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7064
- 帖子
- 45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6-5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UID
- 97064
- 帖子
- 45
- 主题
- 8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68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6-5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这个贴子最后由8100av在 2004/10/06 05:57pm 第 2 次编辑]
zt越南游记
我想去越南·四年的遗憾
越南,幼年时期就印在记忆中,“亚非拉大团结”的同志加兄弟,电影院看《沙家浜》《红灯记》之前的新闻记录片中的绿色的军服,AK-47,宽沿帽子,丛林中行军和吊床……
匠人我是一个清茶淡饭衣食无求的人,胸无大志,作不到的事情一般都不想,想到的事情总能做到。惟独想去越南旅游,这个简单的愿望,想了好久都没有实现。
2000年,福州刚刚开通越南游,匠人就到旅行社询问,结果被旅行社一个小妹耽误了行程,不久老婆分娩,去不成了,这么一拖,居然拖了四年……
久等的6月份终于来到,西瓜上市的同时,南方影楼的淡季也来临,两三个月内基本无生意可做。6月15日,员工放假,影楼装修,匠人迫不及待地到旅行社咨询,很快就交了钱签了协议,定于6月25日跟团出发。
好难熬的十天!刚熬了两天,旅行社小妹打来电话,一开口就是“十分抱歉!”说是6月25日福州没有达到三人的最低成团标准,问能否取消?我用十分斯文的口气表达了万分坚决的态度:“每年都只有这个季节有空,已经等了四年了!补偿我多少人民币都不要,就要去越南!”
于是,急坏了小妹,忙坏了旅行社,不知他们联系了多少单位,终于能让我27日出发,到广西东兴再拼团。
就我一个人。
等到了27日。从公司乘车到机场,等一个半小时起飞,飞一个小时到深圳,停留40分钟再飞30分钟到南宁,接着坐40分钟的中吧到宾馆,睡一觉后再坐车4个小时到了边境东兴口岸。
做出入境手续需要标准照,当一对个体夫妇举着一台傻瓜数码相机对着我的脸的时候,觉得有些好笑,忽然想起了无忌上蔑视影楼的业余照相机爱好者们……
芒 街
终于,见到了界碑。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威武的武警战士站岗,也没有警犬和边防军巡逻,界碑只静静地竖立在海关外头的小河边上,过了这里,就算出国了。走上了中越友谊桥,一条仅仅几十米长的小桥。没有回头,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桥中央红白相间已经被踩得褪色了的国境线,一跨而过,就这么离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抬头,越南的国旗在迎风飘扬,也是五角星红旗,和天朝的国旗的区别仅仅是少了四颗小五角星,国徽的图案更加相似,甚至越南军官的军装也和天朝类似。
国境线就是这么一条窄窄的小河!这才是真正的“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水分割着两个国家。匠人怀疑这个边境检查站只是象征性的形式而已,小河中停泊着的众多小船,要走私的话想靠哪边岸,还不是船老大的举手之劳?都检查得过来?
昨天的这个时候,还坐在福州的长乐机场等待飞往深圳的班机;四个小时前,还在南宁通往东兴的大吧上,现在,站在以前天朝的一部分,曾经叫做安南的地方。
越南境内的第一个导游,自我介绍,“叫我阿富就可以了!”自称是中越合资的血统,但我很快发现他似乎在撒谎,他应该是纯种的中国人。果然,不久怀疑就得到了证实。——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阿富带着我参观芒街,国内的导游曾经教导,去越南是“国际下乡”,不是享受而是感受。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到了芒街,还是有些感慨。这是个袖珍型的镇子,据说还是近几年飞速发展了的,依然很小,高楼大厦是不见的,只有笔直的马路上排队停留着的货柜车散发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导游告知运载的是越南的橡胶之类的特产,运往中国,然后运回来中国电器服装。街边并排竖立的,是一座座紧紧相连的房子,都是欧洲风格的窗户,每座都有四五层高,向后扩展都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但宽度都是窄窄的,不会超过四米,象侧立的火柴盒子,导游说这是越南特色,四苗条之一。马路对面的远处,是密密麻麻相连的破旧房子,那是贫民区。
导游问:“有没有当老外的感觉?”
丝毫没有。这真是个奇怪的地方,看着两旁街边商店的西洋字母的招牌,和法母式样的窗户,会以为自己到了欧洲,可看着商店门口坐着的悠闲自在的黄种人,又以为自己正在中国南方的小城镇漫步。慢街的骑摩托车飞奔的人,如果摘下头上的绿帽子,一样的黑头发黄皮肤,实在分别不出他们跟广西人有什么不同,包括他们的满口广西味道的普通话。唯一在向中国游客昭示这里是异国他乡的,也只有满街的字母越南文。
芒街的街头的巨大的工农兵的宣传画,让我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此后一路上都看到了类似的宣传画,和巨大的现代化广告图片并列在闹市区的街头。
最豪华的建筑物是赌场,中国澳门的老板开办的,气派非凡,挡不住阿富的一再邀请,进去,进门需要经过X光机和搜身,里头在豪赌的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普通话是工作用语。对于赌博,我从小就厌恶,并且里头香烟飞舞烟雾缭绕,更增添我的反感。不到三分钟就出来。
离开车还有两个多钟头,阿富又邀请我看越南的风情舞蹈,这个应该比赌博好玩,于是买票进去。
几个漂亮的越南妞在跳舞,开叉到腰际的越南旗袍加上里头飘柔的裤子,果然别有风味。
一个三点式上场,捎首弄姿,跳了一会儿之后,居然向我逼来,要和我亲密接触……可匠人我什么货色?职业照相师傅也,见过的美女多了,一下就看出这个“三点式”的臀太小,肩太宽,不是“她” 而是“他”!逃到一边,于是“他”又向后排进攻,俘虏了好几个中国同胞,也不知道赚了多少的人民币。
又有一个美女上场,时不时故意撩开裙子,一会儿也脱得只剩下三点式,双腿分得巨开……匠人慧眼识真,这回绝对是真的“她”。也向我逼来,我躲开,再上来又躲开,越南美女似乎生气了,拾起地上的裙子,不顾音乐还没完,走回后台。
越南的公路也是四苗条之一。
坐在韩国车上,导游换成了自称是“阿柏”的纯种京族越南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广西普通话。这条芒街通往下龙的公路,阿柏介绍说是中国人帮忙建的,越南人非常感谢中国,但接着他说的话让我惊讶:
“也是为了打仗方便!好久没有打仗了,打一打,也好知道一下身体好不好!”
