敌只有一百米处时,连续发射三发火箭弹,终于摧毁了机枪火力点。全连立即冲击,顽抗的敌人大部被我击毙,少数狼狈逃窜。就这样,前后经过五十多分钟的战斗,我们一共消灭墩张守敌十五名,打通了公路,扫清了障碍,保障团主力向南山发起进攻。 关于吴惠浓和我的情况: 吴惠浓和我是同一个生产大队的人,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我俩都是在本大队小学读书,他高我一个年级,一九七三年我公社成立农田建设兵团时我俩去了农田建设兵团,在那里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一九七五年十月份征兵时,我俩一起被大队党支部推荐去体检,经政审合格一起入伍。记得入伍时在大队小学门口集中,受到了家乡父老乡亲的欢送,大队小学生为我们三人(那年我大队吴惠浓、袁沃华和我一起入伍)戴上了大红花,敲锣打鼓一起欢送我们走路到公社武装部集中。到部队后他被分配到我师三六四团五连,我被分配到三六六团一连,由于不同一个团,一直没有见过面。到了一九七七年六月,我师在港江市东海岛搞海练和演习,在那里我收到他姐夫的来信(他姐夫是我大队干部),说吴惠浓在东海岛搞海练,但他在东海岛的东简公社住扎,而我在东山公社住扎。我利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请假走路到东简公社找他,我突然的到来,他感到很惊奇,问我怎么知道来到这里找到他的。在那儿我俩谈论了当兵前后的情况及家乡变化情况,记得有两个话题印象很深,一是关于我家乡已经取消了每位劳动者的限定工作量,这个话题还说将来我们退伍回家,就没有劳动工作日的限制了,就可以到处走走了。二是关于袁沃华的到部队后的情况,当我俩说到我大队来到本师当兵三人中的另一位袁沃华被分配到了师炮兵团,已经在师汽车训练队培训回来,现在已是汽车司机了,都很羡慕他(司机、医生、猪肉佬,是当时最吃香的三件宝)。认为我俩顶多也是一两年后就退伍回家种田了,而袁沃华退伍就肯定安排开汽车的,我俩已无法和袁沃华相题并论了。 到了中午吃饭时,由于他是连队的上士,是连队买菜的。他到连队炊事班里为我打了饭和菜,菜里还有几块半肥瘦的猪肉。由于天气很热,我俩把饭和菜端到树底下去吃。我们都很客气,吃猪肉时都相互推让,他把几块猪肉都给了我吃,他说:“你在步兵班平时很少吃上猪肉,而我在炊事班里自己打饭食,可以吃得上几块猪肉。”我说:“百人养一,你吃几块肉是可以的,还真是天旱三年饿不死伙头君。”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吃上半肥瘦猪肉,已经是很好了。午饭后,我要回连队了,因为战士请假只是半天,他用买菜的自行车送我回去,我不要他送,但他坚决要送,结果还是送了我一程路,然后我在太阳暴晒下走路回到了东山公社我连队的住地里。路上我虽然被太阳晒得难受极了,但想到刚才他的热情,心里就很舒畅。 二月十七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的连队是我师主攻方向一线连队,他的连队配合坦克进攻。据说那些坦克原先定在二月十八日早上到我营配合战斗的,营里已决定由我连队搭乘坦克进攻,连队由我排担任主攻,我已给各班布置了配合坦克战斗的任务。但由于我们这边路坦克无法通过,于十八日晚上才往他们方向前进。他连队在十九日早上五时三十分乘坦克进攻,当坦克到达墩张口时,越军配置在波源、坂洋、坂涯的高射机枪、37高炮、85加农炮和在波源防御的越军用火箭筒、机枪一齐向我坦克攻击,一时间坦克处于多层炮火之中。步兵下车配合坦克作战,在战斗中吴惠浓牺牲了。 我回国后四月份的中下旬,在广西靖西县驻防时收到了他姐夫的来信,说没有收到吴惠浓的音信,家人很着急,叫我一定要打听他的情况,将情况尽快告诉他听。我收到信后的第一反映就是吴惠浓已经牺牲了,如果没有牺牲的人,回国后肯定给家人打电报或写信,家人到了这个时候一定会知道的。