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捐躯、京山儿郎英名垂南疆,二十三载、忍看烈士孤寂对斜阳—— 京山烈士公园不葬烈士葬何人? 中国三楚传媒网独家报道 记者:寒毅 曾记否,23年前南疆不靖,220余名风华正茂的京山子弟奔赴沙场,用赤诚和热血,捍卫共和国的尊严;边关枕戈、铁马入梦,年青的战士们用生命守卫着国土与和平。战火熄灭,30余位勇士身上留下枪炮的创伤;硝烟散尽,3位一等功臣壮烈牺牲在疆场!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当年的战场变成了繁荣的口岸,人们对战争的记忆早已随着凯旋的军号声远去——然而,一位幸存的老兵却沿着念念不忘的路线,寻觅到京山县永兴镇老柳河村周友元夫妇家中。老兵拉起周友元、周良齐两位老人的手,话未出口热泪长流:我是您儿子周秋波烈士的生死战友,爸爸、妈妈,这些年你们还好吗? 老兵伤感的寻亲之旅遭遇了意外——他没能在京山县烈士公园找到自己战友、兄弟、一等功臣周秋波烈士的墓位。在烈士亲属的引领下,老兵来到距县城6公里外的一所民间公墓,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见到了23年来时时梦中相见的战友。望着简单的烈士墓碑与其后“华丽”墓位形成的反差,40多岁的坚强汉子不禁一阵心酸,恸哭失声:秋波,你是为国战死的烈士啊! 告别了年迈的烈士父母,愤怒的老兵开始寻找有关部门申诉,并采取在论坛发帖的方式通过互联网为自己的战友鸣不平。10月26日,老兵在本网站《三楚论坛》中连发《伤心!烈士怎么可以这样被忘记?!》、《在敌人的心脏里拼杀(记师直侦察连周秋波烈士的事迹)》两篇文章引起本网关注。周秋波烈士有着怎样的事迹?烈士的战友为何要四处为其申诉,甚至欲委托律师诉诸于法律?在安葬周秋波烈士的过程中又有这怎样的曲折?10月28日,记者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赶到京山县,对文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独家专访—— 暂厝十载,烈士遗骨终别“烈士公园” 28日10:15,在京山县惠亭水库旁周俊(周秋波烈士的侄子)家中,周秋波烈士80岁的老父和75岁的母亲缓缓讲述起心中埋藏20余年的往事:“那是1986年初,部队上的首长把秋波的骨灰送回县里。部队和县里一起给伢子开了追悼会,县里好多人来参加,我秋波儿是为国家牺牲的,光荣啊。政府对我们照顾的很好,我们也明白保卫国家的道理,可心里还是难受,做爹妈的谁不盼儿女平安?我秋波儿牺牲时才18岁啊!” “那次送回来3个伢子的骨灰,都是一等功臣,都是烈士。县里开完大会,一个伢子被家里人领回去埋进祖坟,我秋波儿和另外一个伢子(熊国平烈士)的骨灰盒就放在烈士陵园(即现京山县烈士公园)一个角落的房子里。县里的领导说,等宣传开会完了再埋,我们都听领导的安排。谁知道,这骨灰一放就没了信儿,那时候我们想县里肯定会安排,也就没追着问。一到年节清明,我们家里人到烈士陵园看秋波,都是找门房要钥匙把骨灰盒捧到外面,烧点纸钱,上几柱香。每次去,骨灰盒上都是厚厚一层土,叫人看了心里真是凄凉,我们有时候也觉得不对,人都牺牲了这些年,放骨灰的房子离埋烈士的地方就百十步远,县里怎么就一直不埋呢?” “后来时间长了,秋波的哥哥姐姐就去找县里找民政问情况,找过姓黄的局长,姓张的局长,还有姓夏的县长。可也没解决,领导们说烈士陵园要改成文峰公园,以后不埋烈士;还有领导说改成公园就要把烈士都迁走,夏县长还说秋波不够埋烈士陵园的级别。因为拖的年头多了,秋波的战友们也想不通,他们来看我们时说,梦见秋波了,说着说着就哭。他们也找县里反映,可事情就是解决不了。” “到了95年,秋波的骨灰在那房子里放了10年。民政的领导说县里有个马刨泉公墓,说是要把秋波和熊国平埋在那儿,费用都是国家出。领导说家里要是不愿意,也可以把秋波埋回老家,费用也是国家出。我们当时不愿意,孩子们都到县城了,埋回老家将来连给秋波扫墓的人都没有;再说秋波是在战场牺牲的,是革命烈士,烈士不就应该埋在烈士陵园吗?那烈士陵园也好,烈士公园也罢,不埋烈士埋什么人?可是不同意怎么办,总不能在让秋波等10年!好歹给伢子找个地方让他入土为安吧,秋波就这样埋在了马刨泉,一起埋的还有熊国平”。 老人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在场的人们(周秋波的大姐、战友等)眼眶中泛起了泪光。周秋波的母亲用颤抖的双手不住的摩挲着桌上周秋波烈士的立功喜报、军功章和照片,哽咽道:“每年学生去陵园纪念烈士我就难受,我的伢子保卫国家牺牲了,他也该被纪念,可他现在孤零零的躺在那里,被人忘了……” 事过境迁,无头公案如今应问谁? 28日12:30,记者来到马刨泉公墓。周秋波、熊国平两位烈士的墓碑旁栽着松柏,简单的墓碑被同样简单的石栏围着,除了墓碑上镌刻的军徽、战功纪要和烈士字样外,的确看不出墓碑的主人是为国捐躯的勇士。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在烈士墓碑后方的一排墓位均是凉亭遮盖、四柱雕龙,前后对应反差鲜明。 周俊告诉记者,来“探亲”的那位老兵叫杨双,是叔叔的同班战友,山东人。杨双来到叔叔墓前哭得很伤心,说没想到23年后,烈士竟然被抛在这样一个角落里被人遗忘,实在令人痛心! 14:00,记者从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烈士公园”匾额下走过,沿阶而上来到烈士公园内的烈士墓地前。