越南的“宾馆”和出租车
和旅行社签定的协议上住宿是国内三星级宾馆,越南是“类三星级宾馆”然后括弧,(和国内相比条件较差)。
匠人向来洁痞,所以在福州就和旅行社商量好,要求一个人住,并且多交了近四百元的房差费用。
下龙湾是第一个越南住宿之夜,可导游第一夜就没有安排好,让我和陌生人同屋,拿出合同力争也没有用,说是已经没有房间。最后只好妥协,先“垫付”人民币才换了一家宾馆,一个人住单间。(回国后在北海,旅行社就很痛快地返还了)。
虽然早有“和国内相比条件较差”的心理准备,但进入房间的时候还是有些出乎意料。所谓宾馆,不过是越南人私家盖的四米宽的房子,五层楼,陡翘的楼梯,房间倒很大,估计接近20平方米,层高在三米五以上,没有开水,空调是在天朝早已不见踪迹的窗式的,不知道生产年代,遥控上都是汉字。
卫生间的热水器也是中国造。卫生间里头没有浴巾只有毛巾,卫生纸非常粗糙,洗发水类似中国90年代以前的那种小袋子包装。电热器没有开关,直接接着电线,估计是由店家统一加热。匠人住进去的时候,已近子夜,早已没有热水,好在炎热的越南,即使半夜洗澡也不需要热水。
洗完澡翻看电视,只有六个频道,其中一台是香港的旅游华语节目,还有一台正在播放天朝央视的《西游记》,唐僧带领徒弟到了小雷音寺,可是一个男生自始至终在说着没有翘舌音的越南话翻译着。电视也是天朝出品,遥控上也全是方块字。
睡到半夜冷得醒来,起床才发现,店家把空调调到了17度,见鬼!
河内住的那家宾馆象样得多,当然,所谓的“象样”的参照物是昨晚下龙湾的那家“宾馆”,跟南宁的三星级宾馆相比,依然天上人间。宾馆总台小姐们都不会中国话。
房间都是套房,我和一个带女儿的漂亮的湖北少妇同住一间套房,交钥匙的时候,导游挤眉弄眼的,一脸的坏笑:
“我安排一个女的和你住一间……”
我想抗议,但看少妇都没有异议,也不好发作。
套房大得出奇,足有90平米以上,也是三米五的层高,卫生间居然有三个,看来在越南建房子土地的费用还不是太高。但客厅是公用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卫生间里头有三套毛巾,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导游一见面,就又是一脸的坏笑:“昨天晚上累不累?……”)
高楼和车
宾馆的对面是正在兴建的一座高楼,已经封顶,在砌砖块。极目远眺,还有几座正在施工的高楼鹤立鸡群。
导游阿柏说现在河内没有高楼,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很多的。“哪天阿柏当上了越南的主席,就会盖很多的高楼!也要象你们中国那样,把经济搞上去!中国人很勤劳,越南人太懒……”估计是真心话。一路上也亲眼看到了比天朝慢了不止一拍的生活节奏:端着饭碗坐在门口的青壮年,穿着拖鞋悠哉游哉的人们……
越南的时间的比北京时间慢了一个小时,但旅行团的行程和安排自始至终都使用北京时间,早早安歇。可天色还早得很,出来逛街,的士很多是倭奴车,本田之类的,居然还有天朝的奇瑞QQ,一公里折合人民币8元!四公里,司机毫不客气地要了我32元。以为被宰,也不敢吵架,回宾馆跟总台小姐比画半天,得知就是这个价!看来,在越南开出租车是个很不错的行当,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收人民币时才这么贵。
满街都是摩托车。数量之多,横冲直撞之大胆,速度之猛,躲避行人的技术之高,不到越南,难以体会。没有后视倒车镜,也不戴头盔,戴的都是绿帽子——越南人自称英雄帽。
越南美眉,也满街的骑摩托。狠毒的太阳下,越南美眉头上戴着草帽或者旅游帽子,一块帕子把嘴鼻包住,只露出眼睛,穿短袖的衣服的,都用袖套把手臂包起来,以躲避紫外线。爱美之心,到了越南也一样。
看到的汽车,都是高档的。我看到了好多的宝马和奔驰,更多的是倭奴车,丰田,本田,三棱之类,见到的最多的天朝车就是奇瑞QQ,多是做的士。
“城管”,警察和收费站
在芒街等待开车的时候,店家街到了一个电话,然后动手把占道经营的商品搬回店内,把支在店外棚罩收起。然后就看见众多的商店的店主们统一行动,有趣的是,被收起来的还有众多的印着诸如娃哈哈,小黑子和小天鹅之类的遮阳伞。
问怎么回事?
答曰:“河内有人来检查!”——一口纯正的广西普通话。
回答的时候一脸的鄙夷和嘲笑。
街上,几辆日本车载着众多的绿色制服,在街头统一行动,收缴着各种违章占道的物品,往车上搬,在夹子上写字,然后交给店家。
此情此景,立即想到天朝的城管。想举起照相机,可终究没有兴趣,我不是新闻摄影师,手上的家伙只是基辅88,也只有一个标头和一个鱼眼,想拍也困难。
从芒街到下龙,都在山路上弯来弯去,难得到了平原,被两个警察叔叔拦下。
越南的叔叔穿米黄色的制服。导游下车处理,回来时汇报说车超速了,“给了两百元人民币搞定!”
越南也有很多的收费站收买路钱。收费站的外型和天朝的没有两样,但仔细看,里头仅有一椅一桌,桌上没有电脑,仅有一块木板,板上钉钉,钉上插收条。
越南的吃
在南宁通往东兴的车上,导游小姐详尽地介绍了越南的伙食,告诉大家,去越南是去感受不是享受,要大家“作好思想准备!”并特别介绍“中国的国菜”——毛泽东主席喜欢吃的红烧肉和“越南的国菜”——胡志明主席喜欢吃的豆腐,并且强调,每个正餐都有。
芒街到下龙,开车四个多小时,半路上停车休息的时候,两个导游和司机要了面条吃得津津有味。挡不住的诱惑,也要了一份。仔细看,竟然是方便面,在锅台上头叠着,至少百来包,看来生意是够好的。面端上来,加的几块鸡肉是真材实料,葱花不是几颗,而是布满整个碗!但仅仅烧开水后放入方便面就端到我面前,入口,面条还是硬梆梆的。
看见我的尊容,越南人一个个都笑,一个越南妹子,过来伸手就抓住我的一尺半长的鸡尾巴,然后和自己的头发相比看谁更长!
很晚才到达下龙,很红火的餐馆,这么晚了居然还要等桌子!这是旅行社提供的第一餐,饭菜当然不怎么样,说是八菜一汤,除了两样“国菜”外就是炒鸡蛋,炒青菜,清蒸鱼,海带汤之类的,营养是够的,好东西也是没有的。只是越南的大米,估计因为是一年熟三四季的缘故,特难吃!比天朝的陈年米还难以下咽,难为了吃惯了粳米的北方团友,大喊难吃,然后每餐都抱怨。
在下龙湾住了一晚后,一早被电话铃声吵醒,店家说着生硬的普通话:“起床吃饭!”
