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71|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对越作战新书《使命——1979》有感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

好友

14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068
帖子
594
主题
90
精华
0
积分
144
威望
144
金钱
2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5
最后登录
2016-10-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6 04: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有否出版宋子佩写的-------《生死二十八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90

主题

1

好友

14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068
帖子
594
主题
90
精华
0
积分
144
威望
144
金钱
206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5
最后登录
2016-10-26
2#
发表于 2014-4-26 04:4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读对越作战新书《使命——1979》有感

值此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35周年之际,继原41军122师老兵曾沙推出长篇回忆录《让历史告诉未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记》之后,原41军121师361团宣传股长、转业前任362团政委的黄耀乾也创作完成了长篇军事纪实文学《使命——1979》。因众所周知,《使命——1979》与前一本书一样,不能正式出版面向广大读者,而只能自费印制,用于战友、朋友、研究者等小范围内作为资料内部收藏。在略有遗憾之余,这仍然是一件喜大普奔之事。除了能再一次近距离感受那场战争之外,毕竟,与当今泛滥成灾的电子读物相比,传统的纸质读物依然有着悦人入境的独特情怀。古人曾将雪夜闭门读禁书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于今观之,思古幽情则非前贤所能独有。

《使命——1979》全书共402页,分四部分八十一章,约30万字,并配有部分指战员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现实照片。作者从积累、采访、收集、酝酿到写作完成,其间增删修改12次,前后历时达35年,堪称是一本呕心沥血之作。据作者在书后的自述中说:

“1978年12月底,在越南反动当局反华不断升级的浪潮中,我师接受了支援边防斗争的任务,作为团政治处宣传部门。。。。。。我想到我们这支具有光荣历史荣誉的老部队在未来的作战中,一定能胜利完成任务,对光荣革命传统有更大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宣传部门对此应当有所记录,有所表现。虽然那个时候,部队上上下下全力为未来的作战做准备,没有哪个领导要求我这样做,但我以此为职责,从一开始我就注意积累、收集材料,打算日后为老部队写点东西。至于我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做这件事,说实话当时可没有想到这些。”

“穿插中我目睹不少年青的战士,包括几位团首长在内,在激烈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另外有不少战友负了伤,表现出极大的坚强。所有这些,无时不在撞击我的心灵,更加坚定了我要写书的意志。但这个愿望并不能当即实现:一来部队从边界回撤后的几年里,我先后调到师宣传科和362团工作,工作岗位和职务有了变动,责任在肩,无暇顾及写作这事;二来是1986年转业了,分配到企业,所在单位后来日渐困难,一直未能执笔写书。即便如此,写作的念头始终没有放弃,对首长和战友的采访、对该题材的酝酿和素材的收集,30多年来始终未断,一有机会就采访他们,并且利用《桂林日报》这块阵地,发表一些纪念性的军事文学。直到2005年初退休后,终于静下心来,花了2年多时间,写出了初稿。又在继续采访的基础上,多次修改、补充,前后十多稿,历时8年,成了现在的样子。”

作者的老部队41军121师前身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先后参加过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东北区军司令部曾评价该师“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猛,动作快,能打运动战,有突击精神,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当时东北野战军中有7个师被评价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4纵10师即是其中之一。建国后,121师长期担任了战备值班任务。1979对越作战前,121师是齐装满员的甲种值班师,但部队已30年没有打过仗,缺乏实战经验。作者所在的121师361团,前身是4纵10师28团,曾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顽强顶住了国民党军号称“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等部的轮番狂攻,于战后被东野总部授予了“守备英雄团”光荣称号,是41军的3个英雄团之一,121师的绝对主力团。早在1978年11月底,361团就作为全军第一支开赴中越边防前线的部队,率先秘密进至广西德保县地区驻训备战,伺机收复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庭毫山。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又奉命随师主力调防至靖西地区备战。

