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痛恨武训 毛泽东时代,新中国是在强敌四面封锁的情况下,在国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是在“一手拿枪,一手生产”的情况下,对国家尊严、社会、经济、军事、人民生活进行全面建设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万世腾飞奠定了牢固、坚实的基业。教育也不例外,在毛泽东的有生之年,中国从90%的人口是文盲,到基本普及了教育。 在中国普及教育的进程中,不能不提到解放初期,思维、精力、能力都处于巅峰时期的毛泽东,对电影《武训传》的愤怒和批判。1950的电影《武训传》,叙述的是晚清时候,山东聊城唐邑县一个叫武训的乞丐,在地方乡绅的支持下,用乞讨得来的钱兴办“义学”的故事。表面上看,武训办学没有什么错,但是,毛泽东对用电影宣传武训,几乎是怒不可遏!他说“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毛泽东认为,武训的所谓“义学”,由于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正是这种所有制,剥夺了下层人民有受教育的经济能力。”武训的钱,一是强要来的,他是以五毒威胁善良人民、逼其出钱的恶丐;二是放高利贷(利息三分);三是倚仗官势募捐。这三种钱的来源都是不正当的。所办之学,并不是所谓为了“穷孩子”,“为穷孩子”只是一句空话。只有那些天真得透顶的人们,才会相信武训的“义学”里, “穷孩子”在那里跳来跳去。进而认为,他是“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武训的奥妙,许多人实际上并不怎么理解和懂得,但是毛泽东时代,武训在中国没有市场。 如今的中国,竭力为电影《武训传》和武训翻案,主流言论认为,要大力弘扬武训精神,要学习武训,加快教育发展!认为毛泽东发动的“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演员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是对新中国教育的极大摧残”。武训的家乡,办起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武训实验小学”、“武训高中”。 这样看来,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对武训的态度,事实上是关系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命运,关系到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大问题。 毛泽东批判武训,他确定的中国教育的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不是当官做老爷的知识分子贵族。老师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制要缩短,学生要以学为主,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参加生产实践。学校完全由政府出钱,象征性地收取学、杂费。中国的穷孩子,在条件简陋和“又红又专”的教育要求下,他们在家庭和自己都轻松的情况,下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如今,中国教育推崇武训备至,教育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学校,特别是城市里重点学校已经成为花园、星级学校。学校不满足于窗明几净、校舍整洁,具备起码的运动、实验场地,许多事实上完全可以使用,只是显得落后、简陋的校舍几乎全部消失!而与此同时,不断出现关于教育的新词汇“升学率”、“名校”、“名师”、“高额学费”、 “家教”、“贫困生”、“希望工程”、 “教师工资”、“失业大学生”……, 特别是“希望工程”,不能不说是毛泽东后,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和举措。 按照对“希望工程”的说明和权威解释——“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项目。希望工程是一项旨在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保障贫困地区失学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伟大工程。希望工程实施8年来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12.97亿元,救助失学儿童184万名,援建希望小学5256所。希望工程唤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爱心,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90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公益项目之一。 但是,人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国贫困人口的普通教育,需要的一定远不止12.97亿元,失学儿童也远不是10年的184万名,需要建设的小学一定不会是区区5256所!当国家财政以几万亿元计的时候,这个“希望工程”不过是个“可怜工程”,甚至可以说是“可耻工程” 。只有天真得透顶的人、愚蠢到极点的人,才会认为“希望工程”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希望工程”与“武训精神”是如此默契,恐怕不是用不谋而合所能够理解的,差不多是无比高明的殊途同归!其实,他们存在的市场和土壤,就是相当大的普通人民,没有它们,就上不起学!“希望工程”,以富有、并不富有人们的善举的“温暖”,根本无法抵挡不了教育制度冷酷的冰霜无情。当今的某些人们,可能不会注意,他们竭力为武训翻案的同时,无情的现实,严酷地证明毛泽东的无比深刻和正确,让当初不懂毛泽东的愤怒和“武训到底有什么罪过”的人,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武训”。而对武训的不同评价,正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