到楼下餐厅,越南妹子端来一盘馒头,据说越南的面粉都是进口的,所以每人只有一个还小得可怜,本南蛮对面食没有兴趣,让给北方的朋友了,换来几声“谢谢!”。粥是随便添的,吃饱了以后小妹居然又端上来一大碗的热腾腾的面条,吃到嘴里才知道不是面,而是著名的越南米粉!也就是福州的满大街的兴化粉,用鸡汤煮的,还杂着几块鸡肉,汤面上浮着的也是“葱层”:布满整个碗。味道倒是非常的鲜美,不顾肚子已经吃饱了,也顾不上已经到了需要控制饮食的年龄,一大碗全部下肚,吃得满身冒汗。已经吃饱的几个女同胞抱怨,早知道有好东西在后头,粥就不喝那么多了!我告诉她们,要吃这玩意来福州,多得很。
广西的导游介绍,越南吃“水煮空心菜”,也用来招待中国游客,就是水烧开煮熟空心菜,然后就上桌,沾着越南酱油吃。所谓越南酱油,是用鱼和虾酿造的,味道就跟十几天没有洗的袜子一样臭不可闻……
这个越南酱油其实就是福州的虾油,也就是北方人称的鱼露,味道很腥但鲜美,福州人祖祖辈辈都当作盐巴使用的调味品。我们家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才不再食用,没想到在越南将吃到家乡的调味品……可惜,我在越南没有吃到虾油,空心菜每餐都有,都是用熟油和盐巴拌的。估计越南知道除了福州人,没人喜欢这号。
比较特色的,是榨果汁。
街上很多的摊贩卖榨甘蔗汁,有的是电动的榨汁机,更多是人工手摇的,一杯两块人民币。甘蔗汁福州也有,没觉得新奇。
见到菠萝汁和芒果汁的时候,着实高兴,一杯五块钱也顾不上讲价,骨碌骨碌就喝完。不用杯子用塑料袋,袋口插着一根吸管再用橡皮筋扎紧,吸一口,爽到了心田。越南的芒果,比福州土产的,至少大了四倍。第一眼看见的时候,想起了当年南洋向太祖进贡的芒果,和后来煮成的汤……
越南的鸡蛋很贵,煮熟了一个卖一块五。问越南导游,说生鸡蛋一个折合人民币一块钱。
越 南 的 工 艺 品
导游带着去的商店多又多,但卖的商品,除了红木工艺品,就是香水和法国梦特娇T恤,还有自称是走私货的中华牌香烟。都不是匠人感兴趣的家伙。
越南曾经被法国统治,法国人留下了香水的制作工艺。价格份三档,一瓶10多元的是越南产的低档货,一瓶几十元的十越南法国的合资产品,一瓶一百来元的,是地道法国货。我看到了熟悉的CD,CK等牌号。身处影楼的匠人,不敢买,怕被化妆师们嘲笑,但挡不住诱惑,还是买了几瓶廉价的香水,回国后送女孩子,果然,基本是伪劣产品,刚涂上香气袭人,一会儿就无声无息。
红木工艺品品种也不多,大的多是关公财神观音菩萨之类的雕刻,小的是各种小玩意。一种女孩子化妆用的小镜子,看着喜爱,问价钱,一个15元,不肯讲价,买了两个,后来看见一种更大一些的同类产品,一个25元,看着更可爱,一下买了四个。回来后送老婆们,15元的大受欢迎。
红木的筷子也是不错的礼品,买了好多。
一种叫做接吻猪的红木小玩意,招人喜爱,两只胖忽忽的小猪,嘴对着嘴,中间一根绳子连着,把它们分开,会慢慢靠近然后又亲上嘴。一个团友爱不释手,讲价半天买下来,特意要了一个没开封的原包装。到车上却挡不住诱惑,打开包装一看,竟然是没有油漆白色的木头,根本不是什么“红木”。更绝的是,两只猪不是嘴对嘴接吻,而是一只猪亲着另一只猪的屁股……全车团友笑得昏天黑地。
越 南 婚 纱 影 楼 同 行
在河内,下龙和海防的街上,都看到了很多的婚纱影楼,彩扩部和照相馆。跟所有的越南店面一样,都是苗条的细长的建筑,导游说都是私人的房子,楼下作生意,楼上居住。
在韩国大吧上看到第一间婚纱影楼的时候,有些莫名其妙的激动。可惜跟团只能走马观花,不能停下来仔细地考察一番。到了海防,晚上出来逛街,迫不及待选了一家看起来最大的婚纱影楼,进去“考察”。这家影楼的招牌也是法文字母的越南字,说是“最大”,除了灯箱最大最亮外,指的是最深,(跟蔽号相比,估计不到十分之一),门面都是同样的四米宽,里头巨长,沿墙壁的一排婚纱橱子估计有十多米,挂满了婚纱,仔细看,基本都是抵挡货色,白纱居多,没有天朝特色的红色婚纱,估计婚礼忌讳白色的天朝传统并没有传到越南,而法国式的浪漫的影响更深。礼服很少,几件越南风味的旗袍很漂亮,但质地做工都很差。
晚上不是营业时间,一个顾客也没有,坐堂的是一个年轻的越南妹子,圆脸蛋宽鼻子宽塞帮眍眼睛,标准的越南妹子的长相,还算过得去,可惜不懂汉语,无法沟通,叫来了老板,却不过二十出头,估计不是她老公就是男朋友,也不懂汉语,只好用英语。匠人的英语之差,差到丢天朝英语老师的脸,所谓“用英语”就是努力蹦出几个单词。可这个越南老板的英语水平也没有给他的英语老师长脸,基本是无法沟通。看样照,没有数码,都是120机子拍摄的,台湾味道浓郁,只是模特换成了越南特征鲜明的帅哥靓妹,技巧水平没有高到值得尊敬的地步。最后要了一张名片出门,越南文的豆芽菜,看不懂。
回宾馆的路上,看见了众多的按摩店,洗头屋,门口的每个浓妆艳抹的小姐都向我高呼:
“洗头!”
“按摩!”
“打炮!”
——全都是广西普通话。
我都很礼貌地微笑作答:
“没钱!”
——用福州话。
越南照相同行和照相机
身为职业照相匠人,去越南之前曾经想不带照相机。拍照是每天的工作,出门旅游纯粹是玩,没有必要再带上每天的吃饭的工具吧?
可到出门的前一天晚上,又忍不住准备照相机。先是要带轻便的米诺克司或者巴尔达之类的;后来想不如带轻飘飘的EOS,但佳能镜头少,不如带尼康;尼康太重,既然重了不如重到底,索性带基辅60,但又只能拍摄一种胶片……犹豫不决的结果,最终决定带上的还是——基辅88,这种家伙跟着我十几年了,难得去越南,没有理由不带上。
决定好机身,又为镜头烦恼,最好都带上,可这是自己一个人出门,没有助理也没有专用汽车,最终的方案:标头和鱼眼,两个后背,黑白彩色胶卷各20个。
(事后证明,彩色胶卷带多了,毕竟自己只是个职业的黑白人像照相师傅,彩色的片子只能拍摄新娘子并且技术低下,而反转片更加没有经验。回家的时候,20个黑白卷全基本拍摄完毕,彩色的仅仅拍掉两个。)
6天时间,换洗的衣物,感冒药风油精泻立停,每样都是轻量级的,但全部加起来,也不轻!摄影包就免了,把装着30鱼眼的基辅88放到旅行包里头,掂量,重得可怕!于是,又拿来摄影背心穿上,重量经过背心的众多口袋的分担,轻多了。
这套在天朝平常得很的行头,在越南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加上匠人的天生棕色头发胡子和一尺半长的鸡尾巴,每到一处,都是众目之的。
先是旅游团的朋友,一个个询问:
“你是专业摄影的?”
一遍遍回答:
“不是!职业照相师傅,婚纱影楼拍摄新娘子的工匠。”
越南的旅游景点有很多的照相摊贩,手上拿的都是天朝的影友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使用的上两代的照相机:理光5,富士卡,宾得K1000,手动美能达之类的,都没有高档货,20多岁的影友很多没有用过的。
我看见的最“高档”的就是尼康FM,出乎意料的是看见了好几台罗口的带太苦码标头的宾得,还有一台百佳MTL。这些都在天朝的二手相机店蹲点的老机子,现在只有极其“顽固”的影友才还在玩,怎么在越南还有如此众多的用家?
