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光是壮族的习俗,在两广都这样。 在城市的逝者,先是在殡仪馆安放一至三年,让不想离去的逝者的灵魂在人间周游。此后选块风水宝地在黄道吉日里举行骨灰入缸或以骨灰原盒为载体,进行安葬,称入土为安。 在仍实行土葬的山区或农村,为逝者更衣守灵三天或头七出殡,出殡前喂食哭身,绕村绕田绕逝者生前常走的路,一路吹打放鞭炮,做法事下葬,回来不走回头路。如果是80以上的老人过世,加一个虚岁就是九九八十一归真的天命,参加的村里人会很多,晚上要大摆宴席,叫做吃白喜,不亚于婚庆,有些家庭会向逝者家庭索要逝者的遗物,以求自己家人也能长寿。逝者的直系亲属守孝七七四十九天,禁办婚事一年,上香祭祀家中灵位三年。逝者入土为安后三年,遗骸被亲人们请来的道公在做完法事后取起,进行迁坟安葬仪式,南宁郊区还有一个程序叫香薰,即:将遗骨按相关要求排列在悬空的钢条上,下面用大量的香进行烟熏,这叫犒劳“人间烟火”,一来是先人喜欢香火,二来是经过香火熏后的遗骸不会被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侵犯。被熏后的骸骨变得金光油亮,再经过擦拭后,非常的“精美”,如同打磨后的老竹笛子,金亮透镜,这是对先人的一种尊敬,让先人漂漂亮亮、风风光光的在天国里显露光芒。最后,在道场的仪式中,将遗骨置入釉面陶罐中,用油纸封口,红线扎圈,直亲背上,到风水宝地处,再在道场之后放入穴中,立碑、盖土、不回头的哭坟、放鞭炮等等,一切都在法事与道场人员的安排下进行。整个仪式非常隆重,村里同祠堂的人(尤其是后辈年轻人)都会到场。不管那个程序,生者行走时(尤其是往返途中)都尽量避免走回头路,不得已的除外,如进村进家不可能翻墙过河等,只是少走回头路,因为是有讲究的。 对烈士的敬重除了当时的战争环境不能实现和其他繁杂的法事不做以外,广西人民还是尽可能的按照风俗习惯做一些能安抚烈士的事情,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为逝者尽心做些事情,就民工而言,也是想积善积德、祈求庇佑的。我们大可不用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强求当地百姓去做什么,因为他们不会虐待烈士的,这里面,或许就有他们自己的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