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师打开东溪的口子后,124师的坦克梯队也进入4号公路,两师快速插向高平。一路扫荡阻击越军,连闯嫩金山口、弄梅隧道,冲过博山险隘,于20日晚进至高平外围,至此南集团穿插到位。这时北集团的121师兵力分散,正向扣屯地区收拢,123师在河安地区与越军激战,都没穿插到位。南集团于21日从高平外围发起进攻,正待攻城时,军区通报越军在高平约集中了2个多团,还有几十辆坦克。以124师同126师一部一个多师的兵力进攻高平,恐没有把握,令42军就地控制要点,待41军到达后再行攻击。为加强攻击兵力,许世友将54军160师和162师都调向战场。一直等到24日,42军通过对高平的反复观察和派出小分队侦察,发现城内并无重兵,遂于当晚发动攻击占领高平。fficeffice\" /> 为截断高平越军南逃之路,阻击银山322师增援,41军和42军都派出一部从西北和东南两路向高平侧后的纳隆地区穿插。24日,42军370团首先到位,炸毁了位于太原至高平的3号B公路上的纳隆桥,占领附近要点形成对内对外正面。而43军129师也打通了4号公路,攻克七溪,保障了高平地区我军补给线的畅通。战役发展至此,高平地区越军已全被网住。然而,各部歼敌不多,越军主力并未发现。许世友估计越军主力在高平以北的克马诺地区,派出160师和162师进行会剿。结果也没能歼灭多少越军。这就进入了高平战役的最后阶段:拉网清剿。 所以要进行大规模拉网清剿,一是为了更多地歼灭越军,实现反击战的重要战役目标;二是越军游击骚扰得很厉害,造成我军很多伤亡,必须予以打击;三是我军要撤退回国,要对主要撤军路线进行清理,打掉附近成建制越军,保障回撤的顺利进行。许世友将高平地区分成南北两线,先后投入41军、42军、54军160师、162师、20军58师、50军150师共10个师部队,以分散对分散,以游击对游击,加强伴随炮火,小群多路,拉网合围,逐片地区反复梳理,硬是将越军逼出来,赶出来,然后歼灭掉。 有的网友提道:我们是要在高平建立政权吗?显然不是!我们有必要把每一个越南兵清除掉吗?也没必要!如果在清剿中我军牺牲一名战士能换来打死3个越军士兵,值得吗?我认为不值得!我军战士的生命宝贵得多,能减少伤亡就要尽量减少伤亡。我觉得拉网清剿最好只限于这几种因素:发现越南隐藏的仓库,消灭排以上建制的越军,重点是公路及大路旁几公里的区域。 确实,说得很有道理。79之战中的大规模清剿可以说是意外情况。这次作战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认识到了异国战场越军游击作战的厉害。真是不分前方后方,到处全民皆兵,迭遇袭击骚扰,昼夜惊魂未定。拉网清剿,正是针对越南战场特殊作战形式而采取的对策。实战过程证明,如果不费力气去打掉隐藏的越军,那就会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付出更多的血的代价。如其被动挨袭,死得不明不白,不如主动出击,消除敌人的威胁。战争的辩证法就是这样。许世友的拉网清剿决策,是从战役全局考虑的,是必要而有效的。 东线作战的第二阶段是打谅山。本来55军领衔的东集团是一个“声东击西”的角色,在同登方向发动攻击以牵制越军预备队对高平的增援。因为高平打得不太顺利,费时持久,于是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决心在谅山方向施以重击,打开局面。 谅山是越北的交通枢纽,也是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而同登又是谅山的大门,是我军攻击谅山的前进基地。守谅山的是越军第3师,当年号称“南方的一颗金星”,是在北纬17度线以南与美军作战的主力师。其中12团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为越军中的一等部队。守同登的正是这个12团。 相对打高平的反复曲折,同登、谅山战役倒是打得豪气如云。针对此两处战略地位重要,越军避无可避的弱点,许世友指挥东集团发起正面进攻。打同登55军以163师为主攻,以164师和165师切入同登左右侧的坂然、班庄地区,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经3天4夜作战,将同登地区全部攻克。越军“英雄”12团基本被歼,55军共击毙越军3973人,俘虏58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 对于谅山战役,许世友再次祭出牛刀。集中55军163师、165师,加强54军161师由北向南平推,以164师和50军148师由东向西卷击,5个师打1个师,可谓重拳出击。另以43军127师、128师攻击谅山以东的禄平,阻截亭立的越军338师北援谅山。“金星”3师凭借谅山外围扣当山、扣马山、巴外山、扣考山等制高点顽强固守,打出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然而毕竟兵力兵器相差悬殊,这种硬碰硬的正面作战不是越军可以承受的。从ffice:smarttags\" />2月27日打到3月5日,谅山被克,越军第3师基本被歼,327师、337师、338师都遭到严重打击,进攻河内的大门已敞开。 此时,中国政府宣布撤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