看见匠人的行头,很多越南的照相师傅们都友好地围过来仔细端详,然后竖起拇指,并且是一脸的羡慕。匠人觉得好笑,我的这个家伙,也是统属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我们的共同的老大哥的产品,便宜得很。
同行们说着越南话,要“看看”我的基辅88,递给他们时,都是毫不客气地就接过了,大方地摆弄起来,但发现他们几乎都不知道使用俯视取景器,好几位都是把眼睛对准后背的胶片观察窗。看到鱼眼效果的时候,他们都发出惊叹声,然后再次向我竖起拇指。
越南同行比画着,猜想意思大约是问:
“多少钱?”
旁边卖矿泉水,卖纪念品的,都会中国话,帮忙翻译,果然,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800元。”——基辅88,从昆明影友那里买的卡壳的家伙,然后修理好的“三手”货。
“800元?!”会中国话的又帮照相师傅问:
“英镑还是美圆?”
“人民币。”
越南同行都不相信。问的次数多了,就懒得再回答了,再面对羡慕的眼神和伸出来的大拇指,索性微笑着接受,在天朝难得有这种待遇的。笑笑而已,一笑了之。和天朝游客有打交道的越南商贩,多少都会一些普通话,有的还相当的熟练,可越南的照相摊贩,至少我接触到的,基本都不会汉语。本来嘛,到越南旅游的天朝游客,少不自带照相机的,接触交流得少,学了也没用武之地。
忽然想起天朝伟大的英语课和西安兵马俑旁边说英语的小商贩,需要英语的,自然能学会。可不需要英语的,平均每个人都要花费10年时间,非学不可!然后仅仅为了考书……
老外的感觉
芒街和中国东兴仅仅一条几十米宽的小河隔着,基本是中国化的,据说成年人几乎都会讲中国话,所以看见中国游客,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赚钱,看多了中国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在那里自然也就没有了当老外的感觉。
下龙湾基本也是中国游客云集之地。在大溶洞的时候,才见到了很多的越南小孩,在教师的带领下游玩,小家伙看见我的大胡子和鸡尾巴,一个个笑着唧唧喳喳。
更有好几次,越南朋友看着我的连鬓胡子,跟我说英语。问是美国人?答曰中国人,再问:为什么棕色头发?呵呵,虽然我是天生的棕头发,可如今天朝年轻人头发染成金色的满大街多了,越南一个都没有。
最不爽的,是越南人把我当作倭奴,用倭语打招呼,当即发火:
“说中国话!我是中国人!东土大唐,天朝上国!知道吗?”
芒街的赌场,进门要检查包包,一个美眉问:你是美国人?为什么黄头发?
下龙湾
下龙湾是越南行的重点,也是旅行社广告的重头戏,号称海上桂林。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下龙湾的天,蓝得清澈,白云,白得可爱。但海水……
匠人我特立独行,不识时务,向来公然反对“开发旅游资源”,认为是杀鸡取卵,吃祖宗粮断子孙路,这回又找到了新的证据。
下龙湾海岸边停满了众多的游船,忙碌地装载着中国的游客。导游交代船的号码和船的名字,中国特色,叫做黄龙号,写的是法文字母,竟还能拼出汉语 “黄龙” 的发音。越南文化和天朝文化,任你强行废除汉字,也是藕断丝连割裂不开的。
汽船冲出拥挤的漂浮着垃圾的海岸,驶出很久,还能看到在海水中荡漾的塑料袋子,同船的几位游客都惊叹“可惜!”“缺德!”匠人更是毫不客气:
“绝对是中国人干的!”——估计没有冤枉我们的同胞,袋子上印着汉字。这种花间晒坤(kun ,衣字旁)的高尚举动,也不大可能有别人了,游客清一色的中国人。
众多的小船,跟在游船旁边,船上一般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一个船工很熟练地调整着和大船的相对速度,另一个船工用绳索把小船和游船攀附在一起,然后一起叫卖,一船走了又来一船。越南妇女驾驶的敞棚的船叫卖水果,香蕉,荔枝等都码成一堆堆的,放在塑料盘子里头并排摆在船板上,荔枝还价到10元就成交,用塑料袋子装了递过来。香蕉便宜,一袋5元,但越南的香蕉都是粗短的,看着不顺眼,也不好吃,回国后谈起,有内行人称此非香蕉,乃芭蕉。
有叫卖海鲜的。导游不断怂恿,“可以叫船老大帮忙加工,只收百分之十的加工费!”贪吃本来就是是天朝同胞最基本的征之一,于是,巨大的石斑鱼,海蟹,虾枯,小鲨鱼,吸引着众多的食指大动的北方人和内地人一起跟越南人讨价还价。离大海20公里远的福州长大的匠人,对这些早已熟视无睹,又一向对吃没有兴趣,此时此刻自然毫无反应。并且掂量出这些海蟹和虾枯个虽大但并不结实。
可北方和内地的朋友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看着北方大汉在起劲地还价,不好意思扫他们的兴头。一会儿,半船的内地和北方的朋友都买了一大堆的海鲜交给船家烹调。
闲着无事,爬到船顶,风景还没看到,先见识了两个大水罐:不锈钢制作的,估计一个都能装两吨水,敞口的,里头罐壁上长满了青苔……这就是我们等下要食用的水!
估计接触多了道德水准高尚的天朝人,近朱者赤,卖海鲜的越南人也多少学会了一点天朝奸商的生意伎俩,卖的海鲜全部缺斤少两。
作好的海鲜端上来,买海鲜的团友热情地招呼大家食用,我想到了刚看到的不锈钢水罐里头的青苔……但挡不住北方大汉的热情,也剥了一个虾枯,果然,个大肉小。从小练就的吃饭的快速度,让众人惊讶。匆忙吃完一碗米饭,花费3分钟不到,说声“慢用!先走!”向船家买了一听十元钱的可口可乐,再一个人爬到船顶。
举起装着乐凯黑白卷的基辅88,装上加了后置橙色镜30毫米的鱼眼,取景,可惜没有带来绿色镜和三脚架,我只能拍摄这这蓝天白云,不能把绿色的“海上桂林”的细节也充分表现出来。还有戴着尖塔型越南草帽叫卖的越南妇女,挂着五角星越南国旗的船只……海水如果再清澈一点,也就是在海水没有浑浊之前,一定是更漂亮的!
脑袋瓜中浮现出苏子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可惜游船满载着的,都是胡吃海喝的游客。在海上漂游着的众多的游船,破坏着海面的宁静。在这种境界里吃食,估计正是天朝同胞所梦寐以求的浪漫的境界,但已经不再会有人“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也没有人会在“饮酒乐甚”之余,“扣舷而歌之”,只有匠人我不识时务自命清高,躲在船顶,看着联合国颁发的世界自然遗产的巨大标志下的下龙湾,追寻下龙湾海水的传说中的清澈,或者是曾经见底,为眼前的浑浊独自伤心着。
导游看见匠人独自伤神,过来,询问:
“怎么回事?不去吃饭?”
“呵呵……”跟您说得明白吗?您赚到的人民币,能买得来下龙湾海水原先的纯净度吗?还有您的同胞赚到的人民币,能抵得上他们的道德水准的“提高”否?