公园内松柏森森,路中央丰碑耸立,令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记者观察后发现,烈士墓地现有9个墓位,其中4块墓碑上镌刻的立碑时间在1985年之后,其中不乏1991年、1999年立碑的墓位。而周秋波、熊国平烈士的骨灰则是1986年起暂厝于烈士公园,依此情况推算完全可以安葬于此,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烈士遗骨10年后又安葬在园外公墓? 15:00,记者带着问号来到京山县民政局寻找答案。烈士陵园管理所刘所长在明白记者的来意后显然吃了一惊:原来刘所长是2004年左右才接手烈士陵园管理,此时距周秋波烈士被安葬在马刨泉公墓已近10年;而烈士骨灰存放在烈士公园时,刘所长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对其中原由更是摸不着头脑。 在刘所长记录记者的提问时,周秋波烈士的一位战友何汝荣恰好来民政局办事,提起周秋波烈士,这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负伤(7级伤残)的老兵红了眼眶。谈起烈士安葬过程的曲折,何汝荣的情绪更加激动:“我们这些战友为秋波的事情,这些年无数次找过县里要求解决,可领导一茬茬换,最后还是解决不了!20多年下来搞成现在这个局面,问谁谁不知道,这样做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烈士!” 事关两位烈士,刘所长立即与分管优抚工作的领导联系,不巧的是,分管领导当时在外开会,无法赶回民政局接受采访。于是刘所长开始在各科室寻找“知情人”,遗憾的是,即便是询问民政局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股长,对方也不知其所以然。 17:30,调查工作暂停。 烈士浩气,岂能任凭岁月湮灭! 29日9:00,记者在京山县民政局会议室采访了该局分管优抚工作的领导——纪检组长史可威。史可威在记录记者提问后表示:烈士是京山人民的骄傲,周秋波、熊国平两位烈士在京山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这说明政府宣传工作到位。对烈士家属的优抚工作,京山民政部门始终非常重视,落实情况也做的很好。两位烈士的骨灰存放在烈士公园十年之后最终安葬在民间公墓一事,时间跨度太大,京山县民政局将立即对此事进行调查,一周内应有初步调查结果。 史可威还表示:待此事有了调查结果后,京山县民政局将依照相关政策进行处理;如京山民政部门不能解决的,将汇报上级部门解决。 烈士是历史天空中熠熠生辉的群星,他们的丰功伟绩、长存浩气,应是我们民族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珍视这份财富,而不是漠视、遗忘——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居安应思危。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的时刻,我们更不能忽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的孩子应该记得,曾经有那么多的勇士为保卫国家毅然献出了生命;我们的孩子不应忘记,这些崇高的人们名叫烈士! 周秋波、熊国平两位烈士安葬问题的确时间跨度大、原因复杂,但我们仍希望京山县民政部门能以对烈士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安抚其亲属战友锥心之痛。 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烈士事迹,谨摘录于此。向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周秋波烈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8师师直侦察连四班战士,湖北省京山县人永兴镇人,1964年9月出生,1983年入伍,1985年火线入党。1985年9月23日,周秋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攻敌395高地的战斗中四次身负重伤,三次抢救战友,毙敌四名,伤敌一名,炸毁敌屯兵洞一个,最后壮烈牺牲。战后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追记一等功 1985年9月23日攻打395高地前,周秋波烈士(左一)与138师鲁副师长合影。 熊国平烈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 46军138师412团5连战士,湖北省京山县人,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1986年1月牺牲。战后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追记一等功。(熊国平烈士事迹目前正由其生前战友整理) 本网站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并进行跟踪报道。 本帖来源中国三楚传媒网:http://www.cnjm3c.com.cn/html/guanz/2008-10/30/14_38_52_242.html 欢迎各位战友和网友相互转发这个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