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2935
帖子
43
主题
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102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26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16 00: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   

--------------------------------------------------------------------------------
精华序号:133
来自论坛:小熊在线 《武器军事论坛》
内容说明:【警告!有不宜内容】1937年8月至11月, 中国和日本在上海进行了一场大会战, 史称『八一三淞沪战役』。 中
--------------------------------------------------------------------------------

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 (11114字) 3Dmax (331313)于2004/02/29(22:03:29)..
【警告!有不宜内容】1937年8月至11月, 中国和日本在上海进行了一场大会战, 史称『八一三淞沪战役』。 中国出动了七十几个步兵师及配属的特种部队, 日本也出动了九个完整的师团及其他附属部队, 双方海空军也都出动作战, 其规模可谓空前, 之后的武汉保卫战, 参战人数虽超过淞沪战役, 但是其意义上完全不同, 而且涵盖的范围也大得多; 这场会战至今仍是史家研究的课题。 参战的中国部队中, 有几个倍受嘱目的队伍, 也就是36师、 87师、 88师和中央军官学校的教导总队。 许多人将这些部队称为德式装备师, 更有人, 包括了外文资料中, 声称这些部队配有完整的德式装备, 本文试由装备的角度, 来讨论这种德式装备师是否存在?
首先要定义的是, 『德式装备』是那一个时代的德国军队? 众所周知的, 1927至1938,有前后近百个德国顾问在中国(最后一任团长是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 1934-1938),这些顾问的活动及成就, 常常也被夸大了。 中国有几百万军队, 各有渊源, 整顿起来千头万绪,此外, 除了中共, 北有宋哲元、 阎锡山, 南有李宗仁、 陈济棠, 西有刘湘等地方势力,国事如麻, 相信这些顾问们也应有蜉蝣撼大象之叹。
1933年后, 纳粹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重新建军, 德军的编制和装备也有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机械化步兵、 装甲师作为第一线部队, 都是这一个时期的新发展。 这些顾问既在中国, 也没有机会与闻这些改革, 他们所知道的, 主要是在此之前的德军经验。 由时间上而言, 只能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陆军和威玛政府(Weimar Republic)的防卫军(Reichswehr)中的步兵师来作比较, 要是拿1939年之后的德国国防军(Wehrmacht)中的陆军(Heer)步兵师来比, 其巨大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威玛防卫军因为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 重机枪只有700余挺、 没有重炮兵、、 坦克车等装备, 一共只有10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 总数才十万人, 也不成个样子。 因此, 在比较上, 不容易找到一个合理固定目标, 本文讨论的基础, 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之前的陆军步兵师来作比较。


单兵装备
1937年上海出版的战时画报封底, 很清楚的照出了各项单兵装备的细节。
从鞋子说起, 这些部队当时还有布胶鞋和皮鞋穿, 但是没有穿长统皮靴的。 只有高级军官(校官以上), 有的会自已购置靴子穿。
中国部队的军服, 主要是棉布的, 德军一直用的是呢质。 不过88师的万方澄回忆,当时冬天也有呢军服、 呢大衣, 春秋有驼绒夹衣, 夏天是卡其短袖衫裤。 军官的确是有呢质的军服,尤其是所谓『甲种呢』的黄色军常服。
(87师-南京) “..穿将级军官甲种呢军服大衣(黄色)..”
(教导总队-南京) “工兵学校失守后, 王敬久立即用电话召第二六○旅旅长到地下室来。我记得这个旅长身体结实,中等个材, 身穿灰布棉军装, 腰系士兵皮带。 …
我上装左上方佩有教导总队参谋符号。…
沿途首先迎到王敬久师长和他的卫士, 他仍穿黄呢子军服, 外罩青毛哔叽的披氅。”
中国的阶级领章, 与德国完全不同, 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系统, 简单明了。尤其是参谋配带的竹节章, 更是佳作, 『运筹帷幄』之筹字, 即是竹节。 比德国由普鲁士传承下来的那一套花花草草要简单多了,也比日本抄袭欧式的要有特色。 有人以为, 比后来中共使用俄式, 国府使用美式,都还要好。
中国军队一向打绑腿,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后来的驻印军, 虽然全身上下都换装了英美装备,仍然坚持打绑腿。 有人以为这是袭自日本, 事实上只是一种源自欧陆, 留传下来的习惯。一次大战时, 美国的参战部队也是打绑腿的。 英文中称之为Puttees。
钢盔用的德国是1935年式, 这点和德军相同, 而且由德方的文件来看, M35最早出厂的一批就运到了中国; 目前已知的记录, 到1936年进口了315,000顶。
中国水壶, 插入图为29军用的德式水壶。
水壶为木塞盖子, 椭圆形, 日式则有一个平底。 早期德式与此相似, 至1934年装备组始换为金属旋上的盖子。 中式持续使用肩背带, 与后期德式挂在腰带上不同; 这是当时中国部队普遍仿制或采购的一种装备, 并不是因德式训练才有的。
乾粮袋(杂物袋)也是用背带跨肩, 德式早期也是如此, 后来才改系在腰带上。 中国使用乾粮袋的历史相当久远, 早在张之洞编练自强军之时即有, 因此是一路沿袭下来的一种个人装备, 由图亦可看出, 其形状与德式不同。