越南汉字的失落感
在越南第一次看到汉字,是行驶的大巴临近河内经过一座小小的寺院的时候,熟悉的楷书镶刻在低矮的门前石柱子上。忽然在满目的洋字母中看到了熟悉的汉字,竟然一阵激动,又觉得可笑,离开天朝才刚刚两天!
越南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任何受过教育的越南人,都可以跟中国人用文字交流。19世纪末期,法国人帮助越南人创造了法文字母的越南拼音文字,逐渐普及,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黎笋集团出于政治目的,强令废除已经使用了千年的汉字,众多的华侨奋起抗争,并向祖国求救,可当时天朝在位的是“你办事我放心大事问江清”的“英明领袖”,袖手旁观越南华侨的苦难挣扎,无动于衷……
如果,当时在位的是邓公,从他后来的“对越反击战”和谈判收回香港时对英夷女宰相的强硬态度上看,或许会对“里损集团”更强硬一些的。也许,当时念小学三年级的我,不必到火车站举着鲜花“热烈欢迎”被折磨得衣裳褴褛乞丐一般的越南归国华侨。
游览河内市中心的还剑湖的镇国寺,尽管导游介绍在先:“越南是小国,什么都小,镇国寺也很小!”但看到镇国寺的时候,还是被镇国寺的小的程度惊讶得微笑摇头,先看到的偏厢的殿堂,里头低矮的佛像的头部已经顶着屋顶,佛像面前不到几步远就到了门槛,可能摆不下一张大床铺,福州西区的西禅寺,别说是大雄宝殿,万佛堂,观音阁之类的大殿堂,就连任何一个偏厢的殿堂,就连吃饭的香积橱,也要比整个镇国寺大上一两倍都不止,甚至一般法师的住处,估计也比这个偏厢大得多!而西禅寺在天朝,也只有福州人才知道,根本摆不上号。
天朝的游客看到镇国寺墙壁柱子上大量的汉字,都惊呼起来,言语中透露出天朝强大了影响了越南的意思。我伤心起来……更让人伤心的是,问了好几个戴眼镜的团友,居然都不知道越南曾经满街汉字招牌,满国中文学校汉字报纸,使用汉字到了1977年,最后是被强行废除的历史,才多少年啊!这镇国寺的汉字,匠人看来就象泉州清真寺柱子上的伊斯兰文字,估计阿拉伯朋友看到了,应该不会感叹如今的阿拉伯的强大……
正碰上越南的大和尚在讲经,这个正堂不知道是不是类似天朝的大雄宝殿,面积稍大,“大”到台下可“宽敞”地坐着二三十个信徒在听讲,巨大的音响让大和尚的声音响彻回荡寺院内。一个听讲的越南秃驴,修炼未深属于有口无心的档次,紧盯着一个12岁小女团友的刚刚开始发育的胸部,两眼发出绿光足足有三秒钟之久,直到我走到他面前咳嗽一声才收回他的淫光。
天朝上国的臣民,不顾大师正在讲法,照样喧闹,在寺院各处肆无忌惮地拍照留影,看门的沙弥投来了不太友善的目光,不时制止着团友们的过大的动作。每天那么多的天朝游客,估计没有给这个越南小沙弥留下多少好印象,投向中国游客的目光中,包含着厌恶,强忍,怨恨和无可奈何……匠人有些害怕!
回到宾馆吃晚饭,几个同龄的团友坐到了一起,互相自我介绍,散客拼团,五湖四海:新疆,内蒙,哈尔滨,河南,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加上我这福建地瓜老,一桌十个人,竟然来自九个省区!并且很有意思,全部都是戴眼镜的白领阶层,大公司职员,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还有一个主任,只有鄙人是个体户。(没有暴露小老板身份,自始至终都只自称是照相工匠)
要来越南虎牌啤酒,举杯庆贺缘分,接着再举杯,为“强大的祖国”而干杯。然后感慨不到越南感受不到的天朝的强大,并举证如下:
“晚上看电视,有华语节目,有天朝的电视剧,唱华语歌曲,镇国寺刻着汉字……”
多愁善感的匠人又沉默……天朝电影院中的美国大片难道少了?电视频道和音像市场中的韩国倭国的电视剧歌曲还不够多了?!天朝的任何一个臣民都要学多少年的中国课堂式哑巴英文?……汉字?越南刚刚不用了才多久?匠人本来想在越南游之后去韩国的,可高丽棒子要福建人交纳12万人民币的保证金,防止福建游客非法滞留然后借道偷渡美国!
匠人不甘心,再次提起越南文字,同桌这几位都受过高等教育的戴眼镜的年轻朋友,也一样只知道中越1979年战争之前的那一段越南当局在中岳边境的挑衅,对于越南排华的历史知之甚少,都不知道汉字招牌被强行摘下,中文学校和中文报纸被强行关闭,汉字被强行废除,也都不知道当时华侨的激烈反抗和“英明领袖”的不作为……历史课!
胡志明坟墓和故居
河内游的重点都和越南先王(也只能算王,天朝圣上才算帝。)胡志明胡伯伯有关。
五点就起床,说是安排观看升旗仪式。越南和天朝每天国旗和太阳同步升起不同,而是每天固定在早上六点半升旗。
司机迟到。到广场的时候,国旗已经快到旗杆顶端,然后三十六个身穿肥大的白色军服肩扛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越南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绕场一周结束升旗仪式。不知装在广场什么地方的音箱播放着共产主义特色浓郁的慷慨激昂的乐曲,震耳欲聋。经过胡志明纪念堂的时候,士兵们走起整齐划一的正步,和天朝的天兵走的一模一样,估计都是师从苏联老大哥。士兵白色的军装,黑皮鞋白手套,皮带肩章领章都是红色的,不知道是什么军种,军装固然漂亮,却象全部都大了一号,越南的女人苗条,士兵也都苗条。
因司机迟到没有看到完整的升旗仪式,不免有些遗憾,同团的几个广东妇女冲着导游骂“衰子!”导游笑笑表示歉意。
看完升旗,还有四十分钟的时间自由活动。
导游说:“越南是小国,广场也小,不象你们北京天安门那么大……”
共产主义国家,有个供万人集会的大广场是基本特征之一。这越南的广场似乎是照抄了北京天安门的布局然后缩版。
原先以为世界上风水最好的坟墓就是天朝天安门广场上的太祖纪念堂,到了河内才知道,还有个比天朝太祖更牛的越南先王。越南先王的记念堂虽然小了好几号,但位置更加显赫,摆到了最中心的位置,上面写着巨大的 HO-CHI- MING ,不用翻译也看得懂是胡-志-明,越南人发音是“呼-积-命”。按理越南先王崩在前天朝太祖薨在后,相差7年,可胡志明纪念堂竟然象是天朝太祖纪念堂的缩小版,也是平顶四角型格局,所以有些糊涂,不知道谁学谁,或者是越南人重建了?纪念堂两边也学天安门,横幅对联,导游介绍是胡志明主席万岁万万岁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万岁万万岁之类的,没有记准确。
中轴线旗杆往南的广场,仅就面积而言,比福州的五一广场还小一些,划成方块,种植了绿草,往南经过一条街是越南人民大会堂,比天朝小了也不止一号。东边是主席府邸。导游问:
“知道现在越南的主席是谁?总理是谁?”