在1979对越作战开始阶段,121师奉军命令向高平纵深敌后的班庄、董赛、809、841高地地区实施穿插,形成对外正面,配合友邻123师截断通向原平和太原的公路,阻击东进北援越军,并协同南集团42军合围歼灭高平之敌。穿插路线长途80公里,沿路多为喀斯特地貌的险峻石山、隘口,部分为丘陵地带,山高坡陡谷深,林木藤草茂密,自然洞穴多,河溪纵横,水流湍急,道路稀少,大路均在峡谷中,山间小路崎岖难行,丘陵地带星布稻田河沟,地形十分复杂。这一地区重装备过不去,步兵通行也相当艰难。越军在这一带只配置了小股正规军和公安,分段设口,据险拦路,设置多层火力网控制主要道路。周围地区则武装民军众多,擅长游击袭扰,还有特工队频繁出没,可谓艰险重重。

按41军的原定作战计划要求,121师须在战斗打响后12小时内穿插到位。然而实战证明,这一时间表纯属纸上谈兵的空想。在地形复杂,敌情不明,通信联络困难,炮火支援和后勤补给又跟不上的异国战场作战,各种突发的艰难险阻和困难情况纷至沓来,严重干扰了121师的作战行动。在整个穿插过程中,121师各部为赶时间尽量避战绕路,因地形陌生,地图不准,众多人员迷路失散,队伍越拉越长,又被越军层层阻击拦打,缺乏火力支援,迭遭伤亡,补给中断,伤员也运不下去。部队边战边走,忍饥耐渴,克服劳累疲惫,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不顾一切向前挺进,显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最早到位的前锋营用了28小时,全师插到则用了59小时,已超过规定时间的2-5倍。后又因为种种原因,121师没有及时进至高平外围协同42军发起总攻,未能完成战役预定任务,留下了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的重大遗憾。

要想详细了解121师各部在穿插战斗中遭到的种种磨难,非得细读本书不成。不过,仅看一下该师遭到越军袭击、伏击的情况和连以上干部的伤亡,就可略窥一斑了:

1979年2月18日,121师预备指挥所率领362团3营和师后勤前梯队通过魁剥山谷时,遭到埋伏在两侧山上的越军及混在民工队伍中的越军特工突袭,队伍溃散,失去指挥,共有300余名官兵和医护人员、民工伤亡,多名领导牺牲,并丢失了师后勤前梯队携带的全部弹药、给养、器材、药品。

1979年2月18日,361团后勤第二梯队进至宗梅吊桥时,遭到越军1个特工连和部分民军的袭击围攻,后不得不掉头转移寻找部队归建,战斗中伤亡副政委以下21人,亡马4匹。

1979年2月21日,361团指挥所率直属队北上安乐途经栋替附近时,突然遭到越军袭击,伤亡师、团领导以下47人。

1979年2月22日,362团2营前出扣屯执行设伏任务时遭到越军袭击,伤亡、失踪副团长以下152人。

1979年2月24日,363团接粮队在吞片、扁亚之间地域遭到越军突袭,伤亡副参谋长以下184人,损失军马41匹。

1979年3月10日,121师炮兵团130火箭炮10连在那嘎、班姆间地域遭到越军袭击,伤亡连长、指导员以下55人,损失火箭炮4门、汽车4台、炮弹300发。

伤亡师级干部:重伤副师长彭富信1人。

伤亡团级干部:牺牲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师后勤部副部长尹庆家、361团团长时光银、362团副团长王烘、361团副政委郑赞正等5人,负伤361团副团长李光新、361团政治处主任张普直等5人。

伤亡营级干部:牺牲363团副参谋长王尚华、361团政治处副主任刘粤凤、361团政治处副主任郑金芳、361团1营营长黄友德、361团1营教导员付冠礼、361团3营营长陈钦庭、362团2营营长胡国良、361团1营副营长周梓贵等12人,负伤363团1营教导员伍庆菊、362团2营副营长陈楚汉等13人。

