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腿英雄重返前线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6799
帖子
32
主题
7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41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19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 19: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这个贴子最后由56-1在 2005/03/09 09:04pm 第 2 次编辑]


           “全军优秀班长”一等功臣边防15团特务连班长姜让清事迹
  
   苍劲的古松下崛起一株挺拔的新苗——一边是德高望重的一代元戎徐向前,另一边是一
个充满稚气的青年战士。《解放军报》6月17日一版刊登的这幅照片,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全军优秀班长表彰大会驻地,我找到了这位年轻战士——成都军区某边防团特务连工
兵班长、一等功臣姜让清。
  小姜是1983年入伍的陕西籍战士,入伍后一直在老山前线与地雷打交道,当了1年工
兵,3年工兵班长;参加过6次战斗,先后排队敌人地雷176枚,埋地雷1232枚;荣立一等
功、二等各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各级嘉奖15次。战斗中,他的左腿被地雷炸掉,安上假
肢,定为一等残废。他为什么坚决要求重返一线连队?
  记者的职业心理,促使我急于叩开小姜心灵的房门。
  “我执著地要求重返前线,因为我是一个战士,是战士,就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那是
时代赋予军人的使命。”不知为什么,小姜谈起去年要求归队的那段经历,特别动感情。
  去年9月,姜让清伤腿痊愈出院了。
  出院通知书写着:一等残废,长期休养,由国家包养终生……看着这样的文字,小姜眼
泪刷刷直落。当他得知自已不能回到那火热战斗集体时,前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那样
清晰地映入他的记忆。他不甘心听凭“命运”的安排。
  没过几天,师团营连首长几乎同时接到了他申请归队的报告,话说得斩钉截铁。他在报
告中写道貌岸然:“我要求回前线,不是沽名钓誉,更非别出心裁,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军
人,前线是我最好的点头岗位……”看着这一封封信,营连干部犯难了,让一个架着双拐的
残废人留在军营,并且留在一线连队这能行吗?可在疑问的背后干部们却在打着这样的“小
九九”,如果上级同意的话,他们倒真乐意把小姜留在连队。人们都说,姜让清是边防团的
一宝,他的探雷、排雷、布雷技术,技压全团,就连那些院校出来的工兵参谋,也规规矩矩
地称他为师。凡是团里有重要的任务总是特意选他带工兵班去完成。有一次,两个步兵连为
争得让小美好的去配属排雷开路,竞争个脸红脖子粗。
  交谈中,小姜给我讲述了他经历的战斗和他和负伤经过。
  1985年4月,团里挑选姜让清带领工兵班配属某步兵连为收复S高地排雷开路。S高地敌
军已经过6年的苦心经营。阵地上工事密布,蛛网般的铁丝网像一道道屏障,在阵地前沿500
米长的地段上,处处是雷,步步有雷,好象一个若大的雷池。赴雷池开路,非死即伤。临行
前,工兵班的战士们大都录下了遗言。几个老兵执意要不第一排雷手,姜让清手一挥说:
“我有哥仨,这第一的事,认也别争。”老兵们一听,个个眼圈都红了。在一触即发的500
米埋池里,盖让清凭着自己出色的技术,连续苦战了10个小时,排除了数百颗地埋,硬是在
敌人的鼻子底下开出了一条2米多宽的安全道。他一人排的雷,占全班的半数以上,全班无
一人伤亡。这年10月,敌军一次又一次地从3个高地向我袭扰。为了捆住敌人手脚,团里决
定分别在这3个地方布雷。这些地方,有的离敌人只有七八公尺,完成布雷任务极为困难,
这次又选小姜带领姜让清一名战士单独完成任务。不少人心弦绷得紧紧的,认为姜让清十去
九不回。然而姜让清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他和好名战士在安全布雷1532颗的情况下,还架设
了800米的铁丝网。根据姜让清的特殊表现,上级准备破例提他为工兵排长。可就业在这个
节骨眼上,小姜又受领一次更艰苦的任务要配合步兵连消灭某高地的守敌。从出发点到高地
有5000米的山路,路上到处是地雷和陷阱。那天晚上,眼看在眼里接近高地了姜让清一脚一
不慎滑进陷阱,虽没掉进黑森森的井口,可在急速转体的的当儿,右腿扭断了。他忍着剧
痛,硬是一米一米爬着,竟还排出26颗地雷。就在已经到达阵地的瞬间,他在地上艰难的转
体中,不听使唤的腿碰到一颗地埋,随着一声轰鸣,他的左腿脚下半截已化作粉沫撒向半
空,迸溅的鲜血,染红了地上的草丛……
  
从那以后,小姜住进了医院。他在住院期间,连里的干部战士都很想念他。战士们听说姜让
清要求重返前线,都打心眼里高兴。有的说:“让姜班长在连里转转看看,辅导一下排雷技
术,对连队大有好处。于是,团营首长破例地批准了他的请求。”
  
小姜回到连队。特务连里多了个安假肢的军人。战士们说:“姜班长,咱们训练时,你在边
上指点指点就行了。”但是,作战频繁,连队骨干奇缺,领导万般无奈,不得不安排他当了
代理工兵排长并兼任连工兵教学组长。眼看作战任务接连不断,姜让清走马上任,就对全连
24名工兵进行考核,竟有半数以上不及格。姜让清万分着急,他两天没吃好饭,连续几个晚
上突击编写了简便易行的教材,逐个对每个工兵进行辅导训练。一天傍晚,姜让清在进行现
场爆破训练时,突然晕倒在地,头上沁出黄豆大的汗珠。大家为他脱去假肢时,才知道假肢
连接处浸着殷红的鲜血。在回连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为全团培训工兵班长37名,为驻地麻栗
坡县训练民兵骨干74人。今年初,深圳荣军学校来边防招生,团里指名选送他,小姜婉言谢
绝了。营里又要派人去他陕西老家为他联系工作,他坚决拒绝。他说,我是个兵,只有在战
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执著地要求留在南疆,还有另外一种动,那是爱的驱使。爱,使我真正懂得了生命的价
值。”
  