我收到来信后,心情也很沉重,心想:家乡的吴惠浓战友肯定牺牲了。 六月份我师撤回广西扶绥县后,在我师的一个干部学习班时,我专门找了三六四团的干部了解吴惠浓是怎么样牺牲的,以便回家乡有个交待。结果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只是个别干部知道少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看法都是这样,三六四团的五连、二连都是搭载坦克进攻的,坦克是沿公路往朔江城进攻,而公路的两旁都是越军防守的重点,布满了火力点,因此搭乘坦克进攻的二连和五连,伤亡都很重(五连全连人员只剩下4人没有伤亡,二连伤亡九十一人,是我师伤亡最重的两个连队)。三六四团有位连干部这样对我说:“如果吴惠浓二月十九日不牺牲,二十日早上那一仗他也会牺牲”。在那一刻我在想,本来坦克是来配合我们连队作战的,因为坦克配合我营战斗是师首长战前的决定,并且战前我连队已作了多次配合坦克战斗的训练,据了解:吴惠浓的连队在战前并没有安排和坦克合作训练,说明了上级战前没有计划该连队和坦克合作战斗。(如果坦克真的来了我连队配合战斗的话,我的命运将是什么呢,可以肯定地回答,战死的可能性很大。战后坦克团的一位老乡,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你的运气真好,公然坦克无法通过你们的战斗路段,否则的话,你不可能在广东教育学院工作了)。在万事俱备情况下,竟然百密还有一疏,说明了打仗也会受到天时地理影响的。就这样坦克没有来我连队,我就活了下来。坦克去了吴惠浓的连队,他就牺牲了。坦克改变了进攻的路线,到底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呢?只有老天才知道。 那年底(1979年),我回家乡探亲,准备到他家探望他的的家人,但打听到他的父亲身体不好,怕受到刺激,只好到他的姐夫家,把吴惠浓打仗时牺牲的情况向他的姐姐、姐夫说了,他的姐姐当时流下的泪水,讲完后我的心情也很沉重。 在此转载我2011年发在本网站的内容: 34年前的一天(1979年12月),我因事到122师部几天,到后在一位开平老乡那里玩,刚坐下一会,吴惠浓烈士的妹妹和另一位烈士妹妹突然来到,我们是同一个大队的,相互间都认识,见面后双方几乎同时打招呼,我当时感到非常惊奇,心想怎么她会来到师部合流这里当兵?几个人坐下谈论后,才知道烈士弟妹可以顶班当兵。 第二天我和吴惠浓烈士的妹妹一起去师炮团找同大队的老乡袁某某,我、袁某某、吴惠浓烈士是同在一个大队的(村委会),1976年2月一起从家乡大队入伍,在家乡时大家都很熟悉,参军后都没有见过面,这次那么好机会,一定要聚聚。 那天早上八时三十分出发,从合流(师部)走路到东坡岭(师炮团)有5公里多,我俩顶着寒风,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走路,到达了炮团。由于我和烈士妹妹都是穿着军装,在炮团里可以横冲直撞,没有受到哨兵的阻拦。由于不知道袁某某的具体地址,只知道53022部队81分队,几经周折才找到了袁某某。袁某某见到我俩后,非常高兴,我俩到他的班里,他班几位战士见我们到来,都很高兴,他班有位老兵对我们说:“你们家乡三人一起入伍,现在一位当官、一位当汽车兵、一位牺牲了。” 我说:“过去我们在家当农民,参军打仗后,变化确实大。”之后我们三人在那里谈论了许多部队以及家乡的事情。 中午开饭时间到了,袁某某作为主人去连队饭堂打饭回来给我俩吃,把饭菜拿回宿舍里,班里是没有桌子的,只有床头柜,饭菜放在床头柜上面,我们三人就坐在床边吃,尽管连队的饭菜非常简单,但我们都吃得很香。饭后我俩告别老乡,因为烈士妹妹在新兵连,只能请假半天,我俩再次顶着寒风走路回到了师部。 [此帖子已被 五三零一八 在 2013-7-5 8:29:2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