带是帆布制的长形弹带, 德军除了后来的伞兵之外, 一直用的是皮制弹包。 中式至少有两种, 一为由肩上斜绕一周至腰间再绕一圈, 这是一长条而不是两条, 最后以布条打结系在腰间, 这一种弹带有将近二十个弹包, 是各部队主要使用的形式, 这个设计最普遍, 而且在整个抗战期间都没有什么改变。 也有两条较短型式的, 有的在胸前交叉, 有如X型, 有的由两肩挂下, 如同V字, 当然也有肩上一条, 腰上一条的用法。 不过从诸多现存照片中, 『德式』部队仍以一条式为主。


中国的仿德国1930式面具是装在帆布袋中, 类似西班牙的防毒面具, 非德军之圆筒装具。 巩县兵工分厂在民国23年向德国采购装备, 准备自制防毒面具, 1936年时每日生产250副24式防毒面具, 其他生产的工厂还有金陵兵工厂、 广东面具厂等, 型号有二三式、 二四式、 二七式及四二式(广东面具厂后改名为42兵工厂所生产的型号, 非按年号而定)。 法国在二次大战之前曾制作过圆筒装的防毒面具, 中央军防空部队等所使用的, 可能来自于此, 其特徵是增强纹是横的,不像德军二次大战中所用的直纹。
枪械
步枪国军用的是中正式或是进口的德制毛瑟系列步枪, 但不是德国的K98k,而是1924年式标准型(Standard Modell), 这是K98k的前身, 最明显的差异是水平拉柄和在枪下的枪背带配置。这和当时的德军是相同的, 一直到二次大战初期, 德军部队中仍有许多标准型步枪。
当时另外常看到的还有Vz 24和FN 1924/30等。 其他的中央军, 有各式各样的步枪,最多的是汉阳造和各式毛瑟1904/1907年式的衍生型, 包括四年式(元年式为6.8mm,四年式改为7.92mm)及东三省兵工厂的十三年式在内。
中国使用的刺刀, 都在50cm以上, 尤其是中正式, 因为枪短, 刺刀长达57.5公分, 这是因为中国部队-日军也是一样, 仍把冲锋拚刺刀, 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 而中正式上了刺刀, 仍比日本三八式上刺刀, 短了10公分左右, 许多人引以为憾。 相形之下, 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使用的1884/98刺刀, 简直是小儿科。 其他进口的FN 1924式刺刀, 长度也相当于中国自制者。

