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我需要的是更具体点。 前几天单位搞公文方面的培训,我还专门在论坛找些资料,也让干部们也接受一下教育。不妨摘录一点我搞培训时的讲义内容: 讲话稿的写作fficeffice\" /> 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讲话人借助有声语言作媒介,在各种集会或会议上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文稿。也是一个人面对群众谈话的文字底稿。 讲话稿分为三类:会议讲话稿、宣传讲话稿、礼仪讲话稿。 讲话稿通常由标题、称呼、前言、主体、结尾等部分组成。 讲话稿的结构:两种:1、板块式,即分为几个板块,以小标题、顺序号或逻辑关系分板块。2、提纲式,在一篇讲话稿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 关于讲话稿的开头部分,举两个例子: 同志们:下午好! 今天,本来是要到大礼堂给大家讲话的,但我嫌那个地方太大。我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主席台上,你们在下面正襟危坐。那样我们之间的差距就太大了。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大教室,就是想拉近与同志们的距离。我不是做你们大家已经习惯的、传统意义上的报告。我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思想。我就那么一讲,你们就那么一听,也不要记,也不要录音。讲错的地方我自己负责。与其他领导同志给你们做的报告相比,我讲的东西起点低,没高度、也没什么深度,不象他们的报告又是“高举”,又是“深入”的,气势恢宏。我总是从小处着手。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信念问题,第二个是道德问题。 蔡朝东 我不是战斗英雄,也不是功臣模范,只是一个在老山前线生活和战斗过的普通军人。每当想起在战场上的日日夜夜,每当看到烈士陵园那一座座坟墓,每当回忆起战友们在阵地上的喜怒哀乐,每当看到一位位烈士家属那高尚的情怀,我就有一种冲动,就想把我的感受讲给全社会的人听。今天,领导和同志们从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抽出时间,听我演讲,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们战斗在老山前线的干部、战士的理解、关怀和鼓励。我代表曾经在老山前线战斗过和现在还在老山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友们,向祖国的亲人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理解万岁》,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血战老山,对祖国的理解;第二部分,喜怒哀乐,理解的呼唤;第三部分,前方后方,理解的分量;第四部分,社会共鸣,理解的内涵;第五部分,战地歌声,理解的升华。 讲话稿写作要求与技巧: 1、苦炼悟功,把握意图。讲话稿是为领导写的,由领导去讲,因此一定要充分有表达领导意图,体现领导讲话风格。 2、锤炼观点,严密论证。观点,就是个人的看法或主张。观点也是讲话稿中的灵魂,讲话稿中要有鲜明的观点,而且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不能互相冲突。 3、巧用材料,强化效果。讲话中常用材料有三类:一是依据类材料,二是佐证类材料,也就是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三是辅助类材料,主要包括典故、古语、歇后语、群众语言等。 关于佐证类材料的运用,充分运用材料,用丰富、典型的事实材料说明观点是写好工作总结、经验典型、宣传报道、讲话稿的特点之一。 举几个小例子: “两山”作战,总政组织一批作家采访,第一次是1984年,收复老山的时候,到十四军,我去了。后来,我又单独去了几次。我深深地眷恋着云南。为什么呢?就因为我当时到参战的部队去,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特别是“两山”作战的时候,后方是歌舞升平啊!部队官兵不仅面临生死考验,还都有生活负担。尤其是基层干部,几乎家庭都很困难。当时我去看十四军的一个指导员,他已经牺牲了,他妻子见了我,跟我讲,作战前这个指导员是有欠债的,临开赴前线时发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结果七扣八扣,工资拿到手上的时候里面只剩下五分钱了。最后她拿出这个单子给我看,就五分钱,我真是觉得心酸。有些战士家里很贫穷,他们的遗书真是字字血、声声泪。烈士在遗书里面说,如果我死了,请公社给我家一头牛;一个人讲,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军装脱下来送到我家乡去。我的兄弟都穿不起衣服。这些东西看了以后,真是让人难受。 李存葆是济南军区的作家,写了一部以79年自卫反击战战争为背景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到底写了什么?其实写的就是当时的军队内部高干丧失信仰,以权谋私;高干子女骄奢淫逸,贪生怕死;基层官兵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在为国献身的信念支撑下流血牺牲,军属烈属深明大义,无私奉献,这么个小说。小说中的连长梁三喜战斗中英勇牺牲,留下一张带血的欠帐单,欠620元债。卖一头猪70元,才还上债。(部队给付牺牲战士每位450元作为一次性抚恤,排、连干部每位烈士550元,营,团干部650元,师级干部800元)但是,李存葆情节安排得好,他在赵蒙生的身边一方面安排了一个主旋律形象群包括平民阶层的梁三喜一家三口和靳开来等,高干阶层的雷军长及其儿子,另一方面又安排了一个非主旋律的负面形象群包括他母亲和他老婆。赵蒙生游走于这两方面之间最后归宿于主旋律这条线上,使小说情节变得很生动,结构也丰满,很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多数人看了都可以接受,所以这部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一位老母亲在他的儿子(赵占英)牺牲在老山前线20年后终于凑足单程路费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唯一的儿子的坟墓。当时就有人对这事拍了照,发到了网络上。为什么20年她才来看儿子的墓? 因为她没有去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的路费,老人的家离麻粟坡只有500多公里路程。他儿子的一个战友找到了烈士的家。他看到的是, 她的屋里只有一口破锅,一个土炕,一堆棉花套。老人只靠当地民政每个月给的28元过日子。据麻粟坡烈士陵园管理人员介绍,麻粟坡烈士陵墓园埋葬着957位老山作战牺牲的烈士。其中300多位烈士的家属从未来过,大部分是因没有路费而不能前来,有些家属来到陵园竟没有路费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