无人知晓。导游介绍完毕,匠人马上忘记。
街上川流不息的摩托车,没有红绿灯,等了很久也过不了街,于是不再等待,横冲过去!多少年来第一次横冲街道,是在异国的首都,并且还得到了骑摩托车的越南朋友们的积极配合,他们都十分熟练的躲避着我们。看来,入乡要随俗。
再往南,是英雄纪念碑,不知道有没有包括“抗中”的“英雄”,所以心里头只选择性地对抗美抗法的越南烈士表示敬意。
空荡荡的广场上,只有这里有人活动,纪念碑下,一个老太太躺在铺在地上的草席上作着柔软的动作,不知道是在练俞珈还是越南特有的什么健身术。几个中年妇女,居然在打太极拳!在异国首都的广场上看见熟悉的太极拳,众人都激动不已,也伸手动脚起来,我也忍不住,放下照相机打起南拳套路,可没打几下,就把越南妇女吓着,停下动作看我们。——这是第一次有了当老外的感觉。
集中时间快到,要回停车地点,可越南的士兵不再让游客进入广场,伸出并拢五指的右手掌心向上前伸,示意绕道。好几条街都有站岗的,并且站岗的好象不是士兵而是军官,肩膀上的军衔看不懂,但带星,绝对是军官,腰上还别着手枪,(可以肯定是54手枪),这里再“小”到底也是首都啊!好在没绕多久就过去了,要是在在天安门广场绕道的话……
进入广场的路口有个难得一见的红绿灯,红灯亮的时候,两边路口停满了摩托车,数都数不过来,绿灯一亮,突突突的如万马奔腾,场面壮观,十足的越南特色!越南导游介绍河内的时候,自称“我们的首都越南是摩托车的海洋,到了你们北京,那就是自行车的海洋。”摩托车比自行车要贵一些,所以多少有些得意洋洋。
呵呵,不知道导游老弟你可知道北京有多大?可知道北京的私家小轿车的数量是几位数?不妨先到东海之滨的福州来领略一下……匠人修养欠佳,忽然想起了一个和西南地名有关的典故——夜郎中华孰大乎?
排队,瞻仰越南先王的遗容。导游交代,不允许穿背心短裤,女士不允许穿不过膝盖的短裙,“胡主席一生都没有娶老婆生孩子,如果看见你们女孩子穿超短裙,受不了坐了起来就麻烦了!”这是导游的原话,胆敢拿先王开玩笑,也算厉害。
导游交代,不许带照相机和摄象机进场,于是众人都把照相机交给导游背着。我把摄影背心脱下来挂到导游肩膀的时候,导游惊呼:“重!”
排队的路径上方,越南工作人员刚刚支着起兰色的遮阳棚罩,一路延伸至纪念堂入口处,幸好有这东西,不然,即使在清晨也依然狠毒的越南的阳光将把游人烤干。越南的军人站立两旁,也是白色军服,黑皮鞋白手套,红皮带红肩章红领章,看不懂军衔,只能大约分辩出带星的军官和只有杆杆的士兵。军服固然漂亮,可惜苗条的越南兵没能把军服撑得笔挺一些,怎么看都象福州周边的在办丧事的时候努力吹奏鼓号的乡下乐队。纪念堂门口两边各有一名士兵站得笔挺,手上握着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刺刀镀铬了的,银光闪闪,枪托也是用特别精选的木料制作,纹路精美。
进门迎面而来的是并列着的巨大的越南五角星国旗和共产党镰刀斧头旗,看见熟悉的党旗,多少有些亲切。
感觉还是小。没走没走两步看到了水晶棺。水晶棺摆在一个两米多深的坑中,四角站立着四名白军装的士兵,游人从坑上方绕一圈瞻仰遗容。越南先王躺在水晶棺里头,昏黄的灯光打在脸部和横放在胸前的双手,一头白发和标志性的白胡子都梳理得整整齐齐,表情安详,似乎在休息,还可以随时起来签署文件。身上没有盖越南国旗或者共产党党旗,只盖着一条深色的毛毯。
纪念堂背后就是先王的故居。胡伯伯很节俭,并排的三间房子就是他工作居住之地。卧室不到10平方米,一柜一床而已。没有席梦思的硬板床,这一点跟匠人我一样,但胡伯伯睡单人床,远不如我。中间一间是餐室,长长的法国式餐桌,胡伯伯只用了一小段,三菜一汤的餐具。最后一间是书房兼办公室,地上铺的木地板已经开裂,不知当年是否这样,就算没有开裂,也不见得是高档货。矮矮的书柜,有越南文也有汉字,背后两张沙发,据称是东欧的朋友赠送,算是唯一值钱的家当了。导游介绍,都是先王当年用过的原物,都是历史文物。
故居前方的湖里头,据说有很多的大红鲤鱼,每次胡伯伯散步经过一拍手掌鲤鱼就浮出水面,导游让大家也拍手掌,没有鱼儿上来,导游说要胡主席拍才行。估计当今天朝的胡主席要来此地,鱼儿不需拍手掌也不敢不上来的觐见朝拜天朝的真命天子的。
著名的胡伯伯高脚屋离故居半箭之遥。这是胡伯伯居住工作之地,卧室里头只有一台电风扇,着就是胡伯伯用来对抗越南的炎热的唯一的现代化电器。
柱子上吊着一个硕大的空炮弹壳,是先王的防空警钟。,炮弹壳一被敲起,先王就躲进旁边的防空洞,美国飞机走后再出来办公。
一个天朝的游客,T恤翻转得露出整个脊背,然后站到了先王的会议厅上方,越南军官说普通话挥手示意让他下来:
“不要上!”
可军官的发音是“不要散”,把扇帽子驱热的几个女士吓着……
T恤居然不加理睬,牛!只是我的脸皮有些发烧……
越 南 国 旗
不知何故,看见越南国旗,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估计唯一的原因就是和天朝的五星红旗太相似了!从颜色到图案,完全相同,只是天朝国旗有五颗五角星,越南仅有一个,象是从天朝国旗中截取一小块然后放大。
导游是这么介绍的:
“我们的胡主席一生都没有娶老婆生孩子,所以我们的国旗上只有一个星。你们的毛主席一生娶了四个老婆,所以有四颗小星星,中间那颗就是毛主席,旁边四颗是他的老婆。”
胆敢拿天朝太祖爷开玩笑,当即遭到众人的斥责,导游赶紧一脸的微笑:“开玩笑!开玩笑!”
越南的国旗之多,多到难以置信的地步,下龙湾的每条游船上都悬挂着,在河内,几乎每个稍高的建筑物上也都悬挂着五角星红旗,都是鲜艳崭新的,几天时间几个城市,都没有见过一面破旧的越南国旗。
对天朝的报恩
导游阿柏,是旅游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大学时学了一年的汉语,一个中国通,语言中可以看出来,对中国充满好感。
在下龙湾的游船上,湖南的团友问阿柏,为什么越南跟天朝这么相象?阿柏回答: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越南是秦朝的一个郡。”不知他是否晓得,明朝时期越南也曾直接归天朝中央政府管辖,清朝时一直进贡受册封,直到法国海军在我们福州马尾打败清朝水师,以后越南才彻底脱离天朝。
可就是这么一位友好人士,芒街通往下龙的中国援助修建的公路上,是这么介绍这条公路的:
“越南人非常感谢中国,但中国人修建这条公路,也是为了打仗方便!好久没有打仗了,打一打,也好知道一下身体好不好!”