由上而下: K98k、 三八式和中正式实际长度比较。

虽然中国使用的是7.92mm口径, 但是四年式仍有一部份使用圆弹, 汉阳造更是由始至终使用圆弹, 这和中正式等使用的尖弹不能相容(尖弹口径稍大)。 中国圆弹的生产, 一直延续到战后。 国军的子弹, 基本上有三种, 尖弹、 圆弹和重尖弹。 尖弹供中正式系列的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使用, 圆弹为汉阳造和一些老式的四年式步枪, 重尖弹则专供二四式或卅节式重机枪使用。 其他还有特种子弹, 例如反装甲的钢心弹等。 德国人到了二次大战之前, 制式化到步机枪均配用重尖弹。

轻机枪这些部队用的是捷克式ZB 26, 其他中央军也有用比利时制的BAR和法国的Hotchkiss。 这些部队没有使用MG 34的记录(南京参战的PzKpfw I装有两挺并列的M13), 中国也没有生产MG 34的记录, 老实说, 即使想仿造, MG 34繁复的加工程序, 也会令人退避三舍。 德军到1941年之前, 仍有许多水冷式08/15轻机枪在部队中服役, 比较起来, 捷克式当然要强多了。
“(88师-上海)3步兵排9挺轻机枪”
由许多照片中,可以看到88师等这几个部队都配用的都是捷克式轻机枪, 由上面这篇记载,更可知当时的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 一个班一挺。 当时这几个部队的步兵班,人数应该是在14人左右, 其中有火力组(轻机枪组)、 冲锋组(步枪组)的分别。在抗战期间, 一直是如此编组的。
“(1938-郑玉良-台儿庄-27师) 记得我师是三三编制, 我连约120多人, 武器装备比较好。当时我担任中士班长, 这个斑有14人, 分两个组;一个是机枪组, 使用苏式762转盘机枪;一个是步枪组,都是咱们汉阳造79步枪;另外, 还配备一个掷弹筒。 ..”
这个概念, 有可能是德国顾问引进的, 但也是一战之后的世界潮流, 最早是由法国人所提出。德国人在二次大战中, 以MG34/MG42为中心, 对此运用的淋漓尽致。

重机枪是二四式, 仿马克沁, 是一种水冷式、 250发帆布链带供弹的机关枪。 1915年2月, 金陵制造局即仿制成功德国七九马克沁重机枪, 并取名『华宁』, 一共造成6尊。 大沽造船所也在1917年仿制出所获得德国新式马克沁重机枪。 1934年前后, 德国兵工署赠送马克沁式重机关枪之全套工作图样, 由此更改了一些精度及公差, 定名为二四式七九马克沁重机枪。 并不像一般中外文件所说的, 因德国赠送图样, 才有二四式的生产。 事实上, 二四式的闭锁机, 与德国的08式不同, 接近于Vickers和德国的1909式外销型。 而且在『中国近代兵器工业』一书中, 指出中国所获得的是1915/08式的图纸, 那是改成轻机枪的型号, 中国从未生产过。 二四式重机枪的鞍架, 也与德式不同。
由于凡尔赛合约不准德国制造重机枪, 只能拥有700余挺, 因此在1930年代, 德国逐渐走向通用机枪的概念, 1932年采用了MG 13, 旋即改用MG 34直到战时的MG 42。 所谓的重机枪, 只是把通用机枪加上了更稳定的三脚架。 马克沁在1936年撤出第一线部队。
88师这一类的部队, 每一个步兵营有一个重机枪连, 3排6挺, 作战时配属给步兵连运用。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 标准步兵营的重机枪连配置为12挺08式重机枪, 有的多达14挺!