伤亡连级干部:牺牲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361团3连连长曾培夫、361团3连指导员林映钦、361团8连连长肖富洪、362团2炮连连长王碧秋、363团6连连长张亚南等38人,负伤361团2连连长林海、361团5连副连长腾建政等53人。

看了以上数据就可知道121师的战斗历程真可谓是一路艰险一路血。在1979年全线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121师的歼敌数量名列163师、165师、124师之后的第四位,总伤亡名列163师、165师之后的第三位,并成为了伤亡连以上干部最惨重的陆军师。正是歼敌多,伤亡大,啃上了硬骨头的典型部队。在全线参战的93个步兵团中,361团这个昔日的“守备英雄团”,又是经受磨难最重和伤亡连以上干部最多的团队。在这次作战中,121师失踪人员达272人,仅次于最后才倒霉一把的50军150师。后确认被俘者只有3人,其余官兵全部将生命留在了越北的高山密林之中,在军史上书写了一幕慷慨悲歌。

因为121师担负任务的特殊性,除了开始的突破莫隆撕口子战斗,以及后期的纳隆以北地区出击战斗比较出色外,其他多是遭遇战和反袭击战斗,打得都很艰苦,未能创造太多的光辉战例。战后,121师有1个单位、5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了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4连“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4连战士陈武贤“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4连班长黄招强“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1团8连班长陈书利“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362团7连排长姜利民烈士“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授予41军121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上述的单位和个人中,除了姜利民烈士是在攻坚战斗中牺牲立功外,其余都是在突破敌包围和反袭击战斗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勋的。值得一提的是,陈书利和陈武贤等7人在北上安乐的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坚守一处独立房屋,相继打退了越军数次冲锋,毙敌33人,最后乘夜暗钻入群山中突出了包围。1980年代时曾出版了一本连环画《威震峡谷七勇士》,说的就是这段故事,相信70后不少人对此都不会陌生。

在《使命——1979》中,作者正是围绕着真实的121师战斗历程,以朴实、通俗、细腻、生动的笔法娓娓道来。全书以时间排序,第一部分从1978年11月28日到1979年2月16日,叙述了从部队接到作战命令到向战地开进及完成作战准备的一系列过程;第二部分从2月17日到2月19日,描写了121师各部的莫隆撕口、庚雷受阻、突破宗梅、错走魁剥等战斗;第三部分从2月19日到2月21日,展现了121师艰苦卓绝插到指定位置后,361团又再次北上穿插安乐的浴血战斗历程;第四部分从2月22日到3月15日,渲染了121师血染扣屯、断粮苦斗、会师清剿,到出击纳隆、撤军回国的最后战斗。全书对异国作战的战场环境着墨颇多,既有成功战例,又有失败教训,并提出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于全书的主题,作者确定为“发扬传统、使命感和革命英雄主义”。可以说,作者做到了这一点。读过该书后,在感慨一路血战的惊心动魄之余,不能不感受到121师全体指战员高度的使命感、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在逆境中百折不挠的锐利战斗气质,正是多年后广为人知的亮剑精神。这是那一代军人的共同特点,值得后来人永远追念。

关于《使命——1979》的全书风格,作者自述道:“在写作过程中,我把这部书的定位是纪实文学。就是说,它首先是纪实性的,它不是小说,不是虚构,书中所涉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必须是真实的,部队每一个战斗行动所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必须最大程度上的准确。只有这样写,才能使这本书具有相当的史实价值,这是第一位的。为此,我坚持以师司令部作训科战后编写的《师战例》为主要依据。同时,大量地进行采访,包括电话(长话)的采访。几十年来,我先后采访了100多位老首长和老战友,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核对部队各次行动的时间和地点,了解他们当时的经历、责任、行动和情感,等等。。。。。。当时在部队我还收集到一些连队战士个人回忆的片断,虽然写得简单,我也尽量沙里淘金,将它充实到某一事件中去。”

