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沁园春雪 于 2015-7-27 15:26 编辑
2015年06-06 星期六 第八天
安庆沟--G111--翁旗乌敦套海镇-G305(沙漠地带)---海拉苏---宝日勿苏镇 路程:140公里 路过红山水库(红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当地一位骑友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看看并且送至G305,挥手告别。据说是内蒙最大的一座水库。烟波浩淼的红山湖只能瞥一眼。建好了可比江南。112公里午时赶到海拉苏午餐,见证了当地蒙人喝酒的豪爽,啤酒以箱计,白酒以几瓶计。啤白混喝而不醉。 午间找个小树林休息,下午五点许抵达宝日勿苏镇。 写《赤峰以北的沙漠》 在沙漠里,对一棵粗壮的树致敬在植物难以养活的沙漠,在低矮的芨芨草和红柳枝条有一棵大树遮蔽暴晒的阳光。 我们六人骑行在沙漠公路上难以看到人烟。沙漠里很少看见牛与羊。孤零零的房屋,用茅草围起来的院墙。接着就是无边无际的广阔无端的沙砾,沙砾借助风力卷起沙尘暴。一条不太宽的国道从沙漠里延伸仿佛骑不到尽头。 路上看见拉石子修路的工程车,没有人迹,路旁偶然看见仍落的塑料水瓶,昭示曾有人路过。当然,在低洼处有一些丛林,很少的绿色,在丛林里有微型的农舍,用树枝围起“势力范围”离公路很远,然后还是沙漠。已经骑行几十公里了,耐心消耗差不多了。这是 、赤峰辖区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地盘,人类对沙漠究竟还是无奈和妥协。厚重无比的沙丘哦。 那棵粗壮的树年轮记载了“历史”,在沙漠里没有故去长辈的坟墓,没有记载没有历史,他们是怎样在这恶劣的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建立起孤零的屋宇,在这里生存,在沙漠里放牧? 水从哪里来?食物如何供给? 对一棵粗壮的树致敬!是对顽强的生命力致敬,对生存在这种坏境的农牧人致敬。在所谓的“村庄”旁有位穿着简陋的布衣的农人站在路口。村舍里有没有电视、报纸、冰箱这些 文明的物质。没有见到天线锅。沙漠里竖起的银白色的高高地输电线方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孤零的简陋的屋舍与另一间孤零的简陋的屋舍相距足够远。即便有几座屋舍形成了村落,也形不成街道、没有村中心。任何一户都可以用树枝围起足够大的范围,在沙漠里是这里居民 天然的特权,有棵树甚至树丛在屋旁那就是奢侈。有院落任凭阳光暴晒没有一棵树来遮挡,牛卧在栏珊下,在低微不成形的“树”下。 没有中原地区的村落的含义没有任何文字来展示村名当然没有广告。以牛以马为农人的生存的伙伴、没有戏台没有通常建筑的垃圾,不知道有没有音乐没有线杆也没有喇叭很jin 静寂。白天从沙漠里的国道骑行只听见沙沙的车轮声何从后面开过来的疯狂的轿车声。沙漠吞噬了一切展示了大漠的壮美。 大漠孤烟直?没有炊烟,我没有见到炊烟。没有站牌当然那更没有台槛。我去过许多深山,以石为原料建石碾石盘石柱石屋,而在沙漠里这些不复存在,房屋的建筑是从外边运来的砖和屋瓦,因为无法已沙做为原料来建筑,甚至不能挖地窝子。 这是有人烟的沙漠,我第一次看见如此浩瀚的沙漠在心头划上一道痕。 一直到西拉木伦河(海拉苏)方把沙漠锁住,在海拉苏见到了草原,尽管是绒绒小草铺天盖地所以称之为草原。在这里人类的痕迹明显,放牧、收获。成群的牛、成群的羊、成群的马放牧。有位骑大马的壮实的汉子向陌生的我扬手致意。对骑行的沙漠的缘林群致敬,我挥挥手表达同样的敬意!这是蒙区,名称用蒙汉两种文字。 西拉木伦河是宽广的,大闸之东没有水,只有水冲击的河床。在桥的一端种植着水稻。农人站在田里插秧苗、没有工业没有污染,天上就呈现邯郸本地见不到的美丽。 在这里晨四点半就阳光剌剌了。从安庆沟镇骑行一段能看见辽阔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大田树木电线杆、运处的住舍不用取舍就是一幅幅图卷。可惜图卷太短,即便是国家水利风景区----红山湖也避免不了沧桑。湖水的边缘无任何“修饰”一裸露的原始状态。土质不好,湖边天的那一边云层给予安慰湖水装饰了你的眼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