手枪国军用的最多的是C96盒子炮, 半自动和全自动均有, 德军用的是Luger P08、 PPK等, 后来改用Walther P38。 口径也不同, 国军仍用7.63mm, 德国人在一次大战后, 手枪基本上统一为9mm。 中国在抗战前, 除了少量自己生产, 还在欧洲大量搜购各式的盒子炮, 德国和西班牙都有。
枪榴弹和掷弹筒在当时都尚未定型制造、 配发。 中正式步枪的枪榴弹定型为二八式, 为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的俄籍技师拉力果夫所设计, 掷弹筒为仿自日本十年式, 在三十厂制造成功, 定型为二七式。


装上二八式枪榴弹发射筒之中正式步枪。






火炮
国军在抗战初, 火炮非常少, 与先进国家的标准相差甚多, 炮兵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独立炮兵旅和炮兵团之中:
第一、 二旅(二、 三团): 卜式山炮(七五山炮,卜福斯, Bofors - 瑞典, L/14)
第六旅: 克式野炮(Krupp, 七五野炮, L/29)
第八旅: 辽造七七野炮(辽十四式, 仿百禄 - Bohler ━ 奥地利, 十八式, L/30)
第四、 六团: 三八野炮(七五野炮, 日三八式, L/30)
第八、 十七团: 旧十五榴弹炮(辽十四式, 仿日三八式十五野炮, L/12)
第九团: 克式野炮及重迫炮各一营
15公分野战重炮(Heavy Field Howitzer), 德军采用克虏伯(Krupp)的30倍口径(L/30)炮,称为sFH 18, 中国在1934年却决定采用莱茵式(Rheinmetall)的32倍口径(L/32)炮,最大射程15公里, 比德制多两公里, 一共采购24门, 还派了一批兵工人员去德国监造。收到后组成了独立炮兵第十团, 由彭孟辑担任团长, 全部机械化牵引。 事实上,不机械化也不行, 这么大的家伙不可能用人力或兽力牵引。 1936年时, 后续购买的却是克虏伯的30倍炮,也是24门, 这些炮后来在1937年年底运到, 组成了独立炮兵第十四团。
另外有一些75mm格鲁森(Grusen -德国)山炮, 75mm士乃德(Schneider - 法国)山炮,及105mm 山地榴弹炮等。 作战时, 这些单位以营为单位分割使用, 搭配给军、 师指挥。 有人批评蒋介石, 把火炮抓在手里, 不让部队使用, 或是作为控制部队的手段, 实在是因为火炮数量有限(有一个统计说, 抗战开始时, 全国只有800门炮), 无法直接配属给师级单位, 必须统一机动调配, 统筹统用。

机械化炮兵开赴上海前线, 图中第一部车和第二部车的驾驶者方向不同。

“(上海作战日记 1937年)
八月十一日(真)
(三)令嘉兴炮二旅即开炮兵一团赴苏州归张治中指挥。
(四)令炮十团(新十五榴)在京之一营开赴苏州, 归张治中指挥。 (炮十团之一营及炮八团原已在苏、 锡一带。)
张治中致蒋介石、 何应钦密电 (1937年8月13日)
…..3. 炮十团第一营,在暨南新村、 大场间地区, 炮三团在岭南山庄、 江湾镇附近进入阵地,炮八团正向彭浦镇前进中, 今晚可达指定地点。…….
陈诚致蒋介石等密电 (1937年10月8日)
急。 南京委员长蒋、 部长何4309密。左翼军军队区分及作战增加如下 … (丁)炮兵:刘翰东指挥炮兵第3团之一营、 炮兵第4团、 炮兵第16团、 独立炮兵第l0团(欠两营)、 教导总队炮兵营、 炮校练习队之2连。…….”

无炮座迫击炮发射法。
当时唯一配有直属重炮兵的部队, 只有教导总队而已。 当时不但火炮数量少, 雪上加霜的是, 没有制空权, 火炮一发射, 日军计算出位置后, 不是飞机来炸, 便是进行反炮击, 中国当时无法自行补充火炮, 打掉一门少一门, 因此炮兵经常不敢发炮, 步兵只有任凭日军炮火肆虐。

在上海之战中, 步兵普遍使用的是20年式八二迫击炮, 这是金陵兵工厂自行制造的步兵曲射武器, 仿自法国的布郎得(Brandt)八一迫击炮, 曾发生很大的效果; 但仍笼罩在惧怕日军火炮还击的阴影下, 因此有一位迫击炮连连长, 想出了不用炮座, 用手扶着发炮, 打几炮就走的办法, 避免遭受还击损失。

