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刃木的记忆力很强,您的回忆很准确,。 由于只有一张相片,无法展示更宽的视野,我补充一些吧。图片就是弄尧村的靠后(境内为后,境外为前)。从金鸡山下来后,下山坡,往前约150米左右,就到了图片中的地方。如果再继续沿小街往前走,就到了边贸的中心点。再走到小街的尽头,就是您说的正道小路口,此处地势较高,91年底去时,此处是关卡,当时我以为这就是边界线了。其实再走下山坡约300多米处才是弄怀。 弄尧的确在山凹处。以前我估计左侧应该有小路直通同登,但没有走过那儿。从地形来看,比较适合部队的隐蔽集结。说到侦察,如果在平原,可能难展开,而此处到处是山,植被茂密,都便于双方潜伏侦察。 处于边界线最前端的弄怀,四面环山,关卡处在两座高山的隘口处。弄怀的右侧有条小路上骑界的高山,那条小路胡志明走过,有人称胡志明小道,巧,孙中山也在弄尧呆过。 如果没有老兵详细地介绍,我还不知道弄怀的情况,原来战前就是边贸点。嗯!看过边境有关的历史资料,解放前或更久前,有不少地方都是传统地边境贸易点,我突然想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这些传统地边贸点,竟然大多数是我军的突破口,比如宁明的板烂、爱店、北山;凭祥的油隘、友谊关、弄尧、弄怀;龙州的布局、水口、那花、科甲等地,我想,或许是因为有小路,便于部队和车炮机动的原因才这样考虑,否则翻山越岭,何时能达到目的地呢? 部队要开进到弄尧、弄怀,我想很不容易,因为当时的路,应该是在山腰凿出来的,并不宽,要是会车,还真恐怖。从弄尧下山坡到弄怀的路,坡度非常大,坦克能翻山越岭开到弄怀,真厉害。 另外一个问题,过了越南关卡,还有约200米的路是在隘口,两边都是越南的骑界高山,越军应该在山上部署强大的火力才是,当时你们部队没有遇到非常大的阻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