缘于作者上述的主观努力,《使命——1979》一书眼界开阔,气势恢宏,集史料性与文学性于一体,涵盖了121师的主要作战行动,真实再现了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历史画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大量采访得来的史料信息有序穿插于全书中,以战例资料的严谨性与口述回忆的生动性相互对照,充满激情又自然流畅地将相关史实一幅幅呈现出来,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书中既展现了军、师、团三级指挥员的决策和指挥过程,又抒写了普通干部战士的音容笑貌,引导读者穿越时空,一步步深入到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令人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巨大感染。作者将该书定位为纪实文学,正是因为其在融入了大量口述回忆的同时,有意地以文学性的笔法将相关史料和口述回忆串联起来,描写精当,浑然一体,突出了浓烈的文学色彩,使全书具有了极强的可读性。

至于《使命——1979》的不足之处,作者同样坦然自述道:“采访的成果是显著的,它使我所写的材料丰富了。但也带来一个问题:说法上有出入,特别是对几个重大的伏击事件,涉及到个别人个别情节上有出入,甚至是较大的出入,不少地方,各有各的讲法。我觉得这也不奇怪,记忆这个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会发生两种可能,一是对原来的记忆的补充和丰富,另一种是发生了变形,走样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有多找一些人进行了解,尽量找到当事人、关键性的人,尽量进行更多地了解,反复核实,力求统一。实在难以统一的,就以作战结束后第一时间了解到的第一手材料为准(无论是我本人采访到的还是上级部门调查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记忆会相对清晰一些准确一些。或者在书后作个注解,把几种情况都摆出来。我知道即使这样,也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让事实自己说话吧。”

以笔者的粗读感觉来说,一是有点美中不足,与《让历史告诉未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记》相比,《使命——1979》中没有配入相关战例图或卫星地图,使得阅读时缺乏对相关战斗和战场的宏观把握;二是在行文时作者的个人回忆与受访者的口述回忆间杂错落,并大量采用了第一人称,读起来不是那么清晰,有时容易弄混情境。总的来说,瑕不掩瑜,相信作者日后在修订该书时会更加使之丰富完善。

在《使命——1979》中,作者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如总部战前预定全线3-5天解决战斗,广州军区前指要求121师12小时插到指定位置,当时各级领导干部都没有对上级意图提出不同意见,或是认为只能这样打,必须这样打,或是没有人敢提出异议,甚至根本没人想到要怀疑上级意图。这样一来,从军区到师的作战计划都成了真正的纸上谈兵,在实战中必然地碰了钉子;部队过宗梅吊桥时,开始都从桥上过,速度非常缓慢,结果后续人马大量挤在桥头,却没人想到要涉水过河。直到后来接到师领导命令,才恍然大悟,大部队改道涉水渡河,加快了速度。师领导给的结论是:思维僵化,太习惯于老的方式了,看到河就只想要过桥,却没想到可以淌水;在穿插路上发现了很多官兵遗体,前边部队没能做到及时将烈士掩埋,导致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121师基本指挥所在809高地实施夜间转移时,遭到了“越军特工”的手榴弹和冲锋枪袭击,加强该师指挥的41军副军长毛余头部负伤。几十年后才由受访者口中知道,这次袭击实际上是362团某连的一个班长在打瞌睡时朦胧中产生了幻觉,惊慌失措乱打一气所致。该连一名副连长为了逃避追责,再三要求连里的知情人员严守秘密,竟将这件事长期隐瞒了下来;121师基本指挥所转移到扣屯后,一度叫不到军区前指,信号是正常的,但军区前指不理会他们。121师政委周开源后来分析说,由于121师屡次遭敌袭击,在给军区前指的电报中称自己“伤亡惨重”,结果遭到军区前指怀疑,认为这不是我军惯用的语言,一定是越军伪造的电报,因而推断“121师已经不存在了”,为了安全,指示其他部队停止与该师联系等。这些史料的披露为该书增添了不少亮点,如作者所感叹的,“如果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不写,那么,以后的人恐怕就更难写出来了。即使有人写出来,也缺少那场战争的‘味’了。”笔者加一句,如果作者这个年代的人不写,不抢救史料,当时移势易之后,再有人写这场战争的时候,恐怕就没有机会还原出上述的有关史实了。