防空
自“一二八”淞沪战役后, 国军深感空防重要, 于1934年及1936年先后购到卜福斯75mm高射炮28门,成立高射炮兵六个连, 均归防空学校督训。
1937年在七七之前, 以新购之37mm及20mm高射机关炮成立高射炮兵团(五营十八连),为保守兵种秘密, 改为陆军炮兵第四十一团, 又以新购之2公分炮一百零八门成立炮兵第四十二团(五营十六连)。
20mm防空机炮, 亦可用来作战车防御炮, 对付轻装甲的日式小战车, 绰绰有余,中国使用的型号很多, 欧力根(Oerlikon - 瑞士)、 麦迪森(Madsen - 丹麦)、 索罗森(Solothurn - 德国莱茵公司控制的瑞士公司, 或译苏罗通)都有。
除了加装脚架后, 可作防空用的二四式重机枪之外, 这是抗战开始时全部的防空火力。
“蒋介石致何应钦电 (1937年7月4日)
…(十)江阴要塞,由八十八师抽一高射炮连增防,钱塘江铁桥,由八十七师抽一高
射炮连任防。除分令外, 特电知照。中正。支戊。侍参。京。”
“顾祝同致何应钦密电 (1937年9月4日)
…….(3)本日未刻,敌轰炸机六架,在闸北谭家桥上空被我八十八师高射炮击落一架,驾驶员死机内,特闻。顾祝同。支亥。参。翔。印。”
由以上的两段电文, 可知当时的88师和87师配有直属的防空火炮。 按照编制,这两个师应各有一个炮兵营, 其中有高射炮连、 战车防御炮连, 榴弹炮连等。
“连配有德国造高射炮六门, 每门炮身重两吨(37mm Flak 36), 用五吨牵引车(Sd Kfz 6/2)载运。 高射炮性能为:高射2,500-3,000米, 平射4,000米。 全连三个排,每排备装配两门高射炮。”
有的资料说当时中国买了一大批德国的88高炮, 这里是一段相关记载:
“(1937-江阴要塞)就在“八一三”以前, 军政部兵工署突然运来八门从德国买来的8.8公分高平两用半自动火炮,弹药和观测、 通讯器材齐全, 四门装在东山、 四门装在肖山。 这种火炮兵工署共买了二十门,江阴要塞装八门、 江宁要塞装八门, 还有四门装在武汉外围的白浒山。 这种火炮命名为“甲炮”,其番号是:江宁要塞为甲一台、 甲二台;江阴要塞为甲三台、 甲四台, 白浒山为甲五台。甲炮高射时、 射面高为6,000公尺, 射程远为9,000公尺;平射时最大射程为14,500公尺。”


战车
凡尔赛合约不准德国拥有装甲武力, 因此威玛的战车部队, 是在俄国训练的。 而中国在装甲车方面, 步兵师全属空白。 先是1930年, 由英国购入戈登式一吨半小型战车十四辆, 于南京成立战车连, 隶属陆军教导师, 为国军机械化部队之始。 未几改编为战车队, 隶交通兵团。
1934年由英购入维克斯六吨炮战车及水陆两用三吨战车, 与前之戈登式小型战车合编为战车营(三连), 隶交通兵第二团。
1935年该营增设第四连(补给), 改编为战车教导营, 改隶陆军交辎学校。
1937年5月, 本部调机械化部队, 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 步兵炮第二营、 交通司之机踏车连、 交通兵第二团之装甲汽车队及防空学校之高射炮一营, 合编为陆军装甲兵团, 驻屯南京方山。
税警总团Vickers-Carden-Loyd两栖轻坦克。

