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6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资料

[复制链接]

61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6092
帖子
295
主题
61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2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3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2 16: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1979年2月前,南宁地区除了凭祥外,其他13个县组织了民兵担架营50个,其中邕宁,横县,宾阳各7个,武鸣5个,隆安,上林,马山各4个,天等,扶绥各3个,大新,崇左各2个,宁明,龙州各1个,共40000人,担架10000付,步枪10000支。1978年12月,南宁地区 (1978)56号文件决定成立支前办公室。

(摘自《南宁地区志》)

防城县有10651人参加了支前,组织了4个担架队共800多人。

1979年2月17日6时40分,军分区边防营在独立师炮兵团和县直属高机连的配合,在东兴公社民兵的帮助下,对越军进行了炮火还击,同时和组织了那良,滩散和荣光农场,木梭农场的民兵用82迫击炮和60迫击炮对越军的据点进行了炮火还击。2月27日再次进行了炮火还击。

(摘自《防城县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82

主题

0

好友

12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350
帖子
957
主题
82
精华
0
积分
12
威望
12
金钱
1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7
最后登录
2015-4-2
2#
发表于 2009-9-12 17:35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兵民是战争之本,战争最终的决胜因素是人不是物,工具的效能由人来操控,以图达到战争的最佳目的。

亦兵亦民,兵民结合,能使战争的攻、防、保力量更加强大。

向英勇无畏的广大支前民兵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0

好友

2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4805
帖子
351
主题
19
精华
0
积分
2
威望
2
金钱
102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9
最后登录
2016-4-4
3#
发表于 2009-9-12 17:5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战争最终的决胜因素是武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0

好友

12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350
帖子
957
主题
82
精华
0
积分
12
威望
12
金钱
1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7
最后登录
2015-4-2
4#
发表于 2009-9-12 18:2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武器要靠什么来操纵?是老鼠还是蚯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378
帖子
8
主题
3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3
最后登录
2014-8-24
5#
发表于 2009-9-23 22:3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这样一来.中国已经灭亡很多次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0

好友

332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8175
帖子
814
主题
142
精华
0
积分
332
威望
332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24
最后登录
2014-8-24
6#
发表于 2009-9-24 00:2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对越自卫还击战”这个字眼,对于边境地区35岁以上人来说非常熟悉,也非常敏感,因为当年他们生活的地方曾被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深深地感染着,不说现在四十多岁的人,就说我们当年上小学这个年龄,都强烈地感受到那种战争地恐惧和震憾。你想,街上全是披挂伪装的军车、全副武装的战士,那一长串飞速疾驶而过的军车、军列、战马、坦克、舟桥,不间断起飞降落又起飞再降落的战机,除了睡觉,大人们都无时不刻在谈论严峻的形势。在战前,人们对战争的来临心理当然是复杂的,既希望教训越南一顿,又不知战争打响后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我相信在开战前,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做好了动员和思想准备,这种必要的工作是没有疑问的,因为就连各公社都组织好了民兵分队(或叫民兵营、民兵连),该准备的不仅仅是部队,地方也相应做好了充分的保障,因为战争打响起来,不仅仅是部队的事情,地方的保障也是战斗的重要部分。我记得十岁的时候,看到一本本地编写的资料,全是本地干部群众支前的有关事迹。记得其中的一篇是记述战争打响后,早晨天不亮就下地劳动的村民立即赶回村里,在生产队干部的组织下,纷纷砍竹子做担架,杀鸡杀鸭杀猪,收集蛋类等食物准备送往前线。我们小学校都组织全校师生送鸡蛋,更何况那些国家的单位和部门。据我所了解的,就是边境所有交通要道、桥梁等早已被民兵严密防护起来了,这些任务主要由民兵担负,也有部分部队。

   相信在早上开战那一刻,人们的心理一定会达到最紧张最兴奋也最震憾的顶峰,因为高潮已到来,我也相信这一天是大人们最挂心也议论最多的事情了,你想,一大早的就炮声震天,这班怎么上?那个时候,反正是吃国家饭的部门都多少参与了支前工作,比如医院、铁路、粮食、百货、车队、医药、水电,你说哪个部门与战争无关呢?那个民兵疾驶奔赴百里外的板烂去收拾那帮越军,也来自氮肥厂,糖厂难道没关系吗?当然也有,有支部队还在厂区里驻过,白糖的生产任务也当然与支前有关。华侨农场?更有关了,有大批越南归来的华侨,有部分人去做了翻译。反正各行各业都参与了,只不过多少而已。

