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这个曾经我连名字都读不出的的县城,终于在今年春天的某一个时刻与我们相遇,容得我们在短时间内用脚步丈量她,用目光触摸她,用思想品味她,用镜头定格她。 本来是想跟大伟大部队同行,但是机缘巧合,让我跟仙亦恋凡尘姐姐“私奔”了一周,歪打正着成就了江湖上 “仙子”的美誉组合。 旅途结束了一些日子,但婺源却留在了记忆里,记忆虽不见得完整却分外清晰。绿、白、青三色就可以概括婺源的青山绿水、白墙青瓦,当然,还有黄,那是油菜花肆意烂漫的颜色,想起古人为什么要画水墨山水,单凭墨色的深浅,勾勒出山水的层次。婺源的绿即是如此,古樟树的墨绿,毛竹林的如烟的薄绿,大樟山的翠绿,以及被这绿色及蓝天一起渲染成青绿的河流,每一处都绿的水灵、绿的鲜亮。这样的山色,似乎只能配以白墙青瓦的村落,和大大小小的小桥,才不至于显得突兀。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不过如此,古人的善感,源于他们身处的到处都是这样诗化的情景之中,而眼前的景色虽没有昏鸦与瘦马,却不乏清亮的鸟鸣与悠哉的水牛,所以没有马致远的伤感,却多了些许的惬意与浪漫。 刚出火车站的仙姐,笑靥如花...... 
刚出火车站的我,打开了久违的笑脸。 
这是我们到达骛源后的第一张合影,金灿灿的油菜花,让人如痴如醉。 
典型的徽派建筑,置身其中,仿佛也成为了江南女子那样温婉、可人。 
李坑,“仙子”终于来了。 
小桥流水人家...... 
小巷通我家 
北方人称之为唱歌的地方,他们却称之为“舒园”。 
当地小吃,甘蔗炸汁和臭豆腐,味道独特。想起来当年谁说过我是“逢吃必到”来着,我不仅在邯郸逢吃必到,到江西亦是如此。  
我们都梦想再回到学生时代做回学生,我跟仙姐一本正经地在上课,自认为我更有学生相,哈哈。  
看到此景,想起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仙姐跟江爷爷在一起。 
只要跟学校沾边,我总是那么的开心。 
不知道这时的仙姐,心里在想什么?走还是留? 
我和仙是牌坊控,只有有什么牌坊,必留下我们深深的脚印。 
叫“富二代”们看看。 
叫“穷二代”们看看。 
晓起神樟前的仙姐。 
[此帖子已被 @栗子@ 在 2011-4-13 12:21:2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栗子@ 在 2011-4-13 12:47:2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栗子@ 在 2011-4-14 13:54:2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