“(1937-南京)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 我所在的连为战车第三连, 连长赵鹄振,何嘉兆任连部摩托侦察班班长。 连的战斗编制是:连部(指挥车两辆), 侦察班(摩托车十二辆),三个战车排(每排五辆战车), 一个补给排(汽车十辆)。 全连由十七辆德国“克芬伯”式五吨重约并列双机枪的新战车和十二辆“春达浦”二轮、三轮摩托车装备组成。”
1933年起至1938年, 中国一共买了21部Vickers-Carden-Loyd两栖轻坦克、 20部6吨Vickers-Carden-Loyd坦克 - 配备47mm炮及7.92mm Vickers机枪。 其中一部份两栖轻坦克属于税警总团。
“(1937年8月19日-上海)战车团派出两个连(维克斯), 一个战车防御炮营,配属87师, 攻入杨树浦。 战车全毁, 两连长阵亡。 至南京保卫战结束, 丧失殆尽。”
当时除了税警总团之外, 没有一个师有直属的战车部队。 因此部队毫无步战偕同的经验,在上海损失的战车, 都是因为孤军深入, 而被日军反战车武器击毁, 当时战车部队要求步兵伴随,步兵的回答是: “你有装甲, 还要什么保护?”

税警总团Vickers-Carden-Loyd两栖轻坦克。
战车防御炮
抗战前国军防御装甲武器数量甚少, 仅有装甲兵一团附有步兵炮教导队一队(三营十二连,每排两门三七炮), 又步炮营一(四连)及第八十七师、 第八十八师各备六门制37mm苏罗通炮(L/50)一连。德国使用的均为L/45, 这些都是由莱茵公司在1920年末期设计制造的。 苏俄也曾进行仿造,后来俄援中也包括了这种型号。
37mm PaK 35/36 (L/45及L/50 ━ 后来50厂在1942年开始有小量生产, 到抗战胜利一共生产94门), 莱茵式, 1937年初有120门抵达。 另外中国还有1935型百禄47mm战车防御炮。
三七战车防御炮, 肩膀上的宽皮带为拖炮时拉拽用。
“(1937-南京)装甲兵团战防炮营一个排(两门三七战防炮)编为南京卫成司令部直属战炮分队。”
当时反战车的战术, 主要还是依靠集束手榴弹(每束4-12枚, 除了一枚外,去掉木柄, 用绳子捆绑在一起), 放置在敌战车履带下或引擎上引炸, 往往投弹的士兵也以身相殉。
“36师106旅212团团长熊新民, 在杨树埔, 配置一个战车防御排。 “
当时因为这些炮都是新进购置的, 部队的训练和经验都不足, 因此用起来效果不彰。由于战车防御炮的本质, 就是必须在最前线才能发挥作用, 常常尚未对日军发挥任何打击作用即被击毁。反过来说, 日军对战车防御炮使用的得心应手, 国军没有什么装甲车, 日军最常用战车防御炮来摧毁国军的重机枪阵地。
由于战车防御炮数量少, 型号又不一, 因此作战时必须自行带足给养:
“(1938年3月-台儿庄抗敌, 韩正礼)陆军第3师(师长李玉堂, 黄埔第一期)因在淞沪战役中伤亡过半, 此时正驻在汉口北郊补训。 该师战车防御炮连因需有射击场, 故单独驻在江南岸武昌珞珈山。这时, 我正担任这个连的第一排排长。 该连配备有奥地利北禄式四七战车防御炮6门分3个战炮排, 一个弹药队, 官兵160人, 骡马40匹, 比利时制步骑枪近百支, 班长以上均配有20响德制驳壳枪。 …规定炮弹都要带走, 因为公兵站不可能有这样的炮弹补给(当时存有4个基数的破甲弹及榴弹共2,400发)”

