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456
- 帖子
- 789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6-15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122456
- 帖子
- 789
- 主题
- 110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954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3-6-15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山之眸在 2004/10/28 11:47am 第 11 次编辑]
老山前线的支前民兵四连(潘家坝支前民兵合影)
照片中人:
1:吴兴忠
2:夏云贵
3:吴康林
4:扬自民
5:姚维明
6:吴康雄
7:吴康才:潘家坝一村,1954年10月生,至今尚未结婚。
8:夏云宽
9;石荣海
10:石荣斌
11:吴康品
[watermark]
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嘉奖令”(1984年9月10日)
嘉奖令
参加老山、者阴山自卫还击作战的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同志们:
我国人民正在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谋求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地基本国策。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努力维护和平是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但是,越南当局奉行扩张侵略政策,无视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不断派遣军队,侵犯我国边境,蚕食我国领土,杀害我国边民,破坏我边疆地区的和平建设。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几个月来你们在我老山、者阴山地区进行了多次自卫还击作战,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的嚣张气焰,收复了被越南侵占的我国领土,保卫了边疆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卫了祖国地四化建设,同时也锻炼了部队,提高了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作战能力。你们取得的胜利,对全国人民是巨大的鼓舞和教育;你们的功勋,人民永记不忘。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全体参战同志战胜种种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坚决执行命令听指挥,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团结一致,密切协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广大民兵、民工踊跃支前,为保障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创造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将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辉史册。
为了表彰你们为祖国建立的功勋,中央军委决定,特给予通令嘉奖。同时,号召全军同志向同志们学习。希望你们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的作风,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组织指挥和在各种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光荣负伤的同志们早日康复。
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铁铸的双肩
这是一条特殊的路。在它通往主峰的一千多级台阶上,曾经遍布雷火,充满泥泞。每迈出一步,都要穿过弹雨,跨越死亡,可就是从这里,民兵们硬是把成吨的物资背上阵地,走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路。
1984年4月26日黄昏,风啸啸、雨漾漾。在通往老山的道路上,一支人马混编的队伍正踏着泥泞冒雨疾行。
这就是名扬老山战区的支前民兵四连。
走在队伍前面的壮实汉子,是当过三年铁道兵的天保村公所党支部副书记谭富华。当他接到要他出任支前民兵四连连长时,来不及向妻子告别,立即带领这支来自四个村的支前队伍,向着指定的集结地出发。
队伍中,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紧握马缰结伴而行。
54岁的石荣斌,本来在南温河做小工挣钱,当他看到儿子牵着家里那匹灰白马声在队伍中时,就跑过去抢过马缰争着去支前,儿子不依,马缰绳在父子俩手里争采夺去,最后,县武装部长杨文团、副县长吴廷贵同意石荣斌参加支前队伍,这才停止了争执。父亲得意洋洋,喜笑颜开,儿子却委屈得哭出了声音。
51岁的谢志良是和儿子一道跑到乡政府报名的。乡领导考虑、也年纪大,只同意他儿子去。谢志良急了,扯住乡长倚老卖老地说:“我赶马多年,养马医马都在行。年龄虽说大丁点,爬山赶路绝不会落在小伙子后面。”乡长无奈,只好点头同意了。
雨越下越大,崎岖的丛林小道更加难走。寒雨、夜幕深不可测的天空张开了黑洞洞的大口,似乎要将一切吞噬。瑶族民兵蒋云科一拐一拐地走在队伍中。真倒霉!左脚底被石块划烂化脓,肿处连鞋也穿不上。行军途中,马匹受惊,又踢伤了右脚和小腹。连里要他留在后方,但他想到收复老山的战斗就要打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硬是咬紧牙关,强忍疼痛,赤着双脚紧紧地随着队伍前进。
伴着风雨泥泞,经过一百四十多里的长途跋涉,民兵四连按时到达老山脚下集结待命。
4月28日上午九时,老山战斗进入了关键时刻。我边防炮兵猛烈炮火向守敌全面轰击,狠狠打击入侵越军。但同时,备用炮弹已近罄尽,必须及时补充。
可是从老山脚到最远的高地往返需六个小时,到最近的阵地也需要两个小时,加之山高坡陡,小路泥泞崎岖于越军炮火阻截轰炸,要把弹药送上前沿阵地,谈何容易。
军情似火,急!急!急!
民兵四连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水米未进,极度疲乏。但知道紧急军情后,连长谭富华立即向指挥所请战。首长同意后,他们马上分头向前沿阵地进发。
老民工谢志良在山中迷了路,但硬是拖着感冒发烧的病体,爬沟穿林四小时,把弹药送到了炮兵、阵地。
十七岁的张朝华,个小体弱,但在一天内,竟赶马驮了四趟弹药。在沟深坡陡的地方,马上不去,他干脆把弹药御下来,身背肩扛上阵地。
被誉为“铁汉子”的瑶族民兵邓光发,行军途中右脚被马踩伤,连摔两跤后又扭伤了左脚。但他一声不吭,忍着伤痛赶着他的白花马昼夜兼程,来去如飞,别人送一趟,他送两趟;别人每次运两箱,他每次马驮两箱,肩上还要扛一箱。爬坡上坎,马上不去,他硬是用肩膀顶着马屁股,一步一步将马推上去。在老山战斗中,他“一个顶俩”地干了三天三夜。
二十多个小时水米未进的段光祥,一直拉肚子,脸色发白,气喘吁吁,跟随连队向老山阵地送了几趟弹药,到中午走路都打颤了,连长要他休息一下,但他听说战斗最激烈的五十九号阵地急需弹药,连汗也都顾不上擦一下,就又抱着两枚炮弹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刚刚爬到半山腰,就被越军发现。—阵猛烈的炮火袭来,阻截了他们的去路。段光祥听到炮弹爆炸声,机警地向后打了两个滚隐蔽起来,炮击刚停,他便对身后的许礼荣说:“你们注意隐蔽,我先上去看看!”许礼荣一把拉住他,叫他等一会儿,段光祥急了,大声地对许礼荣说:“炮弹运不上去,伤员运不下来,部队的同志肯定很着急,不能再耽搁了。”说着,他一跃而起,两腋夹着炮弹向前冲去。这时,又一阵炮打来,他左滚右闪,毫不畏惧。刚冲出一片杉木林,一发炮弹在距离他约三米处爆炸了。弹片击穿了他抱着的火箭弹,弹体被引爆,段光祥壮烈牺牲!
悲痛伴着炮火,泪雨伴着硝烟,撞击着每个民兵的心灵,震撼着莽莽群山!
踏着烈士的足迹,民兵四连在炮火连天的老山连续奋战了三天。他们马驮身背肩扛各种物资弹药2216箱,抢运伤员64人,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集体荣立一等功,省人民政府授予“支前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