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骑行第十七天,码表2283.6公里。由滕州出发,过峄山——天下奇石第一山,到邹城,游曲阜,敬儒家思想。下午走兖州,到汶上,拜观音菩萨! 

邹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为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 
邹城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有被赞为“功不在禹下”的儒学亚圣——孟子,有被传为世代佳话、“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饱经岁月沧桑还依然展示着往昔风采的“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四山”摩崖刻石,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明鲁荒王陵,被誉为“邹鲁秀灵”、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即峄山)、“天下奇山第一”、“岱南奇观”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邹城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孔子故里——曲阜 
孔子故里——曲阜 
孔子故里——曲阜。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孔庙——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 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孔府——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 建于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要进孔府,必经过孔府大门,即第一道门。门座北朝南,堂皇威严,始建于明代中叶。门上悬挂着“圣府”二字,为蓝底金字。两侧明柱挂有一副楹联,上联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两边置石狮、下马石各一对。 

碑帖·楷雕·尼山砚——并称为曲阜“三宝”。 楷雕的原料名楷木,是孔林特有的名木,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庐墓时从南方带进孔林。其叶经霜变红,木质坚实柔韧,纹理细密,色呈金黄,久藏不腐。刻制成杖,古朴可爱,不会暴折;雕成如意,玲珑剔透,如丝不断。古为朝贡及社交的贵重礼品,经创新所制笔筒、镇纸、仕女、佛像,尤其孔子像,备受赞赏。 
楷雕 
楷雕 
楷雕 
尼山砚——因石料取材于孔子出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石面精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砚以古朴大方见长,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而且发墨如锉,舔笔如油,拭不损毫,为鲁砚之奇葩。 
尼山砚 
尼山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