三七战车防御炮, 肩膀上的宽皮带为拖炮时拉拽用。
步兵师编成
抗战开始时, 国军有1930年师编制、 1932年陆军师编制、 1933年剿匪师编制、 1935年教导师编制、 整理师编制、 1936年调整师编制等六种。
何应钦以现代作战上之要求, 及装备上之可能, 与调整施行容易计, 建议以甲、乙两种编制统一之:
“(甲)种编制, 拟采用1936年调整师编制, 凡调整师均用之。 其性质同各国之常备师。
(乙)种编制, 拟采用1935年整理师编制, 凡整理师均用之。 其性质同各国之预后 备师。”
“(万方澄-原88师262旅524团1营1连少尉排长、 连长) ”
88师编成
2步兵旅
2团各3步兵营
3步兵连
3步兵排 9挺轻机枪
每排48人 3班 14人
重机枪连 3排 每排2挺共6挺
迫击炮连 八二迫击炮
榴弹炮连
通信连
特务连
2 补充团
炮兵营
榴弹炮连
战防炮连
高射炮连
工兵营
通信兵营
辎重兵营
特务营

“(1937-四行仓库)88师524团第1营营长杨瑞符:
第一连第一、 二排已到, 等待第三排。…
第二连、 第三连及机枪连末到。”
“(1937-36师师长宋希濂) 36师是一个整编师, 上战场时, 9,000多人。”
由其他的几个文件的记载, 88、 87、 36师, 在开战时, 人数都只有在一万人上下。
另外一个文件是1935年9月25日, 军事委员会陆军教导师编制表:
公一字第588号令
步兵师:
2 步兵旅
2 个步兵团
3犁
3连
迫击炮排
机关枪连(4)
步兵榴弹炮连
步兵小炮连
通信连
炮兵团
3犁
3连
工兵营
3连
通信排
辎重营
2连
第三连(汽车编制)
通信营
2连
无线电连
骑兵连
卫生队 (平时为军医院)
特务连


“八一三松沪会战之初,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奉命拱卫首都南京。 八月中旬末,松沪战局吃紧, 总队奉统帅部命令, 调第二团驰援上海, 归淤沪战区司令张治中指挥。第二团有三个步兵营和三个直属连- 平射炮连(注:应为通信连, 平射炮即战防炮,或称小炮, 步兵炮等)、 战防炮连、 榴弹炮连。 每营有三个步兵连、 一个重机枪连、迫击炮排、 通讯排。 该团开赶到上海江湾地区后, 于八月下旬参加了张华滨附近的争夺战。”
“(1937-李西开:第三团团长-南京)教导总是南京保卫战中, 装备最好、 实力最强、兵员足额的主力部队, 辖有步兵三个旅(计六个团, 另有三个新兵团当时在湖南训练),直属部队备炮兵营、 骑兵营、 工兵营、 通信兵营、 军士营、 特务营、 输送营(各营均巳奉命改称团,因无兵补充、 无装备补给, 名虽称团, 实仍为营)。 步兵旅的第一、 三、 五团的装备和编制,均仿效德国步兵团的编制, 每团将有十六个连, 即每个团辖步兵三个营, 每营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 一个八二迫击炮排, 团的第十三连为榴弹炮连, 第十四连为战车防御炮连,第十五连为通信连, 第十六连为输送连。. .. 兵员为三万多人。”
由此来参照德国威玛时代的Reichswehr防卫军, 当时留在部队中的, 都是上上之选, 类似于教导师的性质; 因此在1934年之后, 以此为基础, 迅速扩编成一支强大的国防军。
德国步兵师编成
3个步兵团
3个步兵营
兵器营 1934
机关枪连
迫击炮连 50mm 81mm
榴弹炮连 75mm 150mm 1939
战防炮连 37mm 1939
炮兵团 野战炮 150mm/
170mm/ 210mm 1939
榴弹炮 105mm及150mm
战防炮营 1939
工兵营
通信营
侦搜连 1939
运输队
医护营
野战补充营 1939