写到这里,想必阅读本文的人都会对《使命——1979》一书有了大致的感觉。不过,小说《红旗谱》中的主人公朱老忠有一句口头语“出水才看两腿泥”,《使命——1979》到底如何,只有踏踏实实读完一遍的人才会知道。由此,亲力躬行留给各位读者,笔者也就不多赘笔了。

最后,以作者自己的序言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谨以此书,献给我英雄的老部队,献给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光荣献身的烈士和英勇奋战的战友们!”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4:51:3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13:50:1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14:13:1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4-4-26 15:57:1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85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1463
帖子
99
主题
10
精华
0
积分
85
威望
85
金钱
155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4
最后登录
2016-12-13
3#
发表于 2014-4-26 23:0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121师确实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希望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教训和经验,能得到客观总结,溶入到现在部队的实践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0

好友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UID
129036
帖子
1425
主题
39
精华
0
积分
379
威望
379
金钱
380 分
阅读权限
35
在线时间
11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9
最后登录
2017-12-21
4#
发表于 2014-4-27 11:5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称自己“伤亡惨重”,结果遭到军区前指怀疑,认为这不是我军惯用的语言,一定是越军伪造的电报,

--------------------------------------------------------------------

突然想起,我的老部队——边一师的前身——独立师中,广西籍的老兵说话中常用“惨啦!”,多用于指很费力,很困难的事情。

另,121师是否存在,电报是否是越军伪造,只有41军军指才最容易弄清楚,问发报方几个问题(如:师长的详细籍贯?政委老婆的姓名?)就可,军区前指真是瞎指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1276
帖子
557
主题
66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1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17-10-13
5#
发表于 2014-4-29 00:4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忠于歷史,還原歷史,把血淚銘刻的歷史留給下一代。

勝又如何,敗又如何? 轉眼都不過是一陣過眼雲煙罷了! 活著的和犧牲了的,包括不幸被俘的軍人們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0

好友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UID
129036
帖子
1425
主题
39
精华
0
积分
379
威望
379
金钱
380 分
阅读权限
35
在线时间
11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9
最后登录
2017-12-21
6#
发表于 2014-4-29 20:2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79反击战为我军未来的大规模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后这种投入几十万军队的作战很可能也是这样:来的突然,结束的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29210
帖子
677
主题
3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6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最后登录
2014-10-15
7#
发表于 2014-5-7 15:2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周开源-------121师政委在1969年---1974年,是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副政委,师部在临高县加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29210
帖子
677
主题
3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6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5
最后登录
2014-10-15
8#
发表于 2014-5-7 16:2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41军121师361团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烈士名录(之一)-------

李世钧烈士,广东省翁源县人(英名录在海南省白沙县)。19762月入伍。中共党员。53014部队(41121361团)卫生队卫生员。1979222日牺牲。终年22岁。(靖西4210号)

一起去靖西祭哥哥(41军121师361团李世均为国战死军人的李莉红妹妹祭文),李世均海南农垦白沙县金波农场子弟客家人,其父1960年来农场参加建设的退伍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29578
帖子
570
主题
16
精华
0
积分
40
威望
40
金钱
149 分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1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3
最后登录
2014-12-10
9#
发表于 2014-5-8 11:2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战友啊,陵园墓碑是按照烈士入伍表里的祖籍地填写,不以入伍地填写。你滴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49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3813
帖子
41
主题
5
精华
0
积分
49
威望
49
金钱
101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4
最后登录
2015-9-29
10#
发表于 2014-5-8 22:3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362团2炮连连长是我同事的岳父,王碧秋烈士牺牲后他爱人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成人,没有改嫁,我同事的爱人是王碧秋烈士的遗腹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23 02:36 , Processed in 0.1110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