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那年代最可爱的人 为牺牲的战友修好墓和碑,我们又往边境的大后方撤离。大路上可见许多地方政府为迎接部队返回而修建的凯旋门,在繁华的街道上,当地人民群众锣鼓喧天地欢迎凯旋归来的部队,军车路过时人民群众把鲜花投向我们,那一刻,大家都感到无比的光荣。路上,那棵棵木棉树花,红遍了大地、红遍了天空,把整个南疆变成了红色。为什么木棉花这样红?因为战友的鲜血染红了她。你仔细看那朵朵如血一样的木棉花,每一朵都绽放着战友的笑脸,是他们捍卫了这片土地,他们将永远活在祖国的边陲!木棉树见证了我们和牺牲的战友一起用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反击了越军,用红红的鲜血保卫了我们的边疆! 我所在的部队撤离到了广西的邕宁县,在一个村里驻扎。当地的老百姓听说我们是从前线撤下来的,对部队非常好。他们腾出最好的房子给我们住,杀猪、网鱼慰问部队。中央的文艺慰问团还专门为我们演出了节目,其中许多颂扬参战部队的歌曲唱出了战士们的心声,感动的大家热泪盈眶。 驻扎期间上级发来参战的纪念品,有自卫反击战纪念茶缸一个,纪念背心一个,红色的纪念枕巾一条,纪念钢笔一支,参战纪念奖章一枚。凡是荣立战功的人员,广州军区颁发了立功奖章,随后总政又颁发了立功奖章,我得到了三等功奖章,这将是我一生的荣耀。战争是残酷的,但也是个人不可避免的,一旦战争到来,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民族的一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民族的精神,让我们忘却了害怕,让我们义无反顾的向前,去为民族而战,去为祖国立功! 当时的报纸、电台宣称我们是祖国最可爱的人,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参战部队的精神,称赞我们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人民的拥护,党的称赞让每一个参战的人员铭记在心! 在邕宁县休整了一个多月,部队得到命令又要开拔了,但这次是要返回河南驻防地。当军列开动后,驶出广西的道路边,依然是许多红红的木棉花树倩影不时地掠过。当大家又一次起身前往观看那红红的木棉花树时,几步远的车门距离,此刻我的脚步却非常沉重。来到车门口,看那红红的木棉花树倩影,眼前却呈现的是一片一片的鲜血掠过,随着军列运行的节奏,却又是在唱电影《桥》里的一首歌:“……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啊朋友再见吧!……” 想到自己亲自为埋葬在山岗上的战友修墓立碑,我身上的血不由自主往头上涌,继而奔向眼眶化作了泪水:“红红的木棉花啊-!我们就要分别了!血洒南疆的战友啊-!我们就要分别了!你们将融为一体永远驻守在祖国南疆的大地上!但你们已经永久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又是几天的军列旅程,当军列开到河南,路过巩县(今巩义)车站时。可能是我的家人他们提前得到了消息,由河南去参战的部队回来了,母亲以及许多人每次得知有军列开过来就奔向车站。我所在的这个参战部队,许多战士来自巩县。军列停下后,人们迫不及待的在找自己的亲人,我来到车厢的门口处,探头向车厢外面张望。忽见,母亲在一个邻居的搀扶下,一节一节车厢的朝着这边跑着寻来,当我看到母亲的一刹那,我再也控制不住了自己,眼泪夺眶而出。母亲来到了我的这节车厢,我赶忙伸出手向母亲挥手示意,母亲看到了我,她还没有来到车厢的门口已经是泪流满面,我大声的喊道:“妈妈”,“妈妈”,母亲也喊着我的名字:“河山”,“河山”,我含着泪水答应:“唉”,“唉”,并赶快弯腰从车门口把手伸向母亲,母亲随即紧紧的拉住我的手,这一刻不知母亲已经是多久的期待!我又大声地说:“回来啦!回来啦!好好的,放心吧!”此时,在我身旁的战友也个个眼含泪花。经历了这场战争,就有着生离死别的考验,就有着多少亲人的牵挂。能回来的与亲人热泪相见,但总归是亲人团聚可泣更可喜。然而牺牲在南疆的战友,他们的亲人将是无限的悲伤,永久的思念。但愿世上今后没有战争,但愿世界永久和平! 列车继续向前开,到了驻扎地的首阳山火车站,部队的装备、人员全都下了车,我们回到了营地,至此,我个人所经历的这场“红红的木棉花与红红的鲜血”铸成的中越战争也画上了句号。人是回来了,但它给我的经历却是刻骨铭心的,它在我的人生中好似一把刚出火炉的刀,在我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个烙印将伴我走过一生。中华民族正是有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有这些为了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才一次次打败了来犯之敌!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骨气!中华民族不会忘记捍卫疆土的勇士,不会忘记世世代代为民族牺牲的英雄!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作者: 原43--128--384--直属82无坐力炮连退伍老兵 张河山 亲笔 2009年2月8日--17日 帖后的友情话语 本文除村庄名“班派”、高地名“540”的名字正确与否有待考证外,为作者真实的经历,真实的目睹耳闻,真实的感受。只是用文学的方法、描述上加以修饰的方法写出来。为了使在战场上共生存的战友,能够看到我的问候,原创帖只发在下面五个网站(不分先后),选择的原因是:(一)发在铁血网铁血社区陆军论坛,因为那是我们这些参战退伍老兵的家;(二)发在网易网站论坛的军事频道,因为我的第一故乡祖籍地是广东省揭阳市;(三)发在开封网开封社区汴梁文苑版块,因为我的第二故乡是开封市;(四)发在天涯社区天涯别院蓝色老人版块,因为我们当年参战的老兵许多已经是五十多岁了,老战士有的已经六十多岁,我已病退退休加入了蓝色老人队伍;(五)发在和讯网站的博客,因为互联网上我在那里住。 为了感谢上述五个网站给我一个平台,能在这里至中越战争三十周年到来时,去纪念这个时刻,去用真挚的感情缅怀血洒南疆的战友。为此,本人有个小小的友情提示:虽然自己的文字功底太差,但是,我的文章《难忘红红的木棉花---中越战争回忆录(一)--(十一)》是唯一的呕心沥血之作。同意互联网上转载和网史收藏,以便往后在评说这场战争时,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参考。但转载的同时请注明转载之上述那个网站,并且署名原作者。谢谢! 特别问候:文章中我的炮排长、班长、湖北新兵、南阳新兵、长沙新兵你们好!湖北新兵你的手掌上还留有伤疤吗?长沙新兵我揣你的一脚还疼吗?受重伤的王参谋你在那里?你是我一生的牵挂!受伤的六班长、副班长你们现在都好吧?老连长、指导员你们都六十多岁了,学会上网了吗?祝你们好!长垣籍的代理排长,帮我们背炮弹的那个新兵,……你们都好吗?看到这个文章要和我联系哦!想你们啊!联系方式:E-mail:heshan1957@163.com或者QQ:1375052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