1939年时, 德军的一线步兵师约17,700人强。 由编制上而言, 中国的这几个部队, 只有教导总队能与德国的标准步兵师比较。 即使是教导师, 全额编满时, 最多也只有13,292员。 教导总队做为一个种子部队, 主要目的是示范和教育, 不是用来作战的。 当时是在破釜沈舟的情况下, 投入作战, 最后也伤亡殆尽。
当时另一个装备极优良的部队, 是财政部的税警总团, 一共有六个团, 装备欧力根防空机炮、维克斯两栖战车、 步枪都是最新型的德国标准型毛瑟或比利时的FN 1924/30步骑枪。两次参与上海作战, 史上甚少提及, 实际上这些『税警』们,战力比一般的部队还要强。其中的一部, 后来在孙立人的领导下, 组成新三十八师, 在缅甸扬威异域。
以上提出的资料, 应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事实上是没有德式装备师这样的部队,甚至没有全部用德国装备的部队。 36师、 87师和88师, 的确是装备了『一些』当时很新式的武器,超过当时的一般中国部队, 但是与世界列强的一线部队相比, 在防空、 火炮、装甲、 反装甲等方面, 仍然相形见绌。
七七事变前后, 国军才开始向国外大量采购相关武器, 士兵们根本没有时间熟悉这些装备的操作。而抗战八年中, 除了一些迫击炮(主要是31式六○和20式八二迫击炮), 中国没有生产过一门火炮,中国军队每次遇上日本军队, 总要在炮火上吃亏。 如果说要讨论德国顾问的贡献,首先在火炮这一点就值得质疑, 德军本身的火力惊人, 难道他们会没有看到中国军队在火炮方面的弱点?德国顾问当时明知中日开战不可避免, 为什么没有在这方面坚持改进? 株州炮技处一直到1936年才开工,未及在抗战爆发前完成。
经过了屡次的整理和调整, 这些部队是展现了一个现代化国防军的样子, 也许是因为这些部队与其他部队外观上的差距,使得一般人以为, 这样『好』的部队, 想像中德国部队也不过如此了, 因此跃跃欲试。 1937年8月, 宋子文向日本特使说: 『现在最危险的情况是, 日本军队低估了中国,中国军队却高估了自己。』这一句话, 可以说非常传神的描述了当时的现象。
1937年, 中国在还没有准备完成的情况下, 卷入一场与世界一流强国的全面战争。 只有用血肉之躯、 锦绣山河的空间与敌人周旋。 也就是因为没有所谓的德式装备师, 对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在上海、 南京前仆后继倒下的中央军部队, 更值得后世的我们景仰。
参考资料:
原╳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八一三淞沪抗战
原╳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南京保卫战
抗日战争史丛书续编: 台儿庄战役实录
台儿庄大战亲历记
抗日战争史丛书续编: 兵火奇观-武汉保卫战
最近十年军务纪要: 王文宣
成都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七辑 孙元良部血战上海忆实 万方澄
军事: 国民政府军制和革命军北伐与军事编遣和╳军阀混战
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五辑 我所接触的炮兵兵器 王国章
一个人的抗战: 樊建川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 第三册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 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
细说抗战: 黎东方
Germany and Republican China: William C. Kirby
Chinaˇs Nation-Building Effort, 1927-1937: Arthur N. Young
The Devilˇs Paintbrush: Dolf L. Goldsmith
The German Army1933-1945 Matthew Cooper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138

主题

0

好友

2277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1177
帖子
1423
主题
138
精华
0
积分
2277
威望
2277
金钱
7337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17
最后登录
2015-2-24
2#
发表于 2005-3-16 15:4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

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没人顶啊~~~还好本少爷慧眼独具,给你顶了~~~!
不过这“一个人的抗战: 樊建川”这本书我有~~还有他的签名: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3641
帖子
189
主题
3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6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17
最后登录
2014-8-24
3#
发表于 2005-3-16 15:5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

长见识了 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4441
帖子
151
主题
8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12
金钱
11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28
最后登录
2014-8-24
4#
发表于 2005-3-16 18:5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

楼主厉害啊
弓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1897
帖子
421
主题
7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562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5
最后登录
2014-8-24
5#
发表于 2005-3-16 23:37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

发展才是硬道理,军队要强大光靠口号是骗不了老百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2 18:58 , Processed in 0.094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