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对越作战高平战役之事后猜想fficeffice\" /> 血版的鸣鹤在阴网友出了一个题目:79年打高平最好的办法还有吗?——基本要求是:必须拿下高平市,时间只能在15天至20天内。 事后谈兵总是很容易,不用考虑战场实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决胜千里,舍我其谁!只可惜,想法越多,挨骂也越多。主观的东西人人都有,世界上有70亿人,就有70亿个主观。凭什么你说的就正确?拍你没商量。因而,纸上谈兵倒是很痛快,只是费力不讨好。 不过,鸣鹤网友既然出了题目,想做点有深度的探讨,笔者也就舍得挨拍陪君子,谈点一家之言,不能说是最好的办法,版权私有,纯属虚构。希望拍砖的各位手轻点。 从战略上说,东线我军指挥部对高平战役的设想是速战速决,打歼灭战。用3~5天打下高平,歼灭346师及地方部队。也因此,实战用兵是南北对进,加以机械化部队的大穿插,大包围。结果很不理想。穿插部队遇到许多严重困难,异国敌情民情错综复杂,导致伤亡很大且没有及时到位,越军主力部队没有捕捉到,不得不投入大量预备队拉网清剿,前前后后打了十几天,可以说劳师费力。 究其实战过程,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大纵深穿插的过程如此艰难。沿路都是热带丛林山地,机械化部队只能走公路和乡间土路,经常遇到两侧的伏兵,损毁很大。步兵跟不上坦克,时常掉队。坦克不得不搭载一部分步兵前进,但在遇到突然袭击时步兵不及还手,时有伤亡。前后方通讯联络经常中断,造成指挥上的误判。后勤保障落后,穿插部队多有饿饭。越南全民皆兵,不断袭扰,甚至化装混入我军队伍,突然开火,制造混乱,影响我军士气。 二是没想到越军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了。南集团奋力插到高平城下,却发现是座空城。高平战区的主要点线已被我军控制,却没能找到越军主力,没能打成歼灭战。而后方越军散兵众多,四处袭扰我军。东线指挥部不得不改变策略,将预备队投入分片拉网清剿,才算是歼灭部分越军。 我军预定的高平战役的两大目标,打下高平实现了,但费时过长,牵制了大量部队,影响了继续发展战果;歼灭越军目标只是部分实现,没能形成毁灭性打击,且我军伤亡很大。从结果上说,高平战役不能说是很成功。 分析以上情况,在越南这样以往未曾经历过的复杂战场作战,同时追求占地和歼敌两大目标,相对于我军当时的军队建设情况,是胃口太大了。搏二兔,而一兔也不可得,不如专搏一兔。 占地和歼敌何者为优,这有一个辩证法的问题。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解放战争打的是总体战,我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在歼敌中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量变到质变,直到对敌人形成压倒性优势而赢得战争。对越战争则是有限时间的低烈度战争,并不追求彻底压倒对方,只在于根据情况予敌以重击。这样,攻占敌方主要城市,破坏敌方资源,打击敌方士气,可以达到我方的战争目标,应该成为首选。至于歼敌,应相机而动,量力而行。 55军打谅山有一定的成功经验,正在于抓住了越军欲弃难弃,欲守不能的弱点。谅山是河内的北大门,一旦有失,将对越南首都形成威摄效应。因此,越军3师就不能轻易放弃谅山。而其自身的实力,又难以守住谅山。这样,3师不进不退,反置自己于险地。而55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容攻克谅山,予3师以歼灭性打击。 再观高平,北距广西靖西30多公里,西北距广西平孟ffice:smarttags\" />70公里,东南距广西龙州70余公里,这段距离可不短。相对于谅山距边境只有18公里,55军尚稳扎稳打,41军和42军长途奔袭,难以掌握战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平距离河内较远,中间隔着一军区太原,不像谅山那样对首都有威摄效应。但其是越北地区的一个交通枢纽,有数条主要公路交汇,向南可达太原,向西可挟制河江,向西南可进宣光,对于西线战场有一定的辐射效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不是越军想弃就弃的。且越军的作战方针是“一线坚守,一线取胜”,以相持防御消耗敌军为基本战略。这样,越军346师能守高平则守,不守也不会远离高平,不必担心其逃逸。我军则可稳进,专意进攻高平。如越军阻挡,我军以优势兵力火力击破其防线,甚而根据情况进行浅近纵深的战术迂回,力争歼击当面之敌。如越军不挡,我军可从容攻克高平,占据点线,再运用兵力进行清剿。 从战术上说,因高平的特殊地理位置,我军可依然取南北对进之势。北线仍以41军主攻,分两路,122师从平孟和孟麻出境攻朔江,121师和123师从莫隆出境正面打通河安至高平公路。各部对当面阻击越军可作浅近纵深的战术迂回,根据我军的建设情况,迂回纵深不宜超过20公里。考虑到原平和银山越军来援,可将54军160师作为预备队,随121师和123师后跟进。如越军大举来援,即以160师向前展开,经河安公路以西接敌,3个师一字摆开发动正面攻击,互相依靠,稳打稳进,向高平以北重压。 南线以42军主攻,3个师按原高平实战进程展开。从布局的奇袭应该保留,这一路集中了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可以加强攻击力度,缩短攻击时间,配合北线的正面进攻更具有强大的威力。另以54军162师为预备队,根据情况加入战场支援。和北线部队相比,南线进攻部队有侧敌的危险,所以仍以43军129师向七溪进攻,阻击谅山方向援敌。 实战中,南线强攻用了5天兵临高平城下。越军346师及所属部队既要抵挡北线的正面进攻,又在南线被迅速突破,兵力火力都无优势,再守高平就太勉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西退原平和银山。围三阙一,正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精要之一。放掉越军,占领高平,如越军反攻,再行打击,已经够了。 打高平,用不着什么奇策。保证我军正面进攻的兵力优势,加上火力优势,辅以强大的预备队,10天足矣。所要避免的,就是为打歼灭战而做大迂回,大包围,既难以把握,又分散了进攻的兵力。应不必担心越军主力逃走,打下高平,控制越北地区,加以破坏,已达到我军出兵目的。如敌军来援,即以正面作战,也能达到歼敌目的。实战中121师插到扣屯,如越军真以一师来援,121师未收拢部队,饥疲劳累,粮弹不济,能否挡住越军还真难说。不如正面稳进,相机歼敌,专取高平,先立于不败之地。 写了半天,一看,和原高平战役进程也差不了很多,只是将北线的双层迂回改为正面强攻。江郎才尽呀。不过,也算做了点分析,提供了点思路。战场实况错综复杂,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再好的计划也不能完美无缺,考验的仍然是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员的素质能力。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的,就是一帮吹牛皮的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