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0
379
中级会员
“我和三班的战友们按照连长的部署留在了连长的身边,依然在无名高地上。在这里还有82无后坐力炮排的两门火炮,2门60迫击炮,5具喷火器。以及二挺重机枪。”——此节摘自《橡胶林的回忆》中二连攻打215高地的一段,这次进攻的13军39师115团二连是助攻。
相比之下41军122师366团一连的火力是差了!而且高平的地形地貌,朔江的地形地貌,是反击战中最难打的,山陡洞多,山头靠近,攻一个山头还的要冒着侧射,倒打的火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围绕79年自卫反击战中广西方向伤亡大的问题,我一直在说的,是师团级领导要对没尽力加强一线进攻分队的火力负责。
但我的看法,伤亡大还有一个原因:长途穿插——这说的就是打高平。伤亡大,效果怎么样?当时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对穿插部队的英勇顽强敬佩不减,也不是追究谁的责任,但搞清楚原因,吸取教训,对打赢未来的战争,感觉还是重要的。
79年自卫反击战的目的,是对越南忘恩负义,不断对我国挑衅的惩罚,是对柬埔寨的支援,是在其它东南亚小国胆战心惊时对越南扩张气焰的打击。通俗的说,就是教训一下越南这个小霸——准确一点说,是用战争教训一下越南这个小霸!
可见,反击战的政治目的是很明显的。
必须打下谅山,丢了谅山,河内就危险,国际舆论都知道这一点,这会使自称第三军事大国的越南当局很没面子。
必须打下高平,从高平地区的近代史可知,那里是越南当局的老根据地,离朔江不远,就有胡志明展览馆;从反击战时发现的很多各种物资仓库来看,我估计在与美国作战时,越南当局设想过美军从陆路入侵北越,因此他们把高平作为退却的最后地点;高平的复杂地形,也使越南当局认为这里是谁也进不来的。
决策过程,摘自《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
1978年11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对越开战问题作出决议。
12月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作战命令,时间:5天,目标:边境县级城镇。
12月31日,中央军委再次修改作战命令,时间:三个星期,目标:省会城市。
1979年一月23日,中央军委否定广州军区参谋长为主制定的逐步推进的作战计划,提出了军委的方案。
2月5日,广州军区前指第三次会议决定了大穿插的作战方案。
在《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中,关于广西方向的打法,高层曾设想过声东击西的策略,即先对同登(示假)开战,对高平侧不动,待同登吸引住高平和二线越军的调动后,我军对高平再突然开战,待高平吸引住越军注意力后,我军却瞬间拿下同登。
这个设想看起来不错,但有些一厢情愿了。
在解放战争中这种打法多次运用并获得成功,但对越作战情况有所不同。首先,41军,42军,坦克,大炮进入靠近边境的县区不可能使越方一点都不知道。其次,越军要增援同登只会动用后方兵力,不会从高平抽调,而且如从柬埔寨调兵,则完全可同时增援同登高平二处。
另一方面,对高平推迟开战,完全没有出乎高平敌预料之外的效果——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比如,水口的大桥早就堆放好炸药,但没来得及炸,就被我军奇袭占领了。
幸好,按书中所说,广州军区政委向仲华等将领是力主对同登高平同时开战的。
评广州军区前指的两个错误通报
一个是2月18日说越军准备对我55军大规模反击,55军遵令把部队(主要是163师)收缩到同登以北准备打敌反扑。另一个是2月21日通报高平守敌增加,令已兵临城下的42军待41军到后再行攻击。结果一直拖到24日。
发帖作者认为:这两个事情暴露了部队侦察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上级通报与敌情不符合(个人认为一是被越军的虚张声势和所迷惑,所获情报本身不实;二是情报并无差错,但越军临时调整了部署。从战场演变实际来看,前者因素更多一些),
此外我觉得,这二个通报的共同点是高估了敌情,也许还反映了一种心态的变化,从开始的轻敌倾向,随着战斗的进程而认识到:地形太复杂,越军不那么好打。
慎初战,首战必胜,看起来只是强调重视第一仗,我觉得还包含着一种意思:把猫当做老虎打,把死老虎当活老虎打,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在战术上,在一个个具体问题上,要重视敌人!
10
164
信息监察员
鸣鹤在阴:前面说越军士兵的作战特点,忘了重要的一点。不少回忆帖都谈及越军的单兵素质好,逃跑时连滚带爬,用冲锋枪打怎么也打不中;攻上越军山头,他们会向后空翻滚下山去。不过别以为他们只会逃跑术,正像一个老兵讲的,越军善于规避动作,也意味着他们在进攻时也会使用。请看《橡胶林的回忆》攻打215高地一段:\"此时看到越军的身影不停地在215高地上来回的滚动,不停地从三连方向上朝我方扑来。他们运动得极快,很多动作是跃起后卧倒,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在向我方一侧的阵地上转移。\"在别的军网论坛上有几篇转录前越军士兵的帖子,我看到一个写老山之战时冲过我军炮火地带的回忆,那个越南兵一边跑一边心里数数,每当数到10时就卧倒一次,然后爬起来再边跑边继续数,到10后又卧倒。。。估计这也是过去美国大炮逼出来的办法。不知如今我军的战士会不会,不会,以后在战场上也能现学--不过代价就大啦。
前面说越军士兵的作战特点,忘了重要的一点。不少回忆帖都谈及越军的单兵素质好,逃跑时连滚带爬,用冲锋枪打怎么也打不中;攻上越军山头,他们会向后空翻滚下山去。不过别以为他们只会逃跑术,正像一个老兵讲的,越军善于规避动作,也意味着他们在进攻时也会使用。请看《橡胶林的回忆》攻打215高地一段:
\"此时看到越军的身影不停地在215高地上来回的滚动,不停地从三连方向上朝我方扑来。他们运动得极快,很多动作是跃起后卧倒,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在向我方一侧的阵地上转移。\"
在别的军网论坛上有几篇转录前越军士兵的帖子,我看到一个写老山之战时冲过我军炮火地带的回忆,那个越南兵一边跑一边心里数数,每当数到10时就卧倒一次,然后爬起来再边跑边继续数,到10后又卧倒。。。
估计这也是过去美国大炮逼出来的办法。
不知如今我军的战士会不会,不会,以后在战场上也能现学--不过代价就大啦。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10:05 , Processed in 0.09993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