在和姜让清交谈中,我还了解到这个工兵班长的一段罗曼史。那还是他刚入院不久,一个在
病房工作的合同工姑娘向他敞开爱的心扉。姑娘才19岁,名叫海支芳,长得很美,有颗水晶
般纯洁的心灵。姑娘喜爱小姜坦荡的胸怀,赞佩小姜在伤疼面前表现的惊人毅力。每天早
晨,她都四五点钟起床,照顾小姜练习一个小时的走路。当小姜苦恼时,她用动听的歌喉为
他唱歌。可当姑娘真的向他表白自己爱的初衷时,姜让清却断然拒绝了。
 
 因为就在不久前,一件事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他故乡的那位女友因为小姜断了腿,坚决
地同他断绝了关系,说她不能跟小姜当一辈子保姆。小姜愤怒、苦恼极了。他没想到自己在
前线拼死卫国,竟这样不被人们理解。更令他气愤的是,两天前他在病房门前遇到一件与此
截然相反的怪事:两位广东的姑娘,自费乘车来到昆明,直奔总医院,他们要找史光柱那样
的英雄结为终身伴侣。管理人员说史光住早已出院了,姑娘就说找一等功二等功的都可以。
后来细作了解,才知道是两个想以英雄为阶梯找理想工作的待业青年。小姜又一次愤怒了。
从那以后,他把自己的4枚军功章严密收藏起来。他还和另外一些伤员约法三章:对任何人
不谈前线作战的事。凡有女性来访,一概不予接见。有求爱信,当众公开、销毁。
  
然而当病房里的伤员们知道海支芳爱上了小姜时,全病房的人都极力促成此事。伤员们从心
里感激这位好姑娘。她每月50多元工资,除交了伙食费,大都买来书籍、食品分送给病房的
伤员们。一个19岁的姑娘,每天端屎倒尿,象照顾亲哥一样待候伤员们。哪位伤员早上需要
提早煅炼,她都是四五点钟床,在医院的路口等待搀扶。更使伤员们赞佩的是,姑娘原是一
家大厂的工人,因为哥哥从部队复员安排不上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正式工让给哥哥,自己
当了医院的合同工。在病房里,大家都把她当小妹妹看待。当伤员们知道姜让清拒绝了小海
的爱情时,一齐向小姜发动“进攻”。小海也在背地里哭了好几场,她向小姜发誓,如果小
姜不答应,她此生再不嫁人。姜让清最后终于被这位姑娘的一片痴情感动了。
  小海的父母听说女儿要嫁给一个残废军人,不免有几分忧虑,提出要亲眼看一看小伙
子。小姜想,这种面试,十有九要吹灯,不如干脆去告诉一下小海的父母,让他们说说自己
女儿,改变原来的打算。可没想到,当姜让清扶着双拐来到小海家的时候,小海的父母径直
奔出门外,母亲接过小姜的拐杖,父亲一下把小姜背进了屋。本来是要面试女婿的,结果变
成了定亲的“仪式”。后来小海妈妈对人说:“一看见那受伤的孩子我心里就难过,人心都
是肉长的,人家的孩子把一条腿都献给国家了,咱让自己的闺女去照顾人家还不是理所当然
的。”
  这件事使小姜很受感动,这使他真正地理解了奉献的价值。他觉得,一个人只要为人民
作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从这时候,他就暗下决心,即使剩下这一条腿,也要回到南
疆前线。
  “我执著要求留在前线,还有几分抱恩的思想。是三中全会使我这个地主出身的儿子也
有了献身的机会,我是为感谢党才走进军营的。”
  说起这段话,小姜似乎还有几分酸楚。在“左”的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小姜兄弟3
人甭说当兵,连上学也只能上到初中,因为他出身地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姜有
了当兵的权利。记得他当兵那天,面对前来送喜报的乡长,小姜的父母哭得说不出话来。他
们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儿子:不为国立个大功,就甭说回来探见父母。姜让清说:“是党给了
我,也给了我家全家新的生命,没有十倍的忠勇,我觉得就无法报答党的恩情。”他向我谈
起了他这次重返前线后的一些打算,比如计划搞两种排雷的新器材,根据实战经验编写一本
实战工兵讲义等,可谓踌躇满志。
  正当他谈兴正浓的时候,成都军区一位带队的干部来特意通知小姜:徐向前元帅指示,
姜让清不要继续留在前线了,由军区负责给安排适当工作。听到这话,小姜哭了。作为一个
普通士兵,受到共和国元帅的亲切关怀,他从内心是深深感激的;然而,他再也不能作为一
个战斗者返回前线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洋经味。几天后,我再去采访他时,他不无激动地
告诉我,那天晚上,他做一个很美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从雄伟壮丽
的天安门广场起程,一直向南,向南,飞到他梦魂牵绕的南疆。

  “八一”前夕,全军英模大会在京召开,姜让清作为会议代表,又一次登上天安门城
楼,又一次迈进人民大会堂,受到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个战士两次得到这样的殊荣是极为不易的。小姜,衷心祝贺你!
文字[color=#BDB76B]文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3 18:52 , Processed in 0.1044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