介绍南海,这么说:
“你们叫南海,我们叫东海,是越南的领海。不过现在先作生意,钱第一位,不吵架。”
快到下龙的时候,眼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纪念碑,阿柏介绍说:“这是抗美纪念碑。越南这一百多年经常打仗,越南弱小,但越南人民是不屈的民族!反抗外族的侵略,牺牲了很多的英雄,所以有很多纪念碑,有抗美的,有抗法的,这座纪念碑是抗美的。当然也有抗中的,就不向大家介绍了。”
说到“抗中”,导游先笑,全车人应该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奇怪的字眼,跟着大笑,我也笑,全都是苦笑。
早在互联网上得知,越南的军事纪念馆中,“抗美战争不关中国什么事。”
有些怀疑,越南先王能用汉字作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广州话。抗美援越时期太祖赏赐了他那么多财物,牺牲了一千多的英雄儿女,总得跟下一代有个交代吧?按照天朝老师教的国家财产远大于个人生命的伟大理论,天朝的英雄儿女的生命从来不值钱,也就算了;太祖赏赐的价值几百亿美圆的财物,已经算是“无偿援助”也算了;可现在越南还有天文数字的债务需要“长期偿还”给天朝,总该有个说法吧?!
纪念堂门口有两个进门,中间大门是越南人走的,旁边的有“外国人”汉字,匠人习惯地走到中间大门,远离“外国人”,可身后团友提醒:“你现在是不是外国人?”一阵开心大笑……
总算进门了,果然只有胡伯伯的英雄事迹,确实没有中国什么事!!
唯一一张胡伯伯和中国人的合影,不是太祖,而是李宗仁,还是民国时期。
三楼。导游在讲解的时候,我阴错阳差地跟着一个12岁的小女孩团友,走进了导游不带我们参观的场馆,这里分区介绍了越南各个时期的战争,极其现代艺术化地摆设各个战争时期缴获的各种敌方武器,胡伯伯都是重点,可惜都是越南文看不懂,时间紧迫,也没有仔细查看,所以也不知道有没有1975年的南海小战争和1979年的那场陆上战争,以及此后延续了10几年的边界猫耳洞战争,1988年的海战……
在这里看到的唯一的和天朝有关的汉字,是胡伯伯驾崩的时候天朝送的花圈上的挽联,夹在几十条的俄文,朝鲜文等等诸多番帮字母文字的挽联当中一起展出,位置在倒数第三。
二楼的一张桌子上,摆着一本大大的空册子,旁边放着一把签字笔,工作人员介绍可以留言。翻开,基本都是汉字,都是中越友好之类的。一时手痒,也写下:
“中国越南,同志加兄弟!永远友好!
只交流人民币,不交流刀枪。”
匠人的隶书引来几位团友的称赞,然后好多团友也挥笔,都是友好的意思。
匠人忽然又胡思乱想,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么多的倭寇后代书写的“日中友好”……
还有那么多来天朝下跪的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还老不死的老倭寇,“忏悔”“谢罪”都是真心实意?
普通话·人民币·网吧
原先以为,东南亚的国家,每人都会几种语言是正常现象,但越南似乎例外,普通话在越南的流行程度远比想象的小。也没有象想象中的那样,很多越南人都会法语或者英语。
只有在每个旅游景区,才是普通话畅通无阻之地。几乎每个做中国游客生意的商贩,都讲得一口流利的广西味普通话,也都懂称呼成年天朝男人为“老板”。
最常听到的是“五块!”,不知是越南人心黑还是物价确实如此,一瓶在天朝超市一块五最多两元的矿泉水被卖到了五块人民币,一听可口可乐居然是六块钱!虽然可乐罐壁上印着越南字,但和天朝的两块五的可乐绝没有什么不同。买这些饮料的时候,都是被狠毒的越南太阳烤得口干舌燥,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也没有心思讨价还价了。
在河内一次迷路,遇到了一个讲英语贼溜的女孩子。可惜我只不会,沟通不得。
在芒街,一个老太太不会普通话,却说得一口流利的广州话,也算好玩。
回国在芒街等车的时候,看见一个越南小孩在练习本上书写法文字母,很整齐的文字,问他,听不懂,旁边一个圆脸的标准的越南长相的越南妹子说:
“在写越南字。”
可她在看的是一本破旧的《知音》,有些惊讶,问她:
“你懂中国字?”
“看多了,就学啊,慢慢看。”
越南也有很多的网吧,有些出乎意料。逛街时先看到INTENITER字样,以为是网吧,进去一看,却是咖啡厅,然后看到了10多台电脑的小商店,才确认是网吧,基本特点,也是小。一般都只有不到10台的电脑。问价钱,老板一问三不知,一个上网的年轻人听懂了“HOW MUCH?”过来解围,一个小时两三块人民币。网速很快。可惜匠人水平低下,没在电脑上找到汉字输入,只能看不能发言。旁边的越南年轻人,飞快地敲打键盘,在类似QQ的小对话框上聊天,也有表情小脸和颜色变化。
估计越南有接电话不用钱的手机。理由是我在宾馆边上一个大学生公寓网吧上网的时候,看柜台的那个越南妞始终在对着电话叽里呱啦地聊天,我进来的时候她在聊,整整一个小时我要结帐的时候还没停下来!
人民币的流行程度远胜于普通话。递钱给这个越南妹,一张一元和两张五角的纸币,越南妹只收了一张五角的,然后到远离座位的一个抽屉里头找来两张一元的人民币给我。呵呵,把五角的当作五元的了!这是在越南唯一一次看到失误。
越南妹还不相信自己的错误。我把两张五角并排,再把一张一元放旁边,然后在中间划了等号,越南妹看不懂。开心,然后醒悟,等号要从她那个方向划,越南妹总算明白了,高兴起来,又不好意思地报以一个微笑和红脸。
河内的宾馆在一所大学宿舍内,众多的越南大学生。楼下有柜台卖小商品,看见一个类似茶饮料的塑料撙,要买,可练摊叽里呱啦的,好象不卖,不解,有越南大学生操普通话解围:这不是茶,是油。仔细看,果真是粘稠的。旁边还有味精盐巴之类的,居然还有广东的生抽,看来越南的大学生有在宿舍内作饭的嫌疑。
苗条的越南妹
史书记载的越南女孩,叫做“南国妖姬”,传说中的越南妹个个身穿开叉到腰纪的越南旗袍。失望得很,我看到的街上的越南妹,身上都没有旗袍,穿着跟天朝女孩一个样,T恤居多,也有裙子,就是没有旗袍。
第一次看到越南旗袍,是在芒街的赌场外头,一片鲜红的柔软的衣料,却只是迎宾小姐,跟天朝餐厅饭店外的穿中国旗袍的迎宾小姐一样。问导游,说是现在过年过节才穿旗袍的。在看到旗袍的时候,是在胡伯伯的纪念堂,应该是“进京”旅游的越南乡下女人,穿的是节日盛装。
位于四苗条之首的越南妹,从后面看固然苗条,但到前面几乎不见漂亮的脸蛋。估计是匠人我每天身边美女如云,眼光高了。看见的难得的漂亮的越南妹,也就是芒街表演舞蹈的那几位,估计是千里挑一的,但也只达到福州街头随时可见的水准。气质高雅的女孩和穿着考究的男人,几乎没有。偶尔看见的美女,基本可以肯定是中国游客。穿着考究的男人,也无例外是天朝游客。
还剑户旁边的一个小商店,一个胖忽忽的小女孩,操着熟练的广西普通话招揽生意,这是我见到的最“丰满”的越南女孩,也是唯一的胖妞。举基辅88,胖妞竟微笑摆造型,问年龄,居然才15岁,炎热的越南女孩发育早。开玩笑:
“想嫁到中国去吗?”