   我曾好多次游逛边境,对这方面的情况多少有点了解,真的,你随手抓一个35岁以上的人问,他们都能随口说出当年的情况,尤其是边境一线的村民,所以为什么参战老兵能看到自己当年驻地的图片,大部分都是本地群众提供信息才拍到的,比如血站有位坦克老兵,说当年坦克部队驻在村子里,但没有说到具体的位置,我到了那里,正巧在路上碰见一学校老校长,他说他们学校当年有坦克部队在这里,所以我就拍到了,坦克老兵证实了。还有《七天七夜》大家可能看过,我也是去那村子里,问路边一村妇,巧了,女兵正巧住在她的家,还带我去看那老房子,呵呵,所以你说村民懂得多不多。而且一提到这个话题,几个上年纪的村民都围上来争着说当年部队在这里的情况,反正一提起这些事,总有说不完的事,可以聊到天亮。相信光明磊落老兵意外看到老驻地的图片也很高兴,那是我原来为证实枪奴〈桥〉的文章而去拍的,没想到附近那座学校是光明磊落老兵驻过的地方。边境地区涉及战争的范围广,人数多,到处都是部队,什么消息都有。开战那几天,晚上大人们在大院里围坐着聊天,聊打仗的事,说我们的飞机在天上飞时有三层,和越军飞机打起来如何如何,还有越军把炸弹放在死的小孩的衣服里,解放军一动就爆炸,我是在旁边听的,当时感觉越军特工是非常阴险的,不管他们是从哪里听来的,时过三十年,总和网上说的对上了,不知这些东西是不是部队通报来的,比如部队通报的信息转到地方政府,再由政府在开会时通报到干部职工,无非是讲前线的形势。

   战时,有个单位的车队被安排拉运弹药,医院则收治伤兵员,医药公司则负责组织药物。我亲戚说那天看见街上拉伤员的军车停了一下,他们去看了一下,见有断手断脚的伤员。我们坐在学校三楼的教室,可以看见火车站往县城的公路行走着长长地部队,高大的军马驮着枪炮、饭锅。记得有天晚上,电影院大门部队警戒森严,我估计应该是政府召开的与自卫还击战有关的大会,但我并不懂事,以为是放电影,缠着让开会的父亲带我去,遭到拒绝并呵斥,我不信看电影也要呵斥我?我也不信是放《望乡》?

   学生纷纷送鸡蛋我仍记得,因为开战后大概是第二天,早上到校后学生不是早读么,就是象苍蝇一样轰轰轰地象念经一样自己朗读课文,突然班主任进来了,让大家停下,交待:现在解放军在前线打仗流血,不少解放军叔叔受伤了,需要补充营养,大家回去拿鸡蛋,越多越好,看谁捐献得最多。那时的小孩子比现在的孩子要进步多了,这种事情非常好理解。全校停课,都回去拿鸡蛋,我把家里的鸡蛋全拿光了,路过我母亲单位,我进去和她说了,得到支持,其实更多的同学都是这样做。另一所学校捐的是萍果,我们当时觉得奇怪怎么不要鸡蛋呢。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几个同学抬着一箱食物过来,班主任宣布:解放军战士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送饼干给每一个同学,每人分了一包,当时全班都乐开了。战时,学校不仅教育,发动大学生挖防空洞,也训练防炮保护,比如卧到,就连上学都要求每个同学的书包里装一个食品袋和口罩,用来防毒,学校这些教育工作肯定是政府要求做的。

   作为战争的前线,本地人有无在部队参战呢,当然有,我知道有几个,有个是侦察连连长,干掉过几个越军,可惜前些年不在了,我和他熟悉,可惜他人不在了也没法知道更多的情况。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战斗,不仅是职责,也是一种无尚的光荣。

   撤军时部队凯旋归来,政府组织欢迎,在郊外入口处用松枝搭起凯旋门,公路两旁站列满了干部群众,人们挥舞着小彩旗大专呼喊,高音喇叭放的歌我仍然记得,是《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一辆辆军车风尘赴赴,车篷全是泥土灰尘,那些战士戴着口罩,我们当时感觉奇怪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那条公路不是柏油的,是泥沙路,这种路走一阵子就不是人了。那些战士头发长长地,象电影中的流氓阿飞,所以我们当时都想不通。

   撤军后,边境仍然处于高度防御态势,处处旨兵。再后来,是不断抓到越军特工,看过不少老兵的回忆录和留言,知道了更多的实际情况。撤军后的第二年就是法卡山战斗,再过两年就是炮战,那次欢迎凯旋我又去了,只是我已是中学生了。

   关于对越自卫还击战,边境的事要说的多了,没法说得完,以上罗嗦了这么多,也算能反映当时边境的一些情况吧,尽管不全面而且只是简单说说。最后说的是,从抗法至抗美、援越至抗越,都经过了一百年了,所以在这段时期里,边境一带的发展是与战争分不开的,谁都不希望战争,但一旦战争来临,边境仍然会是坚固的后盾,我们的人民群众仍然是部队的后勤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06:01 , Processed in 0.0955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