“不嫁中国!我嫁台湾人!”——够直接够大胆的!匠人马上纠正: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知道她听明白没。
向这个胖女孩买了一副筷子,比导游带的商店便宜了一半还多。又买了一大一小的两顶越南尖草帽,准备带回给老婆女儿。回到北海,看到满街的这种帽子,质量远胜越南帽,带到福州的时候,两顶都压变形了,老婆笑曰:“千里送鹅毛啊!福州满地摊都是!”
导 游 和 骗 子
说实话,越南人,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更可恶的,当然还有天朝同胞冒充越南人然后和越南人勾结着欺骗天朝游客!
刚到越南的时候,第一个自称越南人的导游阿富带我来到一家商店,也就是侧立的火柴盒子,热情的越南妹子口口声声“阿哥!阿哥!”地叫着,挡不住的诱惑,花了三十元人民币换了也不知道面值有多少万的越南盾,看着印有胡志明主席头像的越南钞票,心里好笑,在越南当个“百万富翁”太容易,要把财产都移到越南,匠人估计也是个“亿万富翁”。
越南妹子笑着问:“听口音阿哥是福建人?”
“是!福州。”
“福州?!真的福州?”越南妹子似乎极度的惊讶,“我们少爷也是福州的!”
“哦?”
“我去叫少爷,来福州老乡了!”
呵呵!匠人我什么货色?1998年开始上网的天朝网民也,旅游区的“老乡”的故事,听得多了!我可也是奸商一个!只是你认老乡,我打大平光而已!姑且亲身体会一回,看你有什么伎俩,尽管使出来!
一会儿,一个说着广西味普通话的中年汉子出现在眼前,热情地招呼我这个“福州老乡”,说父亲是福州人,福州还有一个姑姑,老家在福州的五一路中段,我积极配合,告诉他,他的“姑姑”几乎就在我家对面,然后双方都装做越发高兴……他一定要让我上楼坐坐。坐坐就坐坐,还怕你不成?除非你有枪,否则练搏击估计你不是我的对手,今天上午没有沙袋可打,我的满手的老茧正痒着呢!并且,强大的天朝就在身后几百米。于是跟上,非常豪华的房子,装修虽然老土,但掩饰不住“老乡”的有钱。客厅很小,越南的红木家具,空调温度很低,“老乡”相当热情,一定要我在他家住上几日,阿富也在旁边不停地劝说,只是我只想看“老乡”的表演,和听他的台词,可惜,老乡并没有推销任何的商品,不知道是不是他看到了我拿照相机的手上的老茧,或者是匠人丑陋且凶横的长相把他镇住了。还赶着要看芒街景致,告别,双方都相当有礼貌,并且都相当的失望。或许,这位是真的老乡?呵呵
阿富再带我到好几家商店,一直介绍越南的红木工艺品,法国香水和中华香烟,让我产生了怀疑,于是套话,不久就证实,他不仅和“老乡”合伙骗人,他还是纯种的中国人!呵呵,这是越南,我只能夹紧尾巴,要在福州的话……!
事后得知分散行动的每个团友都遇到了“老乡”,一个东北团友买了一块3200元的手表,最惨的是一个广东的大姐,买了两块表花了6千多元。除了我一分没花外,最少的是一个湖北的少妇,也买了100元的香水。
回国后在往北海的车上,遇到别的团队的朋友,说起芒街的“老乡”,全车的人一致的愤怒,所有的中国游客,都碰到了“老乡”!匠人只是感叹:
1、 这些“老乡”也着实下了工夫了,都记住了天朝每个城市的主要街道,每个城市的官府老爷的名讳和土特产……
2、 怎么这么多人都不上网?
3、 怎么着么多的导游……难道有分赃?!
下龙湾到芒街的公路,基本都在山上弯来弯去,需要高超驾驶技术的司机行驶五个钟头。据说这些司机都是军人出身,我坐在最后一排,享受着难得的颠簸,当作按摩,欣赏着路上的悠闲自在的水牛,骑摩托车戴绿帽子的越南农民,看着路边的栏杆在汽车前方的玻璃上左闪右闪……
下龙湾到芒街还有一条水路,全封闭的海上快艇,苏联的产品。这是导游的重点推介,从芒街上路开始就不停地介绍,山路就是这么颠簸,需要五个小时,而回来时也是这条路……坐船有多平稳多快捷,只要两个半小时,每个人只要花150元。到下龙的时候,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团友决定坐船回芒街,到了第四天下龙回芒街的时候,价钱降到140元,只剩下匠人等几个顽固分子坚决坚持坐车。
换了一个驾驶员,技术更加高超,三小时多就到了芒街,坐船先到的朋友看见我们,惊诧:“你们也这么快?”
他们坐船,先坐舢板到苏联快艇上,到了芒街再做舢板上岸,然后坐一辆没有空调的大吧行驶半个小时才到芒街,结果,140-150元钱,只比我们坐车快了二十多分钟……
中国功夫和越南小孩
在海防晚上逛街的时候,居然看到了练习中国功夫的越南小孩。全部是黑色对襟唐装,白色布扣和白色腰带在黑夜中特别显眼,在教练的带领下对练着,其中居然还有一个高个子女孩,在练习棍术。
到下龙湾要渡船,汽车和人一起上船,但人员要全部下车。
很大的船,甲板上除了中国游客,还有众多的越南人。一群越南小孩,看见我的胡子和鸡尾巴,在背后指指点点唧唧喳喳地笑,然后,众多的越南人一起看着我笑。在越南几天时间里,没有看见一个有肚皮的,也没有看见一个留胡子的,于是,我这个有小肚皮的戴眼镜留尾巴的大胡子,就是他们眼中的异类和怪物。
这么多的注目礼,索性大方些,扬我天朝国威!
于是跟小家伙们打招呼,说起刚学会的越南话:
“信早!” (你好)
越南小孩听见会说越南话的老外,更加觉得好玩,都围过来,一个个“信早!”“信早!”起来。
匠人交叉双手的手指,然后转动拇指,说:“胡志明,毛主席!”
小孩们大为高兴。
看见他们身上的运动服,问:
“什么项目?”
听不懂,比画,然后一个小孩虚拿了一个球,然后用脚做踢球的动作,看明白了:
“FOOT BALL?”
得到回答正确。匠人又说起齐大内,锣哪儿多,贝壳喊母,狒哥,小孩们都听懂了,然后重复越南语的音译。
伸手和一个越南小孩握手,然后演示擒拿动作,告诉他们:
“CHNIESE KONGFU !”再教他们,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马上跟同伴练习起来。
由于原